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版高考苏教版生物(全国通用)一轮复习精选训练(含2018最近模拟题):单元过关检测九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841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苏教版生物(全国通用)一轮复习精选训练(含2018最近模拟题):单元过关检测九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苏教版生物(全国通用)一轮复习精选训练(含2018最近模拟题):单元过关检测九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苏教版生物(全国通用)一轮复习精选训练(含2018最近模拟题):单元过关检测九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苏教版生物(全国通用)一轮复习精选训练(含2018最近模拟题):单元过关检测九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苏教版生物(全国通用)一轮复习精选训练(含2018最近模拟题):单元过关检测九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苏教版生物(全国通用)一轮复习精选训练(含2018最近模拟题):单元过关检测九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苏教版生物(全国通用)一轮复习精选训练(含2018最近模拟题):单元过关检测九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苏教版生物(全国通用)一轮复习精选训练(含2018最近模拟题):单元过关检测九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苏教版生物(全国通用)一轮复习精选训练(含2018最近模拟题):单元过关检测九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苏教版生物(全国通用)一轮复习精选训练(含2018最近模拟题):单元过关检测九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苏教版生物(全国通用)一轮复习精选训练(含2018最近模拟题):单元过关检测九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苏教版生物(全国通用)一轮复习精选训练(含2018最近模拟题):单元过关检测九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苏教版生物(全国通用)一轮复习精选训练(含2018最近模拟题):单元过关检测九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过关检测九生物与环境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4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8合肥质检)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会改变群落的空间结构B.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皆为乔木阶段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都会提高D.山区大火过后所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2.(2017重庆巴蜀中学月考)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甲、乙B

2、.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丁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D.甲大于乙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一定为增长型3.(2018济南调研)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捉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4.如果进行菜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土壤小动物的采集与调查B.可能用到解剖针、放大镜或实体显微镜等实验用

3、具C.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光、趋热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D.可用记名计算法来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5.(2017东北育才中学模拟)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动植物资源及所含基因的多样性B.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迁地保护D.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6.大麦麦秆放进水中会腐烂释放出抑制藻类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凤眼莲能分泌物质促进水中藻类植物的叶绿素的分解,利用以上原理可以降低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A.凤眼莲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凤眼莲可降低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

4、的直接价值C.为了监测水华的发生,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D.用大麦麦秆治理水华不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7.(2017合肥八校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B.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中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8.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弱B.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C.在捕食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相同D.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

5、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9.图甲为某种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乙为该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ae段鼠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图甲中的c点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C.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会使图中K值改变D.图甲中e点对应图乙中t1,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10.(2018江西师大附中模拟)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腐生细菌和真菌占据了多个营养级B.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 kJ,则蛇至少能获得1 kJ能量C.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在此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腐生细菌、真菌11

6、.(2018郑州外国语学校月考)下图表示三种可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生物(营养级不同)在某河流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能是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B.若物种甲表示绿藻,它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温度的原因C.物种乙的数量突然增加,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D.若物种丙表示肉食性鱼,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12.(2018长沙质检)多营养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法(IMTA)是一种全新的养殖方式。例如在加拿大的芬迪湾,人们用网笼养殖鲑鱼,鲑鱼的排泄物顺水而下,为贝类和海带提供养料。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贝类是分解者,海带是生产者B.IMTA

7、不利于物质的循环再生C.IMTA的实施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产品D.笼养鲑鱼的种群密度远大于野生种群,是由于笼养区域的生产者数量更多13.(2018济南模拟)某草原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 000 km2,其中野兔种群的K值为9 600只。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草野兔狐狸,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的同化量大于野兔的同化量B.若狐狸种群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草的数量也增加C.调查发现野兔种群数量为5 000只,则种群密度为5只/km2D.野兔种群密度为4 800只/km2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14.(2017银川十校联考)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

8、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约占甲种群个体数量的10%20%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灭绝15.(2018六安一中月考)如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B.能量散失a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D.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100%16.(2017重庆八中调研)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9、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种10%狗尾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种25%菖蒲、芦苇、睡莲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17.如图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的年平均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数量为5 000只,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始终呈“J”型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量最大约为10 000只C.因

10、为天敌、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第6年种群数量开始减少D.若该物种为害虫,将其数量控制在5 000只左右可有效防虫18.(2017泉州模拟)下图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过程。该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丰收的主要原因是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高B.蚕粪便喂鱼、鱼粉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C.粪便、塘泥做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D.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19.(2018潮州中学月考)下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

11、量包含在中C.之和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占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20.(2017贵阳第一中学质检)大闸蟹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甲壳类,因其味道鲜美而被大量养殖。如图为养殖大闸蟹的阳澄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流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aB.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2)100%C.图中d代表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该区域由于有人工的管理,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比自然区域高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21.(10分)(2018绵阳中学月考)如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

12、下列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 特征, (填“能”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2)图中曲线是反映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 模型,用该模型解释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以利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3)图中A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 型,A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4)提高种群的K值,可采用 的措施,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22.(10分)(2017天津南开中学模拟)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典型的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布着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植物的这种分层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1)森林中自上而下

13、这种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 结构,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2)当森林遭受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正常的功能,这种现象反映出 。(3)为调查该森林中金丝猴的种群密度,第一年捕获30只猴,其中金丝猴5只,做标记后原地放回,第二年又捕获了30只猴,其中有标记的金丝猴2只,没有标记的6只。在不考虑迁入、迁出、出生、死亡等情况下,此地区金丝猴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 只。23.(10分)(2017锦州模拟)下图表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湿地受到轻微污染时,能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原因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14、能力;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用图中箭头 表示,在碳循环过程中,图中缺少的箭头指向是 。(3)湿地中藻类和芦苇等植物能大量繁殖,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后,为植物提供了大量的 。(4)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不仅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和 ,还能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4.(10分)(2018南宁第三中学月考)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每年输入生产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在生产者体内,其余能量的去向有 。(2)X1过程表示 ,初级

15、消费者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属于 (用图中字母作答)。(3)图中 过程表示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用图中字母作答)。(4)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若初次捕获60只已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且每只个体平均体重4 kg,则生产者最少应有 才能维持该种群的稳定。25.(10分)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 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

16、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 的结果。(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

17、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答案精析1.A群落演替会导致群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A项正确;若环境适宜,一般情况下,群落可以演替到乔木阶段,若环境比较干旱或者特别寒冷等等,则不能形成乔木,B项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条件适宜,物种丰富度会提高,否则不会提高,C项错误;山区大火过后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项错误。2.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丙性别比例,通过性别比例失衡影响出生率,A项错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丁年龄结构,B项正确;蚜虫活动范围小,个体小,一般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C项错误;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如果迁出率较大,甲大于乙时,种群数

18、量的变化趋势不一定为增长型,D项错误。3.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或田鼠被捕捉后变得狡猾不易被重捕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数值会偏大,A、B项错误;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求统计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C项正确;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会使所得数值偏大,D项错误。4.C土壤小动物常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等特性,故设计诱虫器时注意根据这些特点设计,C项错误。5.D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

19、、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A项错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项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C项错误;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D项正确。6.C凤眼莲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项错误;凤眼莲可降低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项错误;引起水华发生的藻类主要为单细胞生物,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以监测水华的发生,C项正确;用大麦麦秆治理水华的原理是:放进水中的大麦麦秆腐烂释放出的化学物质能抑制藻类植物生长,因此可能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D项错误。7.A物

20、质循环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A项错误;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中,B项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短时间内二氧化碳大量释放,导致温室效应,C项正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D项正确。8.C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受到干扰时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弱,A项正确;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B项正确;在捕食食物链中,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消费者则通过捕食获取能量,C项错误;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由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取代,D项正确。9.C由图甲可知,该鼠的种群数

21、量呈现“S”型增长,因此,ae段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结构是增长型,A项错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在c点之前,B项错误;K值受到空间和资源条件的影响,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会使图甲中K值改变,C项正确;图乙的t2表示K值时,对应图甲的e点,t1表示K/2值时,对应图甲的c点,c点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D项错误。10.C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任一营养级,A项错误;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 kJ,则蛇至少能获得0.1 kJ能量,B项错误;图中仅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食物链(网),若表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2、C项正确;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D项错误。11.B一般情况下,营养级越低的生物个体数量越多,根据图示分析可知,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能是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A项正确;绿藻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光照的原因,B项错误;物种乙的数量突然增加,即丙的食物增多,所以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C项正确;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所含能量越少,D项正确。12.A由题意可知,贝类利用的是鲑鱼的粪便,属于分解者,但海带利用的是分解者将鲑鱼粪便分解产生的无机物,是生产者,A项正确;IMTA有利于物质循环再生,B项错误;IMTA的实施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但可

23、以提高能量利用率,C项错误;笼养鲑鱼的种群密度会远远大于野生种群,主要是因为笼养区域会给予饲料,D项错误。13.D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草的同化量大于野兔的同化量,A项正确;狐狸种群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野兔数量减少,从而使草的数量增加,B项正确;野兔的种群密度种群数量/面积5 000只/1 000 km25只/km2,C项正确;野兔种群数量处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此时野兔种群密度为4 800只/1 000 km24.8只/km2,D项错误。14.A据图示曲线可知,甲、乙为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D点时甲种群的数量相当于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A项正确;10%20%是相邻两个

24、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个体数量比例,B项错误;C点之后,甲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可判断在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C项错误;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短期内甲的数量减少,由于反馈调节,甲、乙种群数量最终可保持相对稳定,D项错误。15.B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a7也属于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A项错误;能量a3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B项正确、C项错误;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应该是(a6a1)100%,D项错误。16.D改造的目的是改善气候条件,不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17.B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其种群

25、数量呈“S”型增长,A项错误;环境容纳量(K值)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在第5年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处于K/2处,种群数量为5 000只,则K值为10 000只,B项正确;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增长速率仍然大于0,说明种群的数量在增加,C项错误;防治害虫时,要在5 000只之前处理,5 000只左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会出现虫患,D项错误。18.A丰收的主要原因是各营养级间的能量利用率提高了,但是传递效率没有改变,A项错误;蚕粪喂鱼、鱼粉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项正确;粪便、塘泥作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C项正确;与

26、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但是恢复力稳定性较强,D项正确。19.B植物体内不可利用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呼吸消耗量不包括在可利用部分,A项错误;由于植食动物粪便是指摄入后未被同化的部分,包含在中,B项正确;中包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散失的能量,C项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之比,不能表示植食动物的同化量,也不能表示植食动物的同化量,且图示中二者为同一营养级,D项错误。20.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饲料中含有的能量,即a7,A项错误;由图可知c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而b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项错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

27、散失的能量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项正确;人工生态系统通常组分少,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通常人工生态系统要比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D项错误。21.(1)数量不能(2)数学有效提高大熊猫种群的K值(或环境容纳量)(3)增长减小(4)就地保护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2)图中曲线是反映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用该模型解释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有效提高大熊猫种群的K值(或环境容纳量),以利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3)图中A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点之后数量增加,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K/2时增长速率最大,A点后种群的

28、增长速率减小。(4)提高种群的K值,可采用就地保护的措施,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22.(1)垂直物种丰富度(2)生态系统本身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抗性(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20解析(1)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2)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即抵抗力稳定性,说明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3)根据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

29、志个体数,可知此地区金丝猴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58220只。23.(1)自我调节间接(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大气中CO2植物(3)无机盐和CO2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1)据题意分析可知,人工湿地受到轻微污染时,能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原因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的功能,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该人工湿地公园输入的城市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含有能量,故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及城市污水中含有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

30、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即过程;在碳循环过程中,图中缺少的是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即大气中CO2植物。(3)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被植物吸收后促进植物的生长。(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4.(1)自身细胞呼吸散失、流向分解者(2)光合作用Zl(3)Z、Y1、Y2、Y3(4)6 000 kg解析(1)每年输入生产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在生产者体内,其余能量的去向是自身细胞呼吸散失、流向分解者

31、。(2)X1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是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属于Z1。(3)图中Z、Y1、Y2、Y3过程表示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4)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若初次捕获60只已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志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志的个体数(6020)4300只,且每只个体平均体重4 kg,则初级消费者为30041 200 kg,至少消耗按20%传递,因此生产者最少应有1 20020%6 000 kg。25.(1)无机盐次生演替(2)标志重捕负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或自我调节)(3)群落种间关系(4)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1)植物需要吸收无机盐,所以利用植物修复该生态系统可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修复过程属于人为参与的次生演替过程。(2)野鸭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要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具有捕食关系的生物之间的数量相互限制,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3)涉及到多种生物的问题属于群落水平上的问题。本小题中的信息传递发生于多种物种之间,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4)通过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可以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