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史限时集训(六)(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0潍坊联考)据统计,孙中山全集十一卷本中,谈话及答记者问多达242篇,对报馆杂志致函或题词十数篇。孙中山集外集中有演说、致辞或谈话374篇,对报纸杂志的题词有10余篇。这主要说明()A孙中山掌握时代话语权B舆论宣传助力民主革命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大众传媒趋向近代转型B由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的谈话及答记者问、对报馆杂志致函或题词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实质上是孙中山利用报馆杂志来宣传其民主革命思想,故B项正确;孙中山掌握时代话语权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民主共和观念是辛亥革命的影响
2、,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大众传媒的近代化,故D项错误。2(2020济南二中模拟)民国成立后,以妇女运动为宗旨的社会团体,如女子参政协进会等接二连三出现。民初女子最高仅能就读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暑期北京大学开始正式招收女子入学。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A社会变革提高了女性的地位B政治革命瓦解了传统伦理C经济发展冲击了固有角色定位D思想解放形成了新的社会认知A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和民国成立后,女子参加社团、参与政治、接受高等教育等现象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当时的社会变革提高了女性地位,A项符合题意;女子参加社团和接受教育,不能说明革命瓦解了传统的纲常伦理,B项错误;材料未体
3、现经济发展对社会角色的冲击和改变,也没有体现出新的社会认知的形成,C、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3(2020菏泽一模)民国时期,无锡一男聘结一女,已择日迎娶。女方寄信告之男方,说这门婚事是家兄一人之意,本人死不顺从。男方知晓真相,退还庚帖。这件事被喻为“女权发达之噶矢婚嫁文明之滥觞”。对此理解比较全面的是()A社会观念,碰撞转型B民主自由,深入人心C妇女解放,潮流涌动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A根据题干可知,无锡女子对传统包办婚姻的不满以书信告之男方,这反映了民国时期妇女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及女性对传统的“父母之命”的婚姻已有反抗意识,并且维护自己婚姻自由权利;而男方知晓后便退婚,这些体现了民国时期新
4、旧观念的碰撞,A项正确,D项排除;题干信息仅涉及妇女婚姻观念变化,不能说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当时出现妇女解放潮流,排除C项。4(2020潍坊二模)1913年,时报时评:“商界何以反对南方兵事?盖兵事一起,商人之损失无限。此不独中国之商人然也,即外国商业亦甚望贸易之国处于平静之地位,安居乐业,勿复惊扰。且商业凋零,则人民均受其影响,故彼等之反对亦有不得已之苦衷。”这反映了()A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B实业救国思想影响深远C革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D民主革命进程的艰巨性D材料信息说明辛亥革命给商业带来损失,因此中外商人反对革命。这反映了民主革命进程具有艰巨性,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
5、是强调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实业救国思想,故B项错误;“革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是材料的现象,不是材料的实质,故C项错误。5(2020潍坊二模)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制订的实际工作计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把工人运动放在全部工作中的首要地位。中共一大后不久的1921年8月1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负责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这一做法主要是基于()A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斗争经验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把工人运动放在全部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并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以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是因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
6、义旧世界、创建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故A项正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基础,故B项错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故C项错误;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斗争经验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6(2020滨州二模)中国现代产业工人1913年约有一百万人,到1919年已增加到二、三百万人。城市小工业者和手工业工人、店员等约有一千多万人,而且他们绝大多数集中在矿山、铁路、轮船、邮电等几个部门。这一状况()A为民主革命的发展积蓄了力量B是中共开展工人运动的结果C表明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D动摇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根基A根据材料“1913年约有一百万
7、人,到1919年已增加到二、三百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地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积蓄了力量,故选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材料中的状况不可能是其领导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工人阶级的人数增加了,力量变强了,但这不代表它已经有一定政治影响力了,故C项结论无法得出,排除;动摇北洋军阀统治根基的历史事件是北伐战争,它发生于1926年,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7(2020山东高密一中模拟)1919年以前,共产党宣言被零星地介绍到了中国。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更多地研读宣言,逐渐接受其思想主张。1920年,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两人在冰
8、冷的骡车中商定着手按照宣言思想,筹备建党事宜。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C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D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条件,D项正确;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A项;五四运动后,中国民主革命性质没有再发生改变,排除B项;题干并未体现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排除C项。8(2020滨州二模)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文学革命先驱们远不会料想到20年以后,北京与上海的文学活动中心会被武汉所取代,更不会想到重庆的学术文学氛围也会发展的如此迅速。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
9、原因是()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政治局势发生急剧变化C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D国民革命的蓬勃开展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20年后指的是20世纪30年代,故这一时期武汉之所以取代北京与上海成为文学活动中心,以及重庆学术氛围之所以迅速浓厚,主要是因为日军侵华导致了学术中心的转移,即政治形势发生了转变,故选B项;马克思主义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就已获得了广泛的传播,这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也是政治局势变化的一种表现,故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这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9五四运动后,“走向民间”逐渐成为知识精英们的共识,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选
10、择让学生深入工厂及乡村中宣传和帮助工农建立组织,乡村建设运动也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这反映出()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C社会动员观念的更新D民主革命任务的转变C五四运动前的革命宣传主要在城市,而五四运动后“走向民间”说明革命的宣传对象扩大,反映出社会动员观念的更新,故选C项;“走向民间”强调的是宣传对象的变化,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强调的是宣传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面向工人进行宣传,仅能体现工人中接收新思想的人增多,但无法体现工人阶级队伍本身人数的变化,排除B项;五四运动后,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但革命的任务依然是反帝反封建,并未转变,排除D项。10
11、(2020黄山质检)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的“革命外交”策略。这表明()A国民革命推动了群众爱国运动蓬勃发展B国民政府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有所增强C西方列强对华的外交政策已经发生质变D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一股民族自决的潮流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使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的中央政权,南京国民政府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也试图通过外交谈判达到废除旧的不平等的条约,签订平等互惠的“改订新约运动”,故选B项;材料
12、主要是国民政府的外交行为,而不是“群众爱国运动蓬勃发展”,排除A项;“质变”说法错误,并且材料未涉及西方列强对华政策,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国民政府的外交行为,未涉及其他国家,排除D项。11据1918年1月民国日报报道,“近因各商号专销国货者日益加多,以致该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之爱国等牌,更觉风行一时,销路骤增”,竟然“每日出货,供不敷求”了。这一现象说明()A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民众支持民族工业发展D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有所提高C根据题干“各商号专销国货者日益加多”“销路骤增”,以致出现“每日出货,供不敷求”的现象,据此可知,由于民众的大力支持,以南洋兄弟烟草
13、公司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故选C项;题干中述及的是民众的因素,没有提及政府的因素,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以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是题干主要强调的是民众的因素,未涉及西方列强的因素,排除B项;题干提及了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代表的民族工业的产品非常畅销,但没有涉及其产品的竞争力如何,排除D项。12(2020诸暨一模)西式服装的传入和流行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山装和改良旗袍的出现()A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B强化了服饰的政治色彩C缩短了男女间的地位差距D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D中山装是孙中山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
14、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改良旗袍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符合材料西式服装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作用,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故选D项;中山装和改良旗袍是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但材料强调西式服装对中国服饰改革的作用,排除A项;中山装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但改良旗袍没有,排除B项;民主政治的推行、经济的发展、平等思想的传播等能缩短男女间的地位差距,而服装并不具备这种功能,排除C项。13(2020河池高三联考)在使用传统交通工具的时代,陌生男女共处某一交通工具内的情况是很少见的,近代以来,随着轮船、火车和公共汽车的相继传入,男女同处一个公共空间的情况越来越多,人
15、们从开始的忧虑、防范,逐渐过渡到习以为常。这反映出()A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B大众交通工具的层次性日益突出C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观念D西方的自由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C题干中“随着轮船、火车和公共汽车的相继传入,男女同处一个公共空间的情况越来越多,人们从开始的忧虑、防范,逐渐过渡到习以为常”可知,交通工具对人们的出行观念产生影响,故选C项;题干提及的是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习惯,而不仅仅是“市民”的看法,排除A项;题干中轮船、火车和公共汽车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层次性,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是近代交通工具的影响,而非西方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排除D项。14(2020蚌埠质检)新文化运动前期
16、,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A提升了向西方学习的水平B改变了救亡图存运动的路径C扩大了民主与科学的影响D促使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建立,继此之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主,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改变了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的路径,故选B项。15(2020韶关调研)五四运动时期,西方各种新思想、新学说加速在中国传播。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还曾与基尔特社会主义者、无政
17、府主义者进行过激烈的论战,划清了与其他学派的界限。这些论战()A是对新文化运动中不足的积极反思B导致思想领域出现严重混乱局面C促使更多知识分子认同马克思主义D阻碍了新三民主义的传播与实践C马克思主义者与其他学派的论战,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学派的界限,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多知识分子的认同,故选C项;与其他学派的论战主要是为了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学派的界限,和新文化运动的不足没有关系,排除A项;“严重混乱”说法欠妥,排除B项;这些论战主要发生在马克思主义者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之间,并不会影响新三民主义的传播,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2020潍坊联考)下表为1912
18、年到1926年申报广告中的国货广告则数统计(部分年份),其中选取5月15日至21日一周时间为统计样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1912191319151918191919231924192519265月15日3362722025月16日21531011235月17日11701622115月18日22911422105月19日22731323125月20日22821422125月21日2361221221合计14144812961214811摘编自向娟民族主义语境下的国货运动与申报广告(19121926)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有关国货广告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解析材
19、料信息反映的是从1912年到1926年我国商业广告数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1912年到1919年商业广告数量实现快速的增加。而在1919年以后,商业广告数量就大量减少,这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了国货广告大大增加;申报中的国货广告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要结合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影响因素来进行论证说明。答案示例一:论题: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国货广告大大增加。(2分)阐述:1914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国人通过抵制洋货来反对列强侵略,同时大力提倡国货消费和生产
20、以图自强,1915和1919年的申报广告中大量涌现国货广告。(8分)结论:申报中的国货广告是国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2分)示例二:论题:申报中的国货广告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阐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度出现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申报中出现大量国货广告。国货广告的出现和发展也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8分)结论:国货广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2分)17(2020聊城一中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新民”一词始见于尚书诰,又是大学“三纲领”之一。梁启超公开告白“以为欲新吾
21、国,当先维新吾民”,包含了儒家经典的核心在于道德修养和对人的革新的基本思想。梁启超又根据西方国家有关思想学说,结合中国国民基本情况,赋予“新民”以新的人格理想和社会价值观。梁启超的“新民说”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国家思想与合群意识;公德与私德;竞争意识与冒险精神;权利思想与自由主义价值;尚武精神与刚性文化等,对中国人民之性格、习性、智能上的弱点作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博考各国民族所以自立之道,汇择其长者以取之,以补我之所未及”,以便在激烈竞争的世界上建设自己的民族国家。摘编自荸斤丽新民思想与国民性的讨论读梁启超新民说材料二我们相信世界各国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因袭的旧观念中,有许多阻碍进化而且不合情
22、理的部分。我们想求社会进化,不得不打破“天经地义”“自古如斯”的成见,决计一面抛弃此等旧观念,一面综合前代贤哲、当代贤哲和我们自己所想的,创造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的新观念,树立新时代的精神,适应新社会的环境。陈独秀新青年宣言(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新民”形象。(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新青年宣言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并概括他对青年提出的要求。(6分)解析第(1)问,根据“国家思想与合群意识;公德与私德;竞争意识与冒险精神;权利思想与自由主义价值;尚武精神与刚性文化等”可知梁启超的“新民”形象主要是具有国家思想和合群意识、竞争意识与冒险精神,具有尚武精神,能够维护自身权利和自由主
23、义价值观念。第(2)问,根据“我们想求社会进化”可知陈独秀新青年宣言所依据的主要理论是进化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对青年提出的要求主要是追求自由、进步和进取,具有世界观念,注重实利和科学。答案(1)具有国家思想和合群意识、竞争意识与冒险精神,具有尚武精神,能够维护自身权利和自由主义价值观念。(8分)(2)理论:进化论。要求:追求自由、进步和进取,具有世界观念,注重实利和科学。(6分)18(2019德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孙中山大事年表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主张“仿行西法以筹自强”1894年11月成立兴中会,首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密谋广州起义1905年8月同盟
24、会成立,被推举为总理,提出政治纲领1905年起先后组织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但均遭失败1912年初就任临时大总统,提出“五族共和”1912年4月正式辞职。同时,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9月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筹划筑路事宜,但铁路计划未实施19131915年连续发起了武力讨袁的“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19171918年联合西南军阀,发动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运动1920年开始接受苏俄的帮助1924年1月提出新三民主义,并正式与共产党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兴起1924年11月为和平统一中国,应冯玉祥邀请,抱病北上1925年孙中山病逝于北京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表中提供的孙中山为振兴中华的探索历程蕴含了
25、关于民族复兴的诸多启示。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解析首先我们要明确要素提炼启示、结合史实说明。启示:据设问中的“孙中山为振兴中华的探索历程,蕴含了关于民族复兴的诸多启示”和表格中的孙中山先生的探索或“均遭失败”、或“未实施”、或“辞职”、最后“病逝于北京”并联系当时中国的社会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而得出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说明:扣住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并牢牢把握住启示: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围绕近代中国由于不是独立地位,深受列强凌辱、压迫,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抗争是壮烈的,但未实现民族复兴,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
26、民实现民族独立,才为民族复兴奠定基础。答案启示: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2分)说明: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主权大量丧失,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华民族无法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政治民主化。但这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国家依然积贫积弱。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这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前提。综上所述,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
27、真正实现民族的振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12分)19在争取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五四运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的蔓延开来,受到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情绪尤为激烈。5月4日下午,北京三千余名学生手持写有“拒绝和约签字”等内容的小旗,发表演说,沿途向群众散发传单。以游行示威为开端的罢课、罢市、罢工风潮席卷全国,蔚为壮观的五四爱国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而圆满结束。中国近代以来在对外交涉中首次做出没有屈服的抗争,日本也最终未能获得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
28、合法依据,从而为中国此后收回山东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在6月3日北京学运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中国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具有哪些新
29、的历史特点?结合新的时代和社会条件,分析这些特点的基本成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五四运动“转折”的最具意义的历史事件,指出这一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5分) (3)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利用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第二小问成因,可从内因(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外因(十月革命影响)两个角度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事件,依据材料二“唯有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回答。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自为阶级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3)问,结合材料从民族精神、国家地位的提升等方面谈认识。答案(1)特点:青年学生发挥先锋作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群众基础广泛。成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了新的社会力量;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熏陶;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事件: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影响: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3)理解:国际地位缓慢回升、国家利权逐渐收复;民众民主意识高涨;民族凝聚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