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1.47MB ,
资源ID:62928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2928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理必修3 复习提纲.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理必修3 复习提纲.doc

1、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主要知识点: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 单位,它是人们在 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区域具有一定的 特征,以及一定的 、 和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 ,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如 。3、案例分析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都是平原地区,都

2、位于我国 地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 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 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 气候区 气候区土地条件 土为主,耕地多为 ;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 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 ;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 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 有较丰富的 等矿产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 耕作业 耕作业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 ,还有油菜、 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 、大豆等作物,作物熟制一年 熟一年 熟其他水产业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业工业我国重要的 工业基地我国的 基地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相关案例】1、比较秦岭淮河南北地区2、比

3、较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4、区域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阶段、 阶段、 阶段。5、案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稠密的水系成为 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难,所以这一时期 业发展缓慢。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制约因素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如水系提供了天然通道等,农业得到较快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桑蚕和棉花产地。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农业的地位在下降。【相关案例】1、分析鲁尔区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考试

4、说明要求:1、知道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2、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3、知道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及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4、知道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5、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6、知道数字地球的含义。主要知识点: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 、管理、 和应用 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 、 和 等。2、遥感广泛应用于 、 、 等领域。(结合实例分析)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遥感技术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遥感功能接受物体和环境的电磁波辐射收集、传输信息接收信息,处理、分析信息专业图件或统计数字4遥感的优越性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5、。从点、线实地观测传统的工作方法面上的分析研究遥感技术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5、全球定位系统是指利用 ,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 、 的系统,简称 。6、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 ,地面控制部分 和 GPS信号接收机。7、GPS卫星星座由-颗工作卫星和-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个平面内。全球任何时刻任何地点,地面上空至少有-颗GPS卫星。8、全球定位系统应用: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 、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 、 、

6、连续性和 的特点。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高程,从而在野外调查中获得精准的数据。9、专门处理 的 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 。10、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可以对城市的信息进行 、修改、 、距离测算等,从而为城市管理提供方便。11、数字地球指 地球,即把整个 进行数字化后,由 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12、原理和应用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区域

7、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主要知识点:1、荒漠化是指发生在 、 地区以及一些 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在 退化、 退化、 退化而引起的 、 、 。2、分析思路(1)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等。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草原区);过度樵采(能源缺乏的干旱);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的农耕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2)、危害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生物措施(如防护林)和

8、工程措施(如设置沙障工程)构筑防护体系;退耕还林、还牧;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增长。3、案例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本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以 、 为主的景观特色。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 ,干旱程度 ,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 。(2)本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3)本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过度 ;过度 ;过度 。

9、(4)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生物措施(如防护林)和工程措施(如设置沙障工程)构筑防护体系;退耕还林、还牧;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增长。(5)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措施有 防护林体系建设、 林的保护、退耕还 还 、防沙治沙等。【相关案例】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主要知识点:1、森林不仅是重要的 资源,又是重要的 资源,被誉为“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 林和 林地区。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

10、森林,其中60在 境内。3、热带雨林对调节 ,维护全球 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包括 , , 。5、雨林生态具有 性,一旦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6、亚马孙热带雨林生产力高的表现: , , 。7、亚马孙热带雨林脆弱性的表现:(1)雨林中土壤较 。(2)雨林生长所需的 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 内。8、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 ,开发活动的背景是当地发展中国家的 和 ,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其根本原因是 9、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对热带雨林应该把 放在第一位。10、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 , , 。11、 的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12、 被称为“地球之肾”。【

11、相关案例】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2、洞庭湖地区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知识点:1、能源可分为 能源和 能源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包括 ,非可再生能源包括 。2、重要性: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和居民提高的重要条件。3、分析思路(1)、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主要从区域资源状况、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2)、分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主要从图文材料中挖掘。(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从如何开发资源优势、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产业结

12、构的调整和升级、延长产业链、科学技术、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入手。3、案例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1)开发条件 ; 丰富 广 煤种 ; 煤种 开采条件好 。(2)存在的问题煤炭外运能力 ;产业结构 ;水资源 ;产生环境问题:如生态破坏(地表被破坏)、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3)可持续发展措施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煤炭外运能力(形成了以运输为主,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网体系。);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发展,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哪三条)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如何调整);“

13、三废”的治理【相关案例】分析鲁尔区煤炭资源开发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主要知识点:1、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特征外,更要考虑流域的 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2、分析思路(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特征、资源等方面分析。(2)、流域的开发应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3)、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有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灌溉、提高水质、土地利用等。3、案例分析美国田纳西河流域(1)

14、田纳西河位于美国 部,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地理条件地形:多山,有丰富的 资源,航运作用显著。气候:气候 。水文特征:水系 ,支流 ,水量 ,通航里程 ,但水量不稳定。矿产资源:矿产资源 。(3)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8世纪下半叶:人口,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原因:19世纪后期: 土地退化后果: 开发 原因:扩大获取炼铜的,植被破坏大片森林被破坏;矿山开采破坏后果:生态环境恶化原因:炼铜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环境污染形成后果:酸雨污染了和,使许多生物消失绝迹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4)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田纳西河将 开发作为

15、流域开发的核心,在 、 、 、 、 、 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相关案例】1、分析长江流域综合开发2、分析伏尔加河流域综合开发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面临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主要知识点:1、不同区域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在区域内部,要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机结合气候,形成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2、分析思路(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16、(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和主要问题。(3)、针对区域农业存在的问题,寻找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3、案例分析我国东北地区(1)包括 、 、 是我国重要的 生产基地、 生产基地和 生产基地。(2)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大部分地区属于 、 季风气候区。地形条件:包括 、 、 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发达(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工业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促进农业发展);交通便利;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等。(3)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区域内农业生产条件

17、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形成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 地区。包括 、 及 。小麦和大豆的种植比例由 向 逐渐增多,玉米由 向 逐渐减少。其中小麦主要分布在 ,玉米主要分布在 ,水稻主要分布在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 和 。主要树种有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 、 及部分 。舍饲养畜业主要分布在 。东北商品粮基地突出的特点 、 。(4)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农林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5)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经济效益与生

18、态效益统一,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发展,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业,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业,森林保育为核心,开发特色农产品。【相关案例】分析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主要知识点: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会促进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

19、化与城市化进程?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2)国家的 ;(3)良好的 ;(4)著名的 ;3、分析思路(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2)根据材料,了解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4、案例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第一阶段(19791990年):主导产业是 产业,工业产值增长 。随着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的不断扩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优势减弱;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 成本的优势逐渐丧失。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主导产业是 产业,产业升级,工业产

20、值增长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加快了 化的进程,一方面 数量猛增,另一方面 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逐步 ,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3)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 。(4)珠江三角洲地区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 ; ; 。【相关案例】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模式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知识点: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区域间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21、,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必须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必要性)2、分析思路(1)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输出地区影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输入地区影响:调入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环境;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等。3、案例分析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工程的起止点(一线),经过的省区: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工程的三个组成部分: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用户管网建设。(1)西气东输的原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限制,丰富的能源

22、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2)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推动 建设;增加 机会;拉动 产业发展;把 优势转变为 优势。(3)对东部地区发展影响缓解 紧缺状况;优化 消费结构;推动 产业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4)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将西部地区的 优势与东部地区的 、 优势合理配置,对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5)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相关案例】1、我国南水北调工程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考试说明要求

23、:1、结合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知识点: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成为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称 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称 产业转移。企业转移的方式是 产业转移的本质 2、分析思路:(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因素(产业转移多倾向于具有充足、高素质且成本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由于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导致产业转移在空间上不断转移)、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产业转移倾向于内部交易成本低的地区,发展中国家可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来减少该成本)、 市场因素(企业为了追求更高利润,而通过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

24、区投资建厂以避免因开辟国际市场而带来的贸易壁垒;市场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产业转移也随之发生变化)。(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A、发达国家或地区: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一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B、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A、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B、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 C、产业转移还可以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A、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如产业转移使东亚的出口加工区由原来的乡村地区变成高度工业化地区。B、 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与扩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A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就会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如日本。 B、发展中国家(中国),劳动力丰富,大量吸引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3、案例分析东亚地区【相关案例】1、日本的产业转移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