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理必修3鲁教版第2单元第3节(名校设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795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3鲁教版第2单元第3节(名校设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理必修3鲁教版第2单元第3节(名校设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理必修3鲁教版第2单元第3节(名校设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理必修3鲁教版第2单元第3节(名校设计)同步练习及答案 随堂基础巩固1.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生存、发展面临巨大压力C.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D.人口基数过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解析: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古代思想的影响,而是迫于严峻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缺水只是在我国的北方地区较为严重,但只是对工农业生产有制约作用,并没有严重影响;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答案:B2.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A.

2、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B.严重的环境问题C.庞大的人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解析: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严重制约着我国发展。答案:C3.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B.严重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C.全面提高人口素质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解析:我国人口问题突出表现为增长过快,净增人口过多,因此首先控制人口数量。答案:B4.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意的是()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污染程度,避免

3、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解析: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因此我国在发展经济时要吸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答案:C5.下列有关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展是第一位的B.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第一位的C.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是首要任务D.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解析:经济发展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入点和归宿点。因此发展是第一位的。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运

4、行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简言之,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材料2:我国的能源储量和利用情况表。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我国能源循环利用率占发达国家的比重我国创造单位GDP能耗为其他国家的倍数石油天然气美国日本美国日本法国8.39%4.19%26.9%11.5%4.3倍11.5倍7.7倍(1)针对我国的资源、社会状况,国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简要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2)为实现我国“生态文明”

5、的建设目标,从现状分析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3)材料2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什么问题?(4)针对我国目前能源的利用现状,分析我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发展“循环经济”?解析:本题通过中央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的建设阐述了我国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要从历史、人口现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方面来分析。针对目前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且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GDP能耗高的现状,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答案:(1)意义: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既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又可以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2)从现状看,中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仍十分巨大。主要包括: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深刻的环境危机。(3)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且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4)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重视宣传教育,转变消费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