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接考场选择题解题能力指导(二)常见错误及启示【命题特点】综观近几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常见的错误有:基础不牢、基本概念掌握不准确、基本原理理解不透彻、材料理解不到位、解题技巧欠缺等。【解题策略】1.基础不牢。基础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也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一些选择题中往往设置一些与情景无关但看起来又正确的选项,给考生增加迷惑。典例 1(2019 年新课标卷)公元前 5 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神C.人B.自然D.政治答案:C解析:有考生就错选了 D 项。基础知识告诉我们,苏格
2、拉 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注重关注人的价值和作用,故选 C 项。启示:在一轮复习过程中,考生必须要抓好基础,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复习史实,必须要整体把握,把它的发展历程、演变特点等都落实到位。2.基本概念掌握不准确。考题中常常设置一些与题干中概念相类似的其他概念,来增加题目的难度。考生如果辨别不清就容易导致错选。典例 2(2018 年新课标卷)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 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 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
3、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解析:有考生错选 A 项,主要是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概念掌握不准确。“重农抑商”自战国以来就成为整个封建社会 的主要经济政策,尽管汉初、唐宋元时期这一政策有所放松,但是这不等于这一政策没有得到实行,故 A 项错误。启示:解答此类试题的时候,首先要抓住题干的关键词,然后看选项中的同类概念是否在题干主旨要求之内,或抓住题干的时空信息联系所学去判断选项,如本题,西汉一直在执行“重农抑商”政策,由此可知 A 项错误。3.基本原理理解不透彻。历史的原理主要是唯物史观方面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与社会进步、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在考题
4、中,很多选择题都包含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典例 3(2015 年新课标卷)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 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C.农业技术进步B.土地集中加剧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解析:有不少考生错选了 A、B、D 三项,原因是没有运用 唯物史观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原理来思考问题。马克思 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决定,而生产力主 要表现为生产工具,故选 C 项。启示:在复习备考时,要有意识地用唯物史观中的一般原理去分析一些历史事件产生的背景和影响,如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小农经济的产生背景,用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原理
5、分析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原因和影响。通过不断地锻炼,从而增加理论与历史复习的紧密性。4.材料理解不到位。主要有:一是材料故意添枝加叶增加难度;二是材料故意张冠李戴误导学生。解题时考生既要逐字逐句仔细分析材料,也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核心信息,切忌只看局部;坚持从材料出发,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解题。(1)添枝加叶:添枝加叶原来是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选择题中,是指命题者在题干或选项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典例 4(2017 年新课标卷)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
6、,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该题 A 项的设置,命题者就运用了添枝加叶的干扰方式,增加了修饰、限制的词根本,使观点趋向绝对化。结合所学可知,传统儒家提倡的义利观在整个封建社会长期存 在,故 A 项错误。启示:解答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抓住题目或选项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必然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任何”“一定”“都”等具有绝对性的字词,一定要仔细推敲,慎重选择。(2)张冠李戴:张冠李戴原来是比喻弄错了对象
7、或事实。在选择题中,这类题目往往以相关知识作干扰,增加难度,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典例 5(2016 年新课标卷)右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解析:不少同学会错选 A 项,主要是张冠李戴,混淆了概 念。个体农户主要是男耕女织,人数较少;而大地主田庄一般 耕作人数较多,因为豪强地主的贫困宗族亲戚,大多成为地主 田庄的劳动者,田庄的主要劳动者还有宾客、徒附和奴隶。启示:在选择题中,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题目。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对相关、相近、易混、易错的知
8、识进行比较和辨析,才能充分理解材料,排除干扰,准确作答。5.解题技巧欠缺。主要是没有掌握一些答题技巧,比如怎么样读题干、怎么样判断选项,从而导致技术上的失分。典例 6(2019 年新课标卷)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答案:D解析:很多考生没有选出正确答案,是由于没有掌握一些做题的技巧,比如没有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等信息,并把它们转化为有
9、效信息。启示:做选择题要“三看”“三思”。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对备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6.临考技巧不足。本来很容易的一道试题,因为平常应试规范性训练不够,临考时间不足,导致在高考中慌乱,从而选错答案。典例 7(2019 年新课标卷)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
10、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答案:C解析:部分考生会误选 A、D 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土地所 有权的变迁,也没有说到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故 A、D 两项错误。启示: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要建立科学应试训练。时间控制:做选择题不宜过快,也不宜过慢,最好控制在一分钟一道选择题。审题方面:要认真看清是否有陷阱,这一点最难做到,需要在平时训练中强化。涂写答题卡:做一题涂一题。核对复查:可以套入常识判断一下选项。【实战演练】1.共产党宣言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就是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终极价值。中华
11、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就是这种更高类型的民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建立这种类型的民主,主要是因为()A.共产党宣言是纲领性文件B.中国共产党借鉴十月革命的经验C.资本主义民主在中国行不通D.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析:选D。共产党宣言只是提供了理论指导,这是外 因,不能作为建立高度民主的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十月革 命对中国革命的经验主要体现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心 城市暴动,并不包含民主层面的借鉴,故 B 项错误;资本主义 民主在中国行不通,不代表中国共产党就能建立民主,两者不 具有因果关系,故 C 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中 国的民主具有真实性、广泛性,故
12、D 项正确。2.1927 年中共发布的最近农民斗争的决议案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利用今年秋收时期农村中阶级斗争剧烈的关键。”这反映了中共中央()A.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B.主张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相结合C.决定开展土地革命D.号召举行农民暴动以支持北伐战争解析:选 C。八七会议决定发动秋收起义,但并没有放弃 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故 A 项错误;B 项在材料中没 有体现;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 总方针,故选 C 项;由“1927 年”“利用今年秋收时期”及所 学知识可知,该议案应是在八七会
13、议上通过的,故 D 项错误。3.“路径依赖”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度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三大外交方针提出解析:选A。1947 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49 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 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未中断,体现了“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故 A 项正确;和平共
14、处五项原则是外交原则,而非“制度”,故 B 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故 C 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制度,而非“方针”,故 D 项错误。4.“俄罗斯革命常被用来和中国相比,但它们的差异至今还显而易见:布尔什维克首先夺取了城市,然后在农村实行集体化;中国共产党则相反,先农村而后攻占城市。”这里的“差异”()A.由两国革命的性质不同导致B.都是共产国际指导的结果C.都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导致了两国革命结局不同解析:选 C。俄国十月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且使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现实,实践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
15、据”道路,也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两者都发展 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故 C 项正确。5.1934 年 9 月红旗周刊指出:“湖南江西等六省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党腐化而救灾不力,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该文章的主旨是()A.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B.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C.只有建立人民政权才能断绝灾害D.将救灾工作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解析:选 D。从材料“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可知,文章把救 灾与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的土地革命任务相结合,故D 项正确
16、。6.1943 年春节,有记者报道太行根据地乡村民众过年的情况:旧历元旦,驻在各村的团体机关与驻地民众一同举行团拜,机关领导还和村代表携带礼物,慰问村中抗战烈属;“耍钱”等各种不正当的娱乐已经减少,演新戏、开晚会等是最常见的娱乐;有些村的民众不辞远途去凭吊左权将军的陵墓。据此可知()A.根据地村民的文化素养普遍提升B.传统节日受重视的程度有所下降C.根据地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民俗节日呈现出革命动员的特征解析:选 D。从“机关领导还和村代表携带礼物,慰问村中抗战烈属”“有些村的民众不辞远途去凭吊左权将军的陵 墓”可知,材料反映出民俗节日呈现出革命动员的特征,故D项正确。7.1949 年 1
17、 月 15 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的这一决定()A.旨在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B.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C.落实了七届二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的总方针D.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解析:选 B。材料内容只是更改野战军番号,未涉及集中 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军主力部队,故A 项错误;野战军番 号由“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分别更改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故 B项正确;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 年3 月召开,时间上不符,故 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是在1949 年4 月 渡江战役后突显的,故 D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