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8高考一轮复习教案:单元八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125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高考一轮复习教案:单元八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08高考一轮复习教案:单元八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八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1、基本线索本单元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涉及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等重大事件。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民族既有沉沦,也有发展,中国的社会经济、阶级关系和思想领域都出现了重大的变动。2、基本特征 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40多年呈现出的阶段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政治上:清政府开始采取对外“和好”的政策,不断妥协,最终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央政府完全半殖民地化;民族资产阶级不断进行抗

2、争和探索,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渐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思想上: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再到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中国思想不断深入。【主干知识整合】1、列强加紧侵华 (1)19世纪60年代,列强在中外“和好”的旗号下,逐步控制了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和海关管理权,把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19世纪7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列强制造了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发动了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此后,列强大举对华输

3、出资本,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义和团运动迫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列强转而采取“以华治华”的侵略政策,扶植清政府作为在华统治代理人。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2、抗争和探索 面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和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各种政治力量都作出了反应。 (1)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虽然未能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同时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2

4、)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抵抗侵略、挽救危亡、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与学习西方相结合,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了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斗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处于酝酿之中。 (3)无产阶级在这一时期虽然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但仍不断开展斗争。 (4)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风起云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打破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但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中国社会的变化 (1)政治上:清朝政局的变动和统治政策的调整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双重打击下,清朝政局出现了变动。18

5、61年成立总理衙门,1901年改为外务部;洋务运动中设立海军衙门。统治集团内部力量发生变化,慈禧太后掌握了清政府实权,奕訢等人势力增长;汉族官僚势力扩大。为巩固统治,清政府被迫进行政策调整。辛酉政变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又倡导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9世纪70年代,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在维新运动中采取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并一度借助义和团向列强宣战。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经济上: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这一时期,在中国并存的经济形态有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6、洋务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经济呈现明显的半封建化的特征。洋务企业的创办使中国早期现代化起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兴起是这一时期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刺激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3)思想上:“西学东渐”的局面逐渐形成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在创办洋务的过程中,产生了早期的维新思想,主张既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向西方学习的新思

7、想由“器物”层次发展到“制度”层次。康有为、梁启超继承并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把西学和中学糅合起来,主张通过改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亡。维新思想的传播及实践促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规律方法点悟】1、要抓住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线(时代特征)分析、把握,主线即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不断加深,直到“完全沦为”。而造成中国历史如此发展的原因是由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决定的,这一矛盾导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归纳分析社会变化:第一,政治上,西方列强从一次次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为主向划分势力

8、范围、强占租借地过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分别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和完全形成。清政府从抵抗到彻底投降,成为列强工具,镇压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先后开展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第二,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在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第三,思想上,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成为历史潮流,民主革命思想开始传播,农民产生盲目排外思想。2、对基础知识考查会有重复,但力求新的角度。如洋务运动内容已考过的有民用工业和文教方面,对军事工业要注意。维新思想可以涉及的角度有新旧思想斗争的焦点、对维新思想的评价。 3、考查历史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分析知识间的因果关系或是比较异同。如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体现了因果关系。可进行比较的有: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异同,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比较,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比较。 4、运用新的历史理念去考查这段历史,要求学生能从近代化的角度去认识评价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戊戌变法。近代化体现了社会的转型,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这段历史要注意的是:经济近代化、政治近代化和思想近代化。 5、对和社会现实相关的重大历史问题的考查,仍是重点。如中国工业化问题、政治改革问题、台湾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