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程标准要求学业质量水平1.1.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1.1.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1.1.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1.2.1以pH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1.2.2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1.通过分析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生命观念)2.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关系及内环境
2、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的图示,构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模型。(科学思维)3.通过列举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爱生命、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社会责任)一、内环境的组成及其作用1体液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1)体液的组成(2)体液各部分的相互转化关系2内环境的概念、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成分主要成分水、蛋白质、无机盐、经血液运输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主要差别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理化性质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pH血浆pH为7.357.45,与HCO、H2CO3等物质有关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3.内
3、环境的作用(1)完善下图所示内容(2)内环境的功能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二、内环境的稳态1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1)消化道内的液体属于体液。()(2)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可与组织液进行双向物质交换的体液只有血浆。()(4)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直接来自血浆。()2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1)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人体一定不会患病。()(2)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3)机体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仅通过呼吸系统就可以维持稳定。()(4)人体
4、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5)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不一定能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举例说明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主要包括哪些物质?无机盐主要包括哪种物质?答案:大分子蛋白质主要是血浆蛋白、蛋白质类激素、抗体等。无机盐主要是Na、Cl等。(2)0.9%的生理盐水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可维持血细胞正常的形态,血浆中NaCl的浓度是否等于0.9%?答案:不是。血浆渗透压分为胶体渗透压和
5、晶体渗透压,二者之和与0.9%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相同,血浆中NaCl的浓度应低于0.9%。(3)若某人严重偏食,蛋白质摄入量远不能满足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出现组织水肿现象,为什么?答案: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1巧用“箭头走向”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1)分析 (2)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液。2认清4类内环境的物质3组织水肿的成因考向1| 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1(2019全国卷)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
6、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D解析:骨骼肌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B正确;组织液中的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C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方法规律】“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考向2|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2020山东德州模拟)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临床上可以将人血白蛋白静脉注射到患者体内,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蛋白增多,会引
7、起组织水肿B白蛋白减少,会使机体尿量减少C注射白蛋白,可治疗肝腹水D注射白蛋白,可缓解高原反应C解析:白蛋白增多,血浆的渗透压升高,可吸收组织液中的水,组织液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白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会使机体尿液增多,B错误;注射白蛋白,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减少,可治疗肝腹水,C正确;白蛋白没有运输氧气的能力,不能缓解高原反应,D错误。内环境的稳态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与内环境稳态的联系(1)神经调节: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均位于下丘脑。(2)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
8、液传送对机体进行调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3)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2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3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维持的因素:血浆中存在很多缓冲对,如HCO/H2CO3、HPO/H2PO等。(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以HCO/H2CO3缓冲对为例)。考向1|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及其意义1(2021山东济南模拟)在连续恒速给药(如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血药浓度会逐渐增高,一段时间后可达稳定而有效的血药浓度,此时药物吸收速率与消除速率达
9、到平衡,这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结合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注射药物一般不影响稳态B注射量相同的情况下,通常静脉注射比肌肉注射会使药物更快到达全身各部位C理想的给药剂量应能够使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最低中毒浓度与最低有效浓度之间D当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发生不良反应时,可通过测定稳态血药浓度对给药剂量加以调整A解析:人体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不断发生着变化,注射药物会影响稳态,A错误;药物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浆,肌肉注射先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因此静脉注射的药效更快,B正确;药物在人体内
10、发挥治疗作用时,该药物的血药浓度应介于最低有效浓度和最低中毒浓度之间,C正确;注射药物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当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发生不良反应时,可通过测定稳态血药浓度对给药剂量加以调整,D正确。考向2|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2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若表示免疫分子,则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D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的分泌量不只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C解析: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即免疫分子;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1、和甲状腺激素均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体温调节中枢,该中枢位于下丘脑。(1)内环境中的信息分子对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信息分子为什么只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信息分子只能和靶细胞的特定受体结合,从而发挥调节作用。(2)试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分泌的信息分子如何调控内分泌腺的分泌。下丘脑可通过神经调节调控胰岛细胞的分泌。生活实践情境人总有感冒、发烧的时候,病情严重时需要通过药物控制病情。给药的方式包括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许多人在病情严重时希望采用“挂吊瓶”的方式快速缓解病情。命题生长点1 内环境及其化学成分(1)相比于西药,中药成分较为复杂。多种中药
12、注射液注入人体后患者产生不良反应,被限制使用。为什么中药注射液注入人体后患者会产生不良反应?答案:中药注射液注入人体后,会使内环境成分发生较大的改变,进而影响细胞代谢。(2)相对来说,你认为哪一种给药方式对人体可能最安全? 为什么?答案:口服。有害的物质可能不会被消化道吸收,对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影响相对较小。命题生长点2 内环境各组分的相互关系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C)A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血浆靶细胞B淋巴液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组织液淋巴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解析:肌肉注射时,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依据内环境组成部分的物质交换关系可知,C项更为全面。命题生长点3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患者的精神状态对病毒性感冒患者康复的快慢有着重要影响,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答案: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共同作用。不同注射给药方式,药物的运输途径不同(1)肌肉注射: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细胞(2)静脉注射:血浆组织液细胞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中涉及的物质分子调节方式物质分子来源靶细胞或作用部位神经调节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后膜体液调节激素内分泌腺细胞相应靶细胞免疫调节抗体浆细胞抗原细胞因子辅助性T细胞B细胞或细胞毒性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