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087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高一历史期末月考试题 12.17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题)1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值百抽五”(即进出口商品的税率为5%)。这些规定()A捍卫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加速了经济的半殖民地化C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 D提升了民族工业的竞争力2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布局发生了一个变化,从此前全国经济的南北不均衡,南方经济优于北方,变成了东西不均衡,东部经济优于西部。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在东部资本输出 B东部沿海具有海运优势C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D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31876年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是晚清最早的自然科学杂志。杂志设

2、有“互相问答”栏目,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在其存在的16年内,共有读者提问320次,在注明籍贯的260名提问者中,上海52人次,浙江、江苏分别为45和30人次,广东、浙江、山东均在20人次以上。影响这一地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经世致用思潮的创新 B外来因素的作用和刺激C近代生产方式的发展 D政治和思想领域的变革4随着长江航运的大规模开发和南京、九江、汉口、牛庄、登州、天津等通商口岸的开放,上海逐渐取代广州成为中外贸易中心,形成了以上海为枢纽的航运体系。这说明()A开放不利于广州的近代化进程 B地理位置决定了城市发展水平C航运业是近代城市发展的支柱 D列强侵略改变了城市发展格局5有学者撰文指出,

3、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军和领导者虽是旧式的农民,但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承担起了本应由资产阶级承担的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任务,并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该学者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A削弱了清朝专制统治 B促进了民族意识的高涨C规划了社会发展蓝图 D承担起反帝反封建使命61853年,为了镇压太平军,江苏最早出现了“就地筹饷”的厘金制度,后来很快遍行全国。“厘金”由地方掌握,上交中央的只占20。厘金中以百货厘最早、范围最大,一切日用所需之物,无一不在被征之列。这一制度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才被取消。厘金制度()A瓦解了政府统治基础 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破坏了经济社会秩序 D规范

4、了地方税收制度7在资政新篇一书中,洪仁玕简略地介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富国强兵的情况,主张太平天国不要再走传统的老路。在发展生产方面,要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发展交通,开采矿藏,立邮局,办报纸,设医院等等。这说明()A农民阶级局限性发生转变 B西学东渐进一步发展深化C开明政策得到了广泛实践 D太平天国运动的蓬勃发展8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地丁、漕粮由地方各级官吏按朝廷规定的税额和办法征收。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由于军饷所需,督抚对地丁、漕粮千方百计截留或奏请移作军饷。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甚至径自改变征收办法,或以新的名目增加税额。这反映了()A地方官吏不谙近代财政体制 B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弱化

5、C地方政权机构逐步发生变异 D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在不断调整9轮船招商局成立后,承运漕粮成为招商局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抢夺这笔生意,1875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表示,情愿将漕粮运费从招商局的每担6钱左右降至1钱。申报惊呼:“此事惊闻之下,未免太觉其减价。”因李鸿章和招商局的坚决抵制,旗昌公司才未能如愿。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A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B成本太高经营十分艰难C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官督商办是其主要形式10对于近代某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学者如是总结:“实由于上下相暌,内外隔阂,官不知所以保民,民不知所以卫国。”国家战略上维护古老国家体制与“脱亚入欧”追赶世界强国及军事

6、战略上被动招架防守与跨海征服进攻两者的差异。据此可知,这场战争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111898年,德国同清政府订立胶澳租借条约,规定德国获得修筑山东境内两条铁路的权力;清政府如需借助外国在山东境内开办工程时,应优先考虑德国商人。这表明当时A列强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 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重要手段C列强积极维护清政府统治 D瓜分中国已经成为列强的共识121895年,康有为创办上海强学会并发行强学报,该报以孔子生卒为纪年起始,第一期署日期为“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同列。康有为的做法意在()A推动西方历法传播 B批判君主

7、专制C凸显改制的正统性 D消弭满汉矛盾13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11国签订辛丑条约,其中“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推动清王朝实施新政和预备立宪运动B导致封建顽固势力失势和立宪派壮大C显示出列强对中国旧式精英的心理征服D中华民族觉醒和资产阶级革命势不可挡141905年,京师大学堂鉴于英德美日诸国均“以体育为法,而养成国民气节”,特举办第一次运动会,希望造就“临事不辞职、事君不惜死”之人才。该运动会反映了()A师夷长技的自强精神 B近代学制的完善C新旧并存的救亡思想 D革命道路的探索15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

8、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等学堂如下课程、课时。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学文学外语历史地理课时54519361111课程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课时20884310A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 B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C西学课程占据主导地位 D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161898年以前,清政府每年财政收入一直在白银8000万两上下徘徊;到1910年,财政收入达30200万两,其中的商税、实业税是重要的一块收入。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戊戌维新的推动 B洋务运动的开展C清末新政的实施 D东南互保的实行17表1年份进口量出口量出(+)入(一)超量19161920年339817509+14

9、11119211925年391386434-32704表1是19161925年我国面粉进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千关担)。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局势发生变化 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C国内农业严重衰退 D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181916年某人疾呼:“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此人旨在()A表达采取共和的迫切愿望 B揭示思想解放的重大价值C希望调和共和制与纲常阶级制 D指明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19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城市婚姻状况

10、发生了巨大改变。据统计,在一项针对单身青年的调查结果显示,315位青年中希望自由恋爱并自主决定婚姻的青年竟达273人,比例约为86%。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开展 B旧婚姻观念已经瓦解C五四运动的爆发 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201918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时间,“劳工神圣”“劳农神圣”响彻思想界。知识分子此举意在()A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 B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C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D动员群众参加国民大革命2

11、11920年元旦星期评论发表新年词红色的新年中说:从北极下来的新潮“拥着无数的锤从锄儿,直要锤匀了锄光了世间的不平不公”文中还期望“一霎时遍地都红”。这反映了当时()A民主科学成为思想主流 B工人运动已成为潮流C俄国经验受到国人关注 D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22一位近代学者就某次武汉之行回忆道:“最触目之点有二:其一,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按户悬挂,(若)布旗不备,以纸代之;其二,政治口号之多超于国内各香烟公司广告之上,譬曰一切权力属于党巩固革命联合战线此外有省党部、市党部、工会、学生会各编制标语”。这段回忆可用于研究()A国民革命时期的宣传攻势 B武昌起义胜利的庆祝活动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D国共

12、两党合作的民意基础23革命根据地第一家合作社于1929年在福建上杭县成立,到1936年,整个根据地共有各类合作社2万个,社员达100万人,其形式有劳动互助合作社、犁牛合作社、消费合作社、运销合作社、粮食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根据地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A丰富了土地革命的内涵 B打破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C推动了统一战线的发展 D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2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成立大会宣布“在苏维埃领域,帝国主义的海陆空军不容许驻扎”;通过了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妇女法等,规定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等。这体现出该政权()A是社会主义政权 B

13、仍执行国共合作的政策C是人民民主政权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251936年7月,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指示,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共同纲领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当表示愿意与国民党“在普选基础上为建立统一的民族的中华民主共和国而斗争”,而且中共“应该作为共同抗日战线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季米特洛夫这一指示()A确保了中共抗日的领导地位 B加强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C有利于促成国共两党的合作 D突出了共产国际的重要性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某一时期,毛泽东明确指出:“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那么从现在起,应当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

14、加民族革命的分子。”毛泽东作出这一讲话的时间最可能是在()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71938年后京剧岳飞徽钦二帝戚继光平倭、越剧花木兰太平天国、汉剧卧薪尝胆等在上海、武汉及其他各地上演,受到社会各界热烈欢迎。这体现了()A高雅艺术与市民文化的杂糅 B古典文艺与现代审美的融合C戏曲内容与呈现方式的革新 D传统文化与时代诉求的统一281946年,中国大法官梅汝璈在参加东京审判时为入场顺序和法官座次曾进行激烈斗争,捍卫了民族尊严。他后来回顾时说:在进行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中,立场必须合理合法。其中“合理”主要指()A法官个人的专业权威 B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C中国

15、在抗战中的贡献 D中美两国的合作关系291947年5月,国民政府紧急颁布戡乱期间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禁止10人以上的请愿、罢课、罢工和示威游行,并授权各地政府可采取“必要措施”和“紧急处置”办法。这些措施折射出()A战略反攻对国统区的冲击 B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加深C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 D蒋介石对战场指挥的失控301953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庆纪念办法中规定,县以上中小城市都应举行纪念会,农村使用情况以乡或村为单位举行适当范围的群众集会。这一做法旨在()A促进民生建设 B恢复社会经济 C重塑民族精神 D强化政治认同311953年9月,毛泽东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重要意

16、义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A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D维护了“一五”计划建设成果32下表为19491957年新中国建制市统计表(单位:个)。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我国()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数量136144153159164165164174176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助推城市发展C国家重视城市规划 D工业建设影响城市布局331951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对全国高等学校

17、的院系设置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因此,许多大学的文、史、法学院或系实行合并,组建了多科性工学院,或独立成专门的工学院。这一调整()A完善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院系设置 B意在改变不合理的教育布局C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34下图是杨之光在 1954 年创作的中国画一辈子第一回,该画描绘了一位老妇人有生之年第一回拿到选民证时的激动心情。该作品旨在说明当()A人民主权得以真正实现 B广大妇女获得根本解放C首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D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建立351956年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

18、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思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市场的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一思想()A是对改良计划经济的探讨 B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总体与苏联模式背道而驰 D掀起了全行业公私合营36喷油嘴有着“发动机的心脏”的美誉,其制造难度远高于发动机其它零部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只有上海等少数几个沿海城市才能生产少量喷油嘴,无法满足国内需要。1970年,为支援三线建设而从上海来到成都的锦江厂生产出了“七一”牌喷油嘴,锦江厂也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燃油喷射系统生产基地。由此可知,三线建设()A充分利用了西部的资源 B合

19、理调整了工业布局C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 D打破了西方经济封锁37下图是第三套人民币壹元券,图中人物原型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全国劳模梁军。这()A说明了农业机械化在全国已经普及 B反映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C体现了崇尚劳动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D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需要3820世纪50年代中期,面对亚非团结自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毛泽东重申了中间地带的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新形势,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理论;进入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又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看法。据此可知,毛泽东的外交策略A充分预判多极格局演变的复杂性 B基于对世界政治形势的客观分析C表明国际军事安全形

20、势的严峻性 D受到不结盟运动出现的深刻影响39在中美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中明确提及要“反霸”,“承诺中美双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并且反对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的企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任何国家”主要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B该公报发表的相关背景是中苏关系严重恶化C中、美都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诉求D该公报发表后中美之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40基辛格在论中国写道,“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

21、开关系。”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目的是为改革开放营造环境C国家利益影响外交政策调整 D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基本一致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20分)4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与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能变

22、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材料一中“文明蒙尘”的典型例子。列举18401900年间的重大史实(除洋务运动外),实证中国各阶级“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4分)(2)列举洋务派的三个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扼要分析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

23、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6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1926年6月,中共广东区委在广东农民运动报告中写道: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广东省委农民部、省农民协会和农民运动特派员等,实际均受中共广东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1924年8月成立)的指挥。“我们实际做了农民运动,把名誉送给国民党,可以说是我们成功不居。”“国民党的帮助使农民运动收到了许多效果;在国民党统治之下,农民得到了相当的自由。”摘编自王奇生中国近代通史: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材料二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江西兴国土地法,根据中共六大的决议,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一切公共

24、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同年7月,毛泽东指导召开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在土地革命中要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区别对待大地主、小地主与富农,“集中攻击目标地主”,并提出“抽多补少”土地分配原则。1930年2月,毛泽东在江西吉安主持召开地方党和军队联席会议,推动土地革命深入发展。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领导广东农民运动和开展赣闽地区土地革命的背景的异同。(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开展广东农民运动和赣闽地区土地革命的意义。(4分)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12.17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BDA

25、CBBC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CCBCABA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AADCCDCBD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ABDAABCBBC1【答案】B【解析】据材料“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值百抽五”可知,这些规定打开了中国大门,有利于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进程,故选B项;“应纳定则例”即“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排除A项;这些规定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马关条约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C项;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海关不能保护民族工业,不利于提升民族工业的竞争力,排除D项。2【答

26、案】C【解析】近代东部经济的崛起,是因为东部海港条件优良,西方入侵后在当地商品输出,东部自然经济最早开始解体,近代工业开始发展,且列强又在东部投资办厂,使得东部经济发展较快。C项最为全面。3【答案】B【解析】据材料“在注明籍贯的260名提问者中,上海52人次,浙江、江苏分别为45和30人次,广东、浙江、山东均在20人次以上”可知,提问者的地域多分布在东南沿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较早受到西方入侵,西学得到传播,故选B项;经世致用思潮即学术要为现实服务,材料考查对东部沿海地区人们了解自然科学的原因,排除A项;近代生产方式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我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较快的地区位于

27、东南沿海地区,排除C项;19世纪末最早开始政治领域的变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4【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通商口岸的开放,上海逐渐取代广州成为中外贸易中心,形成了以上海为枢纽的航运体系”可知,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使得城市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故选D项;上海逐渐取代广州,不代表就不利于广州的发展,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开放推动了广州的近代化,排除A项;“决定”过于绝对,说法有误,排除B项;“航运业是支柱”这一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但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承担起了本应由资产阶级承担的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任务”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承担了资产阶级推翻清朝

28、封建统治的任务,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故选A项;甲午战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才遥渐高涨,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在思想上、政治上不能跳出皇权主义的束缚,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而帝国主义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6【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军,实行厘金制度,“一切日用所需之无,无一不在被征之列”加重百姓的负担,破坏了经济社会秩序,故选C项;厘金制度加重人民的负担,并未瓦解清政府统治基础,排除A项;厘金制度并不能提高军队战斗力,排除B项;厘金制度造成地方税收制度混乱,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据材料“简略地

29、介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富国强兵的情况,主张太平天国不要再走传统的老路”“要向西方学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玕主张要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同时洪仁玕不仅仅是让国人了解介绍西方的情况,而是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发展措施,与鸦片战争后先进知识分子的开眼看世界相比,有了发展与深化,这说明西学东渐进一步发展深化,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农民阶级局限性没有发生改变,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洪仁玕的政策没有真正实践,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的颁布并没有使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发展,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排除D项。8【答案】B【解析】材料“督抚对地丁、漕粮千方

30、百计截留或奏请移作军饷。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甚至径自改变征收办法”可知,太平天国起义后,地方征税办法逐渐脱离朝廷掌控,甚至自行截留,这说明朝廷对他们的控制在减弱,故选B项;材料中讨论的主要是征税主导权在谁手中,不涉及国家整体财政体制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督抚对地丁、漕粮千方百计截留”可知地方长官为总督、巡抚,这与太平天国起义之前没有变化,排除C项;材料中不涉及政府财政收入具体由哪些方面构成,无法判断结构是否发生变化,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为抢夺承运漕粮的生意,美国轮船公司降低运费,最终在李鸿章和招商局的地址下失败,这说明洋务运动所创办的民用企业可以起到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31、的作用,故选C项;材料反映轮船招商局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并无中国的打压,排除A项;材料反映轮船招商局的成立可以起到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作用,与经营状况无关,排除B项;民用企业是以官督商办为主要形式,但材料并未体现其承办形式,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据材料“国家战略上维护古老国家体制与脱亚入欧追赶世界强国及军事战略上被动招架防守与跨海征服进攻两者的差异”结合所学可知,“国家战略上维护古老国家体制”是指清政府的洋务运动,“脱亚入欧追赶世界强国”是指日本明治维新,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清政府与英法联军之间的战争,而英法属于欧洲国家,无需“脱亚入

32、欧”,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是清政府与英国之间的战争,英国属于世界强国,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英、俄、日、法、意、美、德、奥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主要参与国是欧洲国家,排除C项。11【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德国通过与清政府签订条约,在中国境内修筑铁路,进行资本侵略,这说明当时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重要手段,故选B项;列强在华利益并不一致,排除A项;列强的行为瓦解了清政府的统治,排除C项;列强在当时并未对瓜分中国达成共识,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康有为借用孔子的纪年,意在为其变法寻找理论支撑,凸显改制的正

33、统性,减少变法的阻力,故选C项;无论是孔子纪年还是光绪纪年,都不是西方历法,排除A项;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相对于民主而言,体现皇帝个人专断独裁,皇帝集国家最高权于一身,帝位终身和皇帝世袭,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孔子纪年与光绪纪年同列,凸显改制的正统性,而不是消弭满族与汉族的矛盾,且“消弭”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禁止华北(义和团活动的地方)科举考试5年,是对华北地区所有知识分子的惩罚,显示出列强对中国旧式精英的心理征服,故选C项;为了满足帝国主义在华共管的需要,缓和民族、阶级矛盾,笼络人心,清政府推行新政;为应对革命浪潮,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排除A项;辛丑

34、条约并没有导致封建顽固势力失势,统治中国的仍是封建顽固势力,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势不可挡”说法错误,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题干提及1905年运动会希望借鉴英德美日诸国均“以体育为法,而养成国民气节”,希望造就维护清朝统治的人才,可见该运动会带有救亡图存的意图,故选C项;“师夷长技”指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体育运动会与学习科技无关,排除A项;学制指学校教育制度,是国家根据教育方针、政策,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学习年限、入学条件等所作的规定,题干只提及一场运动会而已,排除B项;“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从1927年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的,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据题干可知“奏

35、定学堂章程”规定的课程中,有“修身”“读经讲经”等传统内容,也有“外语、几何代数”等近代内容,故选B项;1898年维新变法被慈禧太后镇压,排除A项;“占据主导地位”不合题意,“读经讲经”课程位居第一,排除C项;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19世纪中期的洋务运动,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据材料“到1910年,财政收入达30200万两,其中的商税、实业税是重要的一块收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商税、实业税得到增加,1901年清末新政,清政府颁布了一些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法令,所以说出现变化主要得益于清末新政的实施,故选C项;1898年戊

36、戌维新变法最终失败,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至90年代,而材料的时间到了1910年,排除B项;东南互保是清政府地方督抚为了防范义和团运动的破坏而实行的措施,排除D项。17【答案】A【解析】由表1可以看出,19161920年间我国面粉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而19211925年间,进口量则远大于出口量,这是由于一战结束,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故选A项;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是增加的,而不是减少,排除B项;国内农业发展与面粉进出口关系并不大,且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状况并未出现严重衰退,排除C项;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很慢,并不会导

37、致我国面粉业的进出口数量发生大幅度逆转,排除D项。18【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某人认为政治上采取共和制后,需要在伦理上进行相应调整以维护共和,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史实可知,此人想要通过思想解放来实现救亡图存,巩固共和政体,故选B项;结合所学辛亥革命后的史实可知,中国已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排除A项;作者意图解放思想来巩固共和,不是调和共和与纲常阶级,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指明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排除D项。19【答案】A【解析】紧扣时间“20世纪20年代”及“315位青年中希望自由恋爱并自主决定婚姻的青年竟达273人”,与纲要上册第126页所学“新文化运动主张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

38、庭革命等”,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相吻合,故选A项;“已经瓦解”不合史实,旧婚姻观念瓦解于新中国颁布婚姻法后,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侧重于救亡图存,而题干侧重于个人婚姻、恋爱,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侧重改造社会,废除私有制,与“自由恋爱并自主决定婚姻”逻辑关联不大,排除D项。20【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近代以来面对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但最终都失败了,因此蔡元培、李大钊等人歌颂劳动者,赞扬工人的力量,是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故选B项;据材料“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

39、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可知,李大钊、蔡元培等人歌颂工人阶级的价值,并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材料考查近代爱国知识分子宣扬工人阶级的目的,其目的是救亡图存,讴歌十月革命不是其目的,排除C项;1924年开始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1【答案】C【解析】据材料“从北极下来的新潮”“一霎时遍地都红”,可知俄国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中国,引起了国人的普遍关注,故选C项;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核心思想,主要学习的对象是欧美,与“从北极下来”不符,排除A项;“一霎时遍地都红”只能说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

40、程度比较高,并未说明工人运动高涨,排除B项;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阶段,排除D项。22【答案】A【解析】据材料“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按户悬挂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结合所学可知,革命联合战线是在国民革命时期建立,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武昌起义胜利后的旗帜是十八星旗,而非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此时革命联合战线已经破裂,排除C项;据材料“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按户悬挂”结合所学可知,武汉已经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说明北伐战争已经打到武汉,而国共两党是在北伐开始之前合作的,排除D项。23【答案】A【解析】土地革命时期合作社经济是苏区经济

41、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发展苏区经济、克服经济封锁、巩固根据地发挥积极作用,而且也为以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累一定经验。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大量的个体小农经济体涌现,生产互助等成为现实需要,合作社经济随之勃兴,故根据地合作社经济与土地革命密切相关,是对土地革命的必要补充或延伸,故选A项;B项对根据地合作社的实际作用说过头了,故B项错误;合作社经济有助于巩固工农联盟,而这本身就是革命的基本力量,故C项错误;满足农民获取土地的愿望是土地革命开展的结果,与合作社经济无关,故D项错误。24【答案】D【解析】据材料“成立大会宣布在苏维埃领域,帝

42、国主义的海陆空军不容许驻扎”“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等”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故选D项;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排除A项;1931年,国共两党处于对峙状态,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民参与政权的方式,排除C项。2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国共两党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季米特洛夫要求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故选C项;“确保了”表述绝对,排除A项;该指示未讲到根据地建设的问题,排除B项;该指示未突出共产国际的重要性,排除D项。26【答案】C【解析】由“一切其他阶

43、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可知,当时处于中外之间民族革命的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应该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致力于建立包含一切抗日力量的政府,故选C项;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还没有自己的政府,排除A项;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其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并没有“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与国内的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不符合题干中的“民族革命”,排除D项。27【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京剧岳飞徽钦二帝戚继光平倭、越剧花木兰太平天国、汉剧卧薪尝胆”等曲目普遍存在浓厚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的反侵略意识,反映了当时民族危机

44、深重的环境下,传统文化中反侵略意识的觉醒,故选D项;材料中的曲目都带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与普通市民文化所提倡的世俗化价值取向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的剧目是古典文艺对民族危机的反应,与现代审美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曲目在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依然属于传统剧目,并无明显变化,排除C项。28【答案】C【解析】据材料“在参加东京审判时为入场顺序和法官座次曾进行激烈斗争”结合所学可知,东京审判时的入场顺序和法官座次是依照二战的贡献排列,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东京审判时为入场顺序是按国家排列,不可能按个人排列,排除A项;据所学,中国当时的国际地位是排在英国之后的,但东京审判时为入场顺序却排在英国之前,排除B 项

45、;据所学可知,梅汝璈斗争的是参加东京审判时为入场顺序,与中美关系无关,排除D项。29【答案】B【解析】从材料看到,国民政府采取非常措施维系国统区秩序,这折射出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加深,B项正确;A项所述“战略反攻”尚未发生,排除;C项说法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D项“失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30【答案】D【解析】据材料内容可知,通过国庆庆祝活动可以加深人们对祖国成立与发展的认知,强化国家认同,故选D项;民生建设是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的建设活动,包括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的建设,还包括减免税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排除A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逐渐恢复,排除B项;民族精神是以爱国

46、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内涵,通过对传统文化、先进人物事迹的学习可以重塑民族精神,排除C项。31【答案】A【解析】据材料“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抗美援朝的胜利有利于东北沈阳、鞍山、抚顺等地的生产,说明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故选A项;抗美援朝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但材料仅涉及到为国内人民安心进行经济生产提供有力环境的经济影响,没有明确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具体变化,排除B项;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之一,但材料仅涉及到为国内人民

47、安心进行经济生产提供有力环境的经济影响,没有明确对于巩固政权具体的政治影响,排除C项;“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32【答案】B【解析】解读表格可知,19491957年我国建制市呈上升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根据表格信息,无法判断城市规模大小,故排除A。33【答案】D【解析】据材料“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可知19511953年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培养人才,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院系调整的内容和方向,如“培养工业建设人才”,所以,调整是为工业发展,而不是为完善教育,排除A项;布局的改变应该通过见效地址的调整反

48、映出来,材料中只调整了院系设置,排除B项;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排除C项。34【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1954年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证。所以拿到选民证表现了人民主权得以真正实现的内容,故选A项;根据材料可知,这幅画表现的是人民主权得以真正实现,而广大妇女获得根本解放是社会性质发生改变,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这幅画表现的是民主政治内容,1954年一届人大首部社会主义宪法得以颁布涉及的是法律内容,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通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建立起来,时空观念不符

49、,排除D项。3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56年中共八大”“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可知,中共八大对经济思想进行了讨论,提出集体与个体相结合,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思想,是对我国原有经济的探讨,故A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项;该思想是对苏联模式的补充和调整,排除C项;1956年全行业掀起了公私合营的高潮,完成了三大改造,与材料思想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3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三线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七一”牌喷油嘴是从上海来成都支援的锦江厂生产出来的,并不能反映充分利用了西部的资源,故排除A。我国工业化基础的奠定是在一五计划期间,故排除

50、C。三线建设主要是为应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的战争威胁,并非为了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故排除D。三线建设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改善了工业布局,材料中喷油嘴生产从沿海扩展到西部地区,就是工业布局调整的体现,故选B。37【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女拖拉机手、劳模的形象出现在人民币上,说明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体现崇尚劳动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故选C项;“普及”说法错误,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不高,排除A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指19531956年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与材料不符,且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发行,排除B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指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

51、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材料不涉及,排除D项。38【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不断调整其对世界局势和国际力量的判断,由中间地带到两个中间地带,再到三个世界的划分,充分体现毛泽东对世界政治形势的客观分析,故选B项;材料中毛泽东未提出多极格局演变的复杂性,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国际军事安全形势的严峻,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不结盟运动尚未出现,排除D项。39【答案】B【解析】据材料“明确提及要反霸”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在美苏争霸中落入下风,尼克松急于改善对华关系以扭转被动局面;中方也想打开外交新局面

52、,应对来自苏联的安全威胁,故选B项;“任何国家”主要指的是反对苏联在亚洲扩张,排除A项;美国本身就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奉行者,排除C项;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而该公报发表于1972年,排除D项。40【答案】C【解析】紧扣时间1969年及“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中苏关系空前恶化,中国决定与美国缓和关系,故选C项;“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是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外交政策,排除A项;1969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排除B项;“基本一致”不合逻辑、史实,1969年中美两国仍为敌对关系,排除D项。二、非

53、选择题41【答案】(1)例子:英法联军抢劫(洗劫)、焚毁(火烧)圆明园。(2分)举例:“开(睁)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2分)(2)人物: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2分)分析:一方面它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近代化)的尝试。另一方面它只引进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或没有改变封建统治),必然失败(或洋务新政的目的未能达到)。(4分)【解析】(1)第一小问例子,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可知英法联军抢劫(洗劫)、焚毁(火烧)圆明园。 第二小问举例,地主阶级“开(睁)眼看世界”、农民阶级太

54、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戊戌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2)第一小问人物,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史实可知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第二小问分析,从正反两面分析,一方面它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近代化)的尝试。另一方面它只引进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或没有改变封建统治),必然失败(或洋务新政的目的未能达到)。42【答案】(10分)(1)相同:中国是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无地、少地现象严重,且受多种剥削和压迫;民主革命需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2分)不同:前者是国共合作,国民党实行扶助农工政策,国民革命的开展;后者

55、是国共合作破裂,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共4分)(2)意义:开展广东农民运动:改善了农民的处境,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赣闽地区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据地生产力得到解放,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高涨,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4分)【解析】(1)分别从相同点和不同点展开说明,相同:根据近代中国的国情可知中国是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根据近代中国农民的状况可知农民无地、少地现象严重,且受多种剥削和压迫;结合中共领导广东农民运动和开展赣闽地区土地革命对农民的重视可知民主革命需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同:根据中共领导广东农民运动的时间1926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前

56、者是国共合作,国民党实行扶助农工政策,国民革命的开展;根据开展赣闽地区土地革命的时间1929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后者是国共合作破裂,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2)从广东农民运动和赣闽地区土地革命两方面分别说明,广东农民运动方面:据材料一“国民党的帮助使农民运动收到了许多效果;在国民党统治之下,农民得到了相当的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善了农民的处境,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赣闽地区土地革命方面:据材料二“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明确提出在土地革命中要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推动土地革命深入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据地生产力得到解放,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高涨,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