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14届政治文化生活二轮知识专题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主干知识附表一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总说)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必须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
2、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知识易错点辨析:1、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注意: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2、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注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3、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注意: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
3、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举办世博会,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加深各国人民相互了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解析】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文化的差异不可能消除。5、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解析】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6、和而不同指的是我国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解析】和而不同即包容性含义中的“求同存异”,而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
4、积极成分是“兼收并蓄”。强化训练:一、最佳选择题。1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相对稳定性D违背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2、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A. B. C. D. 3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
5、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改进党的工作作风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新作风。这表明A.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在不断发展 D.教育在文化继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4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拍摄了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助推“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A. B. C. D.5.清明期间,文明祭扫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
6、话题。一些地方倡导文明新风,推出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居家祭扫等“低碳”祭扫方式,给清明增添了不少清新气息。可见()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总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融入新的内容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清明文化也具有包容性A B C D6已连续举办七届的“汉语盘点”活动,意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来概括过去一年人们心中的中国和世界。如2012年国内年度字为“梦”,国际年度字为“衡”。“汉语盘点”活动的文化宗旨是()彰显汉语魅力,推进汉语传播尊重群众实践,体会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文化融合见证中华文明,传承传统思想A B C D7. 2012年莫言
7、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民间故事热。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是由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的范围之内。这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发展文化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动力民间艺术元素决定文化作品的成败A B C D8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A B C D9.2013
8、年 6月22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新疆天山和云南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两地“申遗”成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高度认可,彰显了中国对人类文化遗产的认知、尊重,对于提高两地知名度、促进两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关于“文化遗产”说法正确的是(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 B. C. D. 10、“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 )A尊重文化的多样
9、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径11.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已被拆”,这是流行的老百姓对盲目进行旧城改造而拆除传统特色建筑行为的感慨。时下,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不禁使人对乡村古建筑的衰落感到惋惜。之所以令人惋惜,是因为 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要重视现代文化的作用,避免文化发展上的守旧主义未能清楚认识乡村文化的落后性和外来文化的先进性A. B. C. D.12. 中国共产党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凝炼治党治国理论精髓。
10、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贵在行”的思想,对改进工作作风有巨大意义。习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带动全党上下“少说空话、多干实事”蔚然成风。这表明 传统思想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传统文化符合时代要求A. B. C. D.13. 弘扬“北京精神”,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之举。“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是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可见,北京精神体现了(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B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
11、要源头C兼收并蓄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D文化反映经济,与经济发展同步14. “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发射,“嫦娥”是中华民族对未知月球的传统叫法,以“嫦娥”命名目标飞行器,很快得到了国人的共鸣。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稳定的特点C.特有的包容性 D博大精深的特点15.2013年9月8日,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猜灯谜、吃月饼、燃灯、赏月等是我们在中秋节时的固有习俗。下列对中秋节的习俗理解不正确的是A.它被称为凝固的艺术B.它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形式C.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D.它具有相对稳定性16.2013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 564周年的日子
12、。孔子的思想智慧、人格魅力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而是随着历史变革和进步不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17.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身着古色古香服装的中小学生,用明快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吟唱着一首首古诗词。这样做A.有利于全面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B.有利于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有利于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D.有利于抵制流行文化18.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
13、的文化产业。这说明,科学技术是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A. B C D19. “从新的角度解读孔子的学说思想”,“推进新时期的文化建设”说明孔子的学说思想具有继承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变化发展的,不可捉摸需要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A. B C D20.在我国,儒家思想流传几千年,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儒家思想是重要的教育思想A. B C D主观试
14、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1)结合材料一说明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6分)21.(1)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完整多样,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
15、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每点2分,共6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2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瑞典的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在不失自我风格的前提下走上现代化之路,那些代表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备受当地人的珍视。历史遗留下来的砖质建筑和木质建筑都要重新利用,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结构协调一致。 (2)运用传统文化继承的有关知识,分析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城镇化建设的经验。(12分)22.(2)(12分)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过程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3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
16、性,城镇化过程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才能焕发人们强烈认同感。(3分)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顺应社会生活变迁,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3分)对传统文化要批评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3分)23(12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回首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儿女追求中国梦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轨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价值支撑。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深厚的家国意识和民族情怀等精神特质,在今天仍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
17、现。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23(12分)(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推动 “中国梦”的实现。(6分)(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重要功能,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6分)24.3013年4月5日,海内外华人清明公祭轩辕黄帝。除了来自海内外的华人代表现场祭祀之外,海峡两岸的网友也将共同参与到“两岸网友网上联合祭祖”
18、活动。对此,有人认为,祭拜祖先是封建社会的落后习俗,现在都21世纪了,再举行这种祭祀仪式毫无意义。你认为呢?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你的观点。(24分)24.答案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祭祀黄帝陵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
19、的发展,起消极作用。因此,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祭拜黄帝,要辩证分析,认识到它的积极意义。,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今天我们仍然隆重举行祭拜典礼,目的不是为了宣扬落后的习俗,而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通过祭拜活动,在同一种文化的感召下,增强全球华人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凝聚力,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海峡两岸通过共同祭拜同一个祖先,也有利于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共同繁荣。 25.对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
20、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烙印着时代与民族特色的、既具有古风古貌又有水乡特质的农耕文化遗产江南古村落,由于“保护性”开发遭到破坏而导致衰落甚至消失。专家指出,古建筑之所以成为艺术瑰宝,并不仅仅在于建筑本身,还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于其一砖一瓦、一梁一柱背后所隐藏的那些说不完的故事。结合材料
21、,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6分) (2)运用“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知识说明,“让古建筑背后那些所隐藏的故事”如何“一直说下去”。(6分)25. (1)乡村是传统文化重要载体,乡村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2分)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2分)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分)(2)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现代化和城镇化过程要注重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继承。(2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城镇化过程既要继承
22、、保持和发扬传统建筑中的精华,又要改造和剔除其糟粕。(2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不断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26.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具有1800年历史的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珠算被取消。对于珠算的没落,有的人觉得可惜,建议让珠算回归小学课堂。打算盘有利于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智力潜能.思维敏感度和空间想象能力,促
23、进大脑发育。反对珠算回归小学课堂者认为,它已经是一种过时的计算工具。从应用上来说,计算器比算盘更方便,现在的学生很容易掌握。况且,重学珠算的话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未必乐于接受。专家认为,无论珠算是否能回归学校课堂,都应该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活动;有关机构要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功能,赋予更多时尚元素,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步一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这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 请回答:(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指出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怎样发挥作用。(10分)26.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开展保护教育活动,可以使人们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形成自觉行动。(2分)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能够使人们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2分)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既能够使人们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又能够促进人们从事文化创造。(3分)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开展保护教育活动,有助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养专业人才。(3分)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