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整合提升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有哪些?3引起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2如何根据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来理解荒漠化的成因?5森林有哪些环境效应?1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有哪些表现?荒漠化的本质是什么?6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有哪些重要的生态功能?7列举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高频考点 1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防治命题角度从考查角度上看,主要考查世界或者我国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范围较广,多从区域的自然环境出发,考查区域内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其中重在考查造成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查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
2、从命题形式上看,综合题、选择题并重,题目多以热点地区或热点问题为情境。【例 1】下表为我国某区域 1999 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 19992007 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 hm2沙地468.7草地58.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BD解析 有效信息沙地面积其他覆被类型面积 荒漠化严重
3、沙地、草地面积大【例 2】读下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1)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自然原因是_,该地区淹没在沙漠中的古代文明遗址有_。降水少,气候干旱楼兰遗址(2)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3)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_,原因是_。土壤侵蚀严重山地、丘陵地形,人口密集,过度开垦,降水集中且多暴雨(4)地区也是我国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酸雨对土壤的危害是_,请你为该地区酸雨的防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肥力降低答案: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
4、脱硫技术;限制高硫煤的开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指的是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全球升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和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酸雨、噪声污染等)两个方面。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所在地区的分布特点,因为在不同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是不同的,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问题,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区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农业区主要表现为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问题。(1)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其草地退化严重的主要原
5、因是降水较少,这里曾经有著名的古楼兰王国。(2)处为内蒙古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是该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3)分别位于我国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云贵高原地区,由于过度开垦,土壤侵蚀严重。(4)和地区是我国有色冶金集中地区,酸性气体排放量大,加之降水较多,酸雨危害严重,导致土壤酸化、退化。考题突破我国目前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这些生态问题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由于成因不同,所以,治理的措施也是差别较大的。下面列表加以比较:生态问题自然背景主要分布区域主要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东北
6、、西南、华南林区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半干旱、干旱草原区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退耕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殖生态问题自然背景主要分布区域主要防治措施湿地萎缩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三江低地、湖滨、海滨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锐减物种资源丰富地区林区、草原、近海海域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休渔期制度生态问题自然背景主要分布区域主要防治措施水土流失半湿润和湿润的丘陵地区、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东南丘陵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改坡为梯荒漠化半干旱内陆和春旱严重地区西北、华北半干旱地区 严禁乱砍滥伐、合理
7、利用水资源、解决当地群众的生活用能问题高频考点 2 森林与湿地的开发和保护命题角度该考点主要考查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对森林的保护措施以及湿地的作用和保护措施,由于湿地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类所认识,所以,近几年在高考中对湿地的考查越来越多。题目的形式多样,选择题、综合题都有。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森林的作用,湿地的成因、分布、作用及其保护。【例 3】(高考海南卷)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 世纪 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 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2)题。(1)20 世
8、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美化城市环境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BCDCB解析(1)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由材料中“恢复湿地”并结合宁夏平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主要的粮食种植区可推知,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人们为扩大耕地面积而排水造田,破坏湿地,C 选项正确。(2)本题考查生态环境建设对区域环境的有利影响。银川地处干旱区,故恢复湿地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减小气温年较差,而对城市排污能力影响不大,B
9、 选项正确。【例 4】(高考北京卷)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 年联合国将每年的 6 月 5 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11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水文 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土壤 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生物 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解析 本题要求根据表格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结合表格,不难作答。答案 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考题突
10、破解决这类题的关键首先还是要能够准确地做出地理定位,然后依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是森林,它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生态环境效应,若考查的区域其地理位置判断错误。森林的环境效应也就可能出现判断错误。另外,森林和湿地对生态环境的效应要熟记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高考重庆卷)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 13 题。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B2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
11、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3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BCDA解析:建立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结构图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典例中可以知道,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坡度、植被状况、土壤性状和降水强度等。第 1 题,由上面的总结可知,地形和降水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故正确答案选 B 项。第 2 题,需要获取和正确解读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流域产沙量。流域产沙量是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
12、这句话分别从时空两个角度,提出了测量流域产沙量的两个限定因素:一是时间规定“一定时间内”,二是空间规定“流域内”。本题中涉及的是年产沙量,因此时间限定是“一年”。“一年”为期限的水土流失状况绝不是“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所能反映的,而应是全年降水的土壤流失量状况,因此排除A、B 两项。最能反映“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的是流域出口而不是流域源头,因为河流往往是“泥沙俱下”,因此判断D 项是正确的。第 3 题,地形的坡度与水土流失呈正相关,但当坡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坡面径流量会有所减少,从而导致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少,进而导致单位面积产沙量有所减少。图中符合这一变化规律的是曲线,故正确答案选 A 项。(
13、2014高考全国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20102013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 日)。据此完成 46 题。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
14、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4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ABCD5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AD6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D解析:第 4 题,分析表中数据不难发现,与 2009 年相比,20102013 年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
15、量虽然略有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大幅度上升,可见实验期间生物量是提高的,正确,错误;与 2009 年相比,20102013 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虽然不变,但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在持续增加,因此植株密度在增加,正确;实验期间,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不变,错误。故选 A。第 5 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上升。故选 D。第 6 题,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较少、地下生物量在下降,说明灌木植物有萎缩的趋势;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在增加,说明草本植物有繁茂的趋势。故选 D。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