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336KB ,
资源ID:634754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3475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吉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A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吉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A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绝密启用前吉林一中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高二历史考试高二历史试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1. 下图是为纪念在塞浦路斯举行的国际会议而发行的梭伦纪念邮票,上面印有梭伦的名言“避免极端”(Nothing in excess)。梭伦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C.建立公民陪审法庭D.禁止粮食出口并坚决抑制粮食

2、涨价【答案】A考点:梭伦改革特点。“避免极端”也就是梭伦在改革中坚持的“中庸”原则,即调和雅典的社会矛盾,既给平民以一定的权益,也不过分削弱贵族的势力。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贵族的势力虽有所削弱,但仍享有比平民更多的政治权利,这充分体现了其“中庸”原则。2. “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孝文帝改革中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是()均田制三长制整顿吏治改穿汉服ABCD【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措施。材料不能反映汉化,而“改穿汉服”是汉化措施,故排除。3. 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进行变法、革新弊政的是( )A.王安石 B.商鞅C.

3、北魏孝文帝 D.张居正【答案】A考点:王安石变法。本题主要考查辨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题干中的“三不足”精神,符合题意的只有王安石。4. 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认为基督交给教皇治理的不仅仅是教会而是全世界,并自称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英诺森三世在极力地维护教会的权力B.英诺森三世认为教权高于王权C.英诺森三世把教皇权力推崇到了极点D.英诺森三世时教权已全面衰落【答案】D考点:宗教改革。,题干材料中的观点反映出英诺森三世极力维护和夸大教权,但没有教权全面衰落的内容信息。故选D。5.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 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 实

4、现民族的飞跃。这是对以下哪次改革的描述( )A阿里改革 B商鞅变法 C梭伦改革 D孝文帝改革【答案】D考点:孝文帝改革。“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与“中原文化”指的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结合所学可知应选D 项,孝文帝改革由原始文明直接过度到发达的封建文明。6. 卡尔文认为,高尚的基督徒,既应当在各自的职业中尽力追求财富,也应当在使用财富时加以节制,不可过分地奢侈、享乐和浪费。其主张反映出()A.天主教会的自我反省B.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奋斗精神C.广大人民的生活艰辛D.早期资产阶级遭受着残酷的剥削与压迫【答案】B考点:宗教改革。“尽力追求财富”,反映出资产阶级对发财致富的向往;“节制”“不可

5、过分地奢侈、享乐和浪费”,反映出早期资产阶级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积极奋斗的精神。7. 梭伦之所以能够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梭伦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B、梭伦曾带领军队夺回失地 C、工商业奴隶主的支持 D、贵族和平民斗争的结果【答案】D考点:梭伦改革。梭伦上台前,雅典贵族和平民矛盾尖锐,梭伦的爱国立场及兼顾贵族与平民利益的政治立场使其受到各方面的支持,故 D 项最佳。8.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主张“因信称义”。以下对“因信称义”的解释,不准确的是( )A.灵魂得救取决于心中的信仰 B.灵魂得救取决于表面礼仪C.否定教皇与僧侣的特权 D.以自律代替他律【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

6、宗教改革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灵魂得救取决于表面礼仪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主张取决于礼仪等的是天主教教皇的主张,所以选B。宗教改革家主张信仰的就。9. 欧洲宗教改革产生重大影响, 这主要是指( )否定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新教各派控制整个欧洲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A B C D【答案】C考点:宗教改革。项明显错误,宗教改革后形成了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三足鼎立的局面,排除该项该项C。项都是正确的。10.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 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 买贱卖贵, 渔夺商人毫末之利”, 该法令是(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答案】

7、D考点:材料要求回答直接损害商人利益的法令, A项限制高利贷的盘剥, B项均输法教材没有讲到, C项损害官僚地主的利益, D项限制商人对市场的控制。11. 某班同学学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后, 开展研究性学习, 以下是他们拟定的部分研究题目。其中不准确的是( )A梭伦改革: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B商鞅变法: 开创大秦帝国百年基业C宗教改革: 欧洲向近代过渡的必然D阿里改革: 埃及早期现代化的序幕【答案】B考点:梭伦改革、商鞅变法等。商鞅变法确实取得很大的成功,在此基础上秦完成了统一,但是短期而亡,并未建立百年基业,故选 B。ACD项说法都是正确的。12. 以下对王安石变法教育方面的变革的表述,

8、错误的是()A.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B.太学教科书的内容是儒家经典C.学校教育成为变法的推动因素D.废除科举考试的制度【答案】D考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教育方面的变革是为变法服务的, 教育内容更加务实, 但选拔官吏的主要方式还是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1905年由清政府废除的。第II卷(非选择题)请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

9、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梁启超王安石传(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2

10、)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答案】(1)背景:北宋中期财力困穷;风俗衰坏;法度不彰。基本主张:法先王之政(意),实行变法;讲究治财之道,理财以富国。(2)评价:在肯定变法的前提下,指出变法存在的缺陷。因素:改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考点:王安石变法。(1)背景分析,注意材料中的“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王安石认为其因在于“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因此,他主张“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

11、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2)梁启超从利弊两个方面对王安石变法予以了评价,较为客观,其评价阅读材料概括归纳即可,第二问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要注意哪些因素,实际就是从变法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教训是:改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14. 阅读以下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 王安石是大改革家, 中国千古一人, 在他以前, 有过改革家, 如在齐的管仲, 在秦的商鞅。然而, 论到有见识, 彻底解宋朝的政治缺失、人民疾苦, 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 有毅力贯彻他的

12、计划, 在宋朝以前或其后, 中国只有王安石。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材料二 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著名学者的兴趣, 主要是他的经济思想与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 要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 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 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假如经济的额量扩大, 则税率不变, 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刻下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 只是执行于十一世纪的北宋, 则不合实际。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王安石变法前宋朝的“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的主要体现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回答, 为减少“人民疾

13、苦”, 王安石采取哪些改革措施?取得什么成效? 材料三 “青苗钱”以常平籴本1400万作本钱, 等于农村贷款, 春散秋敛, 收息二分。但是无银行主持, 缺乏法庭处理贷款的权利义务。有些县官就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 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 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 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 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3)根据材料三, 归纳王安石变法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材料四 旧有之系统, 包括其中的既有利益, 必须铲除, 然后新的体系才能成立。王安石的变法没有引起所述的社会冲突, 是由于宋朝的社会还未发展到这一程度, 是以纠结新旧两派, 作这场决斗

14、。他的改革, 只是政治上的一种冲动, 而不是一种经济上的发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4)根据材料四, 指出史学家黄仁宇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什么?(5)自19世纪末以来, 对王安石变法的评论趋向于肯定为主。结合材料, 谈谈你认为今天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肯定王安石变法?【答案】(1)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 造成庞大的官僚机构与军费开支, 出现“三冗”现象。土地兼并, 高利贷与沉重赋役的盘剥, 造成北宋人民生活困苦, 很多人成为流民。(2)改革: 实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成效: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负担。 (3)缺乏社会机制(或独立的银行、法

15、律机构)的有效保障; 地方官员在实施中片面化简单化, 罔顾农民实际情况; 部分官吏借机勒索百姓。(4)从根本上讲, 北宋的社会、经济基础远还未发展到适应这种改革的地步。(5)限制统治集团特权; 关注民生与社会公平; 为国为民勇于担责; 强烈的变革精神。 考点:王安石变法。(1)“政治缺失”可以理解为政治危机,腐朽的表现,结合教材内容主要指“三冗”现象,联系所学内容回答出“人民疾苦”的表现即可;(2)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主要表现在富国、强兵、取士三个方面,其中为改善民生的方法主要表现在富国之法方面: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这些措施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也产生了一些不

16、利影响,结合教材内容可以直接回答;(3)要注意提取信息的全面性。材料的“但是无银行主持,缺乏法庭处理贷款的权利义务。”反映的问题是缺乏社会机制(或独立的银行、法律机构)的有效保障;“有些县官就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反映的问题是地方官员在实施中片面化简单化,罔顾农民实际情况;“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反映的问题是部分官吏借机勒索百姓(4)从材料四的中心语句“是因为宋朝的社会还未发展到这一程度,是以纠结新旧两派,作这场决斗。他的改革,只是政治上的一种冲动,而不是一种经济上的发展。”分析,可以得出王安石变法失败

17、的根源的结论:北宋的社会、经济基础远还未发展到适应这种改革的地步。(5)本题中注意题设给出方向,“自19世纪末以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趋向于肯定为主”,今天我们寻找肯定王安石变法角度,就应把王安石变法放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剖析,总结出超越时代和阶级,符合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的东西。要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要用概况性和精炼的语言来表达,只要言之成理均可得分。15. 材料一 阿里改革是亚非国家实现近代化改革的先驱, 对亚非各国与中国都有影响。这次改革与历史上的很多改革不同, 过去的改革是在世界资本主义尚未充分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 是各国在旧制度范围内的调整与改良; 而阿里改革是处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已经

18、胜利, 资本主义近代化正在凯歌行进的时代, 落后分裂的埃及相继遭到法英侵略, 民族危机日深的条件下进行的。改革虽未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但他所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教育的改革, 是在向西方学习的前提下, 对埃及封建制度进行的一次全面的体制改革, 超出政策调整与局部改良的范围。材料二 王泰在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埃及的早期现代化一文中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由阿里所代表的埃及新型统治者在首次浪潮冲击下, 被迫做出的以面向现代化社会的最初尝试, 是以“西方化”为最大特征的一场埃及早期防御性现代化运动。在后像德国、日本这样十分成功的现代化运动中, 都可找到阿里推动早期现代化的影子, 如推行以军事工业

19、为主的工业化, 国家与政府在现代化启动过程中发挥独特且重要的作用以及工业资金来源于对农业的剥夺等, 因此, 就外源现代化的模式表现特征来看, 埃及称得上是先行者, 它不仅拉开埃及早期现代化的序幕, 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 它拉开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广大亚非拉国家现代化的序幕。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7年第4期阅读上述材料, 回答(1)根据材料一, 概括阿里改革的时代特征。 (2)关于阿里改革的评论, 材料一、材料二有何异同? 【答案】(1)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近代化大力推进; 埃及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民族危机深重。(2)同: 埃及阿里的改革是一次现代化运动; 阿里改革对亚非拉等

20、西方列强侵略下的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运动起到示范作用。异: 材料一强调阿里改革是对封建制度的一次全面改革, 材料二没有; 材料二认为阿里改革也为德国、日本等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改革提供借鉴, 材料一没有。 考点:阿里改革。(1)对于阿里改革的背景,要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埃及面临的内忧外患的局面进行分析,当时国际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开展,世界向着近代化的方向发展,埃及受到了西方国家的侵略。民族危机严重。(2)两则材料对阿里改革的评价,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相同点来看,二者都认为阿里改革是近代化的改革,但是不同点在于二者评价的角度有所不同。16.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

21、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 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 鉴谓所亲云: “平原王才度不恶, 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 “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 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 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 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 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 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 旧染既除, 新机重启, 扩大恢张, 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1)材料一中, 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 孝文帝采取哪些改革

22、措施?(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什么?(3)依据材料三, 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答案】(1)汉族与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2)改革面临着阻力; 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3)促进民族融合, 为唐朝大一统与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基础。考点:孝文帝改革。(1)注意与课本知识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实质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趋势。社会危机(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导致各族人民起义,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政治上的腐败和经济上的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发生。宗

23、主督护制威胁中央集权,导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2)从材料获取信息,根据题干“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可见连太子也反对改革,改革阻力之大,“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说明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3)“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可见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17.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

24、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答案】(1)免疫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考点:王安石变法的影响。(1)依据材料中“立新法扰民。妾

25、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由此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中免役法等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2)话本属于文学创作,文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故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也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18.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宋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两次非常重要的改革。 孝文帝( 公元467年 499年)是北魏第七位皇帝, 谥号孝文皇帝。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 495年正式迁都洛阳

26、, 命鲜卑贵族汉化, 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 加速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促进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王安石变法, 指北宋时, 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 但并未处理好具体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 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 导致处于被批评的局面, 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下来。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两次改革在背景与目的上有何共同之处? (2)从内容看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改革的成效如何? (3)在改革中都遇到很大阻力, 各自的反对势力是哪些? (4)从两次改革中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答案】(1)背景: 都是社会矛

27、盾尖锐与激化的情况下进行的; 目的都是为维护其统治。 (2)侧重点: 孝文帝是汉化政策; 王安石是理财策略。成效: 孝文帝改革促使北方经济发展, 有利于民族融合, 推动社会进步; 王安石变法增加政府收入, 加强军事力量, 促进经济发展。(3)阻力: 孝文帝改革是上层旧贵族与守旧势力反对; 王安石则是大地主与大官僚反对。(4)启示: 改革者要有献身精神与坚强的意志; 改革措施要从实际出发, 符合客观规律; 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考点: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比较。解题关键首先要理解题干所给材料的 含义,然后结合两次改革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第(1)问根据

28、所学很好回答。第(2)问两次改革一个属于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一个为摆脱危机而进行的,故侧重点有所不同。改革的成效实际上就是回答改革的积极作用。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属于难度较低的题。第(4)问回答启示时候要紧扣当前的实际来回答。19. 梭伦改革的伟大之处, 在于他提出“公正”这一观念。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我拿着一只大盾, 保护两方, 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 无贵无贱, 一视同仁。”梭伦抑制平民与贵族的过分的欲望, 在“公正”的旗帜下将一个氏族社会引入国家的轨道, 私有制诞生。“毫无疑问, 二千五百年来私有制之所以能保存下来, 只是由于侵犯财产所有

29、权的缘故。”梭伦改革中, 解除债务的政策, 无疑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 但这种“侵犯”是一种执行社会公正的结果, 是公正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措施。雅典人民不负历史的厚爱, 在梭伦之后二百年间, 不断完善着公正的观念, 创造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科技全面繁荣的希腊文明。 雅典在“公正”的旗帜下得到一次重组的机会, 雅典国家于是应运而生(除梭伦外, 还有前此的拉孔与后来的克里斯提尼, 都是雅典的改革者)。试回答: 有人说, 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案】同意。梭伦改革中废除平民的公私债务, 土地归还平民; 废除出债务奴隶制, 保障平民的人身自由, 将广大

30、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 形成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 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提倡节俭。平民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牢固的阶级基础。政治改革改变贵族政体的分配原则, 按财产多少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以财产的资格来决定公民享有的权利与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打破贵族专权的局面, 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政治权利, 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一定的公民权利。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这就根本上瓦解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规定公民大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设立议事会与公民法庭取代战神山议事会的部分职能。这些对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措施, 打破享有世袭特权的贵族对国家政权的垄断

31、, 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公民参加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为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梭伦堪称雅典第一位平民领袖。克里斯提尼改革与伯里克利改革正是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沿着梭伦的方向推进改革, 才使得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最终确立。考点:梭伦改革。此题是体现既结合教材又体现新教改观念的好题。尤其是要注意用史论结合的方法来解答此题, 要结合梭伦改革方面的措施及意义来论证此观点, 论证时着重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然后由梭伦改革为克里斯提尼改革与伯里克利改革奠定基础, 来看雅典民主政治的联系与发展。20. 阅读有关梭伦改革的材料, 结合所学

32、知识回答问题: 梭伦说: 我给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 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 也不给他们太多; 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 我也设法不使他托受到损害;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 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 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梭伦改革后雅典公民的四个等级500斗级年收入500麦斗的公民, 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骑士级有能力提供马匹与武器装备担任骑兵的公民, 年收入300500麦斗, 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与任职资格。双牛级有两头耕牛, 可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 年收入200300麦斗, 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与任职资格。雇工

33、级年收入不到200麦斗, 不能担任任何公职, 但可参加公民大会与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梭伦调节社会矛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采取怎样的改革措施?就梭伦按财产划分公民等级并赋予不同权利的做法作简要评论。【答案】指导思想: 建立相对公平的社会秩序。措施: 按财产的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评论: 按财产相关于按出身来享有权利与参与管理, 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辟道路。考点:梭伦改革。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 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 不允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 优势。”说明梭伦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相对公平的社会秩序; 由材料表格分析, 梭伦改革通过财产的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是社会的一大进步。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