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过小孤山大孤山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及抛江过其下,嵌(qin)岩窦(du)穴有俊鹘抟(zhun)水禽B.丹藤翠蔓(mn),罗络其上,如宝装屏(png)风沙洲葭(ji)苇C.碧峰巉(chn)然孤起,上干(gn)云霄晚泊(b)沙夹D.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q),有碑载(zi)其事溯(su)流行七百里解析:A项,“抟”应读“tun”;C项,“干”应读“gn”;D项,“溯”应读“s”。答案:B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然杰然特起()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实不然也()(2)以若稍饰以楼观亭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不以
2、物喜,不以己悲()(3)之然小孤之旁()自数十里外望之()徙倚久之而归()何功之有哉()(4)而徙倚久之而归()岸土赤而壁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答案:(1)的样子然而这样(2)用并且因为(3)的它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际意义宾语前置的标志(4)表承接连词,不译表并列连词,并且表转折连词,却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A.晚泊沙夹B.岸土赤而壁立C.掠江东南去D.皆名天下解析:A、B、C三项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均为名词作状语;D项,名词用作动词,闻名。答案:D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东坡先生所谓“
3、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B.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D.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解析:C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A、B、D三项为判断句。答案:C二、阅读鉴赏5.阅读文本,完成第58题。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
4、,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
5、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6、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杰然特起杰:高大。B.有俊鹘抟水禽抟:持,抓。C.有碑载其事载:记载。D.信造化之尤物也信:相信。解析:D项,信:确实。答案:D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D项,副词,相互。A项,连词,即使/连词,虽然。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项,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际意义/代词,它。答案: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等到抛锚停船后,作者走过山
7、下,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大不一样。B.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作者认为,从峭拔秀丽上看,小孤山不能和它们相比。C.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有几片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广阔无边的江水,望上去它好像浮在水面上,在作者看来,这也是一种奇景。D.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但长江从湖口分出的一支称为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水的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解析:B项,应该是“从峭拔秀丽上看,它们不能和小孤山相比”。答案:B8.把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2)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答案:(1)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水位下降,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2)(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游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无影无声。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百丈山记宋朱熹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
9、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
10、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淙:流。B.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隘:狭小。C.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揖:正对着。D.不能容十许人许:许多。解
11、析:D项,许:左右。答案:D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2)其沫乃如散珠喷雾(3)曲折而上(4)自池而出A.(1)和(2)相同,(3)和(4)相同。B.(1)和(2)相同,(3)和(4)不同。C.(1)和(2)不同,(3)和(4)不同。D.(1)和(2)不同,(3)和(4)相同。解析:(1)副词,才;(2)副词,就。(3)(4)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答案:D11.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门见山,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起伏跌宕,曲折动人,首尾呼应,结构紧凑。B.文章第2段以“涧”为中心,叙
12、述踏石磴、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C.第3段由石台引出,主要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层次分明,铺排得当,重点突出,引人入胜。D.这篇游记,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目的就是“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给后来的游览者以清晰明了的游览指示。解析:A项,“起伏跌宕,曲折动人”错,本文以游踪为线索,采用的是直线式的叙述思路。答案:A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2)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3)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
13、游诸君。答案:(1)一个人晚上躺在西阁里面,枕头和卧席下面整夜都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越听得时间长越感到悲哀,但也很有意思。(2)石台往东的小路断绝了,当地的人凿出些仅能容下脚的石磴来通过,并在东面建了一座神祠,遇到水涝或旱灾就到那里去祈祷。(3)因此分别作了短诗来描述这些地方,并呈送给了一同来游览的人。参考译文:登上百丈山三里来路,向右边俯视,是又深又险的山沟,路的左边靠着陡峭的山崖;路面是垒起来的石磴,上了十几个台阶才过了这段险区。百丈山的胜景大概从这里开始。顺着石磴往东走,遇到一条小涧,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两旁都是苍青色的藤条和古老的树木,即使是盛夏的正午也没有一点热气;涧水全是清澈见底
14、,从高处流下来,发出“溅溅”的声响。走过石桥,沿着两旁都是山崖的小路曲曲折折地登上去,看到一座寺院的大门,三间小房子,连十来个人也容纳不下。但是前面可以俯视涧水,大门的后面临着石池,风从两旁的山峡间吹来,整天不断。大门里边又有一座石桥横跨在石池上。过了石桥往北走,踩着石梯上几级就到了尼姑庵。尼姑庵仅有几间旧房子,房子又矮又窄,没有什么值得观看的地方,只有西阁风景优美。溪水从西面山谷中顺着裂缝从西阁下面像箭射一般飞奔流出,向南与东面山谷中的水一块注入石池中。水从石池中再流出来,就形成了前面所说的那条小涧。西阁坐落在它的上游,在激流和峻石相搏击的地方,最值得欣赏。后面是一座石壁,没有什么可看的。一
15、个人晚上躺在西阁里面,枕头和卧席下面整夜都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越听得时间长越感到悲哀,但也很有意思。从寺院的大门出来,往东走十来步,遇到一座石台。石台下临陡峭的崖岸,幽深昏暗极其险峻。从草木丛生的地方向东南望去,看见一条瀑布从前面的岩穴中喷涌而出,又从几十尺的高空中投下来。溅起的水沫像散落的珍珠,又像喷射的雾气,被阳光一照,光彩耀眼,不能正眼去看。石台在山西南的缺口处,它的前面对着芦山,有一座特别秀丽的山峰出现在眼前,而远近几百里高低不同的峰峦也都一个个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太阳迫近西山了,余光横射过来,紫色和翠绿色重重叠叠,数也数不完。早晨起来往山下望去,白云铺满平野,就像一起一伏的大海波涛
16、一样;而远远近近从云中露出来的山峰,都像来来往往飘飞浮动一样,有的涌出、有的沉没,转眼之间千变万化。石台往东的小路断绝了,当地的人凿出些仅能容下脚的石磴来通过,并在东面建了一座神祠,遇到水涝或旱灾就到那里去祈祷。害怕危险的人有的不敢过去。而山上可观赏的景致,到这里也就没有了。我同刘充父、刘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到这里来游览。已经把山上的胜景都写诗记述过了,我又按照次序这样详细记述下来。山上最值得观赏的地方是:石磴、小涧、寺院大门、石台、西阁和瀑布。因此分别作了短诗来描述这些地方,并呈送给了一同来游览的人,又写了这篇游记,用它来告诉那些想去游览而未能去的人。三、语言表达13.新春期间,中央电视
17、台在各地进行“家风是什么”的民间采访。请根据下面的采访内容,以“家风”开头进行简要概述。(不超过40字)北京市民:父母的谆谆教导就是我们的家风!小时候父母经常对我们说的话是:“宁可日日下田地,不可天天串亲戚”“千金万银不及手艺在身!”现在虽然父母都不在了,但他们的话却依然记忆犹新!某摄影师:我家是祖传木匠,到我这一代是第四代了。小的时候,我给我父亲拉大锯。木匠行里有句话叫“百日斧子千日锛,大锯只需一早晨”。大锯太容易了,一早晨就能学会。但是我给我父亲做学徒,必须得拉三年大锯,父亲说这三年主要是让你磨磨性子,把性子磨踏实了,就是干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迪拜的中国游客:不要贪小便宜。带孩子出来旅
18、游,我一路上给他说,你出来代表的是我们中国人的整体素质,千万不能贪小便宜,不要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如果你从小这个概念不强的话,长大了以后,小财你都慢慢贪,手就散了,然后各方面再收手的话可能就不容易了。家风答案:(家风)是父母传给我们的人生智慧(或道德理念),它会形成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或:它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发展)。14.下面是诗经君子于役中的诗句,刻画了妻子对外出丈夫的思念心理,写得天然质朴。请你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中任一修辞手法,将其扩写成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不超过60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注:埘,鸡舍)答案:略。(写出“意境”,运用修辞手法,语言流畅、优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