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届高考历史(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大总结六 必修3《从东西方先哲到现代思想领袖的社会政治思考》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617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历史(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大总结六 必修3《从东西方先哲到现代思想领袖的社会政治思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大总结六 必修3《从东西方先哲到现代思想领袖的社会政治思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大总结六 必修3《从东西方先哲到现代思想领袖的社会政治思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大总结六 必修3《从东西方先哲到现代思想领袖的社会政治思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大总结六 必修3《从东西方先哲到现代思想领袖的社会政治思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大总结六 必修3《从东西方先哲到现代思想领袖的社会政治思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大总结六 必修3《从东西方先哲到现代思想领袖的社会政治思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大总结六 必修3《从东西方先哲到现代思想领袖的社会政治思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大总结六 必修3《从东西方先哲到现代思想领袖的社会政治思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大总结六 必修3《从东西方先哲到现代思想领袖的社会政治思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大总结六 必修3《从东西方先哲到现代思想领袖的社会政治思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大总结六 必修3《从东西方先哲到现代思想领袖的社会政治思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大总结六 必修3《从东西方先哲到现代思想领袖的社会政治思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大总结六 必修3《从东西方先哲到现代思想领袖的社会政治思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4届高考历史(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大总结六 必修3《从东西方先哲到现代思想领袖的社会政治思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概述本专题内容包括中国传统主流思想、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想与中国20世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重大的社会变革和历史的进步,往往以思想解放为前提。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西方思想的主流是人文主义,起源于古希腊,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不断发展完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近代以来,随着西学的传入,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中国近现代思想发生重大变化,向西方学习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光辉

2、思想。本专题知识可归纳为三大主题线索:一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线索可从古代延伸至近代;二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演变,线索可从西方延伸到中国近代;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及中国化。这三条线索代表三大思想体系,即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西方普世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思想。它凝结了东西方历代哲人的深邃思考,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历史发展规律世界三大最具影响力的思想:1.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以德治国、和谐社会。2.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西方普世价值观。3.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地位及原因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

3、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秦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压制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正统地位受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封建统治的腐朽晚清时期的借

4、用儒家思想成为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外衣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软弱性;封建势力强大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猛烈的批判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弘扬科学与民主,宣传西方自由、平等思想二、不同时期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1古希腊时期(1)智者学派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他们反对迷信,提倡怀疑,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成为人文主义的源头。(2)苏格拉底更加注重人的伦理道德和知识,主张“认识你自己”,把哲学发展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文艺复兴和

5、宗教改革时期(1)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2)主要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崇尚理性和科学,反对封建宗教禁锢。3启蒙运动时期(1)启蒙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启蒙思想家将人文主义发展为理性主义:反对迷信,反对权威,尊重科学;猛烈批判封建的神权、王权和特权;提倡资本主义民主、平等、自由、博爱。(3)提出资本主义新的国家构想:伏尔泰崇尚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卢梭主张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等。三、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特点1历程时期特征表现鸦

6、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地主阶级改革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掀起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从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层次,用资本主义制度改造中国社会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动了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政治,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提倡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历程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2.特点(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

7、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3)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复杂历程。(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一、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欧洲启蒙运动政治条件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经济条件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受到封建制度束缚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

8、场的发展思想条件明清之际理学和心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使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性质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地位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是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

9、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二、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思想理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性会议同盟会成立大会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核心或精髓民权主义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决的问题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发展1924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地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人民醒过来指导新民主主义革

10、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主题6挥之不去的“革命史观”“革命史观”虽然不再“吃香”,但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挥之不去”。辛亥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仍占有很大的课程比例,虽然被淡化,但割舍不掉。丢掉了这些历史,就无法知道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新中国建立的历程。“革命史观”在建国后几十年的史学中长期占主导地位,其中的很多观点仍有其合理的价值,仍占有“一家之言”的地位。很多概念在教学中仍在运用,在高考中仍被关注。因此,我们应当了解其基本概念和观点。1民主革命与民族民主

11、革命民主革命(democratic revolution)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参与者包括农民、知识分子、手工业者,甚至包括产业工人这个资产阶级的掘墓人。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或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其压制资产阶级自由贸易的旧的生产关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民族民主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既要进行反对本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民主革命,又要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侵略以维护民族独立的民族革命。民族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在资产阶级领导下的民族

12、民主革命,往往半途而废,或以各种形式的妥协而告终。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民族民主革命,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2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政权,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的革命。1911年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代表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中华民国的辛亥革命,就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性质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目的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

13、合专政的人民共和国。革命胜利后的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种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中国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3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内涵比较广泛的、一般与资产阶级革命相对的概念。它包括无产阶级在没有取得政治统治地位之前,不管革命的任务、革命的社会内容是什么,只要是无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革命,都可以叫做无产阶级革命,革命的目的或者说革命的直接任务,就是使无产阶级夺取政治的统治地位,建

14、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社会主义革命当然是而且只能是无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革命,但这是在无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之后,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进行的把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的革命。就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任务和革命的方式来说,同无产阶级为夺取政权的革命是有区别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概念须要解说和界定。这两个概念一直是混用的,说无产阶级革命,也意味着就是社会主义革命,说社会主义革命,也意味着就是无产阶级革命。但从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来考察,这两个概念是应当而且必须明确区分。英雄史观英雄史观是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主义历

15、史观。英雄是同人民群众相对应的历史观范畴,通常指杰出人物。有的场合也泛指对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如帝、王、将、相和思想家中的一些人。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都无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而是直接或间接地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与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同英雄史观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是否承认个别杰出人物的作用,而在于如何回答谁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和个别人物的关系,使被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了过来。 非选择题卷面规范要领一、典题示例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

16、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

17、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答案实录答案点评此答卷的优点是:(1)针对设问回答,紧扣问题要点。(2)段落清晰、要点明确,文字简练。(3)第(1)问能围绕“政治背景”思考;第(3)、(4)两问答卷表述较为准确。不足之处是:第(1)问对材料观点提炼不准确,未能概括出“官僚腐败,政治暴虐”这一政治特征。第(2)问照搬了材料中的语句,未能变为自己的语言概述。参考答案(

18、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2)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规范要领1据设问序列标注序号;2据设问层次注明中心词;3不同设问分段布局;4标点正确使用,分号明条理,句号明句意;5字体求工整,书面求整洁。注意答题的空间布局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考阅卷的操作方式,所谓网上阅卷主要是指评阅非选择题。每一题由两名不同的评卷人员分别评阅。若两人评出的分数之差超出评卷专家组设定的评分差值,则要进行三评;若仍超出评

19、分差值,再进行四评。评卷组组长利用电脑及时监控每一位阅卷人员的评卷质量,及时协助评卷人员正确掌握评分标准,确保评卷质量。从评卷的操作角度来讲,有两个方面考生尤其要注意。第一是字迹一定要清楚,如果模糊不清,扫描之后很难保证阅卷人员能够从中找到得分点。第二是一定要注意答题区域。有不少考生答题的时候粗心大意,如:把26题的答案写在27题的答题框内,把28题的答案写在29题的答题框内。这种试卷如果被阅卷人员发现了,一般会被当做问题卷提交到组长那里,由组长调看其他题目的答题情况,如果确实是答错了区域,也会协调一下评阅。但问题是高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有时候阅卷人员一不留神就会直接给零分,而不把它当成问题

20、卷提交。这样就造成了失分,非常可惜。大专题阶段检测(六)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答案D解析材料观点认为,严格的家教不会出现类似强盗的行为,而慈爱的母亲则会教育出对家庭或社会有危害的人。这种观点符合法家坚持严刑峻法的主张,故选D。2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一位寡妇李氏。李氏相夫教子,传为佳话。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这反映了()A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B明代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C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D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

21、宋代答案B解析明太祖认为王希之母“失节”,是因为他的母亲曾经改嫁。理学家认为,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王希母亲的改嫁被认为是不符合当时官方哲学理学的规定。3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法,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存天理,灭人欲” 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天良”“良心”可知雍正帝用良知作为衡量臣下的重要标准。故选D。4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

22、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可以说明理学博大精深;又从材料“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说明理学有一定的封闭性。5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论文写作步骤比较第一步第二步甲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的观点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乙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丙查阅到“

23、人是万物的尺度”第一手史料得到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丁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得出这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解析甲观点有误,雅典民主是只属于少数成年公民;乙观点不够严谨,“陶片”不能全面反映论点;丁观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最早的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而不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本质。本题选C项。6“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

24、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材料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出自()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答案B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理想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由此分析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他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学问。7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的共同之处是()A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与中国维新思想都是借助传统思想来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故选A。8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

25、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A君主立宪的观点B革命权利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D天赋人权的思想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布拉德肖法官认为国王和人民之间存在着“契约协定”,协定的双方国民和君主都必须履行各自的义务,一旦国王违背了契约(“纽带被切断”),人民就有权推翻君主统治,这一观点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观点是一致的。9右图是一枚珍贵的清末民初火花,图中四个人物手捧图书,衣服上从右至左分别画着梅、兰、菊、竹

26、。这枚火花反映的主题最可能是 ()A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B维新变法的思潮C民主与科学思潮D民主共和思潮答案B解析梅、兰、菊、竹被人称为“四君子”,表现的是文人士大夫对生命意义等的感悟,而图中人物手捧的却是宪政大全法律改良等书,故选B。10在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过后,人们惊奇地发现运动的参与者有:王公贵族、平民、商人、店员、农民、地主、工厂主、工人、教师、学生、残障人士等等。这场政治运动最可能属于什么性质()A社会主义 B法西斯主义C自由主义 D民族主义答案D解析从材料看,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人士,无论是健康人士还是残疾人士,他们都积极参加这一政治运动,这体现了民族意识,故选D。其他选项都不可能有

27、如此的广泛参与。11下表是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其中“八五”处应该填写()“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21996):_“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走向改革开放B“南方讲话”改革潮涌C改革闯关治理整顿D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主题应该是当时的时代强音,“八五”计划是邓小平视察南方之后,“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改革开放更进一步,风起潮涌。故选B项。12口号,它是“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

28、。它倾注了人们的心血,凝聚了人们的希望,浓缩了人们的情绪。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节日国庆,自然把呼喊口号作为国民感性宣泄的重要渠道。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每年国庆的口号都会有所变化。下列国庆口号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迅速解放台湾、西藏和一切尚未解放的地方!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决心超额完成今年一千二百万吨钢的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 BC D答案B解析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是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个代表”、建立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

29、的主张和口号。因此答案选B。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30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的变化,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机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斯塔

30、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主要历史条件。试举一例说明“士”的崛起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要求:包括人物、主张及影响三个方面内容)(9分)(2)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请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或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别涌现出哪些重要的政治派别,其主要主张分别是什么?(9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时期起到的作用。(4分)答案(1)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崩溃;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等。举例:孔

31、子“仁”和“礼”的思想,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体系和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答出其他诸子百家的主张及影响并符合题意也可)(2)变化: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派别及主张:技术:地主阶级抵抗派(或地主阶级改革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或中体西用)。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民主共和制。(3)宣传新思想,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思想启蒙);加速了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转型。解析第(1)问历史条件要结合材料“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诸侯对人才的渴求”以及关于“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分析即可。举一例。

32、第(2)问结合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史实归纳即可。第(3)问作用可以从思想解放、社会进步和社会变革几个方面归纳。14近代化始终是近代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探索充满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这是普遍的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1)依据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8分)(2)中国在思想层

33、面上的变革主要是指哪些事件?有何影响?(6分)材料二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人先后拜了三位老师,即欧美、日本和苏俄。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是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和断想(3)作者认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

34、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请分别说明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概述中国以欧美和苏俄为师的主要内容和成就。(12分)(4)在我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各阶级所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文明成果?(4分)答案(1)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

35、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2)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戊戌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是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觉悟。(3)自强洋务运动;变法戊戌变法;革命辛亥革命。以欧美为师是指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政治制度,倡导民主和科学(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主要成就: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或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以苏俄为师是指学习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或社会主义道路)。主要成就:取得了民主革命的

36、胜利,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4)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要善于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反对全盘西化和盲目排外,应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解析第(1)问要注意审清时间,可以划分几个不同的阶段,再筛选出影响西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即可。第(2)问要抓住近代思想的三次解放潮流及其影响。第(3)问要注意近代化的历程及各阶级的探索,注意关键的信息“自强、变法、革命”,还要注意向欧美、苏俄学习的内容及其成就的归纳与概括。第(4)问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辨别精华与糟粕,二是要立足国情。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