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41.50KB ,
资源ID:62720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272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08高考一轮复习人民版资料: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08高考一轮复习人民版资料: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doc

1、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考点阐述】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是苏联特殊历史条件下实施的一项经济政策。残酷的战争环境、经济的破坏、物资极度缺乏迫使苏维埃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采取果断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特殊的经济体制;它使苏维埃政府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一政策的弊端白益显露。由于它忽略经济发展的规律,引起了农民普遍的不满,导致苏维埃的政治危机。1921年在俄共“十大”上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这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根据

2、当时国内时局的变化而制订新经济政策,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它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和政治上的工农联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策略性。它的重大历史意义是:调动了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迅速恢复了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它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创造了条件。其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3、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评价 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制定新宪法的颁布。这种体制在

3、经济方面的特点是以国家为核心,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它限制商品生产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其政治特点是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民主法制被忽视。最后形成了个人高度集权。该体制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在三十年代苏联大规模集体化和工业化时期以及二战后经济恢复时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对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该体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后来越来越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成为后来苏东剧变的历史根源。 4、苏俄(联)经济政策变化: 一战后苏维埃政府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克服严

4、重的困难,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能使苏维埃政府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人力物力,为取得战争胜利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随着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的弊端日益显露,也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的彤响,1921年俄共十大上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的需要,反映了在苏联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巩固了工农联盟,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7年联共(布)15大又通过了逐步开展集体化的方针,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1928年起苏联实施五年计划,到1

5、937年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支配地位。 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失误 成就: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回国有,一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在农村没收了地主、皇室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为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基础:十月革命后为击败敌人,巩固新政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在调动物力战胜敌人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不利影响;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一步巩固;1925年苏共“十四大”制定工业化方针,l927年苏共“十五大”又通过农业集体化方针,此后新经济政策被取消;1

6、928年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一直到1937年进行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一五”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二五”计划的完成,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失误:(1)片面强调重工业,使农、轻、重比例失衡;(2)重产轻质,效率底下,国家资源大量浪费;(3)对小农改造缺乏经验,盲目追求集体化速度,严重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业发展。(4)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长期推行对经济的破坏性特别大,长期以来,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评价:苏联30年代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同

7、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基本适应的,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但这种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长期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严重影响了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最后成为东欧和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实践过程,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失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的成就,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6、关系“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表现及评价形成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形成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威胁;本国国情和传统的制约;斯大林的个人因素2、“斯

8、大林模式”的表现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实行排斥价值规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政治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全国建立高度集中的党领导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缺少有效的人民监督机制;在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上盛行个人崇拜。3、评价“斯大林模式”利:使苏联国力增强、国民素质提高;对资本主义国家起了借鉴作用;为取得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政治方面: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缺乏对干部的监督;盛行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经济方面: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企业利润下降,压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牺牲农民利益,挫伤

9、他们的积极性。总之,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成为以后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的重要原因。7、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相似之处 从时间上看,都发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性质上看,都是共产党丧失了政权,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社会主义遭到重大挫折;从原因看,a、都根源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b.都由于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中的错误政策引起,c.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作用和影响。8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什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时,苏联在政治、经济方面问题成堆,可以说他是在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时刻上台执政的。苏共此时把改革提上日程是对的,而且戈尔巴乔夫上台时把注意

10、力放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戈尔巴乔夫不顾当时苏联的实际情况,一上任就提出一个“加速战略”,结果导致农轻重比例进一步失调,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接着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中又犯了更大的错误:轻率地把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由于政治改革和方法的误导,导致历史严重倒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标,在于“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实际上否定了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作用。因此,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质上是改良的资本主义,是与科学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的,用这种思想反映指导改革,必然失败。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的后果是

11、:造成了否定革命历史,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思想的混乱。1989年以后,一些加盟共和国分离倾向越来越严重,1991年“八一九“事件的失败,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的质变。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签署,苏联实际上已经解体。9. 苏联的解体,对我们有哪些启示?从苏联的解体中,我们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是社会主义各国最大的外部敌人。(2)改革必须彻底,要注重民主政治的完善,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3)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发展生产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很好地处理多

12、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问题。【经典例题】【例题1】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有关史实概括指出不同时期发生在俄国、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各自的最终结局如何?据此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题解】机遇:俄国: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3年新政;中国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特点:俄国: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民的市场交流。 美国:用国家干预

13、经济的办法,调节资本主义产销之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混乱和盲目性,达到缓解经济危机的目的。 中国:克服计划经济的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环节,解放社会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局: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但到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了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美国: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使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认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市场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能力训练】一选择题1、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

14、济政策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 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 在农村推广合作制3、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4、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是 A、认识到

1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局限性 B、明确了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对于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 C、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D、确立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5、1932年以前,苏联的粮食总产量未超过1913年的水平,而且1930年后有所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 经济制度不利于农业生产 农业集体化中的失误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A、 B、 C、 D、 6、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施的经济政策最符合当时社会情况和客观经济规律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废除配给制,允许自由贸易C、实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

16、体制7、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规定直接要达到的目的包含 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 D、借用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8、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把大中小企业都收归国有 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实行配给制 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原则A、 B、 C、 D、 9、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A、加强了无产阶级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大型和重要的工矿企业允许资本经营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D、目的是 为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10、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

17、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 B、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C、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其弊端越来越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1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剩余粮食征收方式是 A、有偿征收 B、无偿征收 C、低价购买 D、 限价购买12、1921年苏维埃俄国出现严重经济危机的原因不包括 A、七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B、1921年的严重天灾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苏维埃俄国政治危机的影响13、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18、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14、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15、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制定新经济政策的最基本依据是 A、从俄国国情出发 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C、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 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6、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

19、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17、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A重点发展重工业 B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步进行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18、对苏联高度集中的体制的客观评价是 基本上适应苏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这种体制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这种体制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种体制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A、 B、 C、 D、 19、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 A、“八一九”事件 B、 宣布实行多党制C、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D、阿拉木图宣言20、导致苏联剧变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 A、“八一九”事件

20、B、阿拉木图宣言的签定C、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 D、明斯克协定的签署 二、 非选择题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联1960-1985年经济增长百分比(根据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年鉴)1961-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6.57.85.74.33.6材料二 (下面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苏联的理论口号)“20世纪是资本主义存在的最后世纪,到这个世纪末,将根本没有资本主义,或者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资本主义残余。” 摘自瓦尔加二十世纪的资本主义材料三 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并

21、且采取各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搅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 摘自1996年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请结合上述材料和课本所学的知识,试从经济建设、理论建设、思想建设三个方面对比分析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失败、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胜利的原因。你从中、苏社会主义建设一成一败的原因中得到什么启示。 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材料二 我们是说俄国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把小农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商品农业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的办法,也刚刚开始实行。由国家组织产品分配来代替私营商业这件事,即由国家收购粮食供应城市、收购工业品供应农村这件事,也是这样。农民经济仍

22、然是小商品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复活起来,而且同共产主义进行极其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的形式,就是以投机倒把来反对国家收购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概括的说,就是反对由国家分配农产品。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材料三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 摘自世界史 现代部分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政策?(2)结合史实,根据材料二分析

23、列宁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设想。列宁对农民的不满情绪是如何分析的?(3)根据材料三分析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政策进行了哪些修正?有什么进步性。 23、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 一位同学学习时说: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计划”即国家干预,都有取得成效的实例。请你列举三个实例(各一例)说明。24、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 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A; 3、A; 4、C; 5、B; 6、B; 7、D;

24、8、A; 9、C; 10、A; 11、B; 12、D;13、C; 14、A; 15、A; 16、A; 17、A; 18、D; 19、D; 20、C。二材料题21原因:A经济上:苏联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愈来愈慢,经济衰落,无法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引起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怀疑。中国自“文革”后,经过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人民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B理论上:苏联长期脱离实际,不顾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稳定的形势仍继续坚持资本主义将在二十世纪灭亡的观点由于教条主义,谈不上对外开放和借鉴学习资本主义的长处。中国十一届

25、三中全会形成实事求是是思想,并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真研究国情,借鉴资本主义的长处,注意研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问题。C思想建设上:苏联不能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没有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有效的反渗透。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时刻警惕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邓小平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启示:A建设社会主义要依据各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切忌教条主义。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加速发展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C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警惕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2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侵犯了农民

26、的利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2)设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农民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反对共产主义的斗争。(3)满足了农民的要求,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了经营和贸易的自由。进步性: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劳动经营活动,提高生产率,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三问答题23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其实质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缓和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处境。中共十四

27、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4(1)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原因:苏俄国内战争爆发面临极其严重的经济困难。核心内容 :实施余粮收集制,把农民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结果:保证了城市工人和红军最低 限度的供应,对于战胜困难、赢得战争、保卫年轻的苏维埃政权起了积极的作用。(2)实施新经济政策主要原因:连年战争经济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核心内容:征收固定的粮食税,纳税后剩余粮食归农民自由支配。结果:促成农民经营的兴趣,使农业生产迅速高涨起来。(3)农业集体化主要原因:个体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分散小农户转变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小农庄。结果:严重削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支持了工业化计划的实现。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