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内语段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考点对应训练(二)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1下列加点词的
2、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屈原既放 既:已经 B何故至于斯 斯:语气词 C众人皆醉 醉:沉醉 D可以濯吾足 濯:洗 解析 斯:代词,这里。B2和“蒙世俗之尘埃乎”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安能以身之察察 B吾闻之 C葬于江鱼之腹中 D渔父见而问之 解析 C助词,的。A定语后置的标志。B代词,指 后面话。D代词,屈原。C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2)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答案 (1)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 (2)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课外达标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楚人
3、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
4、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4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解释,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举贤以自佐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5、B.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于是舍人相与谏曰D.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解析 A项选拔/全、整个。B项被。C项递相/相与,一起。D项希望/宠幸。B5下面全部能表现屈原忠贞爱国的一项是 ()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 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而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新沐者必弹冠 A B C D 解析 说的是圣人,引用别人的话。D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因为令尹子兰身居高位而不为国分忧而痛恨他。B楚怀王“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的根本原因在于“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C屈原之死,表
6、现了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 心。D屈原死后,宋玉、唐勒、景差这些人都学习屈原的“从容辞令”,但没有人比得上。解析 A项屈原痛恨子兰的原因是子兰劝楚怀王去秦 国,造成楚怀王客死他乡。B项根本原因在于楚怀王不“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D项这些人不如屈原之 C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答案(1)作为国君,不管他聪明还是愚蠢,有才 还是无才,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贤士来辅佐自己治理 (2)军队惨败,国土被侵占,失去了六郡地盘,自 (3)但他们都
7、只学习了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而最终没人敢像屈原那样直言劝谏。楚国人责备子兰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死在秦国。屈原对子兰的所作所为,也非常痛恨。虽然身遭放 逐,却依然眷恋楚国,怀念怀王,时刻惦记着能重 返朝廷。总是希望国王能突然觉悟,不良习俗也为 之改变。他总是不忘怀念君王,复兴国家,扭转局 势,所以在一篇作品中多次流露此种心情。然而终 究无可奈何,所以也不可能再返朝廷,于此也可见 作为国君,不管他聪明还是愚蠢,有才还是无才,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贤士来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然而亡国破家之事却不断发生,而圣明之君、太平之国却好多世代都未曾一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所谓忠臣并不忠,其所谓贤士并不贤。怀王因不知晓忠
8、臣之职分,所以在内为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结果使军队惨败,国土被侵占,失去了六郡地盘,自己客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由于不知人所造成的灾祸。令尹子兰听到以上情况,勃然大怒,最终还是让上官大夫去向顷襄王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一生气,就把屈原放逐了。屈原来到江边,披头散发在荒野草泽上一边走,一边悲愤长吟。脸色憔悴,形体干瘦。一位渔翁看到他,就问道:“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到这里来呢?”屈原说:“全社会的人都污浊而只有我是干净的,大家都昏沉大醉而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我才被放逐了。”渔翁说:“一个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
9、能随着世俗风气而转移,全社会的人都污浊,你为什么不在其中随波逐流?大家都昏沉大醉,你为什么不在其中吃点残羹剩酒呢?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般的品德,而使自己讨了个被流放的下场呢?”屈原回答说:“我听说过,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身躯的人一定要把衣服上的尘土抖干净,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我宁愿跳入江水长流之内,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让自己的清白品德受世俗的污染!”于是,屈原就怀抱石头,投入汨罗江自杀而死。屈原死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他们都爱好文学而以擅长辞赋著名。但他们都只学习了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而最终没人敢像屈原那样直言劝谏。此后楚国一天比一天
10、弱小,几十年之后被秦国消灭。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适用话题 洁身自好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为人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精彩运用 人生在世,关键是要选择好自己的路,走好自己的路。面对纷繁杂乱的尘世,有的人与世浮沉、随波逐流,走的是屈膝弯腰的路;有的人怀瑾握瑜、洁身自好,“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庸俗和高雅之间特立独行,留下一身浩然正气,流芳青史。课本素材活用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提示 善于借助外物,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要善于借助他人或大家的帮助。任何辉煌的成就,都是建立
11、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 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适用话题 自然 环境 环保 人与自然的和谐精彩运用 人在面对眼前优美风景时,斟满一杯酒,“流觞曲水”,那份悠然和沉醉,是令无数文人雅士追慕的个性释放,沉醉于酒中方能使人忘却世俗之累,挣脱人生羁绊。很容易融入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感悟有限的人生,从中领悟永恒的哲理,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柳宗元在生之绝境时移情于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古代文人多在逆境中因自然万物欣欣向荣而喜,使
12、精神超脱外物的羁绊,而在天地间获得永生!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适用话题 死亡 生命 人生精彩运用 人总是要面对死亡的,任何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不可抗拒,因而个体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因此,谁都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林语堂说:“能见到死亡的人也能见到人类喜剧的意识,于是他很迅速地变成诗人了。”王羲之是这样的诗人。他深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忘生死,轻成败,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感悟。因而他们对有限的生命更是倍加珍惜,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适用话题 自由 个性精彩运用 生活中,我们可以对所爱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挥洒青春,谱写人生,“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