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学习目标明目标,提素养1.运用“设置悬念”“设计巧合”等技法,进行片段的精心构思训练 2.运用“尺水兴波”之技法,写出具有波澜的叙事记叙文 无论是侧重写人的记叙文,还是侧重写事的记叙文,都少不了写事件。对于事件的叙述如果一泻无余,那就好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从头看到底,读来没有情趣;叙事曲折回旋,波澜起伏,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要写好情节曲折的记叙文,除了具备对客观事件的正确认识和严密清晰的表达思路外,关键还在于写作技巧的运用,在于如何组织材料。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景致可谓幽深奇巧了,可是人们一进大门,看到的却是“一带翠嶂挡在面前”,看不到里面的景色。贾政解释得好:“非
2、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尽入目中,更有何趣?”宝玉的题词也妙:“曲径通幽。”这给我们启示:文章的结构布局同园林的布局一样大有讲究,即不可太直太露。袁枚在李觉出身传评语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所谓“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呢?一是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二是从读者的阅读心理来看,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自然界中的事物本身就充满曲折变化,而写作也同样要有波澜。这里的所谓“波澜”就是指写事不单调,不平铺直叙,有曲
3、折,有变化,有起伏。这样,事情是曲折的、复杂的,文章才有可读性,也才能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事实上,决定文章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文章的波澜是由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的。这里所说的复杂,有两个含义:事物的多侧面、多角度以及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潮有涨落,草木有枯荣,这是自然界的变化。塞翁失马,乐极生悲,这是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的人事变化。文章的波澜就是这种事物复杂多变性的反映。2文章的波澜是读者的一种心理反应。我们说文章有没有波澜,最终要看能不能在读者心里激起波澜,是不是让读者牵肠挂肚,是不是出乎读者意料,是不是让读者
4、感到惊喜,是不是让读者扼腕叹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研究读者的心理,针对读者的心理选取材料,安排结构。3文章的波澜也取决于写文章的技巧。作者在掌握了事物的复杂性和读者的心理以后,很好地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安排波澜的技巧。例如,事情本来都是从前向后发展的,如果事情本身的结果出人意料,用顺叙就有波澜,用倒叙就会索然无味了;如果事情的起因更让读者关注,像重大案件,用倒叙,制造悬念,就比顺叙的效果要好。拒绝平庸“咯咯咯”刚进家门,便被一阵嘹亮的鸡鸣吸引。高考时我可是个国宝,每周杀一只鸡是少不了的。我走进卫生间,准备看一眼这个遇难者。它不是一只普通的鸡。浑身乌亮,却又透着光泽,不似那些灰黄的土鸡。
5、他的尾翅长而整齐,黑色的羽毛中点缀着些红,像个神气的黑将军,配着红缨,更显英武。不过任它再有能耐,等待它的还是斩首。想到这里,我有些为它惋惜,这只野鸡本该在森林、草原上过着自由的生活。它看我进来,安静了一会儿,似乎打量着我,却不同于其他的鸡,只缩着脖子,逆来顺受的模样。它开始挣扎,尽管双腿被绑,它还是尽力迈开步子、扑着双翅,在卫生间里上蹿下跳。奋力一跃,前行一大步,想快跑时又被绳子带倒。躺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又起来,做好冲刺的姿势,准备新的一次冲锋。黑将军啊黑将军,认命吧!还是和其他的鸡一样,接受现实,庸庸常常地享受一下生命中最后的安宁吧,何必如此费力不讨好呢?我叹息一声,退出房间。正看书的我,
6、听到一声凄切的长鸣。我知道妈妈对它下手了,看来它是逃不过此劫的。却不想传来一句:“儿子,快帮我逮鸡,它溜掉了。”好家伙,有一手啊!从没听说过有鸡能逃过这割喉一刀的。我跑向厨房。黑将军站在厨台上,威风地看着我,腿上绳子早已挣开。它发出得意的鸣叫,高亢、响亮、清脆,倒有一种虎啸山林之势。但在这小小的厨房中,它又能逃向何处呢?我逼近它。它挑衅地看了我一眼,向着窗户纵身一跃,跳了下去。果然,它不是一只平庸的鸡。我俯在窗边,看它黑色的身影,从容、优雅地滑翔,在林立的高楼中这一抹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麻雀为自己灰白的羽毛而羞愧,燕子因自己柔弱的身躯而脸红。它好似雄鹰,华丽地飞翔、降落,悠闲地离开。妈妈还在催
7、促我下楼去追。而我脑海中却浮现出它此前的身影:出众的外貌,漂亮的黑羽。它不同于寻常野鸡,临终前,它拒绝与同伴一样等待死亡。它选择挣扎,更不同于麻木的家鸡。厨房中响亮的长鸣,绝美的一跃,为它赢得了生的机会。它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搏,拒绝了平庸,超越了平凡。它属于自然。它本该离去。对于它,我只有敬意。【名师评点】本文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文学气息,跳荡在自信而稍有幽默的文字中,是“放胆作文”,也是“智巧作文”。文章情节明快,切题亦独具慧心在某种情形下,平庸等于“等死”。于是,此文亦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在不同寻常的取材中,显示了独特的匠心和才思。1制造悬念法。在文章开头或情节展开的关键时刻运用各种手段造
8、成神秘感,比如“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先写结局后叙过程,先写问题(事件),然后交代为什么(背景介绍),或者借助间接描写,或“犹抱琵琶半遮面”等,就会让读者产生一种非看下去不可的强烈冲动,从而获得引人入胜的效果。2铺陈误会法。“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事物,往往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3运用抑扬法。可分为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和抑扬交错三种。这种手法的运用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首尾正反照应,而且曲折生姿。抑扬交错的写法能使行文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9、生动感人。4设计巧合法。叙事性文章的写作,要重视表现偶然性的巧合。巧,要巧得出人意料;合,要合乎事理、合乎人之常情,就是既要让读者感到意外,又要感觉结局本该如此。运用时一定要把条件写足,巧合得真实,误会得合情合理。让读者感觉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切不可漏洞百出,哗众取宠。5张弛法。善于安排文章各部分的内容,使紧张部分和平缓部分有机交叉,做到有张有弛,欲张故弛,张弛有度。6设置意外,情节突转法。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
10、文。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你心目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请以“心中的水仙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 800 字。【立意指导】这里的“水仙花”是一种隐喻,它所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面包”则指实在的物质财富。人不仅要拥有物质财富,还要拥有精神寄托;人不能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某种超越现实的精神或理想的追求中。围绕主题叙事时,要铺展开来,写事要有波澜。2请以“那日,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要求:在横线上填写出具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指导】“那日”是一个时间名词,可以理解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因为是半命题作文,横线中要填写的内容范围就比较广,可以是动作的,比如“那日,我跳了起来”;可以是情感的,比如“那日,我羞愧了”;可以是描写类的,“那日,山巅风急”;也可以是抒情的,“那日,我情感涌动”;等等。在行文中,要注重对补写的内容的诠释,注意补写内容与“那日”的联系,可以对“那日”的具体事件进行描绘,也可以表达“现在”对“那日”的感受等。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