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课 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出台;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两个阶段,分析其特点;(2)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实质、特点和影响;(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4)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和相关史料,培养归纳、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2)分组讨论、探究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3)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的
2、思维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认识改革对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经济也有计划)。(2)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认识到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根本消除危机。【重点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难点:金本位制;对“新政”的评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学法指导】1注重前后联系,再现和比较从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再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演变过程。2通过观察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3、,理解兴办公共工程的一举多得。3在学习本课内容时,要学会站在整个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高度来多角度地看待罗斯福新政。学会运用图表法去整理分散的知识点,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问题,初步学会评价方法。4将罗斯福新政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联系和比较。三者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三者的背景、实施的前提条件、具体内容、性质、方法和手段和实施的成就等有很多不同点。通过三者的比较,得出以下认识:制定政策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计划和市场
4、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都是经济手段。 5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罗斯福新政采取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二战后,西方国家陆续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学习过程】1背景: 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2. 内容(1)_ _。(2)_ _。(3)_ _。(4)_ _,推行_。(5)_ _。3特点(实质):开创了 经济的新模式。4作用:(1)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5、2)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 ,使美国;(3)开创了_的模式,标志着 。【知识链接】简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两个阶段及其影响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胡佛反危机的失败,直接为罗斯福上台执政,实行新政,创造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美国遭到的打击最为严重。面对这场不期而至的大危机,当时的美国企业界和政界大多数领袖没有清醒的认识,包括新上任不久的总统胡佛。1929年初,胡佛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她辉煌灿烂、充满希望。”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当经济危机来临时,胡佛政府惊惶失措,一筹莫展。尽管胡佛总统也采取了
6、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始终没有能够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并没有解决随之而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原因是胡佛总统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等待经济形势的好转,结果致使经济危机更加严重,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到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的银行倒闭,13万家以上的企业破产,完全失业的人数达到了1 300万。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罗斯福总统以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竞选宣言,在1932年的大选中,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于1933年3月就
7、任美国总统。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以用“三”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救济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新政的具体措施如下: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主要措施有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中央银行)的权力;管制证券业。国家公布的法令有紧急银行救济法联邦证券法银行存款保险法和新的银行法等。罗斯福采取的这些非常措施,对收拾
8、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公众舆论评价,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到1933年4月,存回银行的通货已达10亿美元,这说明罗斯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很快起到了恢复银行信用的作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实行新政措施的一种特别的方式。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当时国家整个银行信贷体系陷入瘫痪,罗斯福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必须尽快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改革也首先从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开始,而罗斯福向公众发出这一重要信息则是通过与公众“拉家常”式的“炉边谈话”,成为后来他向公众阐述政府政策的一种有效的方
9、式。这不能不说是罗斯福的一个创造,在很大程度上赢得了美国公众对新政的支持。2调整农业政策。主要措施有成立农业调查局;减耕;政府为农业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保护土壤。调整农业政策的目的是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国家调整农业生产的中心措施是公布农业调整法,通过政府的奖励和津贴,以缩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场主收入。3复兴工业。主要措施有制订了包括工资、工时、禁止童工及保障工会谈判集体合同权利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工业各行业遵守;管制公用事业控制股公司;加强对通讯和海、陆、空运输的管制。国家复兴工业的中心法令是1933年6月16日国会通过的
10、国家工业复兴法,以蓝鹰为标志,其执行机构是新建的国家复兴署。接受这一法令的企业可以免除根据反托拉斯法而被起诉,其产品则贴上“蓝鹰”标志。公布此法令的目的就是试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联合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主要措施有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工程进展署、公共工程局等机构;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兴办筑路、市政、水利、军用设施及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三、罗斯福新政的两个阶段新政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331935年为第一阶段,此阶段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以历时一百天(19
11、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的美国第73届国会特别会议为其先导,这届国会通过了一系列“反危机”法令,其中包括新政的两大支柱国家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19351939年为第二阶段,此阶段着重改革,19351936年,反对和支持新政的斗争激化,上述两个法令因被美国最高法院先后宣布为违反宪法而被废止,新政转入后期。罗斯福政府相应地通过了一些替代性的法令和其他新法令,继续推行新政,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争前夕,实施救济则贯穿新政的全过程。从1939年开始,新政渐告结束,主要原因是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向外扩张与战争威胁,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便集中全部精力应对战争和国际事务。可以这样说,
12、是战争终止了新政的继续实施。四、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罗斯福新政是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它本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急就章”,也就是说它是应对危机而急速作出的政策调整,初衷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改革弊病,以迅速地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它的实施,却引起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不仅对美国历史的发展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且对后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可能是罗斯福生前所没有预见到的。第一,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新政初期以尽快复兴经济为首要目标,它虽然没有完全消除经济危机,未能实现经济的完全复兴和公众的充分就业,但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最终减
13、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程度,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1933年夏和1934年春,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到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已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但失业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这说明,实施多年的新政在恢复国家经济等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而新政并不能解决经济危机带来的所有问题,改革确实是极其艰难的。第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引发了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据美国史记载:到胡佛上任的第四个年头,出现了失业工人示威、农民骚动、退伍军人要求发放补助金的游行。新政为美国广大的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
14、的经济安全保障,广大公众的生活处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受到了美国绝大多数人的赞许和欢迎,从而缓和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新政所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由于经济逐渐复兴,人民生活好转,社会矛盾缓和,社会趋于稳定,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仅没有被破坏,且得到了巩固,所以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等国那样在危机的影响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正因为如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是没有道理的。第三,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首先是改变了美国人的政治生活。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三权分立制度实质上
15、是统治阶级内部实行分权、互相监督、彼此牵制、调节内部矛盾的一种的有效的体制和手段,以从根本上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维护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新政实施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特别是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其次是改变了美国人的经济生活。在危机期间初步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弱势群体相当数量的成员首次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第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美国建国以来,一直提倡“自由放任发展”的传统思想,政府深信美国的经济制度是健全的,不主张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罗斯福新政对加强国家对经济
16、的干预和管制,虽然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发展”的思想相违背,但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因为“自由放任发展”已不符合美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了。经济大危机表明,美国经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在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而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国家需要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结论。像胡佛总统抱着“自由放任发展”的传统信条不放,显然违背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与时俱进,就不可能应对突发性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的高明之处也正在这里。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是最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
17、新政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的改造。【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的是:A、罗斯福新政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凯恩斯主义 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系统 B、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3.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A、生产资料国有化 B、国家成为资本家 C、取消自由竞争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对压缩产量的农民,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其损失B、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给失业者提供大
18、量的就业机会C、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让人们把藏起来的钱存在银行,使银行信用得到恢复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5、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并遵守公平经营章程,这实质上是:A、限制工业企业进行自由竞争 B、由国家干预经济C、要求企业遵循政府的经济法令 D、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6、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对压缩产量的农民,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损失B、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给失业者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C、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让人们把藏起来的钱存在银行,使银行信用得到恢复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7、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资本主义世
19、界的经济危机是因为:A、新政没有顾及劳动人民的利益 B、新政没有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新政削弱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D、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8、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 9、历史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把美国由地狱拉回人间。这场“大手术”指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
20、系,调整农业政策B、政府参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大规模干预经济C、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政权干预资本家的经营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行“以工代赈”10、罗斯福新政对当时的美国政治最深刻的影响是:A、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B、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11、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新”主要体现在: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重视稳定社会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 政府全力推行国有化政策 发展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A、B、C、D、12、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
21、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 没有看到政策仅是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只看表象,不看本质 都是符合实际的正确认识A、B、C、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它(罗斯福新政)大体具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恢复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二是救济大规模失业者和贫民;三是革除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罗斯福虽然坚信平衡预算的所谓“健全财政”,但在出现大量失业和饥寒交迫的人群时,他仍然不顾强大政敌的反对,藐视经济规律,实现大规模的赤字开支。材料二:(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
22、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需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摘自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回答:结合材料一,将你知道的新政措施,按三方面归类,并说明新政财政赤字开支庞大的原因。材料二中的“不应消灭”指什么?“经济的营运”指什么?“改进和补充”指什么?并说明“罗斯福的经济理论”给30年代的美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克服30年代的经济危
23、机所采取的不同途径,并指出不同之处在哪里?参考答案:(1)恢复经济类:整顿财政金融,调速农业政策;救济工作类: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以工代赈;革除弊病类:制订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由于救济工作始终贯穿于新政措施的各个方面,所以财政赤字庞大。(2)“不应消灭”指保持资本主义;“经济的营运”指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改进和补充”指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美国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3)为克服30年代经济大萧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推动了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改变,但是转变的性质不同:一
24、种是德意日的法西斯专政类型,对内独裁专制,对外侵略扩张;一种是以罗斯福新政为典型的“福利国家”类型。两种不同的途径,形成社会体制不同的两类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之间固然存在着争夺霸权的斗争,更存在着社会体制的冲突:英法反对德意的斗争,以及美国对德日的宣战,都具有进步性质的一面。14、阅读下列材料:自1789年以来,每逢总统就职典礼的全国性日子,人们都要赋予为和中国作出奉献以新的意义。在华盛顿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创立和熔铸成为一个国家。在林肯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维护这个国家,使它避免从内部发生分裂。今天,人民的任务是挽救这个国家及其制度,使它避免因外部因素而瓦解。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
25、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后来的这若干年一直是生机勃勃的年代是这个民主国家的人民获得丰收的年代。因为这些年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安全,而且我希望,也带来了更好的认识,即生活的理想是用物质以外的东西来衡量的。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而言,一个民主国家的这段经历是最重要的:它成功地度过了国内危机;它抛弃了许多邪恶的东西;它根据持久的路线建立了新的结构。而通过所有这些,它坚持了民主的实际。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请回答:(1)华盛顿和林肯就任总统职务时,他们分别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来完成“人民的任务
26、”?(2)罗斯福为什么说八年前(1933年),美国曾处在“恐惧之中”?为摆脱“恐惧”,完成“人民的任务”他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3)归纳林肯和罗斯福执政时期顺利完成“人民的任务”的相同原因。参考答案:(1)“人民的任务”:华盛顿:巩固国家政权;林肯:反对南方分裂,维护国家同意(或废除黑人奴隶制)。(2)指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重大举措:罗斯福实施新政,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3)相同原因:都符合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两人都具有非凡才能、坚定的意志。【拓展提升】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必然性1新政的实施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
27、要求。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发展后,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常常引起经济危机,尤其是19291933的经济大危机给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2新政是符合美国国情的选择。美国是世界经济霸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农民大量的补贴、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等。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4实施新政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5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新政提供理论依据。二、对罗斯福新政的
28、全面认识1“新政”的目的:直接目的在于遏制当前的经济危机,恢复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说,“新政”的实施在于巩固和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及政治统治。2“新政”的思想及特点:是动用国家政权力量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一改过去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经济发展带有一定的计划性,以缓和社会化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重建人民对政府的信心,确保资产阶级民主制度。3“新政”的实质:“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新政”中“新”的含义:(1)新理论。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经营,国家不干预,依靠市场进行调节。但进入垄断资
29、本主义阶段之后,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生产部门必须密切配合。自由主义只能导致无序的、盲目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带来的破坏。罗斯福新政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实践。(2)新特点。罗斯福新政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3)新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
30、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5成功的原因:(1)历史条件:美国以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旧思想和旧势力的消除比较彻底。(2)国际条件:美国是华盛顿体系的受益者,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3)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4)政治基础: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民主制度较健全,民主势力较强大。(5)思想基础:民主参政意识较强。三、凯恩斯主义1提出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经济思想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制度,自身可以进行调节,他们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
31、由竞争。(2)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在此背景之下,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修改了传统的经济理论。2主要内容:这一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他承认资本主义存在着消费不足等弊端,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而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因此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感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这一理论的提出也被称为“凯恩斯革命”。3评价:(1)积极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
32、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局限性:但是这一经济理论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逐渐陷入“滞胀”状态:失业率与物价同时上涨,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他学派所取代。【学法导航】1注重前后联系,再现和比较从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再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演变过程。2通过观察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理解兴办公共工程的一举多得。3在学习本课内容时,要学会站在整个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高度来多角度地看待罗斯福新政。学会运用图表法去整理分散的知识点,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问题,初步学会
33、评价方法。4将罗斯福新政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联系和比较。三者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三者的背景、实施的前提条件、具体内容、性质、方法和手段和实施的成就等有很多不同点。通过三者的比较,得出以下认识:制定政策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都是经济手段。 5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罗斯福新政采取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
34、二战后,西方国家陆续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五个项目:项 目具 体 措 施结果与影响整顿财政金融(突破口)银行暂时停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等。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复兴工业(核心)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行业公平经营章程;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等。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调整农业政策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等。
35、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缓和农民的斗争。推行社会福利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客观上刺激了生产和消费,稳定了社会秩序。强化社会立法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签署并通过“社会保险法”和“财产税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保障工人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全面评价罗斯福新政1、评价: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但有效地遏制了经济危机。2、影响:(1)经济: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新政初期以尽快复兴经济为首要目标,
36、它虽然没有完全消除经济危机,未能实现经济的完全复兴和公众的充分就业,但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最终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程度,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1933年夏和1934年春,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下降至800万。到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已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2)政治: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经济危机引发了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据记载:到胡佛上任的第四个年头,出现了失业工人示威、农民骚动、退
37、伍军人要求发放补助金的游行。新政为美国广大的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广大公众的生活处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受到了美国绝大多数人的赞许和欢迎,从而缓和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新政所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由于经济逐渐复兴,人民生活好转,社会矛盾缓和,社会趋于稳定,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仅没有被破坏,且得到了巩固,所以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等国那样在危机的影响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正因为如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是没有道理的。同时,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首先是改
38、变了美国人的政治生活。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国,三权分立制度实质上是统治阶级内部实行分权制衡、互相监督、彼此牵制、调节内部矛盾的一种的有效的体制和手段,以从根本上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维护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新政实施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和特别是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正是因为罗斯福新政使得美国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所以美国的共和制也称为总统制共和制。其次是改变了美国人的经济生活。在危机期间初步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弱势群体相当数量的成员首次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3)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9、开始出现。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虽然这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发展”的思想相违背,但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因为“自由放任发展”已不符合美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了。经济大危机表明,美国经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在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而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国家需要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结论。像胡佛总统抱着“自由放任发展”的传统信条不放,显然违背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与时俱进,就不可能应对突发性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新政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总的说来,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是最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实际上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进入一种国家政权开始与垄断资本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它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顺应了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现代化的新模式。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