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2 第15单元 第41讲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214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2 第15单元 第41讲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2 第15单元 第41讲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2 第15单元 第41讲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2 第15单元 第41讲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2 第15单元 第41讲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2 第15单元 第41讲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2 第15单元 第41讲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2 第15单元 第41讲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2 第15单元 第41讲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2 第15单元 第41讲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2 第15单元 第41讲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模块二 第十五单元第41讲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新疆三模)二战结束后,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迅速增加,他们被称为“白领工人”。20世纪4070年代,美国“白领工人”的总数从1 508万人增加到5 105万人。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产业结构升级 B中产阶级出现C大众教育普及 D科学技术进步解析:选D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科技进步,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需求迅速增加,故选D项;二战后“白领工人”增加是第三产业发展导致的,产业结构升级与脑力劳动者增加无关,排除A项;“中产阶级出现”为材料的现象而非原因,排除B项;大众教育普及是直接原

2、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2下表是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表。根据呈现的内容,可知国有经济的比重(%)()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加拿大 100 100 私有 75 75 法国 100 100 100 100 75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100 日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25 美国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A.发达国家开始仿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尤以英、法两国最快C六国普遍采取了混合经济以渡过经济困难D发达国家依然在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解析:选D从“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

3、比重表”中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国有经济大都比重较高,可见国家对经济干预强烈,故选D项;1977年西方六国并没有仿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国有经济比重”没有体现发展快慢的信息,排除B项;据图表可知,多数国家还是国有经济为主,C项说法无法体现,排除C项。3(2019届安徽毛坦厂中学高三联考)2004年,德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单身家庭年收入7 664欧元,已婚家庭年收入15 328欧元。但以下情况可以减税:已婚家庭拥有18岁以下子女,或者子女在27岁以下但仍在上学,子女没有收入的;向德国机构捐助政治款项或者慈善款项;不可抗拒的特殊高额开支(如生病)。德国此举()A标志着德国福利制度的完善

4、B反映了德国经济发展最迅速C有助于德国社会的公平公正D意在鼓动民众参加政治捐款解析:选C“2004年,德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单身家庭年收入7 664欧元,已婚家庭年收入15 328欧元。但以下情况可以减税:已婚家庭拥有18岁以下子女,或者子女在27岁以下但仍在上学,子女没有收入的;向德国机构捐助政治款项或者慈善款项;不可抗拒的特殊高额开支(如生病)”这种区别对待更能体现公平,故选C项;“个人所得税”是负担不是福利,排除A项;“单身家庭年收入7 664欧元,已婚家庭年收入15 328欧元”无法体现经济发展程度,排除B项;“向德国机构捐助政治款项或者慈善款项”只是免税的一部分,主要是增强公众的责

5、任心,并非鼓动民众参加政治捐款,排除D项。4(2020届四川成都高三摸底) 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50.7 1990 2.8 5.1 7.2 工业195034.742.222.2199025.840.533.6服务业195048.932.426.6199071.454.459.2上表中的数据变化可以反映()A美国的产业结构更符合其国情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持续上升C发达国家社会阶层出现新变化D世界经济形成三足鼎立局面解析:选C由表中三国农业就业人口比例在大幅下降,服务业就业人口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可知,以

6、这些国家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社会阶层出现新变化,故选C项;仅从表中就业人口的分布数据,无法看出相关国家的产业结构是否符合该国国情,排除A项;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和联邦德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在下降,无法看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持续上升,排除B项;据表中数据无法看出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排除D项。5(2019届广东揭阳一模)当代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巴尔指出,福利国家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是反对市场价值的一种手段,因为它能阻止过分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而早在1943年,丘吉尔就宣布“对于任何一个社群来说,没有比让婴儿喝上牛奶更好的投资了”。据此可知()A完善的福利制度

7、是英国赢得二战的重要举措B市场经济在二战后遭到西方国家的抛弃C福利制度推动英国政府加大经济上的投资D福利国家制度兼具人本价值和政治意义解析:选D据题干中“福利国家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是反对市场价值的一种手段,因为它能阻止过分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推知,福利国家制度有政治意义,据题干中“对于任何一个社群来说,没有比让婴儿喝上牛奶更好的投资了”推知,福利国家制度有人本价值,故选D项;福利国家制度是二战快结束之际英国首相艾德礼率先提出来的,并以此成功击败二战英雄丘吉尔,登上首相宝座,排除A项;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基石,二战后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排除B项;福利国

8、家制度强调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加大对经济的投资是凯恩斯主义,排除C项。6(2019届江西名校学术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下图为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图中现象的出现()A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受益于经济多极化的作用C表明欧美发展不平衡加剧D体现区域集团化趋势优势解析:选A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在5070年代高速发展,原因主要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干预经济的体制等等,而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源于对罗斯福新政的借鉴,故选A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多极化趋势刚刚出现,这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没有必然的关系,排除B项;图表

9、所反映的是二战之后,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排除C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刚刚出现,排除D项。7(2020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质量监测)1962年,哈尔科夫工程经济学院教授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上发表题为计划、利润、奖金的文章,提出了要以“经济手段”,即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代替“行政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这一观点()A彻底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反映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愿望C推动了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成功D将苏联经济纳入了市场经济轨道解析:选B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叶利别尔曼的观点以“经济手段”代替“行政手段”,意在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改变权力高度

10、集中的体制局限,故选B项;“彻底摆脱”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排除C项;叶利别尔曼的观点意在加强市场的作用,但是只是一个倡导,“纳入了”是一个具体结果,排除D项。8(2019届河北邢台高三第一次月考)1955年,苏共通过的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的办法中规定:减少给农庄、农场的计划指标,生产计划由农庄、农场根据农产品采购任务与自己内部需要来确定。这说明当时()A农业生产摆脱了国家控制B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C农产品流通机制得到改善D苏联已注意到集体农庄的弊端解析:选DA项“摆脱了国家控制”一说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农庄、农场

11、经营权而非农民的经营权,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给农庄、农场的经营自主权而非农产品流通机制,故C项错误;由材料“1955年,苏共通过的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的办法中规定:减少给农庄、农场的计划指标,生产计划由农庄、农场根据农产品采购任务与自己内部需要来确定”可知,苏联已认识到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意在给予集体农庄一定的自主权,故D项正确。9(2019届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五次质量考评)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俄罗斯有人认为“勃列日涅夫时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停滞时期”,有人认为是“黄金时代”,有人认为是“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时代”,有人认为是“隐含新危机的时代”。由此可见,关于“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认识

12、()A代表了俄罗斯社会共同的认知B随着认识角度的拓展日趋全面C有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倾向D缺少对俄罗斯历史的整体认识解析:选B据材料“苏联历史上的停滞时期”“黄金时代”“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时代”“隐含新危机的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勃列日涅夫后期经济滑坡,因此是经济停滞时期,但与美国争霸中处于攻势地位,因此为“黄金时代”,因此对于勃列日涅夫改革认识更加全面,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于勃列日涅夫的多种认识,而非共同认识,排除A项;材料主要围绕不同角度谈对于勃列日涅夫的认识,而非对于勃列日涅夫的评价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围绕对于勃列日涅夫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分析,而非对于俄罗斯历史的认识,排除D项。10

13、(2019届福建厦门一模)苏联长期是谷物净出口国,但自1972年起,除灾年从西方进口大量谷物外,正常年景也需进口相当数量的谷物,为此每年都要支付大量外汇和黄金。与此同时,苏联继续向东欧和古巴、蒙古提供大量粮食援助。据此可知()A西方的“滞胀”危机迅速波及世界B苏联的发展模式亟需转型C苏联已无力维系社会主义阵营D布雷顿森林体系遭到打击解析:选B材料“但自1972年起,除灾年从西方进口大量谷物外,正常年景也需进口相当数量的谷物,为此每年都要支付大量外汇和黄金”是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的农业落后,因此,苏联需要转变发展模式,故选B项;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滞胀”现象没有影响到当时的苏联,排除A项;

14、“苏联继续向东欧和古巴、蒙古提供大量粮食援助”,表明苏联有力量维系社会主义阵营,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遭到打击与苏联无关,排除D项。11(2019届河北张家口高三摸底调研)1973年,世界石油价格大涨,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笔“大而易得”的外汇收入,苏联领导层认为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可以高枕无忧,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进口依赖越来越大。这导致了苏联()A新的经济体制得以建立B对美国军备竞赛优势明显C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矛盾D综合国力与美国相差无几解析:选C依所学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打破了原有的经济体制,建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依所学可知,70年代勃

15、列日涅夫改革陷入停滞,后期经济全面滑坡,故B项错误;据材料“世界石油价格大涨,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笔大而易得的外汇收入”“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进口依赖越来越大”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经济畸形发展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矛盾,故C项正确;依所学可知,苏联的综合国力比美国差,故D项错误。12(2019届湖北武汉二月调研考试)对下图漫画中的改革,解读正确的是()A缓解了政治经济危机 B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C确立了世界军事霸权 D导致了联盟全面解体解析:选D由材料中漫画内容“改革”“多党制、私有化”等,结合史实判断可知,漫画反映了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这一改革导致苏联全面解体,故选D项;苏联戈尔巴乔夫

16、改革最终没有缓解苏联的政治经济危机,导致苏联解体,排除A项;苏联斯大林时期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非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排除B项;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确立了世界军事霸权,非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届湖南怀化一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发生在宋代的结构性社会变迁,使城市中诞生了一个庞大的贫民阶层。宋朝政府自觉负起了向贫民提供福利救济的责任,逐渐建立了完备的社会救济体系。 宋政府按照居民的家庭财产多寡,将全国人口划分为不同户等,作为国家划定救济对象的参考标准。宋朝也开始出现了接近现代意义的“贫困线”概念:

17、凡田产20亩以下或者产业50贯以下的家庭,即为生活在贫困线下的“贫民”。 宋朝的贫民救济主要由两个系统组成,一是宋神宗熙宁十年施行的“惠养乞丐法”(凡贫困人口,均纳入乞丐范围),一是宋哲宗元符元年颁行的“居养法”。简单地说,“惠养乞丐法”指由政府给贫民发放米钱;“居养法”则指由国家福利机构收留无处栖身的贫民。这两种救济都是定时的、制度化的。此外,还有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这类临时性救济虽然是不定时的,但也常年有之。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等 材料二英国从都铎王朝(14851603年)开始,流民和贫困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政府对救济问题的干预加强。都铎君主在济贫问题上采取了两分法态度:

18、一是国家对没有工作能力的群体承担责任,二是严厉惩罚不愿工作的“懒汉”。1601年的济贫法将济贫措施分为三类:第一,没有劳动能力的穷人由国家提供救济;第二,有工作能力者接受救济须接受政府强制性的工作安排;第三,有工作能力而拒绝工作者接受济贫院的院内救济。该法虽是全国性的立法,但赋予地方相当大的权利,每个教区由监督官管理救济事务,监督官由地方任命。 到18世纪后期,这种以教区为基础的济贫方式已不足以应对社会失业与贫困问题。保证人们的最低收入被视为社会责任,它意味着制定最低工作收入制度,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养老金及疾病救济,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与此同时,自由主义思潮开始蔓延,工人们反对现

19、有的济贫法,因为院内救济将破坏家庭关系并使被救济者失去人身自由,而即便是院外救济也使人失去尊严。于是,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逐步在英国创立,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立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摘编自刘成、奚慧玲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政府济贫的主要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确立的原因并说明中英济贫的主要区别。(15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政府济贫的意义。(4分)解析:第(1)问“主要措施”,根据材料一“政府按照居民的家庭财产多寡,将全国人口划分为不同户等,作为国家

20、划定救济对象的参考标准一是宋神宗熙宁十年施行的惠养乞丐法一是宋哲宗元符元年颁行的居养法。还有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宋朝政府济贫的主要措施有:划分户等,确定救济对象;颁行“惠养乞丐法”和“居养法”,对贫民进行定时的、制度化的救济;实行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 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英国1601年的济贫法将济贫措施分为三类该每个教区由监督官管理救济事务,监督官由地方任命。到18世纪后期,这种以教区为基础的济贫方式已不足以应对社会失业与贫困问题。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与此同时,自由主义思潮开始蔓延,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逐步在英国创

21、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失业和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原有的救济方式存在弊端;自由主义思潮的蔓延;工人们的斗争等方面来分析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确立的原因。第二小问“区别”,直接目的:根据材料一“宋朝政府自觉负起了向贫民提供福利救济的责任,逐渐建立了完备的社会救济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宋代济贫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材料二“流民和贫困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严厉惩罚不愿工作的懒汉”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济贫的直接目的除维护社会稳定外,还有惩处“懒汉”。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据材料一“宋朝政府自觉负起了向贫民提供福利救济的责任,逐渐建立了完备的社会救济体系”并结合

22、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宋朝的政府行为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根据材料“自由主义思潮开始蔓延,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立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近代济贫后来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法律执行力度:根据材料一“两种救济都是定时的、制度化的。此外,还有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这类临时性救济”可知,中国宋代济贫不具有强制性;根据材料二“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立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可知,英国近代济贫具有强制性。济贫主体权力:中国宋代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英国权力分散,地方政府权力较大。济贫方式:中国宋代为单纯的救济;英国除了救济方式外,后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

23、保障制度。 第(3)问“意义”,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分析政府救济的意义。答案:(1)措施:划分户等,确定救济对象;颁行“惠养乞丐法”和“居养法”,对贫民进行定时的、制度化的救济;实行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言之有理即可)(2)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失业和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原有的救济方式存在弊端;自由主义思潮的蔓延;工人们的斗争。(言之有理即可)区别:直接目的:中国宋代济贫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英国近代的济贫除维护社会稳定外,还有惩处“懒汉”的目的。代表的阶级利益:中国宋代济贫仅代表地主阶

24、级利益;英国近代济贫后来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法律执行力度:中国宋代济贫不具有强制性;英国近代济贫具有强制性。济贫主体权力:中国宋代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英国权力分散,地方政府权力较大。济贫方式:中国宋代为单纯的救济;英国除了救济方式外,后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言之有理即可) (3)意义: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言之有理即可)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82.5 1957

25、 105.0 1954 85.6 1958 141.2 1955 106.8 1959 124.7 1956 127.6 1960 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166.83 1959 169.68 1954 169.52 1960 143.85 1955 183.94 1961 136.50 1956 192.75 1962 154.41 1957 195.05 1963 170.00 1958 197.65 1964 187.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

26、4)编制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1956年和19571960年两个阶段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解析:由材料可知,1953至1956年,中国和苏联的粮食产量都出现了快速增长,原因为苏联进行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中国是由于进行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1957至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出现起伏,中国出现下降,原因为赫鲁晓夫改革不能完全摆脱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垦荒种植玉米脱离实际,导致粮食产量起伏,而中国是由于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路线及其导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答案:(1)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2)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说明:苏联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和改革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主要是由于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