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16土壤【合格基础练】地处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生物多样的热带雨林景观,发育成砖红壤。完成12题。1亚马孙平原的气候、植被、土壤三者之间具有的关系是()A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B各自独立,互不联系C土壤不受气候的影响 D土壤不受植被的影响2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应该具有的特征是()A有机质含量高 B多为黑褐色C多呈碱性 D土层厚度大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至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貌、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 BC D4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
2、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蔫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读图,完成56题。5对土壤凋萎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气温高低 B土质颗粒C基岩性质 D降水多少6图中树种抗旱能力最强的是()A富士苹果 B山丁子C久保桃 D山桃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7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
3、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8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素养提升练】读“土壤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911题。9图中A、B分别代表自然土壤形成的两个阶段,则A、B分别是()A成土母质原始土壤 B成土母质风化物C原始土壤成土母质 D原始土壤风化物10图中分别代表形成土壤的两个过程,则分别是()A盐渍化低等植物着生B风化作用高等植物生长C风化作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着生D微生物着生风化作用11图中甲、乙代表土壤由B阶段进入成熟土壤阶段过程中生物
4、循环的作用,甲、乙两种作用说明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生物起主导作用,甲、乙分别表示()A岩石的风化原始土壤的形成B岩石的风化人类活动的参与C有机质的积累养分元素的聚集D有机质的积累养分的流失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213题。材料一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材料二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12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13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
5、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14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叶中近30%的锰能以Mn2的形态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来源。但产自不同地区的茶叶锰含量有很大差异,为此,某同学作了“土壤pH对茶叶从土壤中吸收锰元素的影响”的研究性学习。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茶叶锰含量与叶龄的关系;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得到下表中的数据。据此回答(1)(4)题。茶叶锰含量
6、(mg/kg)及对应土壤的pH12345678910111213老叶1 6263 1123 0023 3222 8111 5162 3921 7282 9193 4883 1382 5852 191成叶1 3412 4222 0252 0251 9969931 2461 0311 6782 2532 2242 1451 837嫩叶6201 2781 2671 7331 3234727496738861 6659951 2501 125土壤pH5.104.164.674.344.706.025.425.694.954.054.514.334.48(1)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的锰元素主要来自
7、土壤成分中的()A矿物质 B有机质C水分 D空气(2)茶叶中_叶的锰含量最高,表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对营养元素的_作用,同时,生物也是土壤_的来源。(3)从不同叶龄茶叶锰含量与土壤pH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不同叶龄茶叶锰的含量与土壤pH呈_(填“正”或“负”或“不”)相关。(4)一般来说,茶叶的质量与其锰含量成正比,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茶树最适宜种植在_(填“中性”或“酸性”或“碱性”)土壤中。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高山灌丛草甸土是在高山针叶林带垂直范围内,因森林遭破坏而出现适应新环境并具有相对稳定的灌丛草甸植被,在此植被下而形成的土壤类型。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8、(3737N,10119E,海拔3 250m,下称海北站)地处祁连山东段北支南麓,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一年仅有冷暖两季,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 mm,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土壤CO2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用的结果。图1为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图,图2为海北站牧草不同物候期(56月为牧草返青期、78月为草盛期、9月为草枯黄期)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释放的CO2量)的日变化图。(1)分析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的自然原因。(2)说明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
9、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及原理。(3)结合图2推测过度放牧对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影响。课时分层作业16土壤12.解析:第1题,高温多雨利于植物生长,形成热带雨林植被,高温多雨使得微生物对枯枝落叶分解速度快、分解彻底,而且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气候、植被、土壤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相互影响,故A正确。第2题,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淋溶作用强烈,有机质含量低,铁、铝残留在土壤中,颜色为砖红色,土层深厚,质地黏重,呈酸性至强酸性。故D正确。A、B、C错误。答案:1.A2.D34.解析:第3题,地质、地貌是土壤形成较稳定的影响因素,大气、生物和水文是土壤形成较为活跃的因素。第4题,土壤肥力与生物
10、活动关系密切,故A正确。山坡上因易被侵蚀搬运,土壤厚度较薄;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植被提供有机质;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林地土壤高,B、C、D错误。答案:3.C4.A56.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是一种特殊的土壤湿度,所以此题的实质是判断对土壤湿度影响最小的因素,气温高低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影响土壤湿度,A项错误;土质颗粒影响土壤涵蓄水源的能力,影响土壤湿度,B项错误;基岩性质对土壤的属性没有影响,不会影响土壤的含水量,故C项正确;降水越多,土壤湿度越大,D项错误。第6题,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越低,树种抗旱能力越强。读图可知,图中四种树种中山桃
11、的土壤凋萎湿度最低,抗旱能力最强。答案:5.C6.D78.解析:第7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影响,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表层土壤受流水侵蚀作用强。第8题,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作用显著,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不适宜;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大棚温室可以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答案:7.C8.B911.解析:
12、第9题、10题,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着生的作用下形成原始土壤,故第9题选A,第10题选C。第11题,植物为土壤提供有机物和养分元素,故选C。答案:9.A10.C11.C1213.解析:第12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第13题,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答案:12.C13.C14解析:第(1)题,土壤中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矿物质,故选A。第(2)题,随叶龄的增长,茶叶锰含量增加,说
13、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对营养元素的富集作用。第(3)题,根据图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土壤pH越低茶叶中锰含量越高,因此茶叶锰的含量与土壤pH呈负相关。第(4)题,茶叶质量与锰含量成正比,锰含量与土壤pH呈负相关,pH7为酸性,因此茶树适宜种在酸性土壤中,且在一定范围内pH越低茶叶质量越高。答案:(1)A(2)老富集有机质(3)负(4)酸性15解析:第(1)题,海北站冷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7 ,年降水量小于600 mm,暖季草类植被茂盛。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海拔高,约3 200米,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寒冷,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
14、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所以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第(2)题,图中横轴是时间,左纵轴是释放速率,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是CO2释放速率与气温变化呈正相关。从6:00开始逐渐增加,14:00后逐渐下降。一天中释放速度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根据CO2释放速率变化曲线、气温变化曲线形态,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表层地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CO2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 CO2释放速率逐渐降低。一天中最高气温在14时左右, 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约6时左右。第(3)题,图
15、2曲线草盛期释放量大,返青期、枯黄期释放量小,说明产草量与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呈正相关。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草地退化,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下降,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答案:(1)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海拔高,食草动物较少,对草原破坏小;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2)特征:CO2释放速率从6:00开始逐渐增加,14:00后逐渐下降;最大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原理: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加,表层地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CO2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 CO2释放速率逐渐降低。(3)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下降;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