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141.50KB ,
资源ID:630642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3064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5届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5届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

1、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5届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卷12周礼:天子三架编钟三面摆置,诸侯两架编钟两面摆置,大夫一架编钟一面摆置。这表明西周时期A分封制度瓦解B音乐教育普及C冶铁技术发达D等级制度森严【答案】D考点:商周的礼乐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三架编钟”、“ 两架编钟”、“ 一架编钟”来表现天子、诸侯、大夫的不同规格,这是要区分三者的身份与地位,D的表述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时间是西周时期,分封制是得到严格实行,分封制度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A表述有误;材料只是描写这些编钟在贵族中的使用情况,不能说明音乐教育普及,B不合史实;冶铁技术在春秋时期才出现

2、,C有误。故选D。13前215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其目的都是A巩固中央集权B承认土地私有C发展商品经济 D抑制诸侯势力【答案】A考点:中央集权的加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材料中“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是为了消除六国贵族的势力,巩固统一;“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均是为了加强对这些地方的管理,其共同目的都可概括为巩固中央集权,A的表述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制度及商品经济内容,B、C与题意无关;秦始皇没有分封诸侯,所以说不上抑制诸侯势力,D表述有误。故选A。 14明清时期出现了“弃儒就贾”的现象。其原因是A

3、科举制度被废除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止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答案】B考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的“弃儒就贾”的现象,体现的是人们的传统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故选B。15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该事件应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D考点:辛亥革命。从“(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分析,说明其在全国范围内推翻了旧政权,故D项正确,因为它

4、推翻了清政府;而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建立了政权,但没有推翻清政府,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要维护清朝的统治,故B项错误;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故C项错误。16某人记载:“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上述现象发生于A国民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B考点:抗日战争。“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说明西南成了成了全国的文化中心,我们知道,文化中心是由经济与政治决定的,说明此时西南是政治中心,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

5、迁到重庆,西南成了政治中心,同时很多企业及大学也迁到西南大后方,故B项正确;而国民革命主要是在广东、湖南、上海等发动农民运动及工人运动与北伐,对西南地区的促进较少,故A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中心在南京,中共则北方,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知识分被下放农村劳动,而材料强调的是“西南大城市”,故D项错误。17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表示,如果中国向美国表达需要粮食的愿望,美国愿意认真考虑。实际上中国政府没有主动要求美国政府供粮,只是同美国民间商业机构洽谈进口粮食的可能性。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中国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粮食自给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急需打开

6、中国市场 D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两国关系【答案】D考点: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题目显示的是1961年中美关系的史实,而这时中国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已经不存在了,而是变成了人民公社,故A错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排除B;美国经济出现“滞涨”是在1973年的经济危机发生之后,故排除C;60年代中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仍处于对抗状态,因此选D。 18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C考

7、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你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的信息说明是当时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经商潮,故选择C项。19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1854年英国废除了这一条例。这一变化表明A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贸易B议会改革完善了民主政治C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D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答案】A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1651年英国的航海条例是为了保护英国的对外贸易而实行的,而到1854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再也不用保护自

8、己的海外贸易,因为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具有了在世界上进行自由贸易的绝对优势,故废除了条例,选A。 2019世纪晚期在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政治民主发展滞后”表现在实行联邦制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ABCD【答案】B考点:德国政治体制。本题要理解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实质,它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虽有议会机构,但大权在皇帝手中,而题目所要求是“政治民主发展滞后”的表现,故符合,选B项正确;实行联邦制有利于国家统一,这结束了德国分裂的局面,是进步的,而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是民主性的体现,也是进步的,故错误。2120世纪30年代,继

9、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A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D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答案】A考点:苏联经济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材料,知识的迁移能力,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联系已学史实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由此分析可知此时的“苏联热”指的是苏联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故选A。22有学者说:“布雷顿森林体系虽为美元霸权提供了国际制度的平台,但美元霸权地位的真正起步却缘于冷战开始之际的马歇尔计划”。

10、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A是冷战开始的标志B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C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苏D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控制【答案】D考点:马歇尔计划。“美元霸权地位的真正起步却缘于冷战开始之际的马歇尔计划”,既是霸权,必是能控制其他国家,故D项正确;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西欧援助计划,而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货币金融体系,马歇尔计划不是其组成部分,B项错误;C项不能说明马歇尔计划与美元霸权的关系。23那场冲突虽然最终以苏美两国的妥协而告结束,但它对各国政府和人民造成了普遍的震撼,引起了人们对核战争危险的极大关注。研究发现,当事国在冲突前后所作出的决定,都是由于错

11、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误入歧途。“那场冲突”是指A古巴导弹危机B越南战争C朝鲜战争D柏林危机【答案】A考点:古巴导弹危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最终以苏美两国的妥协而告结束”、“人们对核战争危险的极大关注”等,不难得出,材料中的冲突,指的就是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而引发的古巴导弹危机。故,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38(25分)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

12、,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教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 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

13、体系里的“中国色彩”(1)列举近代英美两国能体现“宪政核心理念与价值”的法律文件。分析西方国家“宪政的具体模式千差万别”的原因。(8分)(2)简述近代前期(18401919)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概述不利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10分)(3)列举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建立宪政颁布的主要法律文献。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宪政的认识。(7分)【答案】(1)文件: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4分,每点2分,错别字不给分)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国情、历史传统(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不同;建立宪政的途径不同;资产阶级力量强弱不同;思想启蒙的程度不一。(任答2点,4分)(2)尝试:1

14、898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兴起戊戌变法运动,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结果被已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镇压;1901年后,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结果成立皇族内阁,证明是场骗局;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兴起辛亥革命运动,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政权被袁世凯所窃取。(任答2点,给6分,事件、目的、结果各1分)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任答2点,给4分)(3)文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4分,每点2分)认识:宪政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宪政要结合各国国情;思想启蒙是宪政的先

15、导;追求宪政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答1点给1分,答2点以上给3分)考点:1787年宪法;权利法案;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第一小问法律文件抓住英美两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史实,可得出英国是权利法案,美国是1787年宪法。第二小问原因可从各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来分析,如从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弱,思想上启蒙运动和本国文化传统的影响等角度来归纳即可。(2)第一小问近代前期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抓住近代前期的时间范围,联系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和相关史实来归纳,可得出宪政中国化的重要事件包括: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围绕这些历史事件展开介绍即可;第

16、二小问因素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从外部列强侵略,内部经济发展落后、政局动荡、封建势力和传统思想的阻扰等方面来分析即可。(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来例举即可,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都推动新中国宪政建设;第二小问认识可综合上述材料从宪政具体模式的多样性,以及影响宪政实现的38(27分)辛亥革命已沉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溢美之词居多;共产党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

17、成败得失。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革”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总体上说,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以上材料均根据杨天树辛亥革命评价的“百年之争”整理(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2)20世纪50年代末,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暂趋沉寂。简要分析原因。(4分)(3)请你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6分)(4

18、)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应如何评价历史?并谈谈你对“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看法。(4分)【答案】(1)变化:肯定否定肯定;(答出一种变化给2分,满分6分)原因:国民党出于自身立场,共产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4分)“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双百”方针遭到破坏;(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2分)(2)原因:反右斗争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损害;(2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干扰。(2分,答到一个史实即可,答经济建设上“左”倾错误的发展也可)(3)评价: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6分,答对3点即可

19、,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备注: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如笼统答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改易风俗等,则不给分。)(4)评价方法:唯物史观;发展的观点(或从当时、当地的特定环境去评价)。(2分)看法:评分角度分两点:一是对历史的看法(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二是对历史认识或评价的看法(人们出于各种立场、动机,对历史有不同的认识)。(考生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答对任一点给2分)考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双百”方针的曲折发展。(1)本题考查了不同时期不同政党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旨在考查学生从相应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答题的能力。“变化”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民党(对)辛亥

20、革命溢美之词居多共产党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新中国初建对辛亥革命给予充分肯定”“文革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摧残”“经过拨乱反正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作答;原因可从阶级立场、文革时期的“左”倾错误和新时期的拨乱反正等角度分析和作答。(2)本题考查了20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渐趋沉寂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知识答题的能力。注意题目中的时间限定:“20世纪50年代末”,可从此阶段“双百”方针遭到破坏和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等角度分析和作答。(3)本题考查了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旨在考查学生从相应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答题的能力。首先应紧扣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提供了新的东西”,然后从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角度分析和作答。(4)本题考查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属于开放性的探究题。旨在考查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表述自己思想观点的能力。“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主要有唯物史观和全面评价等方式;“看法”可结合第一小问的答案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