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开垦、开垦、再开垦”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解析:A项是列宁时期的口号,B项是斯大林时期的口号,C项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口号,D项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口号。故C项正确。答案:C2(2018辽宁铁路实验中学期中)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承包到队的综合机
2、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废除了斯大林模式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解析: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题干只涉及农业措施,故A项错误;“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 据材料“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故C项错误;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故D项错误。答案:B3(
3、2018山东师大附中三模)苏联1954年的玉米种植面积只有500万公顷,这无法达到赫鲁晓夫要求的指标。赫鲁晓夫给各地官员下达了严令,各地官员派出各种执法队逼迫农民们改种玉米。1955年,苏联的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1 800万公顷。赫鲁晓夫的这一做法()A增加了农民收入 B忽略了自然因素C赶上了美国农业 D扩大了垦荒面积解析:从“各地官员派出各种执法队逼迫农民们改种玉米”可以看出,一年内的指标达成是以逼迫的方式进行的,这是完全忽视自然规律的表现,不可取,所以此题选择B选项;A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农业水平;D选项材料没有提出垦荒的内容,无法判断,A、C、D三项均排除。答案:B
4、4勃列日涅夫执政对苏联的发展影响很大,下表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勃列日涅夫改革出现下表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时间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工业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19661970年7.8%8.5%19711975年5.7%7.4%19761980年4.3%4.4%注重发展重工业忽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执政后期改革停滞不前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耗资巨大遭受长期严重的自然灾害A BC D解析:本题用排除法选择。根据材料信息,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呈正数,说明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国民收入在增长,故错误,排除含有的选项,B项符合题意。答案:B5有学者认为,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
5、题。在对该模式进行改革中,前者揭开盖子是极其不容易,而后者正热衷于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这一时期党的高层越来越倾向于安于现状,老化现象日渐严重。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改革”的是()A下放部分央企管理权 B允许外国资本家办厂C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D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解析:从材料中的“而后者正热衷于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这一时期党的高层越来越倾向于安于现状,老化现象日渐严重”来看,“这一时期”是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措施包括提高农产品价格,故答案为D项;A项属于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措施,排除;B项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工业方面的改革;C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工业方面措施,排除。答案:D6下列对于勃列日涅夫新经济
6、体制的理解,正确的是()没有突破旧的经济体制 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根除了苏联经济体制积存的弊病A B C D解析:本题解题可以使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是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改革,故排除,本题答案选D项。答案:D71987年,苏联通过了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正式提出了“加速战略”,规定经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改造”的措施是()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B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C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
7、门D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解析: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体现了戈尔巴乔夫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故A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是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重点发展军事重工业,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时期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故D项错误。答案:A8戈尔巴乔夫说:“多一些社会主义,意味着社会生活中多一些民主、公开性和集体主义多一些公民对全国事务及其对国际事务的良好影响的关切。总而言之,就是多一些社会主义本质所包含的内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苏联改革()A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背离了马克思主义C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8、解析:结合材料中“戈尔巴乔夫民主、公开性”的信息,可知在考查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故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 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
9、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变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材料三:1985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仅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此后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1)材料一、二、三中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
10、乔夫的改革或统治分别有哪些缺点?其共同的缺点是什么?(12分)(2)从苏联三次改革的失败和苏联最终解体这些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可以得出哪些重要启示?(6分)答案:(1)缺点:赫鲁晓夫提出的改革目标不切实际,且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而扩种玉米,使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为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进行军备竞赛,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高涨;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不但没有实现“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的目标,反而使经济增长率进一步降低。共同的缺点:没有真正解决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而导致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问题。(2)启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曲折复杂的;社会主义改革应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改革一定要切合实际,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改革要稳步推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