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199KB ,
资源ID:630713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3071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9题,共100分,共4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第卷(选择题,共计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商代青铜礼器的装饰花纹充满了神秘性、幻想性和威慑性;西周中期以后,青铜礼器在装饰上多采用几何形花纹,追求典雅、朴素的美。这一变化反映出A. 周代青铜制造技艺已开始衰退B.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了重大改变C. 观念形态从重神事转向重人事D. 父子相袭的工官制度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古代青铜礼器的装饰花纹从商代的“神

2、秘性、幻想性和威慑性”特征发展到西周中期的“几何形花纹,追求典雅、朴素的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出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观念从重神事向重人事发展,C项正确;材料展示的是青铜礼器“装饰花纹”变化,不能说明周代青铜制造技艺开始“衰退”,与青铜器的“功用”无关,更不能说明工官制度遭到了破坏,不再是父子相袭,ABD三项错误。2.孔子所编的春秋在遣词用字方面非常讲究,如鲁君遇“弑”者有四人(隐、闵、子般、子恶),被戕于外者一人(桓公),然而春秋对此书以“薨”,或书以“卒”。这种表述体现了A. 孔子的价值评判B. 历史记载的客观性C. 春秋旨在叙事D. 历史评价的公正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

3、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春秋对于用词非常讲究,“弑”“薨”体现出孔子对于当时等级秩序的推崇,实质上反映了孔子评判历史的价值观,A项正确。孔子记载历史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春秋遣词用字方面非常讲究,并不是旨在叙事,C项错误。孔子的春秋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不是评价历史的公正性,D项错误。3.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其次是齐、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 楚齐赵三地的农耕经济领先关中B. 各地对秦文化的认同存在较大差异C. 东方六国推行郡县制时间不一D. 秦朝在各地实行了不同的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

4、根据材料显示,各地的反秦斗争的激烈程度存在着地域差异,关中秦地完全没有反秦暴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各地对秦朝实行的政治、经济等政策的接受程度不同,对秦的文化认同存在差异相关,B项符合题意;楚齐赵三地的农耕经济领先关中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东方六国推行郡县制的先后,与反秦斗争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秦朝在各地实行了不同的政治制度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4.与前代相比,唐代均田制下一般女性被排除在授田范围之外(不再授给永业的桑田),原本可以计口授田的奴婢、牛也部分被排除在外。由此可知唐代A. 女性进行移居相对自由B. 土地公有制度遭到极大破坏C. 世家大族势力得到强化D. 长期和平促使人地

5、矛盾显现【答案】D【解析】【详解】均田制是从北魏到唐朝实行的一种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唐代的均田制与前代相比,女性、奴婢和牛都不再享受授田,说明了土地不够使用,针对当时的现状就是战争的减少,人口增多导致人地矛盾出现,故答案为D。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古代女性主要靠依附男性生活,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B的内容,排除。世家大族势力在唐朝已经遭到严重的削弱,C错误。5.史学家赵俪生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度概括为三个拐弯。其中的“第三个拐弯,发生在公元8世纪之末,绵延至第9、第l0世纪。它冲破自然经济的锢闭,是货币交流逐渐增多,商业、手工业逐渐发达的一个转折点”。这一观点强调A. 经济政策的延续

6、性B. 经济发展具有区域性C. 经济发展的活跃性D. 经济形态的突破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公元8世纪之末,绵延至第9、第l0世纪”处于我国唐朝和宋朝时期,唐宋农业发展, “是货币交流逐渐增多,商业、手工业逐渐发达的一个转折点”可见经济发展活跃,故选C。自商鞅变法到清,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这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材料里也没有提到区域经济,故排除B。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在唐朝或宋朝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故排除D。6.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从九卿到六部的演变情况。这表明A. 行政权力增强皇族特权削弱B. 地方权力增强中央权力削弱C. 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

7、离D. 世卿世禄向科举取士的转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九卿到六部,可以看出“掌亲属”的“宗正”、“掌宗庙礼仪”的“奉常”等与皇家事务有关职能的官吏在六部中无从体现,因为六部主要负责国家行政事务的具体执行,这反映了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卿侧重于皇帝事务,而六部则上升为分类处理国家政务层面,没有体现行政权力增强皇族特权的削弱,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卿和六部是中央机构,无法体现地方权力增强中央权力削弱,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科举制和世卿世禄制度内容,故D选项错误。7.明末的徽商利用王阳明“四民异业而同道

8、”的思想,大力宣扬商业利润是源于对“道”的追求。这反映出当时的徽商A. 严厉批判重农抑商政策B. 重视经济利益与诚信统一C. 利用封建伦理开拓市场D. 力图建构商业的价值观依据【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四民异业而同道”,可见王阳明主张发展工商业。由材料“商业利润是源于对道的追求”,可见是为商业利润张本,力图建构商业的价值观依据,故D符合题意;材料是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反思,但不是严厉批判,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诚信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封建伦理是重道轻器、重义轻利,不利于开拓市场,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8.美国学者弗兰克综合众多英、美、日等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测算出从16世纪至17世纪

9、中叶,凭借贸易渠道流入中国的白银高达7000吨10000吨,“因此中国占有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当时名副其实的是以中国为中心的”。这一研究成果A. 与教材叙述海禁政策的史实相冲突,难以置信B. 虽有丰富资料和计量史学的支撑,仍是一家之言C. 依据的均是二手资料,还需考古成果的补充和确认D. 从外国的视角研究中国,能驱散包裹中国的保守迷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者弗兰克在已有的众多资料基础上测算出16-17世纪白银流入中国的数量,得出当时世界经济秩序以中国为中心的结论,学者只是从白银流入数量角度得出的结论,并且没有成为学术界主流观点

10、,因此虽有丰富资料和计量史学的支撑,仍是独特见解的一家之言,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17世纪时期中国仍然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下,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因此与教材叙述海禁政策的史实并不冲突,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研究16-17世纪白银流入中国的情况主要靠已有的研究资料,不可能有大量的考古成果,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学者弗兰克通过丰富资料和计量史学的研究得出当时世界经济秩序以中国为中心的结论,没有体现从外国的视角研究中国,能驱散包裹中国的保守迷雾的问题,并且不符合史实,故D选项错误。9.早期维新人士宣传“西学中源说”。王韬说“中国,天下之宗邦也,不独为文字之始祖,即礼乐

11、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而流传及外。”黄遵宪认为,西方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也源于先秦的墨家学说。材料反映当时中国A. 天朝上国观念仍未改变B. 顽固守旧势力依旧强大C. 出现西学思潮泛滥现象D. 中学为体思想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详解】“西学中源说”“无不由中国而流传及外”“西方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也源于先秦的墨家学说”说明当时宣传学习西方的思想都从中国传统的文化寻求根源,侧面说明晚清时期顽固派势力的强大,故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天朝上国观念的依然存在,A错误;材料中说明西学引入中国的阻力较大,不是说明出现西学思潮泛滥现象,C错误;维新人士并不是宣传中学为体的思想,说明中学为体思想并

12、没成为主流,D错误。10.1875年,驻法公使曾纪泽在日记中记述,“土国(土耳其)公便称中国为天朝,言欧洲及俄、美、日本等邦,皆有天朝公使”,土国甚欲“与中国结好”,鉴于土耳其在华宗教活动和新疆局势,使得清朝上下对与同为列强的土耳其建交一事,迟迟没有回应。这反映出当时A. 土耳其的舆论宣传左右了清朝政局B. 清朝政府的民族国家意识有所提高C. 朝廷对土耳其的外交示好漠不关心D. 清朝政府不急于获取西方列强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鉴于土耳其在华宗教活动和新疆局势,使得清朝上下对与同为列强的土耳其建交一事,迟迟没有回应”说明我国根据国家利益决定是否与土耳其建交,故B符合题意;材料“土

13、国甚欲与中国结好”,但清朝迟迟没有回应,反映土耳其的舆论宣传没有左右清朝政局,故A不符合题意;朝廷对土耳其的外交示好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而迟迟不作回应,并非漠不关心,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清王朝根据自身国家利益的考量决定外交活动,并非不急于获取西方列强支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1896年梁启超所著波兰灭亡记刊行,1898年6月康有为进呈光绪帝波兰分灭记,他们都指出波兰非但亡于俄、奥等国的瓜分,更是由于“内政不修,积弱滋甚”以及守旧权贵“诋诽攻击”新政新法。其意在A. 揭露列强瓜分图谋B. 打击顽固守旧势力C. 激发改革图强意识D. 培养国人世界视野【答案】C【解析】材料中波兰分灭记突

14、出波兰灭亡在于“内政不修,积弱滋甚”,意在激发改革图强意识,故选C;材料的主旨不在揭示波兰亡于俄、奥等国的瓜分,排除A;打击顽固守旧势力和培养国人世界视野均非材料的主旨所在,排除BD。12.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借款次数总额经建借款额及占总额百分比铁路借款额及占经建借款额百分比晚清政府20813.1亿两(白银)3.7亿两;282%2.8亿两;76%北京政府64615.7亿元(银元)4.5亿元;286%3.2亿元;71%南京政府10845.0亿元(银元)6.0亿元;133%2.2亿元;37%A. 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B. 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C. 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

15、主要目的D.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答案】B【解析】从表格反映的铁路借款额及占经建借款额百分比在不同历史时期数额均较大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对外借款有较大部分用于铁路建设。故答案为B项。“政治民主运动”和“经济独立”材料均不能反映,排除A项;从表格数据看,不能反映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已经完成,排除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从铁路借款额及占经建借款额百分比在不同历史时期数额均较大这一关键信息来确定答案。13.农会原本是中共领导的以研究农学、改良农业为宗旨的组织。但在192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

16、发出了农字第9号通告明确指出:“农民协会已经不是一种职业组织,而是乡村中的贫苦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的政治联盟、农民政权。”这说明当时A. 国内形势变化导致革命道路迅速转移B. 乡村民众政治利益诉求高于经济利益C. 土地革命推动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起步D. 中共重视权力重构对革命动员的作用【答案】D【解析】题干所述时间为1927年7月,这时革命道路还没有出现转移,也没有进行土地革命,故AC错误;根据所学,近代农民极端贫困,起经济利益诉求应该高于政治利益,故B不符合史实;题干中强调农民协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从“职业组织”变为“乡村中的贫苦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的政治联盟、农民政权”具有了政治色

17、彩,这又是中共中央发出的通告,所以代表了中共的理念和目的,故选D。14.1932年,史学家柳诒徵创办了国风杂志,希望通过对我国光辉史迹的追寻,阐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同一时期的史学家缪凤林致力于中国民族史的研究,尤其强调边疆问题的重要性。据此可知,两位史学家都A. 主张经世致用B. 否定西方文化C. 倡导民主革命D. 强调学术独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20世纪30年代柳诒徵、缪凤林两们史学家阐扬传统文化及致力于民族史研究体现了史学的实用性,故A项正确;题干未体现否定西方文化,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民主革命思想,排除C项 ;题干未强调历史学术研究的独立性,排除D项。故选A15.194

18、0年日本华北方面军曾指出:“从作战成果看,重庆军比较容易击败,但要捕捉、消灭采取分散战术的共军则极为困难。”他们还感叹:“共军的机动游击战法极为巧妙、顽强,成为我治安的最大祸患。”材料说明了A. 恰当的战略战术成为抗日的关键B. 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下降C. 日军已放弃正面战场的军事进攻D. 国共双方军事合作破裂【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共军的机动游击战法极为巧妙、顽强,成为我治安的最大祸患。”可知,材料反映中共的游击战术造成日本应对困难,说明恰当的战略战术成为抗日的关键,故A正确;材料反映国民党军队容易击破,无法体现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下降,排除B;C表述太绝对,错误;1946年国共合作破裂,

19、D错误。16.1954年,国家体委颁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和项目标准,早期有劳卫操、爬绳、60米跑、400米跑、掷手榴弹等10项测试内容。这一制度迅速在学校、工矿、机关、部队、农村得到推广。这反映了当时A.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完善B. 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C. 全民健身理念得到推崇D. 国防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和项目标准10项测试内容在学校、工矿、机关、部队、农村的推广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激发人们社会主义建设热情,故B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排除A项;题干不能体现全民健身理念,排除C项;题干与国防建

20、设无关,排除D项。故选B17.1982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2003年,国家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型,通过部门整合,职能归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并颁布了行政许可法。据此可知政府职能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 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B. 助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C. 对接世界市场的需要D. 强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答案】B【解析】【详解】改革开放后国家在不同时期对政府职能的调整,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并颁布了行政许可法”,是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助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故答案为B项。政府职能调整

21、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A、C项不是主要目的,均排除;材料反映的措施并非只是针对基层政府,排除D项。18.古罗马法学家赫尔墨杰尼安提出:“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他没有使用诸如“人民”或“全体市民”等集合名词。而是用心良苦地采用复数的“人”(uomini)的表述形式。这体现了罗马法A. 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B. 代表了特定群体的诉求C. 更关注具体个体利益D. 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他没有使用诸如人民或全体市民等集合名词”,表明罗马法相对于人民或全体市民,更关注每个个体的利益,C正确;万民法是适用

22、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材料无法体现公民、自由民的信息,排除A;“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没有体现特定群体,排除B;罗马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精神,但不能说明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D。19.在卢梭看来,人民选择政治权威是出于担心社会秩序被破坏,进而影响到自身的自由和利益,是一种被动行为。“人民需要首领,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自由,而不是为了让首领来奴役他们。”该观点A. 倡导建立完全平等的契约关系B. 强调了公共权威应具有正义性C. 指明依靠君主实现自由的途径D. 表明了人民主权无法真正实现【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人民选择政治权威是出于担心社会秩序被破坏,进而影响

23、到自身的自由和利益,是一种被动行为”可知,人民选择政治权威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自身的自由和利益;据材料“人民需要首领,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自由,而不是为了让首领来奴役他们。”可知,为了保护自由人们推选首领来代表公共权威,维护正义,故B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人们利用公共权威维护社会秩序体现正义,而没有涉及建立完全平等的契约关系,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主的内容,C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而没有涉及人民主权,故D错误。20.1823年,苏格兰学者伯克贝克在伦敦创办第一家劳动技术学校伦敦技工所,对技术工人进行科学教育;此后各郡也纷纷成立技工所、夜校等工人教育机构。这反映了英国A. 职业教育体系

24、的完备B. 工人地位的提高C.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D. 工业革命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各郡也纷纷成立技工所、夜校等工人教育机构”可知英国工人教育机构的发展适应了工业革命后对技能产业工人需求增大,D项符合题意;题干不能反映英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备,排除A项;题干不能反映工人地位提高,排除B项;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21.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余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这导致的结果是近代A. 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B. 德国政治有很强的保守

25、性C. 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 普鲁士操纵德国联邦议会【答案】B【解析】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中,部分子嗣被鼓励参军,凭借军功获得爵位,成为国家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容克贵族相对于资产阶级而言是落后和保守的阶层,故B项正确。军事发展体现在军队训练和军事武器装备进步及国家军事工业实力或者技术的强大,这些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A项错误;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虽然比英国等先进国家弱小,但这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足造成的,不是容克贵族的嫡长子继承制度造成的,故C项错误;德国联邦议会是各邦派代表组成的,材料没有说明普鲁士操纵联邦议会,故D项错误。22.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承认波兰独立,并将波兹南等一

26、部分领土划给波兰。为给波兰一个出海口,在东普鲁士同德国的本部之间划出一条“波兰走廊”(但泽以西),并规定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注:当时但泽地区绝大多数人口是德意志人),成立但泽自由市。凡尔赛和约这些在波兰问题上的规定主要体现的是A. 民族自决B. 集体安全C. 均势原则D. 委任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德国承认波兰独立,并将波兹南等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为给波兰一个出海口,在东普鲁士同德国的本部之间划出一条“波兰走廊”(但泽以西),并规定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可以看出凡尔赛和约在波兰问题上的规定,平衡了波兰、德国和国联成员国的利益,体现了势力均衡的原则,故C项符合题意;民族自决指是指

27、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故A不符合题意;集体安全又叫集体安全保障,指众多国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集体相互保障,故B不符合题意;委任统治指国际联盟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和属地分别委任给有关国家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3.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在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由此可见苏联政府A. 修改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B. 已意识到发展轻工业的重要性C. 扭转了轻重工业发展失调局面D.

28、 对计划经济体制做出重大调整【答案】B【解析】【详解】“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可知,当时苏联政府已经意识到调整经济结构重要性,故B项正确;苏联并不没有修改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只是调整工业发展比例,故项错误;虽然意识到发展轻工业的重要性,并不能说扭转了工业比重失调局面,故项错误。苏联一直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材料是想调整工业比例,并不是调整经济体制,故项错误。24.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等西方大国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确定战略控制范围,首先提出了利益边疆的概念,纷纷建立利益边疆。边疆观也

29、随之转型。这反映出类型内涵特征内容领土边疆主权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的边缘部分。空间的地表性,边界的确定性,管辖权的排他性。陆疆海疆空疆地底疆利益边疆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范围所及空间。空间的利益性、边界的模糊性,权利的交错性。经济边疆文化边疆信息边疆太空边疆A. 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即将被重新构建B. 冷战结束后美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C. 科技革命影响国家战略选择D. 美苏在科技领域的角逐日益激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20世纪80年代正逢美苏冷战时期且当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信息科技与航空航天技术全面推动,信息边疆、太空边疆等概念也横空出世,这体现了科技革命影响战略选择,故选

30、择C项;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被重新构造的标志是两极格局的瓦解,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维护本国自身发展利益,与美国是否想建立单极世界无关,故排除B项;利益边疆是各西方大国共同提出并建立的,无法体现美苏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故排除D项。第卷(非选择题,共计52分)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题、26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共37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民国初年,民智低下、民德浇薄。政府制定了一套教育政策,采取开办民众学校、通俗讲演、通俗教育馆等形式对下层

31、民众进行通俗教育。19121918年全国开办为失学儿童创设的半日学校共1746所。通俗教育馆主要开展博物、图书、体育、音乐、讲演、出版等活动,民众在购票后即可入内。讲演一直是政府开展社会教育的最重要方法之一,讲演员定时到城镇公共场所讲演国家观念、国民道德、公共卫生等内容。江苏通俗讲演最为兴盛,但其办理成绩优良的也不过三五处,毫无成绩的则为三十一处,其他省份更不及此。据毛文君近代中国19111937城市民众教育馆述论等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采取“以民教民、能者为师”的方针,积极开展农村冬学运动和职工教育运动。据统计,仅1953年,全国农民参加冬学(农校)的人数就达到4885万,参加职工业

32、余学校的工人也达到300多万,一些大型的工矿业还办起了职工夜大。当时上到国家级出版社,下到县乡扫盲学校,各地出版了很多种不同文化水平的“识字课本”。有面对工人的,也有面对农民的,还有专门教城市家庭妇女的。在运动中,一位普通解放军战士祁建华发明的“速成识字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扫盲学校的教师每天从报纸上和时事手册上找些有关国家大事的文章念给学员听,农校还请农林局的人来讲农业技术课。各地学校经常组织学员协助政府完成一些重要工作,如组织乡村抗旱大队、参加修路、进行社会服务活动等。据吴敏先、方海兴论建国初期的工农教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通俗教育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

3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民国初年通俗教育相比,新中国初期工农教育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政府主导进行;教育形式多样;教育内容侧重培养国民的基本文化素养;教育对象范围较小,以城镇市民为主,女性参与较少;组织较为松散;各地发展不平衡;成效不大(缺乏普通民众的认同)。(2)新发展:教育对象范围扩大,以工农大众为主;包括妇女在内的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举;组织相对完善;实践操作性较强。影响: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质;通过业余教育将群众组织起来,有利于重构基层社会;增强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巩固了人民政权);推动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改革;促使社会风貌焕然一新。【解析】【详解

34、】(1)从材料“政府制定了一套教育政策,采取开办民众学校、通俗讲演、通俗教育馆等形式对下层民众进行通俗教育。”可以总结出政府主导进行;教育形式多样;从材料“讲演员定时到城镇公共场所讲演国家观念、国民道德、公共卫生等内容”得出教育内容侧重培养国民的基本文化素养。从材料“听讲的不到100人的样子”“找不到一位女性”得出教育对象范围较小,以城镇市民为主,女性参与较少;从材料“江苏通俗讲演最为兴盛,但其办理成绩优良的也不过三五处,毫无成绩的则为三十一处,其他省份更不及此。”得出组织较为松散;各地发展不平衡;成效不大(缺乏普通民众的认同)。(2)新发展:与材料一相比“仅1953年,全国农民参加冬学(农校

35、)的人数就达到4885万有面对工人的,也有面对农民的,还有专门教城市家庭妇女的”教育对象范围扩大,以工农大众为主;包括妇女在内的广大民众积极参与;从材料“农校还请农林局的人来讲农业技术课。各地学校经常组织学员协助政府完成一些重要工作,如组织乡村抗旱大队、参加修路、进行社会服务活动”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举;组织相对完善;实践操作性较强。影响:从材料并联系所学内容可知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质;通过业余教育将群众组织起来,有利于重构基层社会;增强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巩固了人民政权);推动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改革;促使社会风貌焕然一新。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丛书书名

36、从“协和万邦”到“海内一统”先秦的政治文明黄土与青铜先秦的物质文明奠基与经典先秦的精神文明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恢宏与古朴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物质文明经世与玄思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精神文明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中叶的物质文明鼎盛与革新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倾覆与再造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物质文明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历史著作的书名往往可以勾勒出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请在材料中任意选择一本著作,结合史实对其书名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书名: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37、阐述:波峰是指秦汉时期的政治。秦完成统一,虽二世而亡,但之后的两汉疆域得到拓展,对边疆加强了管理,维持了近四百年的稳定和统一。同时,秦以皇帝制度为核心,废除分封制,推广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建立一整套的官吏选拔、考核、监察制度,正式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汉承秦制,不断加以完善。创立中朝,削弱三公,加强皇权。实行推恩令,派遺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察举和征辟制,大量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完善官僚制度。总之,秦汉是中国古代国家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第一个高峰。波谷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政治。魏晋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在政治制度上,门阀士族崛起,九品中正制强化了士族对权力的世袭

38、支配,贵族政治回潮。儒学低落,玄学、佛教、道教流行,在此背景下,星权的独尊和神圣被淡化。由此可见,魏晋时期,国家政治状况掉入低估。综上所述,波峰与波谷的书名非常准确地描述了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状况。示例二:书名: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阐述:集成指明清时期的文化总结。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文化领域出现了诸多集大成者的成就。思想上,基于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及反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伟大思想家。他们反对君主专制,重视商业、提倡经世致用。这既是对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也是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对后世影响深远。在科技领域,出现了一大批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如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农学著

39、作农政全书等。文学艺术上,古典小说达到高峰,红楼梦等文学巨著问世,融各派所长的京剧产生。总之,明清时期的文化集往昔之大成,出现了文化的高潮。转型是主要指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的思想变革。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向西方学习成为救亡图存之道。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成为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科技。60年代的洋务派在此基础上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潮,引领了洋务运动。90年代随首甲午战争的惨败,维新派打着传统思想的旗号,认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才是救亡之遭。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终結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由此可见

40、,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经历了巨大的转型,传统思想越来越受质疑,向西方学习成为主流,推动了社会的转型。综上所述,该书用集成来描述明清的文化,用转型来概括近代的思想状况符合时代特征。【解析】【详解】本题是小论文试题,考查学生提取获取信息、提出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材料提供了一组丛书的书名,设问提示了书名的作用:勾勒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试题要求学生用史实阐述书名的内涵,即根据书名提示的某一阶段的历史特征,用史实加以说明。解题过程中,要准确理解书名的含义、所属知识模块(政治、经济、文化)及时间阶段。小结要对书名及阶段特征进行提升,史实运用要准确无误,阐述要有逻辑。评分说明:任选一书名对其两个词阐述,

41、小结。(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下面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材料:中国探索建立排污许可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老一辈的环保人努力推动将实施排污许可制度的要求写进了环境保护法中。自80年代末以来,各地开展了试点工作。2015年,大面积的雾霾牵动着人们的神经,9月11日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随后,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并达成了建立统一环境管理平台的基本共识。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到2020年,就要完成所有行业的排污许可证发放。20

42、18年1月,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规定了排污许可证核发程序等内容,细化了环保部门、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机构的法律责任。目前,多个地方试点已经从立法、监督、实施、流域治理、行业改革等角度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建立排污许可制度的中国特色道路。摘编自中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历史、现实和未来(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排污许可制度建立的背景,并概括该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意义。【答案】(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和排污许可工作;工业化带来污染排放问题比较突出,引发社会关注;老一辈环保人的努力推动。特点:重视法律法规建设;成

43、立专门机构推动;目标和任务明确;先试点后推广;具有渐进性。(2)意义:有利于明确各方环保责任和任务;有利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探索建立排污许可制度中国特色道路;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根据材料中“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得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和排污许可工作;根据材料中“大面积的雾霾牵动着人们的神经”得出:工业化带来污染排放问题比较突出,引发社会关注;根据材料中“老一辈的环保人努力推动将实施排污

44、许可制度的要求写进了环境保护法中”得出:老一辈环保人的努力推动。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中“国务院发布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得出:重视法律法规建设;根据材料中“细化了环保部门、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机构的法律责任”得出:成立专门机构推动;根据材料中“到2020年,就要完成所有行业的排污许可证发放”得出:目标和任务明确;根据材料中“多个地方试点已经从立法、监督、实施、流域治理、行业改革等角度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建立排污许可制度的中国特色道路”得出:先试点后推广;根据材料中“自80年代末以来,各地开展了试点工作”“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

45、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随后,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并达成了建立统一环境管理平台的基本共识”“ 2016年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到2020年,就要完成所有行业的排污许可证发放”得出:具有渐进性。(2)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明确各方环保责任和任务、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6年,当“冷战”这个概念流行起来的时候,东亚已经是烽火遍地了。如果以热战为标准。东亚则是独一无二的。不论是列强在二战后期基于外交协调的各种安排,还是战争结束时基于军事占领的现实造成的局面,都没有阻

46、止一个个东亚国家由于内部矛盾采取行动和发生战争,其中包括内战(中国)反殖民主义战争与冲突(越南与法国、印度尼西亚与荷兰)直至大国之间的大规模地区战争(朝鲜战争)也有新兴国家之间规模不大的冲突。以往的论著都将这些事件同美苏爆发冷战紧密联系,以致忽视甚至无视东亚地区内的各种力量的极端重要性。这并不符合历史进程的真实情况,至少在东亚陆地部分的主要地区是这样,在那里美苏也可以说是被各种当地力量加以利用的外部因素。摘编自牛军从开罗到万隆:战后东亚秩序的缘起(19431955)(1)根据材料,概括战后初期东亚秩序发展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初期东亚秩序特点形成的原因。【答案】(1

47、)特点:以热战为主;局面复杂;冲突激烈;战争性质多样。(2)原因:列强对东亚国家的侵略,民族矛盾尖锐(或民族意识觉醒);东亚地区内部革命力量的增长;美苏在东亚的争夺(或冷战);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冲突。【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如果以热战为标准,东亚则是独一无二的”得出以热战为主;根据“都没有阻止一个个东亚国家由于内部矛盾采取行动和发生战争,其中包括内战(中国)反殖民主义战争与冲突(越南与法国、印度尼西亚与荷兰)直至大国之间的大规模地区战争(朝鲜战争)也有新兴国家之间规模不大的冲突”得出局面复杂,冲突激烈,战争性质多样。(2)原因:根据“反殖民主义战争与冲突(越南与法国、印度尼西亚与荷

48、兰)”得出列强对东亚国家的侵略,民族矛盾尖锐;根据“东亚地区内的各种力量的极端重要性”得出东亚地区内部革命力量的增长;根据“美苏爆发冷战紧密联系”得出美苏在东亚的争夺(或冷战);结合所学,东亚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冲突。29.材料 申纪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建国初期,她挨家挨户动员妇女下地但效果欠佳,于是在村里改革工分制度,首倡男女同工同酬,被人民日报详细报道,这原则最终写入五四宪法。1971年被任命为县委副书记时,地坚辞不干;不得不去妇联工作时,提出了“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要住房、不定级别、不坐专车、不脱离农村”的要求。改革开放后,她根据西沟村的历史与现状,在“个人粮田都

49、放了”的同时,两万多亩山林仍属集体所有,并先后办起了铁合金厂、纪兰饮料公司等村办企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地始终代表基层农民说话,“贫困问题、三农问题、修路问题、土地问题等等,年年说”。作为全国劳模,她曾在各地巡回演讲数百场,她坚持“做不到还不如不说”,言行致、始终如一。摘编自畅引婷共和国见证者的生命足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申纪兰对新中国建设做出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申纪兰等劳动模范体现的时代精神。答案【答案】(1)调动妇女参加劳动的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冲击“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有利于男女平等的逐步实现;大力发展农村乡

50、镇企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发展现代化;切实履行全国人大代表职能,推动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2)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淡泊名利,谦虚质朴;植根基层农村,坚持群众路线;知行合一,以身作则。【解析】【详解】(1)根据“她挨家挨户动员妇女下地”得出调动妇女参加劳动的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根据“首倡男女同工同酬”得出冲击“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有利于男女平等的逐步实现;根据“先后办起了铁合金厂、纪兰饮料公司等村办企业”得出大力发展农村乡镇企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发展现代化;根据“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地始终代表基层农民说话”得出切实履行全国人大代表职能,推动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根据“作为全国劳模,她曾在各地巡回演讲数百场,她坚持做不到还不如不说”得出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2)根据“在村里改革工分制度”得出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根据“被任命为县委副书记时,地坚辞不干”得出淡泊名利,谦虚质朴;根据“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要住房、不定级别、不坐专车、不脱离农村”得出植根基层农村,坚持群众路线;根据“坚持做不到还不如不说,言行致、始终如一”得出知行合一,以身作则。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