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充市2018高考历史二轮海选练习(一)及答案一、选择题1、史学家许倬云在历史分光镜一书中探讨了中国历朝社会控制的得失,列出了下面的一系列标题:西周的包容上层的坚凝;秦代的缺失中层与下层的疏离;宋代的养士中层的扩大。那么,关于唐代的标题最有可能是()A.中层的变化 B.中下层的整合C.上层的分裂 D.上下层的缓和答案A解析唐代科举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大量的社会中层人员通过科举制进入国家政权中,所以唐代最恰当的标题是中层的扩大,故选A。2、(2017武汉五月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
2、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答案B解析庄园中的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形成竞争,以获取利润,有利于民间手工业发展,故B项正确。3、(2017淄博三模,30)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二战中的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在审判中认定日本战犯的犯罪日期从1928年算起,主要依据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东北最高行政长官张作霖。由此可见()A.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B.张作霖积极反抗日本侵略行为C.中国抗战得到国际广泛认可D.1
3、928年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答案A解析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就是要控制中国东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从这一事件算起,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提到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东北最高行政长官张作霖,并没有说明张作霖积极反抗日本侵略,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没有涉及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反应,故C项错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是1931年,故D项错误。4、(2018贵州高考适应性考试,30)1930年11月12日的民国日报有这样一则报道:“上海闸北区永安县丝厂职员金吉城,月收入约50余元。然而,1930年9月9日,全沪丝厂100余家停业,永安亦在停办之列,金因此失业”对该
4、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当时中国存在极其严重的工人失业问题B.官僚资本的压迫导致民族工业步履维艰C.列强加紧资本输出使民族工业生存艰难D.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1930年9月9日,全沪丝厂100余家停业”可知,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也深刻影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5、(2018德州一模,33)美洲很多国家将10月12日命名为“哥伦布日”,并在这一天举行活动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但在美国一些地区,如加州伯克利,这一天被称为“原住民日”。委内瑞拉从2002年开始把这个节日称作“原住民抵抗日”。这说明()A.人物评价没有客观标准B.历史是非模糊莫辨C
5、.不同立场影响价值判断D.观念冲突难以弥合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间:10月12日”,美洲一些国家定为“哥伦布日”,而加州伯克利定为“原住民日”,这显示出了不同的客体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态度,并非没有客观标准,故A项错误;历史并非模糊难辨,只需从不同角度去看即可,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正确;题目体现的是不同群体对同一件事的不同态度,并非观念冲突难以弥合,故D项错误。6、(2018株洲一模,17)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中写道:“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括,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教皇须让皇权成为
6、名副其实的皇权。”材料主要反映了马丁路德()A.主张用暴力反抗教皇干预德意志B.认为罗马教皇是万恶之源C.为德意志民族利益消除教皇干预D.主张组成脱离罗马的教会答案C解析材料内容仅表达对教皇干预德意志的反抗,并没有主张用暴力反抗的方式,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并未反映罗马教皇是万恶之源,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说明马丁路德主张皇权高于教权,消除教皇干预,强大德意志民族国家,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并未主张组成脱离罗马的教会,故D项错误。7、(2017昆明一中第七次高考仿真模拟,29)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极力提倡西方的“个性自由”和“理性主义”,同时又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
7、对墨家“非命”思想推崇备至。据此可推测胡适()A.主张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B.认为东西方价值理念有相通之处C.以墨家思想来否定儒家思想D.肯定了墨家学派的个人自由思想答案B解析“非命”的观点认为不存在宿命,一切都是人自作的,必然且合理,材料中“胡适极力提倡西方的”“同时又对墨家非命思想推崇备至”表明东西方价值理念有相通之处,故B项正确。8、(2018泉州高考适应性练习一,29)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须做“言之有物”,即有“情感”“思想”的文章;而对于当时青年“不思奋发有为”,但只知“发牢骚之音”的“暮气”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这说明当时()A.民族危机严重 B.出现尊孔复古逆流C.强调文学应自由
8、讨论 D.社会急需思想变革答案D解析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其著作文学改良刍议主张“言之有物”,要有情感和思想,反对青年“发牢骚之音”的“暮气”,文字是思想的载体,当时的社会思想界仍然充斥着三纲五常的封建思想文化,胡适的倡议表达了进行思想变革的愿望和要求,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续汉书百官志载后汉光武帝的诏书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
9、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三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又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之融结。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预有大效。钱穆国史新论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四科取士”指什么制度?据材料一,归纳其选拔人才的标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
10、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该选官制度的弊端。(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这一制度的积极意义。答案(1)制度:察举制。标准:道德高尚、学识广博、明法知礼、机智果决。(2)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3)意义: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管理人才来源;可以消融社会阶级;有利于各地文化融合。解析(1)第一小问制度,根据材料一得出汉代选拔官员的标准的核心就是德才兼备,结合所学得出“四科取士”指察举制;第二小问标准,根据材料一“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归纳得
11、出道德高尚、学识广博、明法知礼、机智果决。(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得出注重门第;第二小问弊端,根据材料“离下任意”“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有私于己,必得其欲”得出中正官徇私舞弊;“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得出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根据材料“不顾才实”得出扼杀人才;根据材料“或以货赂自通”得出败坏社会风气。(3)根据材料三,由“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得出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管理人才来源;由“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得出可以消融社会阶级;由“又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之融结”得出有利于各地文
12、化融合。2.(2018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一,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儒家经典从政治、教育领域全面退出,带来了人们对新社会秩序的怀疑和迷茫,也导致了空前未有的信仰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朝野上下的守旧势力在“尊孔”的旗帜下力图重建新的信仰和道德秩序。康有为、陈焕章等人组织孔教会,发起了国教运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公开命令尊孔读经,企图在“保存国粹”的幌子下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尽管袁世凯尊孔未必与其帝制活动有内在的联系,但他在尊孔的旗号下公开进行帝制复辟活动,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孔教会与张勋复辟帝制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样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尊孔思潮引起中国先进分子
13、的猛烈批判,孔子及儒学的独尊地位亦随之瓦解。摘编自左玉河民国初年的信仰危机与尊孔思潮材料二1718世纪,欧洲在工业革命奠定的基础上走向了空前的繁荣,与此同时,科学理性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在理论舞台上唯理论和经验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但是它们的目的却是一样的为自然科学寻找可靠的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它也导致人类心灵的堕落和生存价值的缺失。对工业文明中出现的道德沦丧和自我迷惘等种种社会危机,德国的浪漫主义者忧心忡忡。他们认为,一切后果都是和理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分不开的,并由此对理性主义进行了深刻反思。摘编自王晶亮德国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及其时代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
1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后中国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出现信仰危机的异同。答案(1)原因:新旧政权交替;儒学独尊地位消失,新思想尚未确立;西方思想传入。影响:出现了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了复辟帝制活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2)同:出现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推动了新事物产生。异:产生原因不同:中国受政治影响大;西方受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影响大。解决危机的手段不同:中国强调复古,西方强调反思。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内部原因从政局、儒学独尊地位的变化上分析,外部原因从西方思想的冲击上分析;第二小问影响,一方面从袁世凯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倒退上总结,另一方面从激进派的探索方面总结。(2)相同点从社会转型、社会进步等角度总结;不同点则从二者的产生原因、解决手段上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