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716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阶段测试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包括1至8页;答题卡1至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项共25题,每题2分,5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1. 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A“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 B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C考古

2、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 D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2. 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著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专制集权的巩固 B封建经济的衰退 C理学思想的影响 D审美意识的觉醒3. 铜活字印书在明代曾盛极一时,大体上是海内外学术界的共识。但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紧张,原料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史料实证贵在独树一帜 B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解释C历史研究

3、无法达成共识 D历史研究的结论可以争鸣4. 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分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A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说的繁荣 B活字印刷的推广巩固了儒学的地位C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符合理学精神 D公案小说极大地普及了法律知识5. “八大山人的魅力随着他人生过程的痛苦展开,他的思考越来越深,他把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用得那么娴熟,来表达自己内在的困境,表达自己对命运的咏叹,这是了不起的”。下列作品中,与八大山人绘画风格相似的是 A B C

4、D6. 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这在当时A. 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 B. 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 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D. 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7.洪仁玕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使用这些“轻污字样,是口舌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而左宗棠的幕僚骆秉章则将原来的英吉利夷船入寇记改为洋务权舆了。这表明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傲岸自大的观念开始起变化8. 梁启超说“黄宗

5、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A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 B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C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 D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9. 著名政治活动家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对其中“旧心理”和“新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儒家文化和君主立宪 B儒家文化和民主共和C程朱理学和开明君主 D程朱理学和民主科学10. 1902年严复在论及中国教育时说:“必将阔视远想,

6、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而后得之。”严复的这一看法体现的文化理念是A会通中西 B中体西用 C全盘西化 D革故鼎新11. 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这反映了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 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蘖的母体 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12. “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

7、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13. 逄先知、金冲及在毛泽东传中写道:“从1956年二月十四日开始,到四月二十四日结束,(毛泽东)共听取国务院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毛泽东在建国后乃至在他一生中所作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周密而系统的经济工作调查。”毛泽东通过这一调查A积累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经验 B致力于理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系C总结了近代以来革命斗争中的重大问题 D提出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和方法14. 学者郑水

8、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重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5.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A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9、D形成了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16. 2016年中国科学家研制的量子通信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科学家潘建伟表示,起名“墨子”是因为墨子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光是直线传播并作科学解释,为量子通信打下一定基础。现代量子理论认为,“量子纠缠”可成为量子保密系统的基础,因单个光量子在传输信息时测量不准、不可克隆,这构成量子通信安全基石。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古典科技改变现代世界面貌 B科学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C量子论开始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D科学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17. 有学者评价说:“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不难想象那些凶暴而野心勃勃的人能利用这句格言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有人可以利用

10、这句格言为任何邪恶的行径装上科学或哲学的门面。”“这句格言”代表的思想A体现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B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C重新建立了人们道德价值观念 D否定了神的存在,树立了人的尊严价值18. 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曾说:“一个奇怪的事实是: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所有这些倾向的结果就是: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者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A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 B追求民主法制,反对禁欲苦行C体现新旧交替,彰显人性价值 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

11、由19. 世界小史:他教导人们,每一个信仰者可以说是他自己的牧师,一个人必须作为一个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他只承认圣经是上帝的话语,他所做的尝试就是重新唤回古老的基督教信仰。这可以反映出A“认识你自己”在新时代的展现 B人文主义提倡解放人本身C宗教改革协调自由与虔诚 D启蒙运动重建信仰与理性20.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十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C否定外在权

12、威,推崇理性思考 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21.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20世纪初,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日趋衰落现代文学呈现多元化特征B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世界多极化格局出现C物种起源一发表,达尔文就遭到来自宗教界的猛烈批评生物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D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中国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领先世界22.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A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23.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

13、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24. “它创造的艺术世界基于现实,但又不是模拟现实的镜像世界,而是一个想象的、超现实的、主观化了的世界。因此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常常会改变生活原有的形态,在感情和理想的强烈作用下,大胆地、人为地、创造出虚构的意向、人物或环境。”下列作品表现的风格与材料描述一致的是A B C D25. 这种文学采用主观色彩极重的表现法,强调主观随意的自由联想。在语言形式上,它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不同

14、文体、标点符号甚至拼写方法、排列形式,来暗示人的感觉、印象和精神状态。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它不注重塑造性格典型的人物形象,而着重表现人与社会、人与物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全面异化。下列文学作品符合该风格的是 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项共4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0分,共计50分。)26(13分)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材料一 自强这一概念在19世纪60年代已被赋予新的意义。就民族意义而言,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文化教育上的新设施是洋务运动仅次于工业的重

15、要内容。这些设施,是传统的封建文教体制边上长出来的新东西。虽然它们没有直接取代后者,但由于它们的存在,保守的封闭圈子毕竟出现了缺口。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教育救国思潮的发展脉络是与中国近代社会救亡图存的主题相一致的。内忧外患之下,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必然构成近代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发展教育被看成了重要的甚至根本的手段。民族危机愈深,救亡图存的呼声愈高,教育救国的思潮就愈为高涨。各时期教育救国的重提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从“睁眼看世界”、到“变器不变道”、再到“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从知识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文化心理层次,教育救国论者在对中西文化的反思中对“教育救国”内涵的认识逐

16、步丰富和深化。教育救国论者以自己的积极实践推动了旧中国教育的发展,他们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时至今日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摘编自吴玉伦教育救国思潮的形成与发展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是如何打开“缺口”的?“缺口”带来的影响是什么?(4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前期的相关史实,以“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救国图存的关系”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流畅;280字左右)(9分)30027(17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

17、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1919年三民主义材料二 1920年10月31日,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致函孙中山,表示坚信中国人民“将会走上与帝国主义的世界性压迫进行斗争的道路”,希望建立贸易关系和相互友好合作。随后孙中山与苏俄越走越近,思想上也完成了以“英美为师”到“以俄为师”的转变。在著名的孙越宣言中,两国达成了反对世界列强进行民族压迫等一系列的共识。在孙中山的文章著作和讲话中,都能体现出那种昂扬向上的国际主义般的民族主义精神和与世

18、界各民族并驾齐驱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陈天翔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变化及对中华民族的构建材料三 我们今日要把中国失去了的民族主义恢复起来,用此四万万人的力量为世界上的人打不平,这才算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天职。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而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应该提倡世界主义。近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但是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应该讲的。我们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1924年民族主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4分)(2

19、)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思想转变的背景以及由此展开的实践活动。(7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并说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的特点。(2分)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家庭制度改革是商鞅变法中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秦是个体小家庭定型化时期,所谓定型化是指它不仅作为一一个具有一一定血缘关

20、系的亲属集团,而且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细胞;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是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在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以一对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男耕女织,构成相互提携力最顽强的小圈子,家庭成员间在生产劳动中彼此毫不攀比,生产积极性高涨,父子戮力,相忍饥寒,朝夕艰苦从事。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良好民风的形成与自力更生个体小家庭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个体小家庭作为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作用不可低估。直系个体小家庭成员间相互依存性最强,血缘关系简单,彼此亲合度达到最高点,父、家长权、夫权降到最低点,因而也是最稳定的一种家庭形态。 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完成下列要求:(

21、1)材料一中的“陋俗”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消灭这一“陋俗”的措施。(3分)(2)据材料二,概括秦国个体小家庭“定型化”的主要表现。(3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家庭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改革的实质。(4分)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牧马图(魏晋墓壁砖画) 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材料二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城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化

22、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潜下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已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一一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城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

23、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一一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2分)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阶段测试高二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本项共25题,每题2分,5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CDCDCDDBABBBC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

24、5答案BACCCCCDAC二、非选择题:(本项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32题17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0分,共计50分。)26.【参考答案】(1)表现: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2分)影响: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2分)(2)(9分)论点论据论证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救亡图存主题一致,其内涵逐渐丰富和深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促使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其中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开近代教育的先河,推动了探索学习器物的救国之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变法,要求兴学校、改科举,设立京师大学堂,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习制度的救国之路。辛丑条约

25、签订后,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扩大,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进一步促进思想解放,救国探索由制度层面发展到思想层面。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流畅27.【参考答案】(1)变化: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民族主义主要是以“驱满”和“反清”为主要特征。辛亥革命后,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创建,其民族主义思想以“五族共和”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为主要内涵。(4分)(2)背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维护共和斗争的失败;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和影响;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4分)实践活动:重

26、新解释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3分)(3)内涵: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强调自求解放。关系: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4分)(4)特点:承认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始终将谋求国家的统一作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涵;在处理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关系上,反对以强凌弱,寻求民族主义与世界大同理想的辨证统一。(2分)28【参考答案】(1)陋俗:大家庭共居一室。(1分) 措施: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制。(2分)(2)表现:血缘关系的亲属集体;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国家户籍的最基本单位;独立的经济实体。(3分)(3)作用: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良好民风的形成;进一步瓦解了宗族势力,有利于强化对基层的控制;保证了国家赋役的征派。(3分)实质:封建化过程(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1分)29【参考答案】(1)变化: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2分)(2)汉化措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均田制、三长制、租廉调制。(4分,任答4点即可)影响: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发展。(2分,任答2点即可)(3)影响: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2分)- 1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