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976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I卷 选择题(选择唯一正确答案,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 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私人近侧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

2、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三公九卿是指政府的大臣,彼此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与材料中微臣与大臣的关系不符,故A项错误;汉朝的“中朝”是汉武帝时期用一些近信侍从如尚书、等组成的决策机构,而汉代的三公九卿则成为外朝即执行机构,故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相权分割为三,以加强皇权,故C项错误;宋代的枢密院是二府三司的组成部分,负责军事,其长官枢密使为政府大臣,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3. 唐朝时由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三者共同审理案件,称“三司推事”;到

3、清朝时,除沿用“三司”制外,如遇重大案件,则实行九卿会审制,即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会同吏、户、礼、兵、工部和通政司的官员共同审理。上述制度规定的实行A表明监察机构逐渐呈现出独立性 B有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C易造成权力交叉,行政效能低下 D使君主的权威不断得到强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清朝在司法上,除采用唐朝的三司制,针对重大案件,实行九卿会审,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同吏、户、礼、兵、工部和通政司的官员共同审理,故A项错误;九卿会审体现了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增加了审判的公正性,故B项正确;题意并未体现皇帝从中集权的表现,故C项错误;对于重大案件的审理采取权利交叉的共同审理,

4、不会妨碍行政效率,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司法制度。4. 春秋初年,郑桓公迁都新郑时,因得大商人的资助而与之订立盟约。双方约定: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这个盟约的签订A.导致工商食官制度的瓦解 B.表明重商政策的实施C.体现商人经营自主性的增强 D.推动阶级结构的剧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发展。材料中的盟约并不是工商食官制度瓦解的原因,排除A;材料信息“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并未体现重视商业的发展,排除B;材料“国家就不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说明商人经

5、营自主性增强,C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阶级结构的剧变,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表现。5. 先秦某位思想家主张:“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其意在说明 A.重义轻利的观念有利于国家统治 B.以德治民与依法治国相结合C.改善民生与思想教化相辅相成 D.政治教化以百姓富裕为前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思想主张来自于荀子,荀子在材料中提出使百姓富裕和教化百姓对调养百姓思想感情和整饬百姓本性的重要性,而没有提到富裕百姓与政治教化孰先孰后的问题,故A项错误;荀子的治国理念的核心为礼法并重,然而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德治与法治,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改善民生和思想教化对

6、加强统治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中改善民生并不能体现重利轻义的观念,而且也不能全面体现材料内涵,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6. 顾炎武认为儒学的本旨,“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其用之身在出处、去就、交际”“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罚”“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这折射出顾炎武 A.对理学和心学的彻底否定 B.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C.对传统儒学的考证辨伪 D.以孔孟儒学来维护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理学和心学仍然强调孝悌忠信、政令教化,故A项错误;顾炎武重申儒学的本质,认为“今传于世者

7、,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体现了其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考证和辨伪,故C项错误;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7. 关于鸦片战争,近代史主流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又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意在说明A.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 B.清史鸦片战争观是错误的C.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 D.不同史观必得出不同结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根

8、据材料“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又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可知,材料认为鸦片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又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8. 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

9、立 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可知此时应该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故B项正确;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属于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关注农民是不符合史实的,故C项错误;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是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始的,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9. 近代实业救国的领袖张謇指出:“无工商则农困塞本对末而言,犹言原委,义有先后而无轻重。”“

10、鄙人但望发展中国地利物产,供实业之用耳。”这一认识A.从新视角肯定了农业的作用 B.认为工商先行才能活跃经济C.体现了其传统重农抑商思想 D.主张牺牲农业以发展工商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依据材料可知,张謇所说的“农本”、“商末”,与传统的“重本抑末”论是不同的。他既反对“抑末”,认为“本”、“末”,是“义有先后而无轻重”,又认为“无工商则农困塞”,把工业放在中心地位。依据材料文字“鄙人但望发展中国地利物产,供实业之用耳”可知,张謇希望通过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原料。因此,张謇从发展工业的角度肯定了农业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

11、,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0. 辛亥革命前后,由知识分子和商业贤达掌控下的中国报刊大量介绍各国政变史、革命史以启发民智,呼吁改革;用英雄人物事迹鼓舞民众,以报刊策动舆论、影响社会,实现近代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抱负。这说明当时的报刊A.以宣传革命思想和共和理念为宗旨 B.体现出经世致用思想C.致力于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D.把批评和监督政府作为职责所在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中国报刊大量介绍各国变政史、革命史以启发民智,呼吁改革;用英雄人物事迹鼓舞民众,以报

12、刊策动舆论” 可见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与社会现实相联系,体现出经世致用思想,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故ACD错误。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业走向繁荣。11.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于2014年6月25日至28日赴台湾访问,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放在65年的时间长度、放在海峡两岸“战争与和平”、悲欢与离合的历史厚度去观照,此访意义相当重大,堪称“两岸关系好转的一大步”。这说明A.两岸的政治对话已获得实质性突破 B.“一国两制”已受到台湾高层领导的认可C.“九二共识”得到再次确认和全面体现 D.拓展交流渠道符合

13、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 “两岸关系好转的一大步”,可见拓展交流渠道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故选D。题干未涉及“政治对话已获得实质性突破”,排除B。题干也没有涉及“一国两制”“九二共识”,排除BC。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2. 下表“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其中第一次出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D.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B【解析】试

14、题分析:注意时间“199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召开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B项符合题意。A项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C项说法本身错误;D项时间是2001年。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3. 2015年7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俄罗斯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会议的主题是规划组织未来发展,就本组织发展重大问题及国际和地区重要问题协调立场。这体现了我国A.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开展和平外交,消除国家间的冲突 D.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大外交活动【答

15、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会议的主题是规划组织未来发展,就本组织发展重大问题及国际和地区重要问题协调立”再结合所学知识,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成立的一个地区性国际组织,可见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大外交活动,故选D。题干未体现“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排除A。上海合作组织与联合国并无直接关系,排除B。题干未体现“消除国家间的冲突”,排除D。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4. 前415年,雅典发生了毁坏神像案。报案者称,虽然没有目睹神像被毁的过程,但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结果身为雅典将军的阿西比德及其同伴

16、均被判有罪。材料表明在古代雅典城邦 A.私人生活空间不被尊重 B.众人都生活在城邦集体之中C.每个人都有参与城邦管理的权利 D.集会只能在市政广场举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结果身为雅典将军的阿西比德及其同伴均被判有罪”,可见饮酒时的言行被举报,表明私人的空间受到限制,故A项符合;B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雅典城邦民主排斥奴隶、外邦人等,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不是每个人都有参与城邦管理的权利,故C排除;D项表述绝对化,故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15. “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

17、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A.不受立法机构的制约 B.创制过程具有较强的伸展性C.不必执行皇帝的敕令 D.在世界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可以看出古罗马发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性。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特点。16.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

18、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D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先促进思想解放然后又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而中国启蒙运动则是由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现代化已成时代潮流、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等因素推动的,所以中西方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在于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故C项正确;A、B、

19、D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考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启蒙中西启蒙的差异17. 对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和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实际上强调的是要用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来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这个维度来说,其使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故A项正确;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是站在西欧的角度,是一种西欧

20、中心论的反映,故B项错误;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也是站在西欧的角度,是一种西欧中心论的反映,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故D项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8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一些中国史研究者尝试以这种视野审视中国历史,撰写了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等著作。下列史实中,最能印证材料这种“视野”的是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 B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C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D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2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根据所学知识,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属于早期殖民扩张的重要活动,客观上导致了不同文化的冲突、交流和融合,故选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19对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当时中国的东方杂志在1934年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评价说:“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结合背景理解,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罗斯福新政之初效果不明显使中国人对罗斯福新政产生怀

22、疑B作者认为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解决问题C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吸引了先进的中国人D国共两党合作的大背景下,知识分子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时间“1934年”,当时罗斯福政府刚刚开始实施新政,效果还不是太明显,所以引起中国人对罗斯福新政作用的怀疑,而同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加重了这一怀疑,A、C两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看,作者要求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据此可以推断作者认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B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1934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期间,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

23、罗斯福新政。20. 2015年6月29日,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发表声明:“我们将亚投行看作是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具有消除极度贫困的共同目标。有了良好的环境、人力和采购标准,亚投行将与我们及其他开发银行共同解决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这对于消除贫困、减少不平等和促进共享繁荣至关重要。”这主要表明A.亚投行将逐渐取代世界银行的功能B.世界银行的主要任务将发生重大变化C.亚投行已发展为新兴国际经济组织D.消除贫困、合作共赢成为国际的共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我们将亚投行看作是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具有消除极度贫困的共同目标”“亚投行将与我们及其他开发银行共同解决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这对于消除贫

24、困、减少不平等和促进共享繁荣至关重要。”,可见是强调消除贫困、合作共赢,故选D。AB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排除。C不是题干的主旨。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21. 法人是法律上人格化了的、依法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并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是19世纪后半期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法人”。这样解释所产生的影响是A.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宪法保护 B.三权分立得以实现C.维护产权成为司法判决核心 D.私人垄断发展获

25、得法律保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信息“但是19世纪后半叶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可知题干强调的是重新解释法人,故A项错误;此题目考查的是 “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的影响,而非理论来源,故B项错误;从题干信息可知最高法院的修正案不但维护产权,还有维护生命和自由的权利,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信息“但是19世纪后半叶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出现了私人垄断,从材料信息“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可知保护了私人垄断,故D项正确。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

26、2. 俄国著名学者尤布尔金在三个列宁中说:“十月革命的列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后来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改良主义者。”导致列宁思想发生转变的社会背景是A.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 B.脱离国情的实践带来的沉重教训C.苏联人民迫切想过渡到社会主义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主张单一的公有制,取消商品市场,而列宁思想转变即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允许部分发展资本主义,恢复商品市场,因此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改良主义者”。A项是推行战时共产主义的背景,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严重政治经济危机,是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转

27、变的社会背景,故B项正确;C项是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的背景,故C项错误;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建立,故D项错误。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23. 20世纪40年代,美国参加研制原子弹的有一万五千多人;维纳与其他一些科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征,在火炮的自动跟踪目标具体问题的研究中,共同创立了控制论这门新学科。这主要反映出A.战争必然催生新学科的兴起 B.战争对科技而言是把双刃剑C.战争促进了科学研究集体化 D.国家意志决定了科学的未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美国参加研制原子弹的有一万五千多人”“在火炮的自动跟踪目标

28、具体问题的研究中,共同创立了控制论这门新学科”,可见战争促进了科学研究集体化,故选C。AD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题干中未体现战争对科技的双面影响,排除B。考点:现代科学技术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三次科技革命。24.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它可以使融资者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成本最低的资本,投资者则可以选择利润最丰厚的项目,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投资组合。据此可以看出,金融全球化A.有利于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B.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C.加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D.世界贸易组织是主要的执行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提及“融资者在世界范

29、围内选择成本最低的资本,投资者则可以选择利润最丰厚的项目,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投资组合”,因此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无体现。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向全球化发展。第II卷 非选择题 (3道小题,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40年以前,中国贸易是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展开的,很长时间内都是在以中国为主导的朝贡贸易体制下铺展的,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在周边国家中的优势地位。随着中西方贸易的展开,早期西方国家为了得到中国的茶、丝、瓷器等物品,不得不从国内输送大量的白银等贵金属到

30、中国导致西方国内白银等的减少,与重商主义等理论、实践不相吻合,促使西方商人开始寻找新的贸易媒介。在此过程中,从16世纪就开始垄断东方贸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渐摸索出以中英印为核心的茶棉织品鸦片三角贸易。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中西贸易中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物物交换制,即“进行交易的商人或是运货来售,或是回航时运走土产品,或是订购土产品而以英国货物支付”。如此方式,外国商人自然无法立即获得现金收入,双方的交易活动变得极其缓慢,“一般总需要十二三个月才能贩得货物回国,又得六个、八个乃至十二个月才能把货售出”。材料三 建国时至1978年,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尚实行配给制,采用计划经济制度。外贸

31、局限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农副及矿产资源型产品构成了出口商品的主流,贸易关系受制于外交政策和国家关系的变化1978年底开始,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实践探索阶段,外贸体制改革和外商直接投资极大地促进了外贸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上升至90%以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逐步代替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成为最主要的出口产品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国家之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近代与古代贸易状况有何不同,并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前后中国贸易状况有何不

32、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0分)(3)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贸易地位的变化概括分析这给我国当今发展对外贸易有何启示。(3分)【答案】(1)不同:前者是以中国为主导的朝贡贸易体制,后者是以西方为主导的不平等的贸易体制;前者是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后者是建立在主权部分沦丧的基础上;前者是中国处于优势地位、出超地位,后者是西方处于优势地位,中国严重入超;前者大多是物物交换,周期较长,后者大多属于现金交易。(8分)原因: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为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凭借特权加紧侵华,中国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

33、产地被卷入世界市场。(2)不同:1978年前,中国外贸规模较小,局限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农副及矿产资源型产品构成了出口商品的主流,贸易关系受制于外交政策和国家关系的变化;1978年后,中国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工业制品逐渐居于主导,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国家之一。(6分)原因:改革开放;科技教育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到来。(4分)(3)启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要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走创新大国的道路;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3分)【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1840年以前,中国贸易是

34、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展开的,很长时间内都是在以中国为主导的朝贡贸易体制下铺展的,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在周边国家中的优势地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前者是以中国为主导的朝贡贸易体制,后者是以西方为主导的不平等的贸易体制,前者是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后者是建立在主权部分沦丧的基础上;根据材料一“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在周边国家中的优势地位”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前者是中国处于优势地位、出超地位,后者是西方处于优势地位,中国严重入超;根据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中西贸易中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物物交换制”“外国商人自然无法立即获得现金收入,双方的交易活动变得极其缓慢”得出前者大

35、多是物物交换,周期较长,后者大多属于现金交易。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近代列强侵华,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建国时至1978年,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尚实行配给制,采用计划经济制度。外贸局限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农副及矿产资源型产品构成了出口商品的主流,贸易关系受制于外交政策和国家关系的变化”可以得出1978年前的中国贸易状况,再根据材料三“中国对外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上升至90%以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逐步代替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成为最主要的出口产品” 可以得出1978年后的中国贸易状况。第二小问从改革

36、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等角度回答。(3)本题是开放性小题,答案不唯一。可从经济、科教、外交等角度答启示,言之有理即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26. (12分) 阅读下列两幅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作出合理解读。 图1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 Plan(马歇尔计划)编者注图1 美国,1947年图2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名称,图片右下角有Marshall Plan(马歇尔计划)字样。 图2 捷克斯洛伐克,1949年【答案】(1)两幅图片均以“马歇尔计划”为主题,图1宣扬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欧

37、洲复兴;图2揭示马歇尔计划旨在束缚和控制德法等西欧国家。(4分)(2)两幅图片的创作者分别是美国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从历史阶段看,当时处于冷战时期,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处于敌视状态。(2分)从政治立场看,美国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国,通常会美化自己的做法;捷克斯洛伐克是第三方,可以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反对意见。(2分)从时间推移看,1947年马歇尔计划刚刚实施,使人对其不了解;1949年马歇尔计划已实施两年,时间的推移会导致人们对问题的看法产生改变。(2分)(3)综上所述,历史事件的评价会受到政治立场、政治意图、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2分)【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

38、,图一中欧洲显示一片荒凉景象,代表欧洲的人靠着马歇尔计划的绳索攀援而上,反映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欧洲复兴产生重大影响,图二中代表美国(或马歇尔)的人手中拿着代表束缚和控制德法等西欧国家的货币,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目的在于控制西欧国家,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幅图片差异的原因,并进而分析影响历史事件的评价的因素。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15分) 选做题,请考生将选做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涂黑。27.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

39、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一)振兴农业: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五)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八)调整金融: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年) 材料二 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

40、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显著特点及其影响(7分)【答案】(1)原因:国内: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国共对峙政局动荡。(4分) 国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使民族危机深重。(4分)(2)特点:国家主导(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2分)影响: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重工业、国防工业实力增强;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答1点2分,2点4分,3点5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问主

41、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解答本问需要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背景,从国内与国外两个方面分析归纳,从国内分析可以结合经济基础的薄弱以及国内局势的动荡,国外从世界经济危机及日本的侵华等。(2)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体现了国家主导(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特点。第二小问根据“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得出有利于重工业、国防工业实力增强,再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为抗战奠定了一定的物质条件。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

42、设运动”28. (15分)【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 旧金山会议于1945年4月25日正式开幕。与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只提出有限的补充意见不同,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对联合国及其宪章进一步表明看法,提出新的提案。根据四大国商定,所有提案在提交大会或各委员会前,必须先经四大国审查批准。5月初,中国代表团向四国审查修正案小组会提出了对联合国宪章草案的三项新的修正案。旧金山会议历时两个月,6月25日,全体大会通过联合国宪章,为联合国的正式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次日,大会举行宪章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在四个发起国中按字母列于首位,因此会议后期代替宋子文出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在联合国宪章上第一

43、个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四个月后,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 摘编自金光耀国民政府与联合国的创建 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金山会议召开的背景和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团参加旧金山会议的影响。(9分)【答案】(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2分)内容:筹建联合国,商讨并制定联合国宪章。(4分)(2)影响: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的表现对中同来说是一次外交实践上的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为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也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9分)【解析】试题

44、分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旧金山会议是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反法西斯联盟的国家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议,于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在美国的旧金山召开的一次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筹建联合国,商讨并制定联合国宪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国代表团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在会议中的表现充分表明了中国作为大国其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这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外交实践上的成功,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再从联合国建立以及二战胜利的角度分析回答。考点:战争与和平联合国的创建旧金山会议。29(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 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经

45、济学的主要创立者,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大师,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新旧制度交替的时代。1776年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正式出版,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了许多方面的经济理论,它所包括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而且囊括了经济史、经济学说和财政学,震撼了国际学术界,被译成各种文字, 在世界各个角落广泛传播。当时一些国家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把国富论中阐述的原理应用到具体政策中。国富论一书充分阐述了经济自由的思想,指出自由竞争是从的本性中引申出来的永恒的自然规律,社会是由个人组成,个人利益的总和就是社会的利益,如果都去追求自由的个人利益,那就最能促进全社会的利益。他提出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思想,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的理论

46、,这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学说为正在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学说影响几代人的成长。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里奥特说:“也许没有任何一部当代的著作像国富论那样对科学经济思想和行政管理体制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亚当斯密的这部著作所生产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 摘编自王岳川一生的图书计划 请回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的历史背景。(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当斯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9分)【答案】(1)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工业革命开始;启蒙思想传播。(6分)(2)贡献:倡导经济自由思想,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提出劳动创造价值,完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来源之一,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理论武器。(9分)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当斯密国富论。- 1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