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42005年南通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历 史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农业生产普遍采用铁制农具的时间是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2、我国造纸术外传的先后顺序是 越南、日本 朝鲜 阿拉伯国家 欧洲国家 A、 B、 C、 D、3、隋唐时期将北魏的租调制调整为租庸调制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B 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D保证
2、农民的生产时间4、明朝时期锦衣卫、东、西厂监视、侦查官员的活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官员没有人身自由 B.皇权专制加强 C.封建主义走向衰落 D.监察制度日臻完善5、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有效管辖,元、清两朝采取的措施相同的有 A. 设置行政机构B. 改土归流C.采取和亲政策D. 册封当地贵族6、下列这幅图反映的是列强侵华战争的史实,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无论单身,或愿携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法国船只,毫无禁阻。”这里“降谕”的大清皇帝可能是 A.乾隆帝 B.道光帝 C.咸丰
3、帝 D.光绪帝 8、文学家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前期曾主张废除汉字,走文字拼音化的道路。这一主张 A是西方科学思想的直接反映B表现了绝对主义的认识倾向C代表了中国文字的发展方向D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继续9、1927年,帝国主义积极扶植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的主要目的是 A、帮助蒋介石实现夺权野心 B、平息国共两党之间的夺权斗争 C、调和蒋介石和汪精卫的矛盾 D、扶持新的代理人以维护自身利益10、中共在八七会议前后发动的几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均以夺取城市为目标,这表明 A. 我党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我党在城市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 我党尚未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 D.敌人在中心城市力量不足11、
4、长征中使红军冲出敌人包围圈的行动是 A、四渡赤水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1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其主要表现是 担负起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任务 抗日力量发展壮大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 B C D 13、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扭转战争态势的关键举措是 A.撤离延安 B.挺进中原C.进行三大战役D.发动渡江战役14、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我国 一五计划经济指标提前完成 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内主要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A BCD15、20世纪80年代以来,
5、党和政府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所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C.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D.以提高粮棉产量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点1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的主要表现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A、实行民主改革 B、实行改革开放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进行土地改革17、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三人的航海活动相同的是 A、都到达了亚洲 B、其支持者都是西班牙王室 C、自己都没有能完成环球航行 D、其殖民活动的重点都在亚洲18、最早提出分权学说的启蒙思想家是A、霍布斯 B、洛克 C、伏尔泰 D 、孟德斯鸠19、在
6、1876年世博会上,日本馆大于中国馆,且展品丰富,但日本仍从世博会中订购了大量机器产品。其直接目的是 A.大力发展本国工业 B.满足本国人民的生活需要C.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 D.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20、美国内战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 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C、技术落后 D、自由劳动力缺乏21、马恩河战役被看成是德国在战略上的失败是因为 A、德国军队的主力遭到重创 B、协约国军队由防御转入进攻 C、德国军队的战线被突破 D、德国速决战计划的破产22、华盛顿会议对凡尔赛和约有关内容做出纠正的是 A英日同盟问题 B德国赔款问题C德国疆界问题 D中国山东问题
7、23、20世纪50年代,苏联干涉匈牙利内政的实质在于 A、迫使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建立社会主义阵营C、清除德国法西斯的影响 D、维护苏联模式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 B、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C、石油工业迅速发展 D、制定经济发展计划25、下表为19701979年美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比例情况,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行业19701979农业5%3%制造业30%13%服务和信息15%72%A.结束越南战争的影响 B.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D.7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第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材料解
8、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计38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吾闻国之初,有制垂不刊。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摘自白居易赠友五首其三材料二 1581年,张居正实行的“一条鞭法”规定:统一役法,并部分地“摊丁入地”。把原来的里甲、均摇、杂税合并为一。不再区别银差、力役,一律征银,由政府雇人应役。一般民人不再亲自出力役。役银按照丁数和田粮来出。即把丁役部分地摊到土地里征收。田赋征银。赋役银由地方官
9、直接征收。材料三 清朝统治者变通了丁银的征收法。其办法是把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中征收。大多数地区以府或县为单位,把康熙五十年应征的丁银总额,按亩分摊到田赋中去。以上材料均搞自中国古代史材料四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指出,封建赋税制度有“积重难返之害。”即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现代有史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黄宗羲定律”。 两税法=租庸调杂派王安石免役钱法=两税法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一条鞭法=王安石税法杂派=两税法杂派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杂派地丁合一=租庸调杂派杂派杂派杂派杂派通式:bn=anx。式中bn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税额,x为杂派,n为改制次数。
10、显然,这是个累进的算术级数。据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11月3日秦晖文编写回答:(1)概要分析材料一作者对唐朝前后实行的两种赋税制度的评价。(4分)(2)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三所反映出的我国赋税制度的变化。(4分)(3)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98年6月,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奏道:“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戊戌奏稿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
11、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材料三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男权之解放也。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无知妄为之风息焉。陈独秀敬告青年回答:(1)指出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各派别政治主张的共同内容。(2分)(2)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是不断发展的。根据上述材料所提供的三个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观点概括指出这一过程。(6分)(3)简要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6
12、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机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汽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汽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型工业部分发展迟缓。 据世界近代史材料二工业革命初期,德国一方面积极引进英国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努力发展教育,以尽快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国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文盲率降低到欧洲各国的最低水平,还培养出大批像西门子那样的集企业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于一身的优秀人才,获得了发电机、电炉
13、等一系列重大发明。摘自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 美国在这一时期人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地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次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达20多万人。 摘自大循环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工业增长速度下降的原因。(2分)(2)材料二、三表明德国、美国工业迅速发展具备了哪些因素。(6分)(3)概括指出英国、德国、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对世界历史发展
14、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2分,第30题13分,第31题12分,共计37分。29两汉时期在探索自然现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出现了以王充和董仲舒为代表的两种观点,简要指出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内容。在人类对自然的利用上,战国时期有怎样的观点?结合战国至隋唐时期利用自然的史实简要分析这一观点,指出中国古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与实践的借鉴意义。(12分)30、简要叙述195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条件,指出中共八大着重解决了哪两大问题,以后的十年中党在这两大问题上出现了哪些失误。(13分)31、一战后,日本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争夺渐趋紧张,20年代有所
15、缓和,3040年代矛盾尖锐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试结合前后至二战期间美日关系的变化过程,分别指出导致这些局面出现的原因并分析美日之间这种争夺的实质。(12分)历史参考答案:(仅供评分参考)1、C 2、B 3、D 4、B 5、A 6、B 7、C 8、B 9、D 10、A 11、B 12、C 13、B 14、D 15、B 16、B 17、C 18、B 19、A 20、D 21、D 22、A 23、D 24、A 25、C26、(1)租庸调制以均田为前提,政府授田,农民纳税,有征收的依据,且量入为出,减轻了农民负担;(2分)而两税法不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一年分两次收税,加重了农民负担。两税法是在均田制被
16、破坏,租庸调制无法实行的情况下实行。(2分)(2)由以人头为主到取消人头税;(2分)征收手续由繁杂到简化。(2分)(3)分析:黄宗羲发现了由于地方摊派导致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弊端,(2分)但未认识到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没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中国古代赋税改革加重农民负担虽带有“普遍性”,但并非任何时代都不可避免。(2分)27、(1)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反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分)(2)康有为主张效仿列强通过立宪法,开国会,实行权力制衡,建立起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主共和;陈独秀不仅提出民主、人权,还提倡科学。(6分)(3)封建势力的破坏、帝国
17、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影响的扩大,资产阶级在斗争中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6分)28、(1)对新技术的轻视;既得利益势力的阻挠。(2分)(2)德国:政府的重视,引进先进的技术,发展教育,培养技术人才。(2分)美国:美国优先引进和研究应用技术,再引进和研究基础科学。(2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远离战火,政府又采取自由开放政策,促使各国科学家流向美国,促进了美国科技中心地位的确立。(2分)(3)英德实力的消长,加剧两国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2分)随着科技中心的转移,世界经济重心由英国
18、转移到美国。(2分) 29(1)东汉王充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一种客观的物质,他反对天人感应说;西汉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理论。(4分)(2)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2分)如都江堰的修建,化水害为水利,大运河的开凿,加强南北的联系,这都造福人类。(2分)但是秦汉时期关中地区过度开垦,使森林破坏严重,黄河开始泛滥;随唐时期江南地区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给人类带来了不利影响。(2分)(3)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分)30、历史条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一五计划顺利实施,经济建设取
19、得重大成就;苏共二十大后,我党开始破除对苏联经验的迷信。(6分)两大问题:社会主义建立以后国内主要矛盾问题和经济建设指导方针问题(4分)。失误:修改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政治上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经济建设上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不足;片面强调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3分)31、紧张原因:一战中,日本利用战争的机会,扩大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侵略势力;一战后经济实力的大增,美国加紧了对亚太地区的争夺。(4分)缓和原因:华盛顿会议暂时缓解了美日之间的争夺,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分)。矛盾尖锐原因:20世纪2040年代,日本在确立其战略发展计划时,明确了向亚太地区发展的目标。(分)由于华盛顿会议限制了日本的发展,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日本极力要求摆脱华盛顿体系的束缚,获取亚太地区的资源和市场,这就严重损害了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美国对日本实施贸易禁运,沉重打击了严重依赖进口这里物资的日本,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分)竞争的实质是争夺重要能源和市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