1、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D 基础导学B 考情解读A-焦点一 君主专制的加强-焦点二 中央集权的加强重难突破C-焦点三 选官制度考情解读考点真题考向命题规律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5年17考)2020年全国卷,26(宋代科举完善考试录取程序)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考查频率很高,命题方式主要以文字史料为载体,选择微观场景考查政治制度的传承及发展,考查角度主要集中在皇权与相权的演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演变、选官制度的演变与影响及史学理论四个方面。备考时一要掌握重点概念,如推恩令、藩镇割据、行省制度、中朝、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
2、科举制等,二要梳理从汉至元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演变脉络,明确其消长的发展趋势。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与地方行政管理方面,命题多以呈现史实的形式,通过对现象的透析,得出专制皇权强化的结论。备考时要注意对内阁制、军机处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把握其特点以及作用2020年山东卷,3(唐代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2020年江苏卷,21(汉至隋中国行政制度的演变)2020年天津卷,16(从唐朝至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2019年全国卷,25(汉武帝规定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2019年全国卷,26(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2019年全国卷,
3、26(北宋实行募兵制)2019年全国卷,40(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2018年全国卷,25(“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情况)2018年全国卷,26(武则天频繁更换宰相)2018年全国卷,25(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2017年全国卷,25(西汉郡级政区变化)2017年全国卷,26(唐朝军队的一次战事史料辨析)2017年全国卷,25(魏晋官修史书的政治性)2017年全国卷,27(宋太祖驾崩前晋王的活动史料辨析)2016年全国卷,26(宋代重史传统)2016年全国卷,25(科举制的影响)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5年4考)2020年全国卷,27(明万历年间
4、内阁权势强大)2018年全国卷,41(宋明清时期的乡约制度)2017年全国卷,27(明代宦官的读书识字)2016年全国卷,27(明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基础导学焦点一君主专制的加强时期措施意义西汉设立“1 ”,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2 是决策机构,负责起草诏令;3 是审议机构,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设六部,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1.三省之间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2.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4 为宰相办公机构,宰相只有行政权;禁军由“5 ”统领,发兵权归6 ;度支、7 、户部三司掌管财政从职能方面分散了相权,
5、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元朝实行一省制中书省相权反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拥有“8 ”权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清朝设立9 :参与处理军务、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只能跪奏笔录1.提高了行政效率。2.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中朝中书省门下省中书门下三衙枢密院盐铁票拟军机处温馨提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与强化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三条主线中央: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地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官吏:选官制度、监察制度和谏议制度不断完善四个阶段秦汉确立隋唐完善
6、宋元加强明清强化五种方式加强君主权力;加强思想控制;变革中央和地方结构;注重选拔和任免官吏;加强监察机制典例研析1.2018年全国卷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C解法指导:获取信息“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调动知识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分析研判武则天让“低品级
7、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削弱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从而便于皇帝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C项正确;这一做法没有使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发生变化,A项错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项错误;这一做法削弱了宰相参政议政职能,D项错误锁定答案C对点训练1.2020年山东卷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文官地
8、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D解析唐代的翰林学士由备君主顾问到开始参与决策事务,再到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这体现了翰林学士的权力不断扩大,反映了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D项正确;翰林学士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参与朝政决策不等于控制了决策权,皇帝控制了决策权,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不能说明文官地位日益提高,B项错误;翰林学士权力的不断扩大不能说明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C项错误。焦点二中央集权的加强时期措施意义西汉1.汉武帝实行“10 ”,削弱王国势力。2.汉武帝设立11 ,负责监督郡国长官中央的直接辖区(郡县)日益扩大,进一步加强了
9、中央集权北宋1.军事:收精兵,充实中央禁军。2.政治:削实权,派12 做州郡长官,设13 监察地方长官。3.财政:制钱谷,地方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中央掌握1.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2.消极:形成“冗官”“冗兵”“冗费”与积贫积弱局面(三冗两积)元朝实行14 ,除河北、山西、15 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与省制的开端推恩令刺史文臣通判行省制度山东思维提升:汉至元中央加强对地方管辖的特点(1)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如北宋。(2)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如元朝的行省制
10、度。(3)加强监察制度。如汉朝设刺史、北宋设通判。(4)中央直接掌控地方的部分权力。如北宋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5)实行一些特殊的管理制度。如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典例研析2.2019年全国卷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C解法指导:获取信息“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调动
11、知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与措施分析研判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花费巨额货币(甚至是多年的租税收入)来购买“皮币”,这就削弱了诸侯的经济实力,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C项正确;“皮币”不是流通的货币,是诸侯王参加献礼时用来置放礼物的白鹿皮,A项错误;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B项错误;朝廷这种做法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非“实现了”,D项错误锁定答案C方法技巧:做历史选择题巧用“八排法”(1)排谬法:排除本身表述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但逆向选择题除外。(2)排异法:题肢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旨意无关,须排除。(3)排浊法:题肢本身正确,排除与题干无必然的逻辑联系的题肢
12、。(4)排小法:排除题肢范围小的题肢。(5)排旨法:就是思考命题老师出这个题目的用意考哪个知识点?考查哪种能力?排除不符合命题者意图的题肢。(6)排倒法:如果题干与题肢属因果关系,因果关系颠倒者排除。(7)排重法:题肢的观点是对题干的变相重复,这样的题肢须排除。(8)排乱法:排除题肢的共性与个性同题干的共性与个性逻辑混乱的题肢。对点训练2.2018年全国卷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
13、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D解析根据表格中的“兵额与功能”一栏可知,这些藩镇没有为争权夺势而与中央政府爆发军事冲突,他们的行为有利于防止“骄藩”的叛乱,有利于维护边疆的安全与社会的稳定,从而延续了唐朝的统治,B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中的“少上供”“上供”说明这一时期的藩镇没有控制朝廷财政收入,A项错误;“官员任免”一栏中的“藩镇自擅”说明这一时期有的藩镇损害了中央的权威,C项错误。焦点三选官制度时期制度标准西周世卿世禄制血缘战国汉初军功爵制军功汉武帝时期16 、
14、征辟制品德、才学魏晋南北朝17 家世门第隋唐明清18 考试成绩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构图解史:科举制的特点及历史影响典例研析3.2018年全国卷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B解法指导:获取信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调动知识 科举制的历史意义分析研判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北宋和南宋时期,在祖辈担任“低级官员”和“无官职记录”的
15、背景下,出任宰相的人数很多,说明下层民众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的人数很多,这反映出两宋时期社会阶层流动加强,B项正确;南宋时期,在祖辈担任“高级官员”的背景下出任宰相的人数只有“8”人,这说明世家大族的影响并非巨大,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宰相权力的变化,C项错误;材料说明科举制度的功能加强,D项错误锁定答案 B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对点训练3.2020年全国卷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16、C解析宋朝初年科举考试中,省试主考官李昉徇私一案被告发后,皇帝主持的殿试成为常制,这体现出宋朝科举制的考试录取程序渐趋完善,C项正确;在隋朝创立科举制时已经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A项错误;殿试不等于省试,殿试成为常制不能确立省试的考试权威,B项错误;材料涉及考试录取程序,而不是人才选拔标准,D项错误。重难突破1.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1)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3)设立刺史监督郡国长官,加强中央集权。(4)实行察举制与征辟制选拔官员经济(1)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实行盐铁专卖等经济政策,打击私营工商业者。(3)改革币制,将铸币权
17、收归中央等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专制教育兴办太学,扩大儒学教育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的效率低下的弊端2.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比较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盛行时间西周秦至元元朝至今权力授民授土,权力世袭,分封的诸侯国
18、有很大独立性郡县的官员无封地,只有俸禄,权力不可世袭,是职业官僚,由皇帝任命,听命于中央依据血缘地域影响易形成割据直接有效管理,巩固中央集权相同性质都是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认识(1)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官吏的任免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皇帝任免,这是历史的进步。(2)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的发展,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古代中国三大地方行政制度课时作业1.2020年南平市一模元朔五年,汉武帝用士人拜相制取代列侯拜相制,任命老儒公孙弘为相,然后封侯,“其后以为政事”。士人拜相制()A.改变了权力分配的格
19、局 B.完善了中央集权的机制 C.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D.提高了行政办事的效率A解析西汉初期,大封功臣为列侯,列侯拜相的标准是功绩,尤其是军功,而士人拜相的标准是精通儒学,士人拜相制取代列侯拜相制改变了权力分配的格局,A项正确;中央集权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体现的是宰相的来源,与中央集权无关,B项错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C项错误;材料与行政效率无关,D项错误。2.2020年河南省九师联盟质检下面是某老师绘制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图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枢权力逐渐实现由外朝向皇宫内廷转移 B.内廷机构逐渐演变为执行政令的中枢机构C.三省六部制是
20、对西汉以来的中央内朝机构的沿袭 D.中枢机构的日益增多导致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B解析题干图示反映了从西汉到南北朝时期内廷机构逐渐由专门随侍皇帝的机构演变为执行政令的中枢机构,与丞相分庭抗礼,B项正确;图示说明中枢权力逐渐实现由内朝向外朝官转化,A项错误;隋唐三省六部制是对前代中枢机构的有机整合和创新,并非简单的沿袭,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枢机构的演变,没有涉及中央集权体制,D项错误。3.2020年福州市期末东汉规定被察举的贤才必须经过严格考试,在经一年任期后,胜任者才能转为正式官员。但到东汉后期依然出现众多“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情形。这主要是因为()A.世家大族垄断选官权 B.考察选
21、任官员过于仓促 C.忽视官员的文化素养 D.儒家传统道德受到冲击A解析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世家大族兴盛,世家大族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势力垄断了察举选官,从而出现了众多“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情形,A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是由世家大族垄断选官权导致的,不是考察选任官员过于仓促、忽视官员的文化素养,B、C两项错误;世家大族垄断察举选官并未使儒家传统道德受到冲击,D项错误。4.2020年商洛市期末唐代前期,对于重大军国大事,在御前会议和宰相会议都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时,往往先由宰相主持在尚书省召开由各级官员参加的百官会议,并将议定结果上报皇帝。这一做法()A.防范了宰相集体专权 B.减轻了
22、皇帝政务负担 C.提高了国家决策效率 D.体现了决策的合理性D解析御前会议和宰相会议对难以做出正确判断的军国大事交给由宰相主持的各级官员参加的百官会议讨论,将结果上报皇帝,这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体现了决策的合理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国家决策的合理性,而非防范宰相集体专权,A项错误;这一做法与皇帝政务负担无关,B项错误;材料强调国家决策的合理性,而非决策的效率,C项错误。5.2020年海南省模拟读图,如图中依次对应的是()A.军事、监察、财政 B.财政、监察、军事 C.监察、军事、财政 D.财政、军事、监察D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北宋中枢权力体系的组成,北宋设置三司掌管财政,三司的长官为三司
23、使;设置枢密院掌管军事,台谏掌管监察与谏议,D项正确。三司掌管财政,而非军事、监察,A、C两项错误。枢密院掌管军事,而非监察,B项错误。6.2020年临沂市一模东汉末年开始的割据分裂,历四百年至隋唐始又统一;唐中期开始的割据分裂,经二百年到北宋方告结束。由此至近代以前,中国再未出现因地方割据而导致的大分裂局面。这一过程反映了()A.中央和地方逐渐形成内重外轻状态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经解决C.外部因素始终影响了政局的分与合 D.中央集权统治力度直线上升A解析北宋至近代以前,统治者注重采取措施分化地方权力,强干弱枝,中央和地方逐渐形成内重外轻状态,从而使中国再未出现因地方割据而导致的大分裂局面
24、,A项正确;这一过程反映了地方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基本解决,而非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经解决,B项错误;这一过程的变化与外部因素无关,C项错误;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央集权统治力度加强,但并非“直线上升”,D项错误。7.2020年张家口市期末据统计,晚唐科举人士中世族家庭出身者占76.4%,中等家庭和寒族出身者占23.6%。而到了北宋初期,世族家庭出身者仅占12.8%,中等家庭和寒族出身者却占87.2%。明清两代进士大约有44.9%出生于从未有过功名的家庭。这反映出科举制()A.使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B.导致选官标准发生质变 C.促进了重教风尚形成 D.推动了贵族政治的瓦解A解析材料说明从晚唐到明清两代社会中
25、下层民众通过科举为官的比例越来越大,世族家庭出身者的比例越来越小,说明科举制使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A项正确;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才能(考试成绩),并未发生变化,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教风尚形成,C项错误;秦朝实行的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项错误。8.2020年焦作市一模有学者认为,仅就中枢机构而言,明朝经历了一个废丞相、置四辅、设内阁的历史阶段,而清朝则走了置议政大臣、设四大臣、立军机处的历史轨迹。两朝最后都形成了兼职丞相制的体制。“兼职丞相制”的形成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清时期()A.官僚政治体系扭曲混乱 B.君主专制统治效能空前提高C.贵族政治淡出历史舞台 D.前朝宰相
26、制度得以变相恢复B解析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兼职丞相制”的形成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治效能空前提高,B项正确;“兼职丞相制”的形成强化了皇权,官僚政治体系没有扭曲混乱,A项错误;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标志着贵族政治淡出历史舞台,C项错误;前朝宰相是中央一级决策机构,总领行政,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兼职丞相制”不是前朝宰相制度的变相恢复,D项错误。9.2020年宜昌市一模雍正时期的朝廷规定,军机大臣昼夜轮替值班,随时以供召对,军机章京必须每日凌晨五点当值,确保当日谕旨当日发出。这反映出军机处()A.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促进了
27、清朝统治吏治清明C.提高了中枢机关行政效率 D.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C解析材料“军机大臣昼夜轮替值班,随时以供召对,军机章京必须每日凌晨五点当值,确保当日谕旨当日发出”,说明军机处保证了工作时间,能够及时上传下达,提高了中枢机关的行政效率,C项正确;材料强调军机处的行政效率,而非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皇帝对官员的控制,A、D两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促进清朝统治吏治清明,B项错误。10.2020年泰安市期末下表是宋代至清代时期我国古代书院的性质状况简表,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与解读,正确的是()时期官办民办其他不明宋代15.28%70.69%014.03%明代57.21%29.84%0.24%12.
28、71%清代56.67%24.11%0.56%18.59%A.宋明理学取得官方的正统思想地位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观念转变C.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与改进 D.明清君主专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D解析宋代官办书院的比重较小,民办书院的比重占据绝对优势;而明清时期,官办书院的比重占据优势,民办书院的比重迅速下降,这是因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治者通过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加强了思想控制,D项正确。材料中的变化与宋明理学的地位、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A、B两项错误。材料中的变化与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与改进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C项错误。11.2020年山东省模拟图1、图2、图3分别是
29、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据林小标等两汉侯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指出图1的侯国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答案特征:以功臣侯国为主。因素:刘邦为建立和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大封功臣。解析第(1)问,特征:根据图1可知,汉高祖时期侯国类型有功臣侯、外戚侯、恩泽侯三种,但通过图例对比可知,以功臣侯为主。成因:楚汉战争时,刘邦为合力击败项羽,陆续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王;刘邦建汉后,为巩固刘姓天下,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2)比较图1和图2,说明图2反映出西汉政治统治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侯国数量特别是功臣侯国大量减少,归义侯国数量增加;西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进一步巩固。解析第(2)问,根据图2中的图例对比可知,从汉景帝晚期到汉武帝晚期,侯国类型中功臣侯的数量明显减少,而归义侯的数量明显增加,结合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的意义概括回答。(3)结合图3说明西汉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答案恩泽侯国、外戚侯国增多,汉代政治趋于腐败,统治逐渐衰落。解析第(3)问,根据图3中的图例对比可知,从汉武帝晚期到汉哀帝时期,归义侯国大量减少,而恩泽侯国、外戚侯国大量增多,这说明汉代封国愈加任人唯亲,政治趋于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