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九章 福建地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甲、乙两图为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的12月、6月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其中a、b分别代表方向不同的山坡面。读图回答12题。1甲、乙两图中,a和b代表的坡面分别是()。A西北面和东南面 B东南面和西北面C东北面和西南面 D西南面和东北面2甲图中,在1 600米以下,a曲线上各点的气温远低于同海拔b曲线上各点的主要原因是()。Aa处降水多 Bb处受暖流的影响Ca处受冬季风的影响 Db处受台风的影响答案1.A2.C 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34题。3出现晴热天气的省区是()。广西浙江甘肃福建A B C D4若据此预
2、报海浪,浪高将明显降低的海区是()。北部湾珠江口海域渤海海域台湾东部海域A B C D解析第3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有关问题,属于中等难度题目。晴热天气是高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位于高压中心的省有福建、浙江等,所以C正确。第4题,主要考查风的有关问题,属于中等难度题目。等压线变疏,风力减小,浪高就降低,等压线变疏的海域有渤海海域、台湾东部海域等,故D正确。答案3.C4.D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58题。5图甲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B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6图乙大致为甲图从A至B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
3、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多少米()。A1 800 B1 000 C500 D2007有关特大暴雨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盛行西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B夏季风带来暖湿气流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C东南信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对流雨8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A季风水田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解析第5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综合分析能力,属于容易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其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从而可直接排除A、B、D三项,得出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4、正确答案为C项。第6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综合分析能力,属于难题。读图从A至B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并结合图中虚线所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找出图中最大暴雨量的数值,并作纵坐标;找出纵坐标与地形剖面图的交点,往左画横坐标与高程的交点,即可得出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500米,因而正确答案为C。第7题,由于图甲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读图乙可得出此地为山地地形,因而可推断出夏季风带来暖湿气流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而形成特大暴雨,故得出正确答案为B。第8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综合分析能力,属于容易题。读图甲可知,其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从而可直接排除B、C、D三项,得出该地的农
5、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季风水田农业,因而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5.C6.C7.B8.A下图为即将建设的厦深铁路规划示意图,近年来,厦深铁路规划沿线地区城市都先后出现了严重的咸潮。据图回答910题。9关于厦深铁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起点和终点都是我国的经济特区B沿线人口稠密,很多地方被称为“侨乡”C有助于完善我国的交通网和巩固国防D沿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甘蔗、油菜生产基地10该地区冬季容易发生咸潮危害的主要原因是()。A近年来台风雨偏少B沿海地势低平,台风使海水大量涌入C人类过度利用河流水及地下水D城市规模扩大,工农业发展,水质污染解析第9题,考查学生对厦深铁路沿线的地理特征的理解程度,以及铁路建设
6、的重要意义,属中等难度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厦深铁路自厦门到深圳,这两个城市都是我国的经济特区;该线沿线位于福建和广东境内,人口稠密,许多地方被称为“侨乡”;该线的建设有利于完善我国的交通网,且有利于沿海地区巩固国防,故A、B、C、三项都是正确的。该线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并不是我国重要的甘蔗、油菜生产基地,故本题应选D项。第10题,本题考查了咸潮产生的主要原因,属基础题。该地属季风气候,冬季降水量少,河流的径流量少,但该地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过度利用河水及地下水后,使入海径流减少、海水入侵,从而产生咸潮危害。故选项C正确。答案9.D10.C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是我国风能资
7、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B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势平坦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D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12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小B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小C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多D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大解析第11题,图中丙地为塔里木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盆地底部风力小,因此有效风能密度小。第12题,甲地位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能源消耗量大,因此风能资源
8、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答案11.D12.D(2013福州质检)右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地表径流汇流到河口时间相等的各点的连线)。读图回答1314题。13据图中信息判断()。A该河流干流的流向为东南向西北B该流域S1、S2、S3范围中,河床坡度较缓的是S3C该河流干流长度约为20千米D该图不能为防洪提供决策参考14当该流域等流时线为一年中最密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福建正值台风多发季节C该流域河流含沙量最大D该流域面积最小解析第13题,等流时线是流域内地表径流汇流到河口时间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单位为小时,时间越短越靠近河口,所以该河流干流的流
9、向是从西北向东南,故A错;S1、S2、S3范围内等流时差都为1个小时,但流程不一样,S3流程最短,说明其速度最慢,速度越慢,河床坡度越缓,故B对;根据比例尺计算,干流长度大于20千米,故C错;该图可以通过等流时线判断河流的流速,进而可以为防洪提供决策参考,故D错。第14题,此时,单位时间内流程最短,流速最慢,是冬季,故A对;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故B错;含沙量最大的时期是雨季,故C错;流域面积是指流域周围分水岭与河口(或坝、闸)断面之间所包围的面积,一般指地表水的集水面积,不随季节而变化,故D错。答案13.B14.A15下图是我国1978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题。
10、引起其农业结构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变化 B城市化C国家粮食政策 D生产技术解析引起其农业结构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与市场需求有关,可以判断是城市化,市场需求量大形成的。答案B二、综合题(共4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福建省年等降水量分布图和福建省地形剖面图。材料二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战略构想,中心目标就是发展福建经济,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为将来全面实现两岸“三通”,建设台湾海峡两岸经济圈奠定基础。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向西延伸到南平、三明、龙岩的
11、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与陆地。材料三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示意图。材料四正在建设中的泉(州)三(明)高速公路,将进一步优化福建省交通运输网,加强东南沿海地区与闽中、闽北地区的联系,促进两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交流,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实现山海协作、共同进步。(1)福建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有何特征?为什么这样分布?(2)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请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加以说明。(3)分析台湾发展“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的原因。(4)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实施“对外开放,对内联结,山海协作”的战略,分析福建省实施这一战略的有利条件。(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泉三高速公路建成后对泉州经济建设
12、的作用。解析福建省地处武夷山、黄岗山东侧,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地形雨,结合地形剖面图及年等降水量分布图即可回答。台湾发展“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的原因可参照日本进行分析。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可从资源开发、文化与技术交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回答。答案(1)分布特点: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与海岸线大体平行;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山地多于平原。形成原因:福建降水主要由东南季风带来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两大山带中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降水量多;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少。(2)台湾岛属于大陆岛,地质历史时期曾与大陆相连;我国先民最早开发台湾;台湾岛的
13、居民主要是来自福建沿海一带,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与大陆一脉相承。(3)地域狭小,原料、燃料不足;岛内市场狭小;岛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海洋运输便利。(4)地处东南沿海,海运便利;北承长江三角洲,南连珠三角,东与台湾岛相望,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沿海经济技术发达,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分区和形成产业链。(5)将加强泉州与闽中、闽北地区的沟通、交通与联系,充分开发利用闽中、闽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泉州侨乡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促进泉州旅游业、交通服务业等经济部门的发展。17读我国甲、乙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简述甲、乙两地降水的分布规律,并分
14、析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原因。(2)比较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完成下表。地区气候类型水热条件土壤类型耕地类型耕地分布甲地乙地(3)两区域如果不合理耕作,将会导致共同的环境问题是什么?为此,甲、乙两地应如何开发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4)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甲、乙哪个区域更有利于土地的规模经营?为什么?试说明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意义。解析第(1)问,为对地理事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的考查,需要在仔细观察图的基础上得出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然后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对规律进行解释。第(2)问,是对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比较,需要在明确区域的基础上,
15、对各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第(3)问,东北地区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对土地的不合理耕作造成的共同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为此甲地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时主要是保护利用好土地,而乙地主要是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封山育林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第(4)问,一定要注意题目中提到的“规模经营”,然后从地形、人均耕地面积的角度加以分析即可;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意义,可结合我国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来作答。答案(1)甲为我国的松嫩平原,其南部为平原,夏季深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部为长白山地,由于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年降水量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乙为江南丘陵,由于受东南季风的
16、影响,其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地区气候类型水热条件土壤类型耕地类型耕地分布甲地温带季风气候虽雨热同期,但气候大陆性较强,降水较少,生长期短,水热组合差黑土广泛分布多为旱地较为集中乙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生长期长,水热条件组合较好红壤和砖红壤多为水田较为分散(3)水土流失。甲地主要是保护利用好耕地,主要包括:耕地要施肥和防止冲刷;沼泽地开发要有计划,保护好生态环境;林地应综合开发森林资源,以营林为主。(答出两点即可)乙地应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并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4)甲。原因:甲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这里地势平坦、地广人稀,而乙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这里山地、丘陵所占面积较大,地块分割破碎,不利于机械化耕作。意义: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我国逐步实现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现代化;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特别提醒: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