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520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A. 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B. 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C. 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D. 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2、说明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所述并非只是西周文化,排除D项。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与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这实质体现了A. 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B. 历法为封建政府服务C. 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D. 封建皇权的至髙无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由“政月”到“正月”再到“征月”的演变,皆与秦始皇有关.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的避讳制度.故D项正确。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

3、系,与材料不符.故A项排除;题干不能说明历法的政治意义,排除B项;君权神授意思是君主受命于天,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排除。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 抨击秦的专制暴政B. 否定中央集权制度C. 主张恢复分封制度D. 肯定秦的郡县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可知,柳宗元对秦朝郡县制度是持肯定态度的,故答案选D项。B、C项与材料对秦朝郡县制度持肯定观点冲突,故排除;A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4. 新唐书中记载:“(卢商)早孤,家窭困,能以学自奋。举

4、进士、拔萃,皆中。”作为文献史料,此记载可用于证明唐代科举制A. 体现九品官人法的原则B. 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C. 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 进士科是入仕唯一途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卢商)早孤,家窭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说明此人家境贫寒,做官是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之后才进入仕途的,证明唐代科举制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故选C。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的原则是依据门第,排除A。题干无从体现偏重人才道德品行,排除B。D表述过于绝对化,如唐宋时还有恩荫制选官。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5.“今中书主民,

5、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完整的是A. 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B. 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C. 北宋分散削弱相权,产生严重弊端D. 北宋结束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事权分化,相互牵制约束,造成了北宋行政效率降低,部门间不能统筹的局面,故C项正确;题干并未强调北宋积贫及冗官局面,排除AB;题干并未涉及解决藩镇割据问题,排除D项。故选C6.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

6、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作一点显著的事业”。从中可以看出雅典公民A. 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B. 绝对服从于城邦的需要C. 有着强烈政治需求D. 在城邦中失去了自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雅典人认为自己的身体“是给城邦使用的”。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作一点显著的事业”。这体现了雅典人强烈的公民意识,故选A选项。B选项错在“绝对”二字;C选项范围狭小,不仅仅是政治诉求;D选项说法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公民意识7.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 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

7、分配土地B. 倡导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C. 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D. 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答案】C【解析】【详解】资政新编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的方案,C正确;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属于天朝田亩制度本身的内容,排除AD;倡导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是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排除B。故选C。8.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8、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不允许外国人干涉中国事务和倡导所有中国人都管理自己的事务可知,在梁启超看来辛亥革命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A项正确;民主共和观念和打击帝国主义侵略两个只限于对民主和民族意识的解读,没有全面解释材料主题,B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事实上的民主自由权利,只是“觉得”,D项错误。9.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A. 爱国精神B. 民主精神C. 团结精神D.

9、科学精神【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陈独秀提出的是“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体现的是民主精神,没有体现出爱国、团结、科学,所以选择B项。1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皇帝在国际上代表帝国,以帝国名义宣战、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或条约,首相主持帝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可以解散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立法权;帝国司法机关为帝国法院,地方法院则是各邦法院。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 有明显的专制主义色彩B. 政体体现了分权的思想C. 建立起了责任内阁制度D.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德意志皇帝在国际上代表帝国,以帝国名义宣战、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或条

10、约,首相主持帝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可以解散议会”可得出帝国皇帝独揽国家大权,首先可以解散议会且向皇帝负责,实际上是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在德国,帝国宰相向皇帝负责,可以解散议会,无分权体现,故B项排除;责任内阁制度下,内阁掌握行政权,同时受议会约束,但德国首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因此,不是责任内阁制,故C项排除;“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是英国,而不是德国,德国广地拥有实际的大权,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德国代议制特点11.巴黎公社时期,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A. 资本主义工业尚未

11、得到充分的发展B. 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尚未建立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D. 普法战争中法国失败【答案】A【解析】【详解】导致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法国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指的是法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仍然处于上升时期,A项正确;当时法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已经建立,B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激化的产物,C项错误;普法战争中法国的失败是巴黎公社革命的原因,不是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D项错误。1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具有代表性的有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

12、动,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但这些斗争都失败了,说明A. 欧洲工人运动不可能取得胜利B. 广大工人阶级在政治上还没有觉醒C. 资本主义的发展还不够充分D. 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表明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D正确;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不能得出欧洲工人运动不可能取得胜利这样的结论,A错误;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表明广大工人阶级已经觉醒,B错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工业革命蓬勃发展,C错误。故选D。13.如

13、果要再现我国古代先民在原始农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最好选择A 使用铁锄清除杂草B. 展示耒耜的发明过程C. 使用青铜器松土D. 用铁犁翻耕土地【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先民在原始农业发展中创造使用的耕作工具是耒耜,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铁制农具的最早使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C选项错误,青铜农具的最早使用是在夏朝;D选项错误,铁犁牛耕技术的最早使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4.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A.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B. 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C.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D. “民本思想”

14、和“农本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处于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中国古代明智封建的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故选B;A、C、D分别是主观、客观和思想方面的原因,都不是主要原因。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名师点睛】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常常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考查,对“三农”热点问题尤其要重视。例如联系每年的一号文件,我国实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理

15、解我国农业政策实施得当对稳定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等等。15.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历史信息主要有 流动人口众多 制瓷业发达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佣工”说明存在雇佣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聚四方无籍游徒”说明流动人口众多;“瓷镇”说明景德镇当时制瓷业较发达,符合题意,此时的景德镇属于民营手工业,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C。故选D。16.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戴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

16、主要是因为A. 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C. 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D. 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D【解析】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是国家政策,正是因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才导致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艰难。17.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A.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 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C. 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D. 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欧洲城市或者

17、国家的名字。进一步可知,这是欧洲殖民者在美洲殖民掠夺的结果,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工业革命最早开展是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与题干时间不符,A排除;C项说法明显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D项“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说法本身不符合1618世纪时期史实,排除。故答案选B。18.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C.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D.

18、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开辟新航路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情况下进行的,西欧的航海家在世界各地寻找财富,而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明朝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朝贡贸易追求宣扬国威和“厚往薄来”,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导致中西航海家的远洋航行存在巨大差异,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本上”的要求,排除;郑和船队得到了明政府的支持,排除B项;当时西方在科学技术和武装力量方面并不占有明显优势,排除D项。19.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

19、复使用了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A. “光荣革命”的成功B. “日不落”帝国建立C. 君主立宪制完善D. 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答案】D【解析】【详解】从“1851年”结合史实,可知作为“万国博览会”的东道主,“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英国“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当时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正确答案为D项;“光荣革命”的成功后,英国的权力受到宪法的限制,18世纪中期,打败了法国的英国,确立了“日不落”帝国的地位,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完善使英王成为了虚君,这都不是英王骄傲的资本,所以ABC三个选项是错误的。【点睛】19

20、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达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在其大国崛起进程中,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留下了不少智慧和经验。20.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的是A.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C. 城市化的进程D. 社会生活的变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说明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关,故项正确;题干中

21、资料是经济科技方面的内容,排除政治方面的A项;“殖民扩张与掠夺”与城市化、社会生活的变迁无关,排除C、D两项。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名师点睛】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与掠夺,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的交通工具(如火车、轮船)的出现,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如汽车、飞机、电话、电报)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

22、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也推动着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贸易的自由化。21.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其根本原因是A. 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B. 受西方列强入侵较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C. 清政府重视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D. 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答案】B【解析】【详解】东部沿海地区受外国资本入侵严重,自然经济瓦解较西部深,有利于近代企业的发展,正确;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错误;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重视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错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3、不是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的根本原因,故项错误。【点睛】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

24、、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22. 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 )甲午战争后,创办了一家纺织业,发展较快 一战期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 日本全面侵华时期,企业内迁 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企业陷入绝境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略【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内容可知,中的描述均符合史实,该资本家都有可能遇到,故选A,排除BCD。23.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

25、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拐点B. 折射出全体国人均要求改革的社会思潮C. 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D. 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答案】B【解析】【详解】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使国人变法自强、反帝情绪日益高涨,维新变法失败后革命派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即A项解读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康有为要求变法,孙中山选择革命,张骞选择实业救国,三者没有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仅维新派、革命派要求变革,不是全体国民,即B项解读错误,故选择B。变法、革命和发展实业的目的都是救国,说明救国是当时

26、多个力量的共识,即C项解读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变法主要是改革政治、发展民族经济,革命主要是推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发展实业以抵制帝国主义侵略,反映了追求近代化的多样性,即D项解读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24.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A.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B. 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C. 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D. 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答

27、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工业化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体现了在斯大林模式下,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改善民生,故D项正确;斯大林模式实行的前期推动了苏联经济发展,使苏联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故A项错误;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表述不全面,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实行前期,在工业化方面成绩显著,故C项错误。故选D。第卷(非选择题 满分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和部落联盟之间经常发生掠夺财富、宗教偏见及血亲复仇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敌对部落的侵袭和保护私有财富,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28、即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公元前5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封建城市既已出现。它们作为中央集权封建政权的一个基层单位而存在,没有城市自治机构的存在。由于中国的封建制度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城市的商业功能未能有有效的发展,只是因人口和管辖区域的增加而增设行政区域,所以城市人口比例没有太大提高。这一发展的滞后使得中国迟迟无法从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最终落后于西方。摘编自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与形成材料二 西欧中古城市一开始主要由庄园中逃亡的农奴、手工业者作为主要居民,此外还有逃亡农奴经营的行商小贩、酒肆店铺等,基本上是一个生产城市。并通过赎买或武装斗争等手段,取得城市自治权利

29、,他们有自己的法庭和武装,有权宣战、媾和;并通过选举产生的市长、法官等管理人员,行使行政、司法、财政大权。西欧中古城市,它是商品生产的基地、被压迫农奴反封建斗争的堡垒世俗文化的发祥地、文艺复兴的摇篮。城市又与王权结成联盟,促进国家的统一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它的出现与发展成为埋葬中古封建主的墓场。摘编自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3)分析与西方相比,中国城市发展最终落后于西欧的原因。【答案】(1)中国:历史悠久,最早出现在江河流域;最早出于政治、军事需要而建立;经济职能薄弱;作为封建政权的基

30、层单位存在,缺乏自治权。(2)影响:促进国家的统一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西欧城市的商品经济繁荣加速西欧封建经济的瓦解;市民阶层的壮大,成为孕育文艺复兴的摇篮;西欧城市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3)原因:中国封建制度具有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农耕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限制商业城市的发展;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其重义轻利的思想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原始社会末期为了防止敌对部落的侵袭和保护私有财富,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即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可知,中国古代城市历史悠久,最早出现在江河流域,出于军事、政治需要而建立;根

31、据“作为中央集权封建政权的一个基层单位而存在,没有城市自治机构的存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城市作为封建政权的基层单位存在,缺乏自治权;根据“城市的商业功能未能有有效的发展,只是因人口和管辖区域的增加而增设行政区域”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城市的经济职能薄弱。(2)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城市又与王权结成联盟,促进国家的统一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可知,城市发展促进国家的统一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根据“西欧中古城市,它是商品生产的基地、被压迫农奴反封建斗争的堡垒世俗文化的发祥地、文艺复兴的摇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加速了西欧封建经济的瓦解,促进了市民阶层的

32、壮大,成为孕育文艺复兴的摇篮;根据“(城市)的出现与发展成为埋葬中古封建主的墓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发展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3)原因:对比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等方面,分析中西方城市发展情况可知,中国城市发展落后于西欧的原因主要有,中国封建制度具有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农耕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限制商业城市的发展;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其重义轻利的思想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社会转型是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能否顺应社会转型的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国运兴衰。下表是1419世纪左右中西时空坐标图:阅读上述图表,提取相关信息,

33、围绕“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论题:1419世纪,中西呈现不同命运走向阐述:明清时期,统治者通过设内阁、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维护落后的封建统治,盲目采取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等政策,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封建社会渐趋衰弱。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国家先后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新贵族掀起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并通过改革或革命手段先后建立其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

34、后西方的重要因素,中西呈现着不同命运走向。【解析】【详解】图表内容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及其影响。中国专制主义不断加强,导致闭关锁国,文化专制等,社会发展落后于世界,社会渐趋衰落;西方国家则是从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过渡。新航路开辟加速殖民扩张掠夺,加速资本原始积累。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促进科技的发展,加速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论题:1419世纪,中国和西方国家呈现出不同的命运走向。然后围绕这个论题通过以上分析再结合教材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任意角度,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的对比阐述论题,写出答案即可。27.材料 元明清时期在西南少数

35、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以土著民族首领充当地方各级土官,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军政机构,允其世袭。随着西南地区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民族之间的通婚、杂居日益普遍,土司地区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出于经济上的强烈要求,各民族人民也希望打破人为的界限,实现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统一。土民与土司的矛盾日益激化,土民的反抗斗争越来越激烈,严重动摇了土司制度的根基。由于土司的抗拒朝命甚至拥兵反叛,构成了对中央政权的严重威胁。清朝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勘定噶尔丹之乱后,基本实现全国统一。清朝经济发展,国库充裕。清雍正年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废除土司,改由朝廷派流官统治。 雍正朝“改土归流”共分三个阶段:第

36、一阶段为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有计划、有步骤以武力征服,第三阶段以声势推动自动“改流”。 “改土归流”使西南各民族经济、文化有了长足的进步。摘编自罗贤佑中国民族史纲要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年间进行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条件。(2)简析“改土归流”的历史作用。【答案】(1)西南地区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各族人民希望实现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统一;土民与土司的矛盾日益激化,清朝基本实现全国统一;清朝经济发展,国库充裕。(2)作用: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使西南各民族经济、文化有了长足的进步;促进各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统一

37、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随着西南地区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各民族人民也希望打破人为的界限,实现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统一。”可从西南地区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各族人民希望实现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统一;土民与土司的矛盾日益激化,清朝基本实现全国统一;清朝经济发展,国库充裕等角度概括。(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决历史问题能力。回答时注意联系所学及材料“由于土司的抗拒朝命甚至拥兵反叛,构成了对中央政权的严重威胁。改土归流使西南各民族经济、文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可以从经济文化、政治稳定等角度分析出改土归流的历史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