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综合测试题二 2016.121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曾评论道:“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白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据此,沈既济认为A科举制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B州郡察举无法选拔贤才C选拔人才权应南礼部把持 D科举制可提高官员素养2康熙七年(1668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广东巡抚王来任上疏请求复界,清廷以“海氛未靖”为由拒之,但默许“以海边为界听民出田界外”。对此现象理解最全面的是A康熙年间曾一度松弛闭关政策 B清廷已意识到闭关政策的危害性C清廷内部存在开放和锁国之争 D小农经济的特点无须要对外开放31863年李鸿章致曾国藩
2、的一封信函中说:“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且戒谕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若驻上海久,而不能取资洋人长技,咎悔多矣!”据此,李鸿章强调A全方位学习西方势在必行 B创办军事工业是洋务派的使命C洋务运动最先从上海兴起 D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尤为必要4中国是“礼仪之邦”。到了清代,传统礼仪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国家军政,小到衣食住行、举手投足,无不做出详尽的规定,但晚清时期中国礼仪发生巨变(如图5)。决定这一巨变的主要因素是A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渗入 B近代民主革命的推动C近代城市经济生活日渐开放 D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51936年7月,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进入共
3、区。此前他曾把中国的共产主义描述成一种“农村共产主义”,机械学习苏联革命道路,但在他访问了延安并与毛泽东交谈后,他把中共提高到了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地位。斯诺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在于A“工农武装割据”之路是新型革命道路 B苏俄的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取得成效D长征中的红军与共产国际失去了联系6表1是某一资料统计的抗日战争初期的国军伤亡人数。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表1时期年份阵亡负伤合计第一时期1937年125130人224232人349362人1938年249213人485804735017人A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大溃败 B抗战初期的国民党积极抗日C国民党奉
4、行了片面抗战路线 D国民党正面战争是主要战场7尼克松总统在1970年10月欢迎来访的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的宴会上,随后又在1971年2月的世界形势报告中,多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非“红色中国”)的说法。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试图改善与新中国的外交关系 B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C已开始放弃遏制新中国的政策 D孤立新中国的政策已破产8美国学者查尔斯舍曼曾说:“就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法典编纂来说,现代立法机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查士丁尼庞大的罗马法机关的翻版,前者只不过是适应时代的需求,披上了现代语言的外衣而已。”据此,查尔斯舍曼强调A罗马法是一部体系完善的法典 B罗马法与资本主义发展相
5、吻合C罗马法原则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D现代西方法典完全套用罗马法9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很少发表政治言论。1977年她加冕25周年之时,面对苏格兰和威尔士就获得更大自主权而举行公投,她发表讲话以维护英国统一。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英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责任内阁是制约了英王C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较为完善 D英王是英联邦的维系者10“封建制”本意即为“分封制”,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土。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此处所指“封建制”的是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B汉高祖封长子刘肥为齐王C明太祖封七子朱榑于青州D康熙封四子胤稹为亲王11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说:“秦无尺
6、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1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13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
7、”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 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14新五代史安重荣传记载“(安重荣)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为避免这种历史现象的重现,宋太祖赵匡胤采取了A在地方行政区之上设立监察区B设立枢密使、三司使等官职分化相权C实行将兵法,禁军由皇帝指挥D从财、权、兵各个方面弱化将领权力15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迹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8、。”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A设立公民大会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C实行陶片放逐法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16. 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全新的现代性”是指A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B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C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 D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17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记录了一个政治家阿里斯提德被自己忠实信奉的“贝壳法”放逐的故事。一天,一位目不识丁的平民因为听烦了阿里斯提德的名字就要求把阿里斯提德的名字写在贝壳上。因为听烦了一个人的名字行使反对意见的民主权利,似
9、乎成了所有民主制度的一大难题。该则材料表明雅典 A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关 B直接民主存在着局限性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所有人都有参政权18联邦党人论稿的“引论篇”中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解决文中的现象,1787年宪法A确立自由平等原则 B确立了共和制原则C确立了联邦制原则 D确立权力制衡原则19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
10、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君主制和议会制 B君主制和共和制C立宪制和共和制 D立宪制和议会制20在英国的历史中,国王乔治三世以权力欲旺盛而著称,到1770年,随着被讥称为“国王之友”的宫诺斯勋爵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事实上的首相)后,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达到顶峰,在他的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这表明A乔治三世实行的是君主专制B新制度的确立、完善需要经历一个过程C英国首相没有制约君主的能力D英国政体的特点是立宪为虚,君主为实21(26分)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11、请回答:(1)春秋战国到秦汉是我国古代的转型时期,请用史实说明这一转型的表现。(3分)(2)试从全球化、现代化两个角度,分析“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的原因。(6分)(3)有人认为“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现期”.在欧洲国家转型时,社会“矛盾的凸现”使19世纪中期的思想和文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思潮或流派?(2分)(4)转型时期的“矛盾凸现”往往是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社会贫富悬殊扩大所至。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机制是什么?其实质是?请简要评价(6分)(5)若从经济、政治或军事方面论证“20世纪上半期人类社会激烈震荡”这一状况,引
12、用哪些例证比较恰当?为了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化解矛盾,20世纪40年代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卓有成效的行动?各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22、战后持续40多年的冷战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8年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说“除非有一个包括美国在内的、明确制定的集体抵抗侵略的协定,英国或其他国家就很难挺身而出,抵抗新的侵略。”紧接着,美英等国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着手建立更大范围的更牢固的防御体系。材料二无论中国愿意或者不愿意,承认还是不承认,中国都已经被卷入到冷战之中。中国在苏美争霸中扮演的角色可能与其他国家都有所不同,它并不是苏美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或走卒,但却又是苏美两国都想
13、拉拢又都曾与之对抗的国家,至少在冷战中它根本没有“称霸”的意图,最终它似乎没有站到苏美任何一边。冷战与中国材料三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冷战是“现代历史上的荒谬插曲”,是“漫长的、代价高昂的、黑暗阴郁的、危险的事件,威胁到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命”,是“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白建才再论冷战的后果与影响(1)材料一中英美等国后来建立的防御体系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为什么主张建立这一体系?(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美苏两国“拉拢”和“对抗”中国的表现。(5分)(3) 你如何看待材料三的观点?(5分)23、材料:中国民族资
14、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对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问题,史学界多有研究。其中有观点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了道路,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见图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地位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角度广泛,史论结合)历史综合测试题答案1-5 AADBA 6-10 BACDD 11-15 BDBDC 16-20 CBCAB21(26分)(1)表现:政治:分裂到统一,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15、(小农经济发展);文化: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3分)(2)从全球化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2分)从现代化角度看: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现代物理学诞生(2分);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随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一种新的现代政治模式。(2分)(3)思潮:思想领域出现马克思主义,文学领域出现批判现实主义(2分)(4)机制:实施社会福利制度(1分),实质: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的社会化)(2 分) 评价:缓和社会矛盾,刺激消费;但降低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增加了财政负担。(3分,言之有理皆可给分)(5)例证:经济方面:1929年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 (
16、1分); 政治方面:两次世界大战(1914年爆发的一战和1939年爆发二战)。(2分)行动及影响: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维持了国际货币的稳定,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2分)建立关贸总协定,形成国际贸易体系,促进了国际经济发展;(2分)建立联合国,形成国际政治体系(合作机制),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2分)22、(1)体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原因:战后欧洲自身实力的衰落;来自苏联的安全威胁;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2)特点:独立自主;灵活性。拉拢: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国并与中国建交;中美关系缓和并建交。对抗:中苏关系恶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遏
17、制中国。(3)材料中的观点是冷战威胁世界和平,这一观点是片面的。消极: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积极: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冷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美苏之外的力量为了自身安全,努力寻求发展,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3.(12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第一种答案:赞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
18、2分)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国工业化。 (4分)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同时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4分)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思想解放提供了社会条件。 (2分)第二种答案:反对上述观点,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影响有限。(2分)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无力使中国实现工业化。 (4分)从政治上看,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微弱,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继失败,无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化。 (4分)从思想上看,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微弱,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困难重重,无力改变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