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596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38页
2017年卓越学案高中同步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必修2)讲义:文本助读-第1单元 2故都的秋.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2故都的秋秋怀(其二)唐孟 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饱含一生的辛酸苦涩,抒写了他晚景的凄凉哀怨,反映出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和世态人情的冷酷。诗中通过描写秋月冰冷,寒气森森,秋露滴落破碎了诗人的梦,料峭的秋风寒冷入骨来营造了一种凄清、肃杀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冷露”两句中的“滴”字,写露喻泣,使诗人抑郁忍悲之情跃然而出;“梳”字,把秋风比喻作一把梳子,劲峭秋风“梳”过每条神经,每个骨缝。“梳”字写出了风流动形态的特点,也写出了诗人从头到脚彻骨寒的感

2、受。令读者如见诗人辗转痛心之状,都是妥帖而形象的字眼。至诚赤子郁达夫您深沉,孤寂,坚韧。您对故都的秋情有独钟。在颠沛流离中,在饱受迫害时,您向往闲散安逸的生活。您开始不断地游历,借助山水来排遣现实带给您的苦闷,消解离群索居带来的寂寞。故都的秋就像是一碗醇香的陈年老酒,充斥在您的心中,总是弥漫着对故都浓得化不开的眷恋。再次饱尝故都的秋,您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家园,灵魂的归宿。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您感到全身充满了力量,您不再害怕孤寂,不再恐惧前途,故乡给了您勇往直前的勇气。看到破壁上的朵朵牵牛花,开得那么深沉、淡泊,您知道了自己的方向,甚至整个民族的方向。作为“五四”时期的前沿作家,您的一生中充满了忧郁

3、,充满了离愁,充满了对明天的忧虑和对昨天的不堪回首。在您浓重深沉的笔法之下,流露出的是一颗赤忱忧民之心;在您远离家乡的凄苦生活之下,隐藏着生活情感的压抑,这使您逃遁现实带来的沉重压力,蛰居在诗歌和死亡的帐下。然而,您“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最终您的生命如一朵奇葩绽放,为了这片您爱的深沉的土地,您的爱永远激荡在国人心中。您,就是至诚赤子郁达夫!文本名句1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2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3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4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

4、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有关“秋”的名句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4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5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冲淹苏幕遮怀旧6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7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陶澹人秋暮遣怀8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者卡片姓 名郁达夫生卒年18961945字号称谓原名郁文,别名荫生,字达夫籍 贯浙江富阳相关材料1913 年留学日本,1922 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

5、,1930 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 年 9 月被日本宪兵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背景呈现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于 1934 年创作的散文。从 1921 年 9 月到 1933 年 3 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 1933 年 4 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居住近三年。这段时间里,他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游记散文。1934 年 7 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

6、,并写下了本文。知识链接创造社:“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团体。1921年 6 月 8 日在郁达夫的寓所,即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第二改盛馆正式宣告成立,初期成员主要有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前期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后期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透过文眼品味秋色阅读故都的秋,要注意课文的文眼,即“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提纲挈领,统摄全篇,要认真领会,循此线索整体把握文章大意。文章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中间主体部分,按照“清”“静”“悲凉”三个层次,逐一描绘故都的

7、清秋景色。共有五种景况,即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最后以议论收尾,进一步赞颂北国之秋。首尾照应,回环往复;中间部分充分展开,酣畅淋漓。作者将苦涩的“品味”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神韵。他不写故都皇家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那些景致虽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似乎离老百姓的生活很遥远。他只是依凭一个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来观察和体验故都之秋,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浓厚的主观色彩。例如写“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看出、体验出美来。写“北国的槐树”

8、的落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些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忧郁而优美的情怀,恐怕只有郁达夫这样一个具有士大夫倾向的读书人才能体验得到,才能表现得这样细腻而深刻。最能表现情景交融的是对“清”“静”“悲凉”的描述。“清”“静”,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悲凉”,则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与景物既有联系又无必然联系(因为感秋可生悲也可生喜,悲也未必从秋景得来)。“清”“静”是大多数散文家能感悟得到、写得出来的,未见得奇妙,而“悲凉”

9、,则属于郁达夫一人独有,最见奇妙。总之,本文情意浓厚,以抒发内心感受为主,写景并不像其他作家的散文那样占用很多篇幅。在这一点上可与荷塘月色对比,荷塘月色写景似用工笔,精描细绘,景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情为景所掩藏;本文则略于写景,尽力抒情,更给人以厚重感。“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又深沉。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性格。在把握本文主旨时,要注意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中的时代精神、社会风云

10、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的阴影。鉴赏散文的语言故都的秋一文语言简洁清丽,富有诗情画意,值得鉴赏品味。鉴赏散文语言在高考散文阅读中经常涉及,由对本文语言的鉴赏品味可对接到高考鉴赏散文语言类题目,并在此系统掌握此类题的解答方法及思路。应考策略鉴赏散文的语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语句的含意和作用。对文章中语句的作用和意义进行鉴赏是高考中的一个常考点。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渲染、铺垫、衬托、对比、过渡、呼应或点题、深化等;二是内容上的作用,理解其语言特点对表达文章内容的意义。2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3要结合所表达的内容作具体

11、分析。忌讳就语言谈语言,不可用“生动、形象”这一类套话来代替具体的分析和鉴赏。4要同写作技巧相结合。因为任何语言所达到的效果都与其写作技巧联系在一起。5规范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语言特色(如运用了什么技巧、什么特殊句式等)。第二步,对这种特色进行阐释。第三步,指出其表达效果。考题示例(2015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

12、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 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 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

13、,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

14、,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

15、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

16、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

17、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题目】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_【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题目要求紧扣“书香”与“诗心”,显然二者是答题的核心。“书香”本义为笔墨之香,“诗心”本义为诗歌的情感。除此之外,还要把二者放在句子中来理解,并结合原文所要表现的主旨。【答案】(示例)“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在几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内涵。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