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584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抚松六中2019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试卷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

2、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

3、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也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鷃的嘲笑。斥鷃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4、。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灵龟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1. 下

5、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B. 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C. 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鷃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D. “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2.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

6、相比内涵更加丰富。B. 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逍遥哲学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C. 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D. 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B. 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C. 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

7、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D. 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8、,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材料二: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

9、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阚兆江透露,其实

10、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

11、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材料三: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

12、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

13、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

14、,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B.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C. 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D. 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5.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分)( )A. 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B. 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

15、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C. 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D. 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6.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三则材料进行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父亲的树陈忠实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

16、下老家的必修课。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

17、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的树。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的荚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这种树秧如长在

18、梯田塄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父亲手里攥着的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不是被扔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进入郑重的保护禁区。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地头的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能补贴家用,能供给

19、哥和我的学杂费用。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下或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现在,在祖居的宅院里,两个年过花甲的兄弟,坐在雨篷下,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却于无意中很自然地说起父亲的两棵树。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年,他经手盖的厦屋和承继的祖宗的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们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的新房子,只留下他亲手栽的两棵树还生机勃勃,一棵满枝尖锐硬刺的皂荚树,

20、守护着祖宗的坟墓园,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每年都在有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回,温习一回父亲。今年却因这事那事把花期错过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选自陈忠实自选散文集,有删改)

21、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回老家拔草常常能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原因是回老家后可以把在城里的很多丧气的烦乱事统统抛掉,不必去想。B. 文中“我”和哥哥拔草和闲聊的情景,表明他们兄弟间关系平淡又真实,同时还引出下文对父亲栽树的回忆,与倒数第二段构成照应的关系。C. 从文中看,父亲栽树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可以通过种树卖钱来补贴家用,二是能够供给哥哥和“我”上学的费用。D. 文章最后一段画线部分描写了椿树迷人的花香,但“我”却因事而错过,没能看到这美好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惋惜之情。8综合全文,简要分析“椿树”这一意象在本文中的作用。(6分)9有人

22、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有人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见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巨川,字下己,陇右人。国初十八学士(李)道玄之后,故相(李)逢吉之侄曾孙。父(李)循,大中八年登进士第。巨川乾符中应进士,属天下大乱,流离奔播,切于禄位,乃以刀笔从诸侯府。王重荣镇河中,辟为掌书记。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籓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籓邻无不耸动,重荣收复功,巨川之助也。及重荣为部下所害,朝议罪参佐,贬为汉中掾。时杨守亮帅兴元,素知

23、之,闻巨川至,喜谓客曰:“天以李书记遗我也!”即命管记室,累迁幕职。景福中,守亮为李茂贞所攻,城陷,以部下数百人欲投太原。入秦,为华军所擒。巨川时从守亮,亦被械系。在途,巨川题诗于树叶以遗华帅韩建,词情哀鸣,建欣然解缚。守亮诛,即命为掌书记。俄而李茂贞犯京师,天子驻跸于华。韩建以一州之力,供亿万乘,虑其不济,遣巨川传檄天下,请助转饷,同匡王室,完葺京城。四方书檄,酬报辐凑。巨川洒翰陈叙,文理俱惬,昭宗深重之,即时巨川之名闻于天下。昭宗还京,特授谏议大夫,仍留佐建。光化初,朱全忠陷河中,进兵入潼关。建惧,令巨川见全忠送款,至河中,从容言事。巨川指陈利害,全忠方图问鼎,闻巨川所陈,心恶之。判官敬翔

24、,亦以文笔见知于全忠,虑得巨川减落名价,谓全忠曰:“李谏议文章信美,但不利主人。”是日为全忠所害。(选自旧唐书文苑)10.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藩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B. 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藩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C. 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藩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D. 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藩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和相关解说

25、,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刀笔:古时书写于竹简,有错讹则刀削笔改重写;这里借指文职官员。B. 记室:中国古代官名,指掌管文书之官,掌章表书记文檄,又称记室参军。C. 驻跸:帝王外出途中暂停小住;这里指皇帝逃离京师,暂住华州。D. 书檄:书是指书简,檄是指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书檄泛指文书。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巨川凭自己的文才为王重荣所器重,尤其是在王重荣收复京师过程中,巨川草成文书,传播四方,产生极大的影响力,从而帮助重荣立下不世之功。B. 巨川依附守亮后,守亮因李茂贞进犯而逃亡,终为韩建所杀,巨川以树叶题诗呈韩建而获释,后任其掌书记

26、,因起草檄文之功被皇帝特授谏议大夫之职。C. 敬翔言“李谏议文章信美,但不利主人”,意为李巨川所写的精美文章对主人朱全忠的确不吉利,使朱全忠感到恐惧,这是李巨川被害的主要原因。D. 这篇传记主要选取了李巨川与地方藩镇主帅之间的故事,注重事件的叙述以及主次人物的结合,勾勒出李巨川才华横溢、为文精美的才子形象。13. 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10分)(1)及重荣为部下所害,朝议罪参佐,贬为汉中掾。(5分)(2)巨川指陈利害,全忠方图问鼎,闻巨川所陈,心恶之。(5分)(二)古代诗歌鉴赏(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步出城东门(汉)无名氏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我欲渡

27、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注,高飞还故乡。【注】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话不在多,意不在巧;平平淡淡地说来,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一往情深。B. 开头两句写主体人物的活动,交代了抒情主人公的立足点和遥望的方向,为下文抒发思想情感作铺垫。C. 这首诗前后一气呵成,笔墨似乎凝聚在一点上,始终透露着一股惆怅和无奈,直到最后一句才直抒胸臆,营造出一种要高飞于千里之外的开阔之感。D.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自己的朋友分明前日沿此路而去,今日却说河水无梁可渡,暗含对

28、世事不如人意的感慨。15.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联系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1)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章中,荆轲唱出了“ , ”的悲壮名句。(2)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思考的两句是“ , ”。(3)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一个很美的意象比喻河畔的柳树,这两句是:“ , ” 。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今夏,廷禧攻略)稳居热搜榜单。精良考究的清宫美景、古典大气的高级色调、如诗如画的清雅构图,俨然一幅唯美的动态水墨画。这部诚意之作,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29、让人们对它_,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中东、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迅速刮起了一阵“中国风”。故事里有文化,文化里有故事。这部清宫戏一改以往套路,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得_,尤其不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呈現。比如,剧中嫔妃服饰使用的香云纱需经过“三洗九煮十八晒”数十道工序制成,( );服装上的刺绣匠心独具、_,手推绣、打籽绣、盘金绣、球绣一针一线都展示着中华传统的高超技艺;团扇采用的缂丝工艺是中国丝织中的顶级艺术,雕琢镂刻,立体感十足;高贵妃千娇百媚的姿态、行腔婉转的曲调,再现了中国戏曲的风范“通过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让我们被震撼于她的独特魅力。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

30、文化遗产,不能让非遗只出现在古书里,而要真真切切让它走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不断_。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评头论足 酣畅淋漓 栩栩如生 陈陈相因B. 赞不绝口 淋漓尽致 栩栩如生 推陈出新C. 赞不绝口 酣畅淋漓 绘声绘色 推陈出新D. 评头论足 淋漓尽致 绘声绘色 陈陈相因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种“软黄金”被外国人赞誉B. 在国外享有“软黄金”的美誉C. 这种“软黄金”受到外国人的赞誉D. 被外国人赞誉为“软黄金”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荧屏在掲开了这些非物质

31、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同时,我们震撼于她的独特魅力。B. 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她的独特魅力让我们感到震撼。C. 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我们被震撼于她的独特魅力。D. 通过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让我们震撼于她的独特魅力。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因为抗生素虽然可以治病,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引起皮疹和药物热,甚至过敏性休克。因此强调

32、,重视抗生素的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21仿照下列划线语段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两个,在后面的横线上再写两句话,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结构相同的文字。要求:符合人物特点,不超过60字。(5分)古来圣贤皆寂寞。但寂寞因人而异。庄子是寂寞的,在喧嚣的时代里,在窘迫的生活中,默默地修身养性,但是他在寂寞中悟出了逍遥的真谛,为无路可走的人打开了一扇开向清风明月的窗;(1) 。寂寞常常与孤独为伴。李白纵情山水,在如画江山中选择了一份孤独,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慨;(2) ,他们选择了孤独,纵然不被世人理解,终不随其波逐其流。孤独丰富了人生的内涵,提升了人生的境界。备选人物:贝多芬 鲁迅 苏武 苏

33、轼 曹操 屈原 陶渊明四、 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张冠李戴,不是庄子把逍遥游放在第一篇

34、,原文第一段可找到答案,是编者这样安排的。2.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分析可知,因果关系倒置。3.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

35、,然后仔细分析。A项,由文章最后一段可知,我们是无法达到真正的自由的。4. 【答案】D【解析】题干是“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都充分肯定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保留。B项,材料三选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C项,“并不都报以乐观的态度”理解有误,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报以乐观的态度。5. 【答案】B【解析】题干是“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

36、两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C项,“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理解不准确,三家媒体的受众有交叉。D项,“三则材料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6. 【参考答案】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

37、词都很接地气,从而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解析】题干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材料一说“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

38、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材料二中“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材料三说“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此外,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本题的答案分散在三个材料中,比较零碎,找到以上的有效答题区间后,再从提升人们

39、的生活品位,拉近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引发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等角度回答。7 【答案】C【解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CD项考核内容,B项考核结构,其中C项,从第五段的内容可知,父亲栽树的根本原因在于爱好,另外还可补贴家用。8 【参考答案】椿树是全文的线索,文章所写的内容均与椿树有关;椿树象征着一生勤劳朴素善良无私的父亲;椿树成为回忆父亲的切入点。【解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意象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分析“椿树”这一意象在本文中的作用。注意从结构和内容的角

40、度分析,从内容观看,椿树象征着一生勤劳朴素善良无私的父亲,椿树成为回忆父亲的切入点;从结构看,椿树是全文的线索,文章所写的内容均与椿树有关。9【参考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文章中叙述的父亲的确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和千千万万的父亲一样,既勤劳又善良淳朴。文章选取的事例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父亲种树。父亲种树的原因一是业余爱好,二是卖钱养家。在这些平凡的小事的叙述中,不仅丰富了人物性格,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更深沉的人文关怀,让人感同身受。(示例二)我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从情感上看,作者对父亲的爱似淡实浓,兄弟之间的情似淡实浓。从手法上看,以“树”象征人,树

41、人结合,意蕴深刻。从语言上看,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在淡淡的叙述中表达深深的爱。【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内容是有人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有人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见解。答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阐明理由,如,我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从情感上看,作者对父亲的爱似淡实浓,兄弟之间的情似淡实浓;从手法上看,以“树”象征人,树人结合,意蕴深刻;从语言上看,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在淡淡的叙述中表达深深的爱。10.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

42、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及文言虚词等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本题中,“贼”“重荣”“巨川”都是名词,为句中主语,前面都要断开。“文思敏速”“翰动如飞”同是谓语,陈述巨川的写作能力,因此中间要断开。“传之藩邻”省略的主语是巨川写好的文章,“无不耸动”省略的主语是人们,因此中间要断开。所以选C项。11. 【答案】A【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A项,这里的“刀笔”借指文章。“以刀笔”译为“凭借文章或文才”。历代主办文书的官吏因刀笔并用,被称作“刀笔吏”。12.

43、 【答案】C【解析】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置陷阱的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李巨川被杀的主要原因是朱全忠恶之,以及敬翔嫉妒李巨川的才华。句意也不是“文章不吉利”,而是所谓“李巨川个人命运对其先后的主人不吉利”。13. 【参考答案】(1)等到王重荣被部下杀害,朝廷决议归罪于王重荣的部属,李巨川被贬官担任汉中掾。(2)巨川指明陈述利弊,(而)朱全忠正图谋夺取天下(取代唐王朝),

44、听到巨川陈述的内容,内心憎恶他。【解析】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为所,表被动;罪,名词作动词,归罪于。第二句中,方,正;问鼎,取天下;之,代他(巨川)。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参考译文】李巨川,字下己,陇右人。唐朝建国之初“十八学士”李道玄的后人,前宰相李逢吉的侄曾孙,其父亲李循在大中八年考中进士。李巨川在乾符年间应进士试,适逢天下大乱,百姓流亡转徙。李巨川急切于获得官位,于是凭借文章依从地方诸侯幕府。王重荣镇守河中,李巨川被征召担任掌书

45、记。当时皇帝流亡在蜀地,贼寇占据京师,重荣纠合各藩镇的力量,协力诛杀贼寇。军中信件与奏章堆积满案。巨川文思敏捷,笔动如飞,传递到邻藩,无不震惊,重荣立下收复京师的功勋,是得到了巨川的帮助。等到王重荣被部下杀害,朝廷决议归罪于王重荣的部属,李巨川被贬官担任汉中掾。当时杨守亮担任兴元主帅,向来了解他,听说巨川到来,高兴地对客人说:“这是上天把李掌书记赠送给我啊!”立即任命巨川主管记室,多次升迁担任幕府中的职务。景福年间,杨守亮被李茂贞攻击,城池陷落,杨守亮率领部下数百人想投奔太原。进入秦地,被华州军队擒获。巨川当时跟随杨守亮,也被戴上镣铐拘禁起来。在路途中,巨川在树叶上题写诗句来送给华州主帅韩建,

46、诗句情感悲痛哀伤,韩建高兴地解开他的捆绑。杨守亮被诛杀后,(李巨川)立即(被韩建)任命为掌书记。不久李茂贞进犯京师,天子逃难到华州,韩建凭借一州的力量,供给无数人马,考虑到自己难以供给下去,派遣巨川向天下发布公告,请求帮助遥送军粮,一同匡护王室,修复(或收复)京城。四方的文书、回报的财物像车辐一样集中而来。巨川挥笔陈说,文采事理都能使皇帝满意,唐昭宗非常看重他,巨川的名声立刻在天下闻名。昭宗返回京城,特地授予李巨川谏议大夫之职,仍然留下辅佐韩建。光化初年,朱全忠攻陷河中,派遣军队向前推进,进入潼关。韩建恐惧,命令巨川拜见朱全忠表示真心归顺。(巨川)到了河中,镇定地谈论时事。巨川指明陈述利弊,(

47、而)朱全忠正图谋夺取天下(取代唐王朝),听到巨川陈述的内容,内心憎恶他。判官敬翔,也凭借文章被朱全忠赏识,想到朱全忠得到李巨川后自己的名声价值会降低,对朱全忠说:“李谏议文章的确好,只是对他主人不吉利。”这天李巨川被朱全忠杀害。14. 【答案】C【解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C项,这首诗可前后分为两层。前四句似乎是一直凝聚在一点上;后四句却忽然开展,高飞于千里之外;给人一泻千里,略无沾滞

48、之感。15. 【参考答案】(1)“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友人顶风冒雪离去,抒情主人公遥望朋友离去的方向,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担忧和羡慕,以及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之感;(2)“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欲渡而不得,表现出现实中有让人无可奈何的阻碍,产生了有家不能回的痛苦和不能与友人同回的惆怅之情;(3)“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想化身黄鹄高飞还故乡,抒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想与友人同回故乡的迫切愿望。【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

49、。“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写出了抒情主人公对离去友人的思念、担忧和羡慕之情,更有友人离去后自己陡生的孤独感。颈联“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写出了诗人因河水阻隔,想归家而不得的怅恨之情。最后一联更是发挥了想象,想化身为鸟飞回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愿与友人同回故乡的迫切的想法。16. 16.(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解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萧萧”“颓圮”“悱”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

50、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答案】17. B 18. D 19. B【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评头论足”对人对事多方议论、挑剔。“赞不绝口”不停地称赞。形容十分赞赏。根据语境“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让人们对”分析,应用“赞不绝口”。“酣畅淋漓”形容极其畅快。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讲话等表达得充分透彻。根据语境“展现”分析,应用“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绘声绘色”形容描写叙事生动逼真。根据语境“服

51、装上的刺绣匠心独具”分析,应用“栩栩如生”。“陈陈相因”指因袭老一套,没有创新。“推陈出新”指在文化艺术方面除去旧的糟粕,吸取精华,创造出新的来。根据语境“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不断”分析,应用“推陈出新”。故选B。【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A项、C项与下文都是赞扬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超技艺,不衔接;B项,中心意思变成了对“声誉”的陈述

52、,而不是对品质的陈述,与下文衔接不恰当。故选D。【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前句主语是“荧屏”,后句主语是“我们”;C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删除“被”;D项,成分残缺,无主语,去掉“通过”。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

53、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 【参考答案】(1)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2)但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3)合理使用抗生素【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分析整个语段,强调联系上下文,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即可。根据“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因为抗生素有效果,所以引起相关做法,

54、联系下文的“滥用”,可以推断出填“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根据“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和“抗生素虽然可以治病”可以得知,处应为“但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为总结性话语,根据上文提到的滥用抗生素引起的各种恶果。可知应填“合理使用抗生素”。21 【参考答案】(1)贝多芬是寂寞的,在人生苦难中,在无声的世界里,与世人隔绝,但是他在寂寞中演绎了生命的绝唱,为那些孤独无助的人创造了一个让灵魂足以安放的世界鲁迅是寂寞的,在浓黑的悲凉中,在愚昧而麻木的民众中,独自彷徨呐喊;但他却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的病根,为昏睡麻木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精神良药苏武是寂寞的,在茫茫大漠里,在匈奴的拘押中,牧羊戈壁,但他却用坚贞不

55、屈默默地谱写着一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颂歌(2)屈原沉吟泽畔,在仰望苍天中选择了一份孤独,哀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世道陶渊明饮酒田园,在安详自乐中选择了一份孤独,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曹操短歌月夜,在壮怀激越中选择了一份孤独,慨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上下文句式要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一致,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结合“古来圣贤皆寂寞”“但寂寞因人而异”“寂寞常常与孤独为伴”分析,选取合适的人物仿写,仿写的内容需要符合人物形象特点,注意第二空需要引用合适的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