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田家炳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二次学情调研考试试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日前,某地民办学校用“奇葩”试题考查学生和家长的做法,再次_公众的神经。 教育资源的不均,家长心态的失衡,加上整个社会功利心的_,让这一事件备受关注。而要解决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规范市场,避免培训机构_,家长也要深刻反省,回归理性。A. 撩拨 鞭策 火中取栗 B. 拨弄 鞭策 火上浇油C. 拨弄 驱策 火中取栗 D. 撩拨 驱策 火上浇油【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主要考核近义词辨析。注意
2、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撩拨:挑逗;招惹;拨弄:挑拨。文中的对象是“公众的神经”,用“撩拨”。鞭策:现比喻鼓舞、督促、推动人前进。驱策:驱使。文中是“社会功利心”,用“驱策”。火上浇油:比喻使别人更加愤怒,使事态更加严重。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文中是“避免培训机构”,用“火上浇油”。故选D。2.与“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B.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C. “你是教子曰诗云 的老师么?”他问。D. 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
3、,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题中例句和B项是拟人,A项是对偶,C项是借代,D项比喻,故选B。3.下列对联中,适合挂在辛弃疾故居的对联是()A.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B.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C. 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D
4、.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要求选取对联是否和乎环境,B项,根据“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应是 “岳飞”;C项,根据“传新乐府;堤建西湖”应该是白居易;D项,根据“草堂犹是杜陵春”应是杜甫;A项,根据“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辛弃疾。故选A。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艺术家欣赏自然,有非常明显的群体特点。_,_。_,_,_,陶潜的
5、“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句最能代表这种态度。觉得彼此尚能默契相安中国人对待自然是用乐天知足的态度但不甚浓厚所以引以为快中国人“自然”的观念中虽偶杂有道家的神秘主义A. B. C. D. 【答案】【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解答连贯类题目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纳,先在小范围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文段主要阐明:中国人对待自然是用乐天知足的态度因“虽但”紧密相连;谈“知足常乐”,引领下文陈述对象“中国人”,构成因果关系,三者顺序为;的“乐天知
6、足的态度”和后文衔接紧密故正确排序为:。【点睛】做排序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简述为通读试排连读微调。其中“试排”环节的解题思路有:确保话题一致性,把同一话题语句排起来;确定句子间的合理顺序性,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推理;确证句子代词指代的内容,或两句有重复的词语。确切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等,注意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确保内容上的前后照应。5.下列句子当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既来之,则安之。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 黎民不饥不
7、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题中A项,安:使动用法,使安定;B项,衣:名词动用,穿;C项,王,名词动用,称王。故选D。6.下列句子句式类型划分正确的是( )无乃尔是过与?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尤倍重于三十年前A. / B. /C. / D. /【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
8、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题中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一段文言文,完成题目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
9、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时,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
10、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制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注:厘:胙肉(zu ru),祭过神的福食;受厘,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1、。7.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属:连缀文字,做文章。B.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遑:匆忙不安定的样子。C.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 卑:地势低洼D.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 短:说别人的坏话,诋毁。8. 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王好战,请以战喻B. 堕马而死 不患寡而患不均C.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不如因善遇之D.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9. 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被汉文帝征召到宣室,可惜汉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问社稷大计。B.
12、 贾谊二十岁时,在朝中更定历法,订正法令制度,确定官名,深得孝文帝重用,被拜为长沙王太傅。C. 贾谊十八岁时就闻名郡中,后在吴廷尉和李斯的举荐下,被文帝征召博士。D. 贾谊没有后代,怀王堕马而死后,他自认为作老师没有尽到责任,忧郁而死。10. 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3)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答案】7. C 8. C 9. A 10. (1)孔子说:“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人。”(2)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
13、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3)又是因为被贬至此,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C项,遑:来不及实行。故选C。【8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
14、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A项,以,介词,因为/介词,用;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C项,副词,趁机;D项,助词,补足音节/助词,宾语前置标志。故选C。【9题详解】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B项,“在朝中更定历法,订正法令制度,确定官名,深得孝文帝重用,被拜为长沙王太傅。”是发生于孝文
15、二十年发生的事。C项,“后在吴廷尉和李斯的举荐下”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把握: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D项,“贾谊没有后代”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文意的理解是,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故选A。【10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疾:讨厌;为之辞:找借口;为:担任;幸爱:非常器重;以:因为;谪:被贬;意:内心;为:写;以:来。【点睛】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
16、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
17、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
18、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向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是因为被贬至此,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
19、贾谊为粱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汉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候。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汉文帝不肯听从。几年之后,粱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三、古诗鉴赏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浣溪沙汪莘一曲清溪绕舍流,数问茅屋正宜秋。芙蓉灼灼出墙头。元亮气高还作令,少陵形瘦不封候,村醪闲饮两三瓯。(
20、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词的下片,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手法与艺术效果。【答案】11. 上片通过清溪绕舍、茅屋宜秋、芙蓉出墙三幅画面,组成了清幽、简朴、宁静、和谐的秋日乡居图。(3分)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2分) 12. 下片采用了借史抒情(用典)与即事抒情的手法。(2分)将历史上陶渊明、杜甫官场失意与现实中自己闲饮村酒两相对照,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2分)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含蓄深沉,余味悠长。(2分)【解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景物特点能力。概括景色特点关键是寻找句中
21、能体现景色特点的词语,并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然后用精练的词语表述出来。分析景色,就是要搞清楚景色的具体内容:写了什么具体景物,特别要指出什么时间、地方的景物,还要分析景物整体所呈现出的特点、氛围、意境等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2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名句名篇默写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1)且尔言过矣, _,_ _,是谁之过与?(2)_ _,鱼鳖不可胜食也。(3)
2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4)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 。(5)皇览揆余初度兮, 。(6)_ _,力行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7)朝搴阰之木兰兮,_ 。(8) _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答案】(1)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2)数罟不入洿池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4)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 (5)肇锡余以嘉名 (6)好学近乎知(7)夕揽洲之宿莽 (8)大行不顾细谨【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兕”“柙”
23、“椟”“罟”“洿”“涂”“莩”“隰”“肇”“晏”“泮”的写法。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冬夜何君华(1)离家还有七八里路的时候,中巴车还是抛锚了,像一个突发心肌梗塞的老人,趴在寂静的山村公路上再也不肯动弹。(2)乘客早就质疑这破车不行,叮儿当啷的,路上肯定要出问题。但当时司机叼着烟说:“坐不坐?不坐拉倒,哪那么多废话?”(3)乘客们没办法,只得一个一个上去了,徐刚也跟着上去了。因为除了这辆破车,镇上实在看不到任何别的车辆。(4)果不其然,半路车坏了。(5)司机又叼起一支烟,冲车里仅剩的四个乘客喊道:“都下去走吧,车动不了了。”(6)徐刚只得拎着行李疲倦地走下车,漫天飞舞的
24、大雪依然在跳跃,大地早已被染成了白色,白茫茫一片,分外耀眼。(7)村庄霍地胖了一圈。(8)已经是除夕夜的十点钟了,不会再有任何一辆车来,徐刚只能拎着行李往家的方向走。(9)这个年,徐刚本来是不打算回来的,他在电话里对娘说:“娘,我过年不回来了,工地不放假。”(10)娘说:“儿,回来吧。”(11)隔了一天徐刚又给娘打电话:“娘,火车票不好买。我去了车站一趟,没买着。”(12)娘说:“儿,回来吧。”(13)娘反反复复就是这一句话,徐刚只好决定回来。(14)包工头跑了,徐刚一年白干了,这个年怎么过?(15)徐刚的心情如同这寒冷的冬夜一样荒凉,他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在乡村公路上,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
25、着永远走不到家。一年到头,两手空空,怎么面对娘呢?(16)或许是雪压断了电线,公路穿过的村庄竟没有一户人家亮着灯,徐刚的心情也降到了冰点。(17)徐刚茫然地朝前走着,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此刻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除了娘。此刻娘一定站在屋门口等他,想到这里,徐刚赶紧加快了脚步。(18)所有的鸟都躲了起来,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徐刚踩在雪地上的脚步声嘎吱作响。终于,他走到了青石桥头。(19)过了青石桥头就是家,徐刚没有加快步伐,反而减慢了步子。他又犹豫起来:“怎么面对娘呢?”(20)这时,桥头的一座白色雕像突然开口:“是我的儿吗?”(21)徐刚吓了一跳,但马上听出那是娘的声音,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
26、。(22)“娘,是我。”徐刚连忙扔下行李,掸掉落在娘头上和身上的雪花。(23)“娘,怎么不在家里等?”徐刚责问道。(24)“我来望我的儿呀,儿,你回来了啊!”娘摸徐刚的脸,娘的手在颤抖。(25)徐刚握着娘的手说:“娘,我们回家吧。”(26)娘也说:“儿,我们回家。”(27)徐刚远远地看到了山坳上家里的灯,那是一盏微弱的、昏黄的、跳跃着的煤油灯,整个雪夜里唯一的一缕光。(28)徐刚和娘坐在灯光下吃饺子。(29)徐刚说:“娘,包工头跑了。”(30)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31)徐刚说:“娘,我一年白干了。”(32)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33)好像所有事
27、娘都不关心,娘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儿,吃饺子。”(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第2期)13. 结合上下文,请简要分析第6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14. 小说第9至13段属于插叙内容,请谈谈这样写的作用。15. 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16. “冬夜”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3. 写出了当时雪下得很大的情景,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烘托人物痛苦、无助的心情。 14. 插叙部分补写出徐刚回家的原因,使情节更加完整;与下文母子二人吃饺子的情节一起,彰显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使母亲的形象更加
28、丰满。 15. 运用心理描写,刻画出徐刚既想回家又怕回家的矛盾心理。运用外貌描写(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母亲等待之久、盼儿之切。 16. 题目表明小说发生的时间和环境;暗示出徐刚在打工、返乡途中的遭遇或者暗示出徐刚在打工、返乡途中痛苦无助的心情;冬夜是母亲在门前守候儿子的背景(寒冷的冬夜与微弱温暖的灯光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了小说母爱的主题。【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
29、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本文第六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当时雪下得很大的情景,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表现人物痛苦、无助的心情。【14题详解】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插叙的作用。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作用:补充交代了内容,丰富了的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为下文作铺垫。本文插叙部分补写出徐刚回家的原因,使情节更加完整;与下文母子二人吃饺子的情节一起,彰显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使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15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
30、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表现手法,其次要分析表达效果。如(1)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盼望着早点到家”写出了徐刚归家心切,“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写出了徐刚因为包工头跑了没有拿到工钱不敢回家的心理,心理描写刻画出徐刚的矛盾心理。(2)运用外貌描写(比喻修辞),“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写出了母亲在雪中等待的时间之久,表现出了母亲盼儿子归家的心切。【16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结合全文内容来看,小说的题目表明小说
31、发生的时间和环境;暗示出徐刚在打工、返乡途中的遭遇;而且冬夜是母亲在门前守候儿子的背景,更好地突出了小说母爱的主题。【点睛】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注意考核标题的作用,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六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延续诗词的文脉
32、胡妍妍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通”和“化”。中华民族文脉绵延,我们于其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历史的辩证。反叛的、变革的、创新的一派,实际上并未脱离传统的静水流深的给养,反过来,它的反叛、变革与创新又被巨大的传统所吸纳、包容,成为传统的新质。一部中华诗词史,几乎就是这样不断裹挟着前进的历史,千江有水千江月,它不因变迁而耗损,却能从一切创造性的变革中增益光辉。这样的一条诗词文脉,对用汉语写作的人来说,是迟早要回溯,迟早要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打出来的历史存在;对普通人来说,却是悄然涵养一生,“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场。文学艺术从来不只是外在的技能训练和知识赋予,人们读诗、谈诗、教孩子背诗,并不只是为了寻章摘句、
33、舞文弄墨,很多时候是在借诗词出入经史、概括情事、教化人伦。从少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到暮年的“却道天凉好个秋”,古典诗词曾经内化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之中,随人生境遇而远近隐显,有时像是亲切、顺手的乡物家什,张口即来,有时又像是一个隐秘而顽固的文化磁场多少人在游山玩水的时候,被残破斑驳的碑刻中一句清雅隽蔚的诗文击中,甚至唤起了对从未经历过的历史的回忆。这就是文化的认同,它清晰地让你看到自己迢递以系的传统。延续诗词的文脉,除却孜孜不倦的训诂考据,靠的就是这样一种普遍的日常的亲切可感的阅读。诗是“采风”的产物,口耳相传的诗词曾经让大地上歌声如风,温润徐徐。而今,这风却被现实推到了远山青黛的
34、那一侧,越来越远,我们正在失落那种生活在“无意的浸淫里”的日子。朱自清说:“读诗的人直接吟味那无我的情感,欣赏它的发而中节,自己也得到平静,而且也会渐渐知道节制自己的情感。因为诗里的情感是无我的,欣赏起来得设身处地,替人着想,这也可以影响到性情上去。节制自己和替人着想这两种影响都可以说是人在模仿诗,诗可以陶冶性情,便是这个意思,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也只该是这个意思。”在诗教陶冶之中,是现实向诗意看齐,是人在模仿诗而不是相反。经由读古典诗词,人将自己投射到一个更大的世界里,山水田园、边塞征战、思乡怀人、历史咏古,无关乎己却又让自己反复感念,同理心将“我”提升到一个超越了“我”的地方,从而能更开阔
35、地看待历史,也能更历史地看待此间的世界。这也是孔子说“告诸往而知来者”“始可与言诗已矣”的道理所在。你得能举一反三,能同情同理,从已知理解未知,从过去读出未来,如此才能一起谈论诗。这是诗的门槛,也是诗的情怀。对现代人心灵上的脂肪来说,是需要吹一吹这来自古典的清瘦的风了。(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7. 第段“乡物家什”“文化磁场”分别体现了古典诗词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18. 请简要概括第段的论述层次。19. 请简要分析文末画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概括句子含义。【答案】17. “乡愁家什”体现了古典诗词日常日用的特点。“文化磁场”体现了古典诗词具有隐秘的文化感召力的特点。 18. 首先,指出延
36、续诗词的文脉靠的是日常亲切可感的阅读;接着,表达了对诗意正在生活中失落的忧思;最后,引述朱自清的话说明读诗对人情感的有益影响。 19. “心灵上的脂肪”比喻现代人情感浮华欲望过多。“古典的清瘦的风”比喻古典诗词,作者呼吁现代人借助古典诗词来节制情感,延续文脉。【解析】【17题详解】此题考核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要求分析第段“乡物家什”“文化磁场”分别体现了古典诗词什么特点,答题时注意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文中的重要词语分析,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日用而不自知”“甚至唤起了对从未经历过的历史的回忆。这就是文化的认同,它清晰地让你看到自己迢递以系的传统”概括答题要点。【18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
37、文章的层次结构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文中重点句子,根据句意划分层次,此题要求分析第段的论述层次,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除却孜孜不倦的训诂考据,靠的就是这样一种普遍的日常的亲切可感的阅读”“而今,这风却被现实推到了远山青黛的那一侧,越来越远”“欣赏起来得设身处地,替人着想,这也可以影响到性情上去”概括层次。【19题详解】此题考核文中的句子含义和修辞手法的能力,要求分析“对现代人心灵上的脂肪来说,是需要吹一吹这来自古典的清瘦的风了”的修辞和含义,注意根据上文的内容分析句中“心灵上的脂肪”“古典的清瘦的风”的本意“现代人情感浮华欲望过多”“古典诗词”,句子在文章的结尾,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概括句子的含
38、义“呼吁现代人借助古典诗词来节制情感,延续文脉”。【点睛】分析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七写作20.作文“酷”,原指“残酷”“程度深”“极”可如今,中学生中也流行起“酷”来:长相英俊的“酷”,打扮时髦的酷,冷峻阴沉的“酷”,模仿歌星的“酷”,学习优秀的“酷”。看来,“酷”已被赋予了多个意义。那么,你是如何理解“酷”的呢?你周围有
39、哪些“酷”的人或事呢?你有哪些“酷”的经历或感受呢?请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答案】酷人阿强如今,在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帅呆了,酷毙了,简直没有办法比喻了。现在我就来写写我们学校最酷的一个人阿强。阿强因为酷,所以我们都叫他强哥。强哥是我们学校的大美男之一,他英俊潇洒,帅气非凡。每个星期天的下午,同学们都匆匆来到学校,当然强哥也不例外。看!星期天下午,强哥从家里来到学校,只见他身穿阿迪达斯Y3黑色休闲褂,下身穿着名牌运动裤,脚穿一双带有23号的黑色乔丹战靴。耳朵里插着耳机,听着他的mp3。他的头发也与众不同,留着长长的现在很流行的发型毛刺,头发乌黑发亮,
40、谁知他用了多少啫哩膏。他脚步神气地走来,真是电力四射啊,引得一大帮美少女眼睛都发直了。当然强哥还酷在生活上。强哥生活相当豪华, 他嫌学校食堂里的饭菜不好吃,每天都要买许多零食。在校园商店里,火腿肠一吃就是三根。有时一个电话,校外的饭店就有人从围墙上的洞口给他递过来可口的饭菜。强哥平时少言寡语,但别人一旦惹到他,他就像一头使足劲的红牛,对惹到他的人进行反击,他的叫喊声,如同山崩地裂。强哥眉头一皱,拳头一攥,那人不得不甘拜下风,这是他酷在性格上可是,就是这么一个“酷”人,最近却出了点事。学校期中考试,考语文时,强哥正用他那先进、时髦的“苹果”查答案时,被政教老师抓了现行。不但成绩得了鸭蛋,还要记过
41、处分。看到强哥耷拉着脑袋的样子,真替他惋惜。没想到如此的厄运会落在他的头上。恰好考试后的那一周开了家长会,强哥的爸爸被老师找到走廊上谈了好久,分手时脸色铁青。可以想象强哥回家后会是怎样的遭遇了。强哥啊!虽然你酷的地方很多,但没有酷到正事上。你该知道,对我们来说,学习上的风光才是真正的酷啊。【解析】【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语段的主要内容是列举了很多种酷,这些酷有多重意义,也可以转化为多种含义:可以写外貌的酷,也可以写行为的酷,我们应围绕该词语来写作文。酷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如果从整体上来写,会给人很空的感觉,是泛泛而谈,我们应该加上一些限制性的词
42、语,使其范围变小,内涵变窄,使抽象内容具体化,更容易写。我们应让它很具体,通过事件来表现酷,题目要求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是如何理解“酷”的呢?你周围有哪些“酷”的人或事呢?你有哪些“酷”的经历或感受呢?所以我们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不要说一些人云亦云的观点,让看卷老师有审美疲劳的感觉。而且价值观要端正,在文章中应有追求内在美的情感追求。从文体看要求写记叙文,注意记叙的要素,中间可加入一些适当的议论和抒情。【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
43、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