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测试试卷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将正确选项选出填在机读卡相应位置。1. 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是质量很小、体积很小的物体B. 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时不能将火车看成质点C. 研究地球自转规律时可以将地球看成一个质点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答案】D【解析】【详解】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研究地球公转,地球可看做质点,所以大
2、物体也可以看成质点,故A错误;B研究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的平均速度,火车的长度与两地距离比较,可以忽略,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C研究地球自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D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可以将物体看成质点,故D正确。故选D。2. 关于重力和重心的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B.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D. 质量相等的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所受重力的大小不同,纬度越高,重力越大【答案】A【解析】【详解】A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一个分力,即万有引力的一个分
3、力,故A错误;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所以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方向不一定相同,故B正确;C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比如实心球体,也可能在物体外,比如篮球,故C正确;D不同纬度的地方重力加速度不相同,所以同一个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所受重力大小不相等且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重力越大,故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3. 关于摩擦力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两物体之间有摩擦力,但不一定存在相互作用的弹力B. 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为静摩擦力C.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大小成正比D.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答案】C【解析】【详解
4、】A由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故A错误;B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能是滑动摩擦力,例如物体在粗糙的地面上滑动时,静止的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故B错误;C根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大小成正比,故C正确;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但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相同,故D错误。故选C。4. 从高出地面6m的位置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如图所示。它上升10m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A. 10m,6mB. 16m,6mC. 26m,6mD. 26m,16m【答案】C【解析】【详解】位移
5、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球上升,又下降,故全过程的总路程是全过程的总位移是则位移大小为。故选C。5. 某人骑自行车沿直线从甲地到乙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则此人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大小是()A. 4m/sB. 4.8m/sC. 5m/sD. 6m/s【答案】B【解析】【详解】设总位移为2s,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后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为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故选B。6. 如图所示,小球以大小为3m/s的速度v1水平向右运动,碰一墙壁经t0.01s后以大小为2m/s的速度v2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则小球在这0.01s内的平均加速度是()A. 1
6、00m/s2,方向向右B. 100m/s2,方向向左C. 500m/s2,方向向左D. 500m/s2,方向向右【答案】C【解析】【详解】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小球的加速度为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向左。故选C。7. 下图的四个图象分别反映物体在不同的运动过程中的位移x、速度v、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由此推断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A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不随时间而变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位移时间的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斜率不变,说明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即物体做匀
7、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此图表示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则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故D错误。故选C。8.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根据图象作出的以下几个判断中,正确的是()A. 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 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 在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 在时,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零【答案】B【解析】【详解】AB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由于内物体的速度,故物体沿负方向运动,而内物体的速度,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故A错误,B正确;C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大小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在前2s内物体沿负方向运动
8、,后2s内物体沿正方向运动,则时,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距离出发点的位移为后物体沿正方向运动,在时物体的位移,即物体回到出发点,故C错误;D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在时,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为零,故D错误。故选B。9. 物体从距地面高H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其速度等于着地速度的一半时,物体下落的距离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设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由得:,解得:,故选项B正确10. 有一种“傻瓜”照相机,其光圈(进光孔径)随被摄物体的亮度自动调节,而快门(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估测某架“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
9、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5cm,这架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大约是0.01s。估算石子位置A距石子起落点的竖直距离约为()A. 1mB. 2.5mC. 5mD. 10m【答案】C【解析】【详解】石子在曝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等于曝光的中间时刻速度,为可近似将此速度看成是石子到A点时的瞬间速度,取,根据解得故选C。【点睛】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二、不定项
10、选择:本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只要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11.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B. 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C. 位移只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与实际运动路线有关D. 物体的路程总是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答案】CD【解析】【详解】A C路程没有方向,只有大小,是标量,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标量,是运动路径的长度,路程不是位移的大小,只有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故A错误,C正确
11、;B位移和路程都既能描述直线运动,也能描述曲线运动,故B错误;D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与末位置之间有向线段的长度,路程是物体运动路线的长度,所以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故D正确。故选CD。12.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3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9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答案】AD【解析】【详解】AB.设初始时刻速度的方向为正,即,1s后的末速可能是,也可能是,则由速度位移公式得或故A正确,B错误;CD.由加速度公式得或故C错误,D正确
12、。故选AD。13. 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取g=10 m/s2,则( )A. 物体2s末的速度为10m/sB. 物体2s末的速度为20m/sC. 物体在前2s内下落的高度是40mD. 物体在前2s内下落的高度是20m【答案】BD【解析】AB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v=gt=20m/s,故A错误,B正确;CD. 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14.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其运动相对同一坐标原点的位移时间图线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甲和乙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1C. 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开始运动t1时间D. 乙物体运动的速率大于甲物
13、体运动的速率【答案】BCD【解析】【详解】Axt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由图可知两图象的斜率保持不变,运动的速度不变,所以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图可知乙从原点出发,甲从距原点x1处出发,故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1,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甲从t=0时刻开始运动,而乙从t1时刻开始运动,故甲比乙早出发t1,故C正确;Dxt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由图可知,乙的斜率大于甲的斜率,则乙物体运动的速率大于甲物体运动的速率,故D正确。故选BCD。15. 学习物理除了知识的学习外,还要了解物理学家对物理规律的发现,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关于以上两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4、. 理想化模型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略去次要因素,例如质点是理想化模型B. 速度是运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由v可知,v与x成正比,v与t成反比C. 加速度是运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定义式为a,但a与v、t无直接关系D. 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时,做过著名的“冲淡重力”斜面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外推,创造了一套利用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答案】ACD【解析】【详解】A理想化模型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略去次要因素,例如质点是理想化模型,选项A正确;B速度是运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 v与x和t无关,选项B错误;C加速度是运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定义式为a,但a与v、t无直接关系,选项C正确;D
15、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时,做过著名的“冲淡重力”斜面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外推,创造了一套利用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选项D正确。故选ACD。三、填空题与实验题(共22分)16. 某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1s末和5s末的速度之比为_,第2s内和第4s内的位移之比为_。【答案】 (1). 1:5 (2). 3:7【解析】【详解】1根据v=at可知1s末和5s末的速度之比为1:5;2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等于1:3:5:7可知第2s内和第4s内的位移之比为3:7。17. 如图所示,在甲图中,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则木箱此
16、时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_N;在乙图中,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90N,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N,则木箱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_。【答案】 (1). 80 (2). 0.45【解析】【详解】1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处于平衡状态,则木箱此时在水平方向受到的静摩擦与推力为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静摩擦力大小为80N。2根据可知,动摩擦因数为18. 电梯在06s内的加速度大小是_m/s2,电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上升高度是_m。【答案】 (1). 0.8 (2). 69.6【解析】【详解】1电梯在06s内的加速度大小是2电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上升高度是19. 小王在做
17、“探究弹簧弹力的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0刻度线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一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如图所示,其示数为_cm。在弹簧下端挂三个钩码时,弹簧长度为26.75cm。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50g,若重力加速度g=10m/s2,据此小王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答案】 (1). 24.75(24.7324.77) (2). 50【解析】【详解】1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0.1cm,由图可知,其示数为24.75cm,由于误差(24.73cm24.77cm)均可2由F=kx知20. 小昕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纸带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情况。(1)电磁
18、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它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8V以下。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每隔_s打一次点;(2)如图所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确定出八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并用刻度尺测出了各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图中所标数据的单位是cm;根据纸带提供的信息,小昕同学已经计算出了打下1、2、3、4、5这五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请你帮助他计算出打下计数点6时小车的速度(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并填入下表;计数点123456t/s0.10.20.30.40.50.6v/(ms-1)0.3580.4000.4400.4850.530_(3)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在
19、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上表中的v、t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并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_;(4)根据v-t图象可知,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0=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 (1). 0.02s (2). 0.570 (3). (4). 0.3050.315 (5). 0.420.44【解析】【详解】(1)1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打点周期是0.02s。(2)2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3)3依据数据,描点,后作出图象,速度时间图线如下图所示,(4)4
20、根据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得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v0=0.310m/s5根据v-t图象求出图线的斜率k,所以小车加速度四、计算题(共5道题,2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的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1. 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加速行驶。求:(1)汽车在4s末的速度大小;(2)汽车在4s末位移大小。【答案】(1)8m/s;(2)16m【解析】【详解】(1)由运动学公式可得(2)由运动学公式可得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很多重要的性质。例如,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差是
21、一个恒量。(1)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通过相邻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试证明:;(2)某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片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由于某些原因频闪照片的部分残缺不全,同学利用剩余部分测得BC之间的位移为9.80cm,CD之间的位移为10.88cm,已知频闪的时间间隔为s,试估算自由落体加速度为多少?【答案】(1)见解析;(2)9.72m/s2【解析】【详解】(1)设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为a,经过任意一点A的速度为v0,从A点开始,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的位移分别是x1和x2,如图所示根据运动学公式,两个连续的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因为T是个恒量,小车的加速度也是个恒量,因
22、此x也是个恒量,即只要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等于一个常数(2)由可得23. 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由于在前方出现险情,司机紧急刹车,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为5.0m/s2,求:(1)汽车刹车后20s内滑行的距离;(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滑行50m所经历的时间;(3)在汽车停止前3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答案】(1)90m;(2) 2s;(3)22.5m【解析】【详解】(1)汽车停止的时间则汽车刹车后20s已经静止,则滑行距离,你向思维(2)刹车距离为90m,50m时还未停下,根据解得 (舍去)(3)在汽车停止前3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逆向思
23、维24.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2 s内依次经过相距27 m的A、B两点,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15 m/s。求:(1)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2)A点与出发点的距离;(3)汽车从出发点到A点的平均速度大小【答案】(1);(2);(3)【解析】【详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代入数据得(2)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加速度的公式得由公式(3)从出发点到A过程,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25. 如图(a)所示,一辆自行车以速度v=5m/s匀速经过汽车时,汽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2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在图(b)中大致画出两车的v
24、-t图像;(2)当汽车速度是多少时,自行车超过汽车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3)当汽车速度是多少时,汽车刚好追上自行车?经历了多长时间?【答案】(1);(2)两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之间距离最大,最大距离为6.25 m;(3)10 m/s,5s【解析】【详解】(1)两车的v-t图像如图所示(2)解法一:汽车开动后速度由零逐渐增大,而自行车速度是定值,当汽车的速度还小于自行车的速度时,两者距离越来越大,当汽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时,两者距离越来越小所以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之间距离最大有v汽atv自解得t2.5sxv自tat252.5 m22.52m6.25 m解法二:利用相对运动求解以自
25、行车为参考系,汽车追上自行车之前初速v0v汽v自05 m/s5 m/s加速度aa汽a自2 m/s2.汽车远离自行车减速运动(与自行车对地运动方向相反),当末速为vt0时,相对自行车最远vtv0at x6.25 m.负号表示汽车比自行车落后解法三:极值法设汽车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时间t相距最远xx自x汽v自tat25tt2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条件知当t2.5 s时,x最大,故xmax52.5 m2.52 m6.25 m.解法四:如右图所示,作出v-t图(3)解法一: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车位移相等v自t=at2代入数值得t=5sv汽=at=25 m/s=10 m/s解法二:由上图知,t=5s以后,若两车位移相等,即v-t图象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相等由几何关系知,相遇时间为t5 s,此时v汽2v自10 m/s- 1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