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讲 生物的进化4.1.1尝试通过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事实,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41.2尝试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42.1举例说明种群内的某些可遗传变异将赋予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42.2阐明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将会增加42.3说明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42.4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42.5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新物种形成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
2、原因,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2生物多样性所含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原因共同进化进化证据主要是化石基础微点练清1判断正误(1)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新人教版必修2 P109“概念检测”T1(1)()(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新人教版必修2 P114“概念检测”T1(3)()(3
3、)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4)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5)某种抗生素被长期使用药效下降,是由于病原体产生了对药物有抗性的变异()(6)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新人教版必修2 P124“概念检测”T1(2)()(7)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8)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解析:选D生物的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劣势一方被淘汰,这也是环境对生物进行选
4、择的过程;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依据;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影响与当地有竞争关系的物种,使某些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3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B50%C42% D21%解析:选C两个大小相等的种
5、群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后,新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70%,a的基因频率为170%30%。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随机交配产生的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4下列有关种群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适应环境个体较多的种群进化较快B小种群进化速度比大种群快C种群内个体间差异越大,进化越快D个体的死亡对小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影响大解析:选A适应环境个体数越多,其变异程度越小,基因频率改变的程度越小,故种群进化较慢。5(新人教版必修2 P124T2)基于早期地球的特殊环境推测,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A单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B多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C单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D多细胞
6、生物,进行无氧呼吸解析:选C早期地球上没有氧气,所以最早出现的生物进行的是无氧呼吸,根据进化的历程推出一开始出现的为单细胞生物。6(新人教版必修2 P109“拓展应用”T2)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会不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为什么?提示:在自然界,物种灭绝的速率本来是很缓慢的,人类活动大大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率。现在许多濒危物种之所以濒危,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一般来说,人类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是在弥补自己对自然界的过失,不能说是干扰了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从另一个角度看,自然选择所淘汰的物种并不是毫无价值,因此,不能完全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判断现有物种的存留意义。一、现代生物
7、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试考题查欠缺1(2021浙江1月选考)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C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解析:选C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有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A错误;无论人工选择,还是自然选择都可能产生新物种,B错误;通过自然选择,优胜劣汰,能够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而人工选择可保留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C正确;不同种群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会发生不同的变化,D
8、错误。2(2020浙江选考)某海岛上,因为经常有大风天气,昆虫中无翅的或翅特别发达的个体比翅普通(中间型)的更易生存,长此以往形成了现在的无翅或翅特别发达的昆虫类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昆虫翅的变异是多方向且可遗传的B昆虫翅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C大风在昆虫翅的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D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得到保留并逐渐积累解析:选B海岛上昆虫中有三种翅膀类型,说明昆虫翅的变异是多方向且可遗传的,A正确;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种群的基因库,所以昆虫翅的全部基因不能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大风在昆虫翅的进化过程中起自然选择作用,C正确;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有利变异得到保留并
9、逐渐积累,D正确。3(2018海南高考)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解析:选B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因此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可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若存在生殖隔离现象,则不属于同一个物种,反之属于同一个物种。强知能补欠缺1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2图解物种形成的两种典型模式(1)渐变式:经长期地理隔离产
10、生(2)爆发式: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与原生物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也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练题点全过关1(2021天津一模)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如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B若干年后甲、丙岛B、b基因频率相同说明两岛环境相同,使其朝着相同方向进化C乙岛屿的环境使羽毛颜色基因发生突变,产生B1基因且突变率接近5%D甲、乙、
11、丙三岛的鸟在若干年中都可能出现B1基因的突变解析:选D长期的地理隔离会使不同种群基因库之间产生差异,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A错误;若干年后,甲岛b基因频率降低,而丙岛b基因频率升高,二者进化方向不同,B错误;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是由环境使其发生突变,C错误;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甲、乙、丙三岛的鸟在若干年中都可能出现B1基因的突变,D正确。2(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广东卷)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不断恶化,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其幼虫称桦尺蠖)种群中,与从前浅色个体占多数相比,黑色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桦尺蛾体色
12、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B黑色桦尺蛾是通过进化产生的新物种C黑色桦尺蛾增多是获得性遗传的证据D桦尺蛾体色变化趋势体现了共同进化解析:选D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黑色桦尺蛾增多是进化的结果,但没有产生新物种,B错误;黑色桦尺蛾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的观点,C错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桦尺蛾体色变化趋势体现了共同进化,D正确。3某科研小组用家蚕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称量蚕蛹的体重,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
13、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B在每个世代中选取体重最大的蚕蛹与繁殖能力强的作亲本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同的D该实验中每一代家蚕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差异解析:选D体重越大的家蚕食量越大,其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低,A错误;据题干可知,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没有体现繁殖能力强,B错误;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虫蛹的体重越来越大,而自然选择的虫蛹的体重越来越小,其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C错误;该实验中每一代虫蛹通过选择后,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其每一代家蚕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差异,D正确。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试考题查欠缺1(20
14、21北京模拟)菌根真菌与植物的根系生活在一起形成菌根。其中,菌根真菌R(R菌)帮助植物甲从土壤中吸收N、P等营养,R菌只能以脂肪酸为能源物质,但其自身不能合成脂肪酸,所需脂肪酸由与其共同生活的植物甲提供。下列对这两种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甲与R菌存在竞争关系B植物甲为R菌提供能源物质CR菌与植物甲代谢类型不同D植物甲与R菌共同(协同)进化解析:选A由题意分析可知,植物甲与R是互利共生关系,而不是竞争,A错误;R菌的能源物质是脂肪酸,由植物甲提供,B正确;植物甲能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是自养生物,R菌需要依赖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是异养生物,C正确;植物甲与R菌互利互惠、共同进化,D正确。2
15、(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湖北卷)某些动物依靠嗅觉发现食物、识别领地和感受危险。动物基因组中含有大量嗅觉受体基因。据资料报道,人类基因组中有388个编码嗅觉受体的基因和414个假基因(无功能基因)。小鼠基因组中有1 037个编码嗅觉受体的基因和354个假基因。基因组比对结果显示,人类和小鼠嗅觉受体基因数目的差异是由于二者发生进化分支后,人类出现大量的假基因,而小鼠的嗅觉受体基因明显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是产生嗅觉受体基因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嗅觉受体基因的碱基突变频率与嗅觉受体蛋白的氨基酸改变频率相同C嗅觉受体基因的多样性是群体中不同个体间嗅觉能力差异的遗传基础D小鼠敏锐嗅觉的形
16、成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定向选择的结果解析:选B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故多种多样的嗅觉基因的产生,与基因突变有关,A正确;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当嗅觉受体基因的碱基发生突变,它编码的嗅觉受体蛋白的氨基酸不一定发生改变,故嗅觉受体基因的碱基突变频率与嗅觉受体蛋白的氨基酸改变频率不一定相同,B错误;嗅觉受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嗅觉受体蛋白的多样性,从而使不同个体间嗅觉能力出现差异,C正确;虽然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但长期的自然选择会定向的选择具有敏锐嗅觉的个体,使得嗅觉敏锐的小鼠逐渐增多,最终使小鼠敏锐嗅觉逐渐形成,D正确。3(2021邯郸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
17、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选C细菌的变异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就已发生,青霉素只是对细菌起选择作用。强知能补欠缺1共同进化的实例共同进化的类型包含类型实例不同物种之间互利共生有细长吸管口器的蛾与有细长花矩的兰花捕食猎豹和斑马寄生噬菌体与细菌竞争农作物与杂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地球早期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了氧气出现需氧生物2准确理解生物多样
18、性的各个层次(1)生物多样性各层次间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如图的形式描述:(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分析从分子水平看: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练题点全过关1(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湖南卷)中美洲东海岸与西海岸分布着两种形态差异明显的海龟。经DNA检测,发现它们曾经是同一物种:因火山爆发导致中美洲形成,它们被分隔成两个地区的不同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两种海龟的基
19、因库存在明显差异D东西海岸的不同环境影响海龟进化的方向解析:选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有的物种形成不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B错误;两种海龟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故其基因库存在明显差异,C正确;东西海岸的不同环境影响海龟进化的方向,即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D正确。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B蛋白质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直接原因C无机环境直接作用于生物体基因的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解析:选C由题中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可知,选项A,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选项B,蛋白质多样
20、性是物种多样性的直接原因。选项C,无机环境直接作用于生物体蛋白质的多样性,也就是直接作用于表现型。选项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3(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湖北卷)线虫的npr1基因编码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该基因突变后(突变基因NPR1),其编码的蛋白质第215位氨基酸残基由缬氨酸变为苯丙氨酸,导致线虫觅食行为由“独立觅食”变为“聚集觅食”。觅食行为的改变,在食物匮乏时,使线虫活动范围受限,能量消耗减少,有利于交配,对线虫生存有利。针对以上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pr1基因发生的上述突变属于碱基替换B食物匮乏时,npr1基因频率会提高C新基因的产生为线虫的进化提供了原
21、始材料D这两种觅食行为的存在有利于线虫适应环境解析:选Bnpr1基因突变为NPR1基因后,其编码的蛋白质第215位氨基酸残基由缬氨酸变为苯丙氨酸,该突变属于碱基对的替换,A正确;食物匮乏时,npr1基因频率会下降,NPR1基因频率会提高,B错误;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C正确;两种觅食行为,有利于线虫在不同的食物环境中觅食,有利于线虫适应环境,D正确。一、科学思维种群的基因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1“定义法”求解基因频率(1)某基因频率100%。(2)若在常染色体上,某基因频率100%。(3)若在X染色体上,则:某基因频率100%。2“公式法”求解基因频率(以常染色体上
22、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为例)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即:PAPAA1/2PAa,PaPaa1/2PAa3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型频率(1)前提条件:a.种群非常大;b.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c.没有迁入和迁出;d.没有自然选择;e.没有突变。(2)计算公式: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时(A、a),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逆推计算:已知隐性纯合子的概率,求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若PaaX%,则 ;素养训练1某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某自由交配的种群中显性类型所占比例为36%,则该
23、种群中Aa及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32%和64%B40%和16%C60%和16% D32%和16%解析:选A某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交配的种群中显性类型所占比例为36%,则基因型aa的比例为136%64%,即基因型aa的频率为64%。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180%20%,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80%232%。2某地区人群男女比例为11,其中女性群体中的色盲和携带者比例分别为1%和15%,男性群体中的色盲率为7%,则该人群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A6% B8%C95% D14%解析:选B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患者为1
24、%,男性患者为7%。设色盲基因是Xb,女性共100%,男性共100%,则XbXb1%,XBXb15%,XBXB84%,XbY7%,XBY93%,由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Xb的基因频率是Xb(XBXb)(2%15%7%)300%8%。3假设迁入某海岛的果蝇初始种群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中aa占1/100;每种基因型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果蝇初始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01B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基因频率为0.99C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占0.98%D子一代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二代中,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均与子一代相等解析:
25、选C初始种群只有两种基因型,按基因频率计算公式,a基因频率应为0.01,A基因频率为0.99,A正确;在没有突变、自然选择,也没有迁移的前提下,基因频率不改变,B正确;子一代Aa基因型频率为299%1%0.98%,C错误;除初始种群外,以后各代的基因型频率也不改变,D正确。二、科学思维利用基因频率进行遗传概率计算1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人类遗传病的患病概率的解题模板2当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相关的规律总结以色盲为例,相关基因用B、b表示:(1)男性中相关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应用:当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在雄性个体中,某一基因的频率等于该基因型的频率,求出了相关的基因型频
26、率,就等于求出了基因频率。(2)人群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男性中色盲基因的频率女性中色盲基因的频率(都约为7%)(3)色盲在男女性中发病率的关系3自交与自由交配中基因频率的计算(1)自交:杂合子自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纯合子比例逐渐增大,杂合子比例逐渐下降,但基因频率不变。(2)自由交配在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保持不变。素养训练1(2021梅州调研)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的个体(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AaAA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
27、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5/8B3/5C1/4 D3/4解析:选B在自由交配的情况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可先求出亲代产生配子的频率,再利用遗传平衡公式,求出子代中各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分析如下:PAaAA11配子随机结合F1因此能稳定遗传的个体AA所占的比例(9/16)(9/166/16)3/5,B正确。2(2021太原质检)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A1/88 B1/22C7/2
28、 200 D3/800解析:选A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其由A、a控制)的发病率为1%,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以算出该隐性致病基因a的频率10%,基因A的频率110%90%;那么人群中AA、Aa、aa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依次是90%90%81%、290%10%18%、10%10%1%,则该对夫妇中丈夫的基因型是AA或者Aa,概率分别是0.81/(0.810.18)、0.18/(0.810.18),妻子的基因型为Aa。所以,这对夫妇所生的孩子中患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概率是1/40.18/(0.810.18)1/22。控制色盲的基因用B、b表示,妻子的基因型是XBXb,丈夫的基因型是XBY,他们生出患
29、色盲孩子的概率是1/4。综上分析可知,他们所生的孩子中同时患以上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1/41/221/88。3(2020浙江选考)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3和6的基因型不同C若1与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5/51D若3和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解析:选C根据遗传家系图分析可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设与甲病、乙病相关的基因为B/b、A/a,3患甲病和乙病,基因型为aaXBXb,3的基因型为AaXbXb,4患乙病,其基因型为a
30、aXbY,6的基因型为AaXbXb,二者基因型相同,B错误。2和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则1的基因型为1/3AAXBXb或2/3AaXBXb;正常男性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XbY,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AA或Aa,其中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二者婚配的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32/171/41/51,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1/5150/51,后代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2,故后代正常的概率为50/511/225/51,C正确。3的基因型为aaXBXb,4甲病的基因型为XbY,乙病相关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
31、,为AA的概率为12/1715/17,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171/21/17,患甲病的概率为1/2,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1/21/34,D错误。4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A基因频率为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
32、数量的比例应为_。解析:(1)因为该种群只有Aa一种基因型,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该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0.5,所以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11。如果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且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为0.25,aa的基因型频率也是0.25,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0.5,所以AA、Aa和aa的数量比为121,且A和a的基因频率仍然都是0.5。(2)由于该种群初始只有Aa一种基因型,所以理论上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应含有三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21。但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最可能的原因是显性基因纯合(AA)致死,从而导致子代中无基因型为AA的个体存在。子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为21,即Aa和aa的概率分别是2/3和1/3,所以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1/3和2/3。如果不考虑显性基因纯合致死,随机交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产生的子二代中AA1/31/31/9,Aa(1/32/3)24/9,aa2/32/34/9,所以AAAaaa144,AA个体致死,所以Aa和aa的个体数量比应为11。答案:(1)111210.5(2)A基因纯合致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