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写作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巨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乙卯”年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悼亡词。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江城子分上下两阙,该词感情真挚、凄婉痛绝,基调伤感哀痛。诵读的节奏一般读成“二/二/三”“二/二”“二/三”节拍。诵读时要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感情。十年/生死/两茫。不思,自难。千里/孤坟,无处/话凄。纵使相逢
2、/应不识,尘满面,鬓如。夜来/幽梦/忽还。小轩,正梳。相顾/无言,惟有/泪千。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2在诵读过程中感知诗歌内容。这是一首悼亡词,是词人对自己与亡妻之间纯真爱情的哀唱。词的上片精细摹写词人思念亡妻的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下片以赋笔手法对梦中的日常生活画面予以真切的谱写。全词浸润着浓郁的抒情性,感情闸门大开,奔放而激越,自有一股撞击人的强劲力量,是词人对纯真爱情的纵情高歌。【参考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忘。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
3、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年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情境默写1在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倍增“_,_”的感叹。答案: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句子是:_,_。答案: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达就算是彼此重逢,由于他十年来的奔波劳碌而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恐怕妻子也难以相认的句子是:_,_,_。答案: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4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自
4、己虽与妻子生死殊途,但始终难以忘怀的句子是“_。_,_”。答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文本深读1请反复诵读作品,想一想,词人是如何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的?_答案:梦是不真实的,它往往是做梦者内心活动的真实反映。就记梦一类作品而言,毋宁说更是作者郁塞沉积的思想感情的勃然兴发。本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抒发凄婉诚挚的悼亡之情。起笔彼我合写,“两茫茫”状幽明相隔,惘然无尽,而“自难忘”愈见自然真挚。“无处话”一句,既承难忘,又点阻隔之遥。“纵使”以下两句,由假设转出相逢,融入自我身世之感。下片“夜来”以下四句记梦,意幻情真,虚中带实。“料得”以下两
5、句,从梦境回到现实,写梦后设想对方念己,“年年断肠”,柔情绵绵无尽,令人酸楚。2“不思量”(不去想的意思)与“自难忘”是否矛盾?_答案:不矛盾,因为真实!王弗逝世后的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政治上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上任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上困苦到食杞菊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王弗堂妹)及儿子均在身边,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已久的妻子挂记在心上呢?不经常想念,并不是已经忘却!十年忌辰,正是触动人心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心怀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制。阅读鉴赏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年生死两茫茫”,写作者与妻子生死
6、两隔,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B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C“夜来幽梦忽还乡”,是实写自己当年和妻子共度的甜蜜岁月,“小轩窗,正梳妆”,妻子的情态容貌,就在眼前。D“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明月可牵惹诗人思念亲人之伤感,故曰断肠。CC项,应为虚写,想象和妻子再次相见。2分析“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与白居易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异同。_答案:相同之处,都写出了没有声音比有声音的表达效果好。不同之处,白居易写的是在乐曲停顿的间隙能够给听众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填补了乐曲本身的空白,实现了听众的再创造,更好地写出了乐曲的高妙。苏轼是想象写自己和亡妻如果有缘再见,阴阳两隔已经10年,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