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训练5文言传记(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人。世以武力仕,然位不过裨将。晟幼孤,奉母孝。身长六尺。年十八,往事河西王忠嗣,从击吐蕃。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殪之三军欢奋忠嗣抚其背曰万人敌也。凤翔节度使高升召署列将。击叠州叛羌于高当川,又击连狂羌于罕山,破之。累迁左羽林大将军。广德初,击党项有功,授特进,试太常卿。大历初,李抱玉署晟右军将。吐蕃寇灵州,抱玉授以兵五千击之,辞曰:“以众则不足,以谋则多。”乃请千人。繇大震关趋临洮,屠定秦堡,执其帅慕容谷钟,虏乃解灵州去。马璘与吐蕃战盐仓,败绩,晟率游兵拔璘以归,封合川郡王。璘内忌晟威略,归之朝,为
2、右神策都将。德宗始立,吐蕃寇剑南,方崔宁未还,蜀土大震,诏晟将神策兵救之。逾漏天,拔飞越等三城,绝大渡,斩虏千级,虏遁去。晟性疾恶,临下明。每治军,必曰:“某有劳,某长于是。”虽厮养小善,必记姓名,尤恶下为朋党者。笃分义,隆于故旧。岚州刺史谭元澄尝有德于晟,后贬死。晟既贵,直其枉,诏赠元澄宁州刺史,晟抚其二子,为成就之。在凤翔,尝曰:“魏征以直言致太宗于尧舜上,忠臣也。我诚慕焉。”行军司马李叔度曰:“彼搢绅儒者事,公勋德何希是哉?”晟曰:“君失辞。晟幸得备将相,苟容身不言,岂可谓有犯无隐邪?是非惟上所择尔。”叔度惭。故晟每进对,謇謇尽大臣节,未尝露于外。治家以严,子侄非晨昏不辄见,所与言未尝及
3、公事。正岁,崔氏女归宁,让曰:“尔有家,而姑在堂,妇当治酒食,且以待宾客。”即却之,不得进。达礼敦教类若此。九年,薨,年六十七。帝闻流涕,诏百官就第进吊,比大敛,帝手诏,誓以存保世嗣,申告柩前。册赠太师,谥曰忠武。(选自新唐书,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璘内忌晟威略 威略:威名和谋略B晟抚其二子,为成就之 成就:造就C謇謇尽大臣节 謇謇:忠贞D正岁,崔氏女归宁 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解析:“成就”是“成就功名”的意思。答案:B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殪之/三军欢奋/忠嗣抚其背曰/万人敌也B悍酋乘城
4、/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殪之/三军欢奋/忠嗣抚其背曰/万人敌也C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殪之/三军欢奋/忠嗣抚其背曰/万人敌也D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殪之/三军欢奋/忠嗣抚其背/曰万人敌也解析:“杀伤”是固定短语,中间不能断句;“怒”与“募”是两个连动动作,中间应该断句,否则,会有歧义,变成“对招募弓箭手的人生气”,如此不符合文意;“曰”字是说话的提示语,其后应断。答案: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晟因武艺不凡屡建战功,多次升迁,先后任左羽林大将军、太常卿,封合川郡王。后来,李晟入朝任右神策都将。B李晟嫉恶
5、如仇,憎恶属下结交朋党;对待部下有知人之明,善于推扬部下的长处,即使是奴役,如果他做了很大的好事,李晟也会记下他的名字。C李晟虽为武将,且功高德厚,却能效仿魏征,敢于犯颜直谏,不计个人得失,展现了古代大臣尽忠报国的风范。D李晟治家严谨,家中叙话,不涉国事;正月赶走女儿,让她回婆家尽好媳妇本分,侍奉婆婆,准备酒食,迎接宾客。解析:“如果他做了很大的好事”错,原文说的是“小善”,即做了很小的好事。答案:B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吐蕃寇灵州,抱玉授以兵五千击之,辞曰:“以众则不足,以谋则多。”译文:_ (2)帝闻流涕,诏百官就第进吊,比大敛,帝手诏,誓以存保世嗣,申告柩
6、前。译文:_ 解析:(1)“辞曰”属于省略句,注意补充主语“李晟”;“寇”是“侵犯”的意思;“以”是“用”的意思。(2)“就”是“到”的意思,“比”是“等到”的意思,“申告柩前”是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答案:(1)吐蕃侵犯灵州,李抱玉交给他五千兵迎击吐蕃,李晟推辞说:“派军队出战用强攻则兵不够,用计谋解决则兵有余。”(2)皇帝听到噩耗直流泪,下诏命百官到李晟府第吊唁,等到装棺入殓时,皇帝亲自书写诏书,发誓保存李晟的后世子孙,在他的灵柩前申明告祭。参考译文李晟,字良器,是洮州临潭县人,世代凭武艺做官,但职位都不超过副将。李晟年幼时,父亲去世,侍奉母亲很孝顺。他身高六尺。十八岁时,投奔河西节度使王忠
7、嗣,跟随他进攻吐蕃。一个凶悍的吐蕃军头目登上城墙,杀伤了很多唐朝士兵,王忠嗣发怒,招募擅长射箭的士兵,李晟一箭射死了那个吐蕃军头目,三军都欢呼振奋。王忠嗣抚摸着他的背说:“真是力敌万人的勇将啊!”凤翔节度使高升征召他,安排他任列将。在叠州高当川攻击反叛的羌人,又在罕山进击连狂羌,大败羌人。多次升迁被任命为左羽林大将军。广德初年,进攻党项,立了功,授任特进,试太常卿。大历初年,李抱玉任用李晟为右将军。吐蕃侵犯灵州,李抱玉交给他五千兵迎击吐蕃,李晟推辞说:“派军队出战用强攻则兵不够,用计谋解决则兵有余。”于是请求带一千兵。由大震关向临洮进发,攻下定秦堡,活捉了吐蕃统帅慕容谷钟,敌人于是放弃灵州离去
8、。马璘与吐蕃在盐仓交战,大败,李晟率机动部队救出马璘返回,被朝廷封为合川郡王。马璘心里忌妒李晟的威名和谋略,让他回到朝中,任右神策都将。德宗刚即位,吐蕃侵犯剑南,当时崔宁没有回来,蜀中人非常震惊。皇帝下诏命令李晟带领神策军去救援。李晟越过漏天,攻下飞越等三座城,渡过大渡河,杀敌千人,敌军逃走。李晟生性就嫉恨邪恶,对下级严明。每当治军时,必定说:“某人有功劳,某人在这方面擅长。”即使是做杂役的人做了很小的好事,也一定记下姓名,尤其憎恶属下结交朋党。很重情义,厚待老朋友。岚州刺史谭元澄曾对李晟有恩,后被贬死去,李晟显贵后,为他申冤,朝廷下诏追赠谭元澄为宁州刺史,李晟抚养了他的两个儿子,并使他们成就
9、功名。李晟在凤翔时,曾说:“魏征因为直言进谏,让太宗取得超过尧舜的业绩,真是忠臣啊!我真仰慕他。”行军司马李叔度说:“那是搢绅儒臣的职责本分,以您的功高德厚何必希图这些呢?”李晟说:“您说错了,我有幸能充任将相,如果为了明哲保身闭口不言,这难道能说是皇帝有错误臣下不隐瞒吗?至于是非只在于皇上选择去了。”李叔度听了很惭愧。所以李晟每次进殿对奏,都能忠贞正直地尽到大臣的责任,从不在外泄露秘密。治家严谨,子侄辈不在清晨黄昏不得谒见,与他们说话,不曾涉及公事。正月,嫁给崔氏的女儿回娘家来探亲,李晟责备她说:“你已出嫁,上有婆婆,你应当备办酒食,准备招待宾客。”立即让她返回,不得进门。李晟就是这样通达礼
10、义,严加教诲。贞元九年,李晟去世,享年六十七岁。皇帝听到噩耗直流泪,下诏命百官到李晟府第吊唁,等到装棺入殓时,皇帝亲自书写诏书,发誓保存李晟的后世子孙,在他的灵柩前申明告祭。追封他为太师,赠谥号“忠武”。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
11、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
12、,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驾。范复之曰:“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淮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选自宋史,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其私人 私人:自私的人B明年至郡 明年:第二年C除授有是非 除授:授任官员D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 曲当:完全恰当解析:“私人”是“有权势人的亲
13、朋、私交”的意思,古今异义。答案:A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B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C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D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解析:一看常见停顿的文言标志性的词语未几(句末停顿的标志性词语)、且(句中停顿的标志性词语);二看常作主语或宾语的名词大元军(主语)、中流(宾语)、营栅(宾语)、合肥(宾语);三看文意。三管齐下
14、,答案可出。答案: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学问颇著,进入仕途,官运亨通,一路升迁至监察御史,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理宗很认同。B杜范任职宁国府知府时,积储粮食,使府库丰盈,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任职同签书枢密院事时,针砭时弊,毫无隐瞒。C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将其分化瓦解,一方面宽宥抚慰灾民使其归乡,一方面处分张世显,用计擒获斩之。D杜范不愿与李鸣复共事,提出辞职,皇帝不准,甚至不让他出城。后丞相史嵩之谋求起用复官没有成功,杜范就任右丞相。解析:由原文中的“俾勿扰以俟处分”可知,杜范是要求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因张世显有
15、攻城想法,杜范才用计抓住并杀了他,在张世显被处死后方抚慰灾民使其回乡。答案:C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译文:_ (2)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译文:_ 解析:(1)“便宜”属于古今异义,“积”是“积存”的意思。“民赖以安”省略了“之”。(2)“豫附”是“心悦而依附”的意思,“相”是“相互”的意思。“徇”通“殉”。答案:(1)杜范就见机行事,立即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退休的官员以及富人有积存粮食的进行散发,老百姓因此得以安定。(2)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士兵就会心悦而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
16、互团结同心报国。参考译文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小时候跟随他的堂祖父杜烨、杜知仁游历,他的堂祖跟朱熹学习,到杜范时更著名。嘉定元年,杜范被推举考中进士,调任金坛县尉,又调任婺州司法。绍定三年,杜范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绍定六年,杜范升任大理司直。杜范改任秘书郎,不久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上奏说:“先前权臣所用的台谏官,一定都是自己的亲信,他们互相约定好了以后,再发出命令。台谏官弹劾攻击人和事,都秉承权臣的意思,所以制度荡然无存,风俗彻底败坏。陛下亲自处理政事后,首先任用洪咨夔、王遂,彻底地矫正原有的弊病,赶走奸险邪恶的人。”理宗十分赞同他的意见。嘉熙二年,杜范被差遣为宁国府知府,第二年他到了宁国府,
17、正赶上了大旱。杜范就见机行事,立即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退休的官员以及富人有积存粮食的进行散发,老百姓因此得以安定。杜范刚到任时,仓库很多都空了,不久,库存的米就富余十万斛。钱也有数万,杜范就把这些都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渡江过来的两淮地区的灾民有不少进行抢掠,他们的首领张世显尤其勇猛强悍,率领三千多人来到城外。杜范派人犒劳他们,让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但张世显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杜范用计谋抓住并杀了他,发给其他人钱粮,让他们回去。淳祐二年,杜范被提升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杜范进入都堂以后,凡是遇到处理事务有得失,授任官吏引起是非,他都坦率直言没有隐瞒。丞相史嵩之表面上对杜范很宽容,内心其
18、实忌恨他。淳祐四年,杜范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因为李鸣复任参知政事,杜范不屑于和他共同执政,就辞官离去。皇上派中使召他回来,并且下令各城门都不能放杜范出城。太学生们也上书挽留杜范并谴责李鸣复,同时也谴责史嵩之。史嵩之命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人讨论杜范和李鸣复的问题,杜范才就任。正好史嵩之遇到丧事,想起用复官,没有成功,于是任命杜范为右丞相,杜范要把这个职位让给游似,皇上没答应,杜范就勉强支撑病体去觐见皇上。皇上亲自写下“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赏赐给他。当时孟珙掌握重兵长期驻扎在长江上游。朝廷一向怀疑他难以控制,这时孟珙也写信来祝贺。杜范给他回信说:“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士兵就会心悦而依附,从此
19、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如果是用权术加以笼络,这是我杜范不屑于做的。”孟珙非常感动和佩服。不久,元朝的军队大举侵入五河,截断水流,设置营栅,并且派重兵包围合肥,使宋军不能进行救援,作了必定攻取寿春的打算。杜范命令淮扬、鄂渚二地帅臣分别调兵从东西两面来策应,最后终于取胜。杜范按功劳的大小进行奖赏,没有不恰当的,士兵们都很高兴。不久,杜范去世。他被追赠为少傅,谥号是“清献”。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卢文伟,字休族,范阳涿人也。为北州冠族。父敞,出后伯假。文伟少孤,有志尚,颇涉经史,笃于交游,少为乡闾所敬。州辟主簿。年三十八,始举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说刺史裴俊按旧迹修督亢陂,溉
20、田万余顷,民赖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伟。文伟既善于营理,兼展私力,家素贫俭,因此致富。孝昌中,诏兼尚书郎中,时行台常景启留为行台郎中。及北方将乱,文伟积稻谷于范阳城,时经荒俭,多所赈赡,弥为乡里所归。寻为杜洛周所虏。洛周败,复入葛荣,荣败,归家。时韩楼据蓟城,文伟率乡闾屯守范阳,与楼相抗。乃以文伟行范阳郡事。防守二年,与士卒同劳苦,分散家财,拯救贫乏,莫不人人感说。尔朱荣遣将侯深讨楼,平之,文伟以功封大夏县男,邑二百户,除范阳太守。深乃留镇范阳。及荣诛,文伟知深难信,乃诱之出猎,闭门拒之。深失据,遂赴中山。庄帝崩,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同谋起义。灵助克瀛州,留文伟行事,自率兵赴定州,为尔朱荣将
21、侯深所败。文伟弃州,走还本郡,仍与高乾邕兄弟共相影响。属高祖至信都,文伟遣子怀道奉启陈诚,高祖嘉纳之。中兴初,除安东将军、安州刺史。时安州未宾,仍居帅任,行幽州事,加镇军、正刺史。时安州刺史卢曹亦从灵助举兵,助败。因据幽州降尔朱兆,兆仍以为刺史,据城不下。文伟不得入州。即于郡所为州治。太昌初,迁安州刺史,累加散骑常侍。天平末,高祖以文伟行东雍州事,转行青州事。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兴和三年卒于州,年六十。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定瀛殷三州军事、司徒、尚书左仆射、定州刺史,谥曰孝威。(选自北齐书,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2、A笃于交游交游:结交朋友B拯救贫乏贫乏:穷困者C仍与高乾邕兄弟共相影响影响:效验D累加散骑常侍累加:屡经加封解析:“影响”应是“策应”的意思,如宋书中“内外影响,同恶相成”。答案:C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B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C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D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解析:分析画线句,可知其陈述的对象是文伟。考生
23、可根据句意以及句式结构对称性的原则来判断,如“性轻财/爱宾客”三字短语,需要从中断开;如“善于抚接/好行小惠”四字并列短语,需要从中断开。答案:B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文伟虽为北方豪族之后,但没有沾染纨绔公子的习气,从小立志宏远,博览群书,为乡民敬重。B在兵荒马乱中,卢文伟献身沙场,征战各地,杀伐不止,却能保家为民,存身建功,实属不易。C卢文伟在兴修水利的过程中,充分施展自己善于经营的长处,使很多农家从贫寒中富足起来。D卢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曾共同谋求起义、共御强敌,后来卢文伟代理幽州事务,而卢曹随灵助起兵,失败后,占据了幽州。解析:“使很多农家从贫寒中富足
24、起来”理解有误。原文为“文伟既善于营理,兼展私力,家素贫俭,因此致富”,是说文伟家中平素清贫节俭,现在善于经营,又发展自家产业,因此致富。答案:C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赖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伟。译文:_ (2)属高祖至信都,文伟遣子怀道奉启陈诚,高祖嘉纳之。译文:_ 解析:(1)“功”通“工”;“多以委文伟”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和“之”;“委”字是“委托”“委任”的意思。(2)“属”是“恰逢”的意思,“陈诚”是“陈述归附的诚心”的意思,“嘉纳”是“高兴地接纳了”的意思。答案:(1)百姓从中受益,其修整工程大多委托给文伟办理。(2)恰逢高祖来到信都,文伟派
25、儿子怀道奉送书信陈述归附的诚心,高祖高兴地接纳了他们。参考译文卢文伟,字休族,范阳涿地人氏。家族为北方最大的豪门世族。父亲名为卢敞,出继给伯父卢假。文伟少时丧父,有志向,阅读了不少经史著作,喜好结交朋友,年轻时便被乡里人敬重。州府举荐他任主簿。卢文伟三十八岁,才被推举为秀才。被授予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说服刺史裴俊依旧迹整修督亢陂,灌溉良田一万余顷,百姓从中受益,其修整工程大多委托给文伟办理。文伟既善于经营管理,又发展自家产业,家中平素清贫节俭,因此致富。孝昌年间,朝廷下诏任命卢文伟兼任尚书郎中,当时行台常景上书朝廷请求留文伟任行台郎中。等到北方快要动乱的时候,文伟早在范阳城屯积了很多粮食,一出
26、现荒灾,马上进行赈济,更是赢得了乡里民心。不久文伟被杜洛周俘虏。洛周兵败,又投奔葛荣,葛荣兵败,文伟回到故乡。当时韩楼占据蓟城,文伟率乡民屯守范阳,与韩楼对抗。朝廷便让文伟代理范阳郡事务。防守了两年,文伟与士卒同劳共苦,分散自己的家财,拯救贫困者,人们无不感激欢悦。尔朱荣派遣大将侯深讨伐韩楼,平定了蓟城。文伟因功被封大夏县男,食邑二百户,拜任范阳太守。侯深便留下镇守范阳。到尔朱荣被诛杀时,文伟知道侯深难以信任,就引诱他外出打猎,然后紧闭城门不让他入城。侯深失去了根据地,于是前往中山。庄帝去世后,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共同商议起义。灵助攻克瀛州,留下文伟主事,自己领兵赶赴定州,却被尔朱荣的大将侯深
27、打败。文伟放弃瀛州,逃归本郡,仍然和高乾邕兄弟互相策应。恰逢高祖来到信都,文伟派儿子怀道奉送书信陈述归附的诚心。高祖高兴地接纳了他们。中兴初年,被授予安东将军、安州刺史。当时安州没有归顺朝廷,文伟还是留守,担任统帅的职务,代理幽州事务,被授予镇军、正刺史等职务。当时安州刺史卢曹也随灵助起兵,灵助失败,卢曹因而占据幽州投降了尔朱兆,尔朱兆还是让他做刺史。卢曹占据城池,文伟久攻不下。文伟不能入州,就以郡府为州府。太昌初年,升任安州刺史,屡经加封任散骑常侍。天平末年,高祖命令文伟代理东雍州事务,后改任代理青州事务。文伟生性轻视财物,爱交宾客,善于抚慰待人,好行小惠,所以在任职之地颇得民心,虽然也收受
28、赋税,但官吏百姓不觉得很苦。兴和三年在州中去世,享年六十岁。赠使特节、侍中、都督定瀛殷三州军事、司徒、尚书左仆射、定州刺史,谥号为孝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316题。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也。曾少袭爵,好学博闻,与同郡袁侃齐名。魏明帝初为平原侯,曾为文学。及即位,累迁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顷之,迁散骑常侍。及宣帝将伐辽东,曾上疏魏帝曰:“臣愚以为宜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成其礼秩,遣诣北军,进同谋略,退为副佐。虽有万一不虞之变,军主有储,则无患矣。”帝不从。出补河内太守,在任有威严之称。征拜侍中,母忧去官。嘉平中为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称焉。时
29、曹爽专权,宣帝称疾,曾亦谢病。爽诛,乃起视事。魏帝之废也,曾预其谋焉。时步兵校尉阮籍负才放诞,居丧无礼。曾面质籍于文帝座曰:“卿纵情背礼,败俗之人,今忠贤执政,综核名实,若卿之曹,不可长也。”因言于帝曰:“公方以孝治天下,而听阮籍以重哀饮酒食肉于公座。宜摈四裔,无令污染华夏。”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毋丘俭诛,子甸妻荀应坐死。其族兄顗、族父虞并景帝姻通,共表魏帝以丐其命。诏听离婚。荀所生女芝为颍川太守刘子元妻,亦坐死,以怀妊系狱。荀辞诣曾乞恩曰:“芝系在廷尉,顾影知命,计日备法。乞没为官婢,以赎芝命。”曾哀之,腾辞上议。朝廷佥以为当,遂
30、改法。曾在司隶积年,迁尚书,正元年中为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假节。将之镇,文帝使武帝、齐王攸辞送数十里。曾盛为宾主,备太牢之馔。侍从吏驺,莫不醉饱。帝既出,又过其子劭。曾先敕劭曰:“客必过汝,汝当豫严。”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曾见崇重如此。(选自晋书,有删改)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顷之,迁散骑常侍 顷之:不久B在任有威严之称 威严:威信严厉C乃起视事 视事:治事,任职D曾盛为宾主 宾主:宾客和主人解析:“宾主”是偏义复词,偏“主”,“主人”的意思。答案:D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嘉平中/为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
31、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称焉B嘉平中/为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称焉C嘉平中/为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称焉D嘉平中/为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称焉解析:一看常见句末停顿的文言标志性的词汇中、者、之;二看常作主语或宾语的名词司隶校尉(作宾语)、抚军校事(作主语)、朝野(作主语)、朝廷(作主语);三看文意。三管齐下,答案可出。答案:B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曾在诡谲、动荡的魏晋政权更替期,能够全
32、身而退并且受两朝重用,可见其卓绝不凡的政治智慧。B何曾因阮籍行为放荡、不拘礼法,在文帝面前直接斥责要求问罪,文帝亲自求情,最后没有处置阮籍。C荀氏当面向何曾求情,愿为官奴以赎毋丘芝。何曾被其大义感动,上表请求复议,体现了其慈悲怜恤的品质。D何劭不听父亲指示,武帝到访期间竟然未做准备,既不戴冠也不束带,因而受到了何曾严厉的责备。解析:“荀氏当面向何曾求情”错,根据原文“荀辞诣曾”,可知荀氏是传话给何曾求情的。答案:C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愚以为宜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成其礼秩,遣诣北军。译文:_ (2)帝既出,又过其子劭。曾先敕劭曰:“客必过汝,汝当豫严。”译
33、文:_ 解析:(1)“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是定语后置句,“礼秩”是“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也即“官位”的意思。“诣”是“到”的意思。(2)“既”是“之后”的意思,“敕”是“告诫”的意思,“豫严”是“事先准备,隆重待客”的意思。答案:(1)我认为应该挑选大臣名将中有威望的重臣老臣,排定官位,派遣他们到北军。(2)武帝离开后,又顺路看望何曾的儿子何劭。何曾事先告诫儿子说:“客人一定会顺路去看望你,你应当事先准备,隆重待客。”参考译文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何曾年少时继承了爵位,好学习,见识广,与同郡袁侃齐名。魏明帝起初为平原侯,何曾为文学。等到魏明帝即位,多次升迁最后被任命为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
34、不久,升为散骑常侍。等到宣帝将讨伐辽东,何曾向魏帝上书说:“我认为应该挑选大臣名将中有威望的重臣老臣,排定官位,派遣他们到北军,进军可以共同谋略,退军可成辅佐的副手。即使万一出现了变故,军队统帅还有副职,也就没有忧患了。”皇帝没有接受这个意见。出京补任河内太守,在任期间素有威严的称誉。征召他为侍中,母亲去世时,离职守丧。嘉平年间,任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受宠而逞威,非法获利很多,朝廷内外都惧怕他,没有敢说话的人。何曾上奏朝廷,弹劾尹模,受到朝廷的称赞。当时曹爽专权,宣帝以病为由不涉朝政,何曾也称病引退。曹爽被杀,他才起来履行公事。魏帝被废黜,何曾也参与了谋划。当时步兵校尉阮籍仗着有才而放荡怪
35、诞,为母居丧不守礼制。何曾在文帝面前当面质问阮籍说:“你放纵而违背礼制,是伤风败俗之人,如今忠贤之人执掌政权,综合名实考察,像你这类人,不能长久。”又对文帝说:“您正以孝治天下,却听凭阮籍守丧期间在您座旁饮酒吃肉。应该把他放逐到荒远的边疆,不要让他污染中原。”文帝说:“这个人的毛病就是这样,你不能为我忍耐吗!”何曾又引经据典,言辞说理很是激切。文帝虽然没有听他的,当时人们却敬畏他。毋丘俭被诛杀,他的儿子毋丘甸、妻子荀氏应株连处死。荀氏的族兄荀顗、族父荀虞都与景帝有姻亲关系。共同向魏帝上表,乞求饶了荀氏的命。魏帝下诏说听任他们离婚。荀氏所生的女儿毋丘芝为颍川太守刘子元的妻子,也株连判死刑,因怀孕囚于狱中。荀氏传话给何曾乞求开恩说:“毋丘芝囚在廷尉狱中,顾影自怜,数着日子准备受刑。乞求没籍为官奴,以赎毋丘芝一命。”何曾哀怜她,上递状辞请求复议。朝廷议论都以为何曾的意见正确,于是修改了法律。何曾在司隶的职位上多年,升任尚书。正元年间,任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假节。将要赴任,文帝派武帝司马炎、齐王司马攸送行数十里。何曾隆重地施行主人待客之礼,准备了牛、羊、猪等饭食。侍从随行没有不吃饱喝醉的。武帝离开后,又顺路看望何曾的儿子何劭。何曾事先告诫儿子说:“客人一定会顺路去看望你,你应当事先准备,隆重待客。”何劭不戴冠不束带,让武帝停留了很久,何曾严厉地责备何劭。何曾就是这样被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