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1.47MB ,
资源ID:624992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2499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北京市第101中学2020届高三4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北京市第101中学2020届高三4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20北京101中学高三(下)4月统练(三)化学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1. 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ABCD硅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能集热器燃气灶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不符合题意;B.锂离子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不符合题意;C.太阳能集热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C不符合题意;D.燃气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D符合题意;故选D。2.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和人造

2、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B. 石油干馏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等C. 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D. 纯碱可用于生产普通玻璃,日常生活中也可用纯碱溶液来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答案】D【解析】【详解】A、人造丝是人造纤维,属于高分子聚合物,多为纤维素类,故A错误;B、石油的分馏可以得到石油气、汽油、柴油等,属于物理变化,而干馏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是通过物理方法得以实现,故C错误;D、纯碱水溶液呈碱性可以去除油污,故D正确。答案选D3. 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NaHS水溶液显碱性:HS+H2OS2+H3O+B. 苯酚能溶于Na2CO

3、3溶液:C6H5OH+C6H5O+C. 三元催化剂净化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2NO+2CO2CO2+N2D. 铜矿淋溶液(CuSO4)遇方铅矿(PbS)发生沉积:Cu2+PbSCuS+PbSO4【答案】A【解析】【详解】ANaHS水解导致溶液显碱性,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SO3+H2OH2SO3+OH,选项A符合题意;B苯酚的酸性比HCO3强,但是比碳酸弱,苯酚溶于Na2CO3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C6H5OH+CO32C6H5O+HCO3,选项B不符合题意;C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被处理后要生成CO2和N2,故三元催化剂净化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的方程式为:2NO+2CO2CO2+N2,选项

4、C不符合题意;D实现了沉淀的转化,难溶的PbS转化成更难溶的CuS,离子方程式为:Cu2+SO42+PbSCuS+PbSO4,选项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4. 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 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 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 状态 状态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能量-反应过程的图像知,状态I的能量高于状态III的能量,故该过程是放热反应,A错误;B.根据状态I、II、III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C

5、O中的C和O形成的化学键没有断裂,故B错误;C.由图III可知,生成物是CO2,具有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D.状态 状态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故D错误。故选C。5.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X2-与Y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与X同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的半径:XYB. 非金属性:ZWC. 氢化物的沸点:XZD.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Na+,故A错误;B项,S和Cl同周期,S的原子序数小于Cl的,所以非金属性SH2S,故C错误;D项,S和Cl的含氧酸都不是唯一的,如酸性:HClO4H2SO4H2

6、SO3HClO,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的位置、结构和性质,正确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同周期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大;同主族原子序数越小,氢化物越稳定;注意D比较酸性强弱时要看最高价含氧酸。6. 某工厂用CaSO4、NH3、H2O、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 向甲中通入CO2可增大c(NH4+)和c(SO42-)B. 为提高生产效率,通入的NH3和CO2越多越好C. 颠倒NH3与CO2的加入顺序不影响生产效率D. 最后一步得到(NH4)2SO4固体的操作为蒸干滤液【答案】A【解析】

7、【分析】硫酸钙悬浊液通入足量的氨气,使溶液成碱性,再通适量的二氧化碳,与溶液中的氨水、硫酸钙悬浊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铵溶液,经过过滤分离得到碳酸钙沉淀再煅烧生成生石灰,而滤液中硫酸铵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铵晶体。详解】A. 往甲(甲中含Ca(OH)2)中通CO2生成CaCO3沉淀,有利于(NH4)2SO4生成,故A正确;B. 为提高生产效率,通入的CO2要适量,过量的二氧化碳能溶解碳酸钙,故B错误;C. 因为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二氧化碳小,所以如果先通二氧化碳,后通氨气,则溶液中的碳酸根就会很小,就很难沉淀出碳酸钙,故C错误;D 滤液中硫酸铵经过蒸发浓缩、冷却

8、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铵晶体,故D错误;故选A。7.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操作及现象结论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甲苯后振荡,溶液褪色甲基对苯环产生影响B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葡萄糖是还原性糖C在过量的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未见到白色沉淀苯酚失效D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产生的气体为乙烯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甲苯后振荡,溶液褪色,苯环对甲基产生影响,故A错误;B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葡萄糖具有醛基

9、,葡萄糖是还原性糖,故B正确;C在过量的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未见到白色沉淀,是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过量的苯酚中,故C错误;D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可能是乙醇蒸气,也可能是碳碳双键,故D错误;故选B。8. 如图装置(I)为一种可充电电池的示意图,其中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K通过,该电池放电、充电的化学方程式为:2K2S2KI3K2S43KI。装置(II)为电解池的示意图。当闭合开关K时,电极X附近溶液先变红。则闭合K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K从右到左通过离子交换膜B. 电极A上发生的反应为:3I-2e-=I3-C. 电极X上发生的反应为

10、:2Cl-2e-=C12D. 当有0.1molK通过离子交换膜,X电极上产生1.12L气体(标准状况)【答案】D【解析】【详解】当闭合开关K时,电极X附近溶液先变红,电极X为阴极,电极Y为阳极,装置(I)放电时电极A为负极,电极B为正极;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K+从左向右通过离子交换膜,A错误;B.放电时的反应为2K2S2KI3=K2S43KI,电极A为负极,电极A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S22-2e-=S42-,B错误;C.电极X为阴极,电极X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C错误;D. 放电时的反应为2K2S2KI3=K2S43KI,当有1mol电子通

11、过电路时有1molK+通过离子交换膜,当有0.1molK通过离子交换膜,电路中通过电子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电极X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X电极上产生气体物质的量为0.05mol,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5mol22.4L/mol=1.12L,D正确;答案选D。9. 2019年12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研究发现洛匹那韦对新冠病毒有较好抑制作用,洛匹那韦能溶于水,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洛匹那韦的分子式为C37H48N4O5B. 洛匹那韦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反应C. 洛匹那韦的水解产物之

12、一遇Fe3+可显紫色D. 洛匹那韦能溶于水与氢键作用有关【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结构简式,洛匹那韦的分子式为C37H48N4O5,故A正确;B洛匹那韦能发生取代反应如羟基、能发生加成反应如苯环、能发生消去反应如羟基的邻碳上有氢、能发生氧化反应如羟基、能发生还原反应如羰基,故B正确;C洛匹那韦的水解产物中没有酚羟基,遇Fe3+不能发生显色反应而显紫色,故C错误;D洛匹那韦能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增大分子间作用力,故D正确;故选C。10. 25时,浓度均为0.1molL1的溶液,其pH如表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序号溶液NaClCH3COONH4NaFNaHCO3pH7.07.08.18.4A

13、. 酸性强弱:H2CO3HFB. 和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 离子的总浓度:D. 中:c(HCO3-)2c(CO32-)c(H2CO3)0.1molL1【答案】C【解析】【详解】ANaF和NaHCO3溶液中阴离子水解显碱性,对应酸性越弱,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强,碳酸氢钠溶液pH大于NaF溶液PH,则对应酸性为H2CO3HF,故A错误;B氯化钠溶液是强酸强碱溶液,溶液pH=7,氯化钠不水解,醋酸铵溶液是弱酸弱碱盐,溶液pH=7,说明醋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水解程度相同,溶液显中性,和溶质未水解,中溶质发生双水解,故B错误;C氯化钠溶液是强酸强碱溶液不水解,溶液中电荷守恒c(Na)+c(H)=c(OH)+c

14、(Cl),NaF溶液中氟离子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电荷守恒有c(Na)+c(H)=c(OH)+c(F),两溶液中钠离子浓度相等,氢离子浓度,所以离子的总浓度:,故C正确;D依据碳酸氢钠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碳元素物质的量总量不变,中物料守恒:c(HCO3)+c(CO32)+c(H2CO3)=0.1molL1,故D错误;故选C。11. 某同学研究K2Cr2O7溶液中的化学平衡,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已知:Cr2O72-+H2O2CrO42-+2H+H=+13.8kJ/mol。实验现象如下:i.试管a中溶液为橙色;ii.试管b中溶液为黄色;iii.试管c中滴加浓硫酸后温度略有升高,溶液变为深橙色。下列说法

15、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B. b试管中不存在Cr2O72-C. 该实验不能证明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D. 试管c中影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答案】C【解析】【详解】A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该反应是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Cr2O72-+H2O2CrO42-+2H+,是可逆反应,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b试管中存在Cr2O72-,故B错误;C滴加浓硫酸,放出热量,温度、浓度均影响平衡移动,则该实验不能证明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可能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故C正确;D试管c中温度、氢离子浓度均变化,则c中的现象不能说明影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故D错误;故选C

16、。【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把握可逆反应的特点、温度和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判断存在的变量,易错点C,注意滴加浓硫酸,放出热量,温度、浓度均影响平衡移动,有多种变量。12. 相同温度下,分别在起始体积均为1L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g)+3Y2(g) 2XY3(g) H=-akJ/mol 实验测得反应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容器反应条件起始物质的量/mol达到平衡所用时间/min达到平衡过程中的能量变化X2Y2XY3恒容13010放热0.1akJ恒压130t放热bkJ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对于上述反应,、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数值不同B. 中

17、:从开始至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X2)=0.1mol/(Lmin)C. 中:X2的平衡转化率小于10%D. b0.1a【答案】D【解析】【详解】A.、中反应温度相同,平衡常数K的数值相同,A项错误;B.中反应放热0.1akJ,说明10min内X2反应了0.1mol,物质的量浓度改变量为0.1mol/L,所以其平均速率为(X2)=0.01mol/(Lmin),B项错误;C.据容器中数据,可算出X2的平衡转化率为10%,容器中是恒温恒压,容器是恒温恒容,容器相当于在容器基础上加压,加压平衡右移,所以X2的转化率大于10%,C项错误;D.据C项分析,容器相当于在容器基础上右移,所以放出热量比容

18、器多,D项正确;答案选D项。13. 资料显示:FeF3溶液接近无色。某同学据此进行以下实验,依据上述实验无法获得的结论是A. FeF3是弱电解质B. 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F3+3SCN-Fe(SCN)3+3F-C. 相同条件下,结合Fe3+的能力:SCN-F-OH-D. 向Fe(SCN)3溶液中加入NaF固体,溶液颜色会变浅【答案】C【解析】【详解】A反应由黄色转成无色,存在平衡Fe3+3FFeF3,FeF3是弱电解质,故A正确;B中由无色转变为红色,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F3+3SCN-Fe(SCN)3+3F-,故B正确;C相同条件下,结合Fe3+的能力:OH-SCN-F-,故C错误;D对于

19、平衡FeF3+3SCN-Fe(SCN)3+3F-,向Fe(SCN)3溶液中加入NaF固体,提高氟离子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溶液颜色会变浅,故D正确;故选C。14. 生产和实验中广泛采用甲醛法测定饱和食盐水样品中的NH4+含量。利用的反应原理为:4NH4+6HCHO(CH2)6N4H+(一元酸)+3H+6H2O。实验步骤如下:甲醛中常含有微量甲酸,应先除去。取甲醛amL于锥形瓶,加入12滴指示剂,用浓度为bmol/L的NaOH溶液滴定,滴定管的初始读数为V1mL,当锥形瓶内溶液呈微红色时,滴定管的读数为V2mL。向锥形瓶加入饱和食盐水试样cmL,静置1分钟。用上述滴定管中剩余的NaOH溶液继续滴定

20、锥形瓶内溶液,至溶液呈微红色时,滴定管的读数为V3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步骤中的指示剂可以选用酚酞试液B. 步骤中静置的目的是为了使NH4+和HCHO完全反应C. 步骤若不静置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D. 饱和食盐水中的c(NH4+)=mol/L【答案】C【解析】【详解】A. 酸和碱反应生成甲酸钠,溶液呈碱性,步骤中的指示剂可以选用酚酞试液,故A正确;B. 通过延长反应时间,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步骤中静置的目的是为了使NH4+和HCHO完全反应,故B正确;C. 步骤若不静置,4NH4+6HCHO(CH2)6N4H(一元酸)+3H+6H2O,反应不完全,生成的酸少,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故C错误

21、;D. 除去甲酸后的氢氧化钠溶液读数为V2 mL,加入饱和食盐水试样c mL,再加12滴酚酞,再用上述NaOH溶液滴定至微红色,滴定管的读数V3 mL,此时4NH4+6HCHO(CH2)6N4H(一元酸)+3H+6H2O,滴入氢氧化钠反应,4NH4+(CH2)6N4H(一元酸)+3H)4OH;氢氧化钠物质的量和氮元素物质的量相同,所以饱和食盐水中的c(NH4+)= =molL1,故D正确;故选C。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8分)15. (1)如图1的氮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部分,人类活动加剧了氮循环中的物质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固氮过程中,N2只做氧化剂B硝化过程需

22、要有氧化剂参与C反硝化过程有助于弥补人工固氮对氮循环造成的影响D同化、氨化过程中,实现了氮元素在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反硝化过程中,CH3OH可作为反应的还原剂,1mol还原剂失去6mol电子。请将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5CH3OH+_NO3_+_+_+_。(2)研究表明,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硫都与大气中雾霾的形成有关。已知:SO2生成SO3总反应方程式是2SO2(g)+O2(g)2SO3(g)H196.6kJ/mol此反应可通过如下两步完成:2NO(g)+O2(g)2NO2(g)H1113kJ/molNO2(g)+SO2(g)SO3(g)+NO(g)H2_。一定温度下,向2L恒

23、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和SO2各1mol,5min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NO2和NO的浓度之比为1:3,则NO2的平衡转化率是_。(3)砷(As)是第四周期A族元素,其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AsH3的稳定性比NH3的稳定性_(填“强”或“弱”)。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常将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As2S3)制成浆状,通入O2氧化,生成H3AsO4和单质硫。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98K时,将20mL3x molL1 Na3AsO3、20mL3x molL1 I2和20mL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q)+I2(aq)+2OH(aq)+2I(aq)+H2O(l)。溶液中c()与反应时间(t

24、)的关系如图2所示。若平衡时溶液的pH14,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答案】 (1). BCD (2). 6 (3). 3N2 (4). (5). (6). 8H2O (7). 41.8 kJmol1 (8). 75% (9). 弱 (10). N和As位于同一主族,As的电子层数比N的多,原子半径As比N的大,得电子能力As比N弱,非金属性As比N弱,氢化物AsH3的稳定性比NH3弱 (11). 2As2S3+5O2+6H2O4H3AsO4+6S (12). 【解析】【分析】(1)AN2固氮转化为NH3、NH4+、NO2、NO3,化合价由0价分别转化为+3、+3、+3、+5价;B根据原子守

25、恒可以知道,必须有氧气参加反应;C反硝化过程,由NO2、NO3,生成N2,大气中氮气的量增加;D植物蛋白为有机物,NH3、NH4+均为无机物;反硝化过程中,CH3OH与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氮气、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水;(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可得;一定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和SO2各1 mol,5min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NO2和NO的浓度之比为1:3,结合三段式计算得到;(3)N和As位于同一主族,As的电子层数比N的多,原子半径As比N的大,得电子能力As比N弱,非金属性As比N弱,氢化物AsH3的稳定性比NH3弱;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As2S3),通入O2氧化,

26、生成H3AsO4和单质硫;根据反应过程列三段式计算可得。【详解】(1)A氮气在大气中氧化为亚硝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N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以N2作还原剂,选项A错误;BNH3转化成HNO2,增加了O元素,则NH3被氧气氧化,所以在硝化细菌作用下发生的硝化过程需要有氧化剂参与,选项B正确;C反硝化过程,生成氮气,向大气提供氮气,即反硝化过程有助于弥补人工固氮对氮循环造成的影响,选项C正确;D氨化过程是动植物蛋白转化为氨气或铵根离子,即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同化、氨化过程中,实现了氮元素在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转化,选项D正确;答案选BCD;反硝化过程中,CH3OH可作为反应的还原剂,1mol还原

27、剂失去6mol电子。CH3OH与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氮气、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CH3OH+6NO33N2+4HCO3+CO32+8H2O;故答案为:5CH3OH+6NO33N2+4HCO3+CO32+8H2O;(2).2SO2(g)+O2(g)2SO3(g)H196.6kJmol1.2NO(g)+O2(g)2NO2(g)H1113kJmol1盖斯定律计算() 得到NO2(g)+SO2(g)SO3(g)+NO(g)H241.8 kJmol1;故答案为:41.8 kJmol1;一定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和SO2各1 mol,5min达到平衡,此时容器

28、中NO2和NO浓度之比为1:3,结合三行计算列式得到,设消耗NO2的物质的量为x: NO2和NO的浓度之比为1:3,物质的量之比1:3,x0.75mol,NO2的平衡转化率100%75%,故答案为:75%;(3)非金属性:NAs,AsH3的稳定性比NH3的稳定性弱,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N和As位于同一主族,As的电子层数比N的多,原子半径As比N的大,得电子能力As比N弱,非金属性As比N弱,氢化物AsH3的稳定性比NH3弱;故答案为:弱;N和As位于同一主族,As的电子层数比N的多,原子半径As比N的大,得电子能力As比N弱,非金属性As比N弱,氢化物AsH3的稳定性比NH3弱;常将含砷废渣

29、(主要成分为As2S3)制成浆状,通入O2氧化,生成H3AsO4和单质硫,结合电子转移配平得方程式为:2As2S3+5O2+6H2O4H3AsO4+6S;故答案为:2As2S3+5O2+6H2O4H3AsO4+6S;列三段式如下: 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K=;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之间的转化、热方程式的书写、三段式的应用、化学平衡的计算等,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图象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和应用,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16. 含铬()废水能诱发致癌,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利用Cu2O光

30、催化可以处理含有的废水。制取Cu2O(1)电解法:利用铜和钛做电极,电解含有NaCl和NaOH的溶液时,反应只消耗了铜和水,体系pH及Cl浓度维持不变(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阳极电极反应式是_。(2)还原法:控制100、pH5的条件时,利用亚硫酸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以制得Cu2O,同时产生SO2气体。反应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加入烧碱,其原因是_。利用Cu2O光催化处理含的废水的研究。(1)光照射到Cu2O光催化剂上产生光催化反应,和H2O分别在光催化反应中形成的微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写出转化Cr3+的电极反应:_。(2)研究中对Cu2O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aCu2O作光催化剂

31、;bCu2O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已知:Cu2O的添加量是2104mol/L,的初始浓度是1103mol/L;对比实验(pH3.0且其他条件相同),反应1.5小时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试剂用量数据和实验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_,依据是_。(3)溶液的pH对降解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已知:Cu2OCu+CuSO4;酸性越大,被还原率越大。pH分别为2、3、4时,的降解率最好的是_,其原因是_。已知pH5时,会产生Cr(OH)3沉淀。pH5时,的降解率低的原因是_。【答案】 (1). 2Cu2e+2OHCu2O+H2O (2). 2Cu2+ +2H2OCu2O+4H+,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不断地增强,为控制

32、pH5的反应条件,所以需要加入烧碱 (3). (4). Cu2O作光催化剂 (5). 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存在比例:3Cu2O,计算得:1103370%2.11032104mol/L,实验可以看到只有氧化亚铜和只有光照时,的转化率很低,说明反应条件是光照条件下和Cu2O同时存在 (6). 3 (7). pH2.5时Cu2O会歧化(转化)为Cu 和Cu2+,所以不选pH2,酸性越大,Cr2O72被还原率越大,pH3酸性强于pH4的溶液,所以选择pH3 (8). pH5时,会产生Cr(OH)3沉淀,沉淀覆盖在催化剂Cu2O表面,影响反应继续进行【解析】【分析】.(1)目的是制取Cu2O,电解质溶

33、液是NaOH的溶液,碱性溶液,反应只消耗了铜和水,由此可以写出电极反应式;(2)利用亚硫酸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以制得Cu2O,同时产生SO2气体;可以根据此信息写出反应方程式,反应中酸性不断地增强,所以需要加入烧碱,控制反应条件;.(1)依据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写出Cr2O72转化Cr3+的电极反应;(2)根据图2所示,有光照,无时Cu2O,几乎不反应;有Cu2O无光照时,Cr2O72浓度降低率很低;有Cu2O有光照时,Cr2O72浓度降低率可达70%;由此判断Cu2O作光催化剂;(3)由图3可知,Cr2O72降解率最高时pH是3;pH2.5时,Cu2O会歧化(转化)为Cu 和Cu2+,Cu2O

34、+2H+Cu+Cu2+H2O;酸性越大,Cr2O72被还原率越大;依据信息已知,pH5时,会产生Cr(OH)3沉淀,以此解题。【详解】.(1)目的是制取Cu2O,电解质溶液是NaOH的溶液,碱性溶液,反应只消耗了铜和水,由此可以写出电极反应式:2Cu2e+2OHCu2O+H2O;故答案为:2Cu2e+2OHCu2O+H2O;(2)利用亚硫酸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以制得Cu2O,同时产生SO2气体;可以根据此信息写出反应方程式:2Cu2+SO32 +2H2OCu2O+4H+SO42,反应生成酸,酸性不断地增强,所以需要加入烧碱,控制pH5的反应条件;故答案为:2Cu2+SO32 +2H2OCu2O

35、+4H+SO42,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不断地增强,为控制pH5的反应条件,所以需要加入烧碱;.(1)依据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写出Cr2O72转化Cr3+的电极反应为:Cr2O72+14H+6e2Cr3+7H2O;故答案为:Cr2O72+14H+6e2Cr3+7H2O;(2)根据图2所示,有光照,无时Cu2O,几乎不反应;有Cu2O无光照时,Cr2O72浓度降低率很低;有Cu2O有光照时,Cr2O72浓度降低率可达70%;由此判断Cu2O作光催化剂;故答案为:Cu2O作光催化剂;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存在比例:3Cu2OCr2O72,计算得:1103370%2.11032104mol/L,实验可以

36、看到只有氧化亚铜和只有光照时,Cr2O72的转化率很低,说明反应条件是光照条件下和Cu2O同时存在;(3)由图3可知,Cr2O72降解率最高时pH是3; pH2.5时,Cu2O会歧化(转化)为Cu 和Cu2+,Cu2O+2H+Cu+Cu2+H2O;酸性越大,Cr2O72被还原率越大;故答案为:3; pH2.5时Cu2O会歧化(转化)为Cu 和Cu2+,所以不选pH2;酸性越大,Cr2O72被还原率越大,pH3酸性强于pH4的溶液,所以选择pH3;依据信息可知,pH5时,会产生Cr(OH)3沉淀,沉淀覆盖在催化剂Cu2O表面,阻碍Cu2O与Cr2O72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pH5时,会产

37、生Cr(OH)3沉淀,沉淀覆盖在催化剂Cu2O表面,影响反应继续进行。17. 合成药物盐酸普罗帕酮的中间体E和双酚A型聚碳酸酯H的路线如图:已知:iRCOOR+ROHRCOOR+ROH(R,R、R代表烃基)(R、R代表氢原子或烃基)(1)A的结构简式是_。(2)试剂a是_。(3)C只含有一种官能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5)E中官能团是_。(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反应中C发生氧化反应bD中无支链c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互为同分异构体d反应中试剂b的结构简式可为(7)IJ转化的一种路线如下图,已知中间产物1转化为中间产物2是取代反应,中间产物2转化为

38、J是消去反应,写出中间产物1和中间产物2的结构简式。中间产物1:_;中间产物2:_。(8)G的分子式为C3H6O3,只含一种官能团,且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答案】 (1). (2). H2 (3). (4). 取代反应 (5). 羟基、羰基 (6). acd (7). (8). (9). 【解析】【分析】根据产物结构简式及A分子式知,A为,为取代反应;为加成反应,a为H2,B为,为催化氧化生成C为,D应为,由题给信息结合I的结构简式可知E为,含有羟基、羰基,G的分子式为C3H6O3,只含一种官能团,且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应为,由题给信息可知F为

39、,以此解答该题。【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故答案为:;(2)A与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故答案为:H2;(3)C只含有一种官能团,为环己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4)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5)由题给信息结合I的结构简式可知E含有羟基、羰基,故答案为:羟基、羰基;(6)aC与过氧化物反应生成七元环酯,中C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bD应为,存在CO键,则D存在支链,故b错误;cE为,则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d对比F的结构简式可知反应中试剂b的结构简式可为,故d正确。故答案为:acd;(7)I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40、,脱去HBr生成,再脱去HBr可生成J,故答案为:;(8)G的分子式为C3H6O3,只含一种官能团,且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明确合成图中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碳链结构与官能团的变化等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中等,(7)为解答的难点,注意结合信息来分析解答。18. 以废旧锌锰电池初步处理分选出的含锰废料(MnO2、MnOOH、MnO及少量Fe、Pb等)为原料制备高纯MnCl2xH2O,实现锰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资料aMn的金属活动性强于Fe,Mn2+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pH高于5.

41、5时易被O2氧化。资料b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Mn(OH)2Pb(OH)2Fe(OH)3开始沉淀时8.16.51.9完全沉淀时10.18.53.2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molL-1(1)过程的目的是浸出锰。经检验滤液1中含有的阳离子为Mn2+、Fe3+、Pb2+和H+。MnO2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检验滤液1中只含Fe3+不含Fe2+的操作和现象是:取少量滤液1于试管中,滴入铁氰化钾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另取少量滤液1于试管中,_。Fe3+由Fe2+转化而成,可能发生的反应有:a2Fe2+Cl2=2Fe3+2Clb4Fe2+O2+4H+=2Fe3+2H2Oc.写出c的离子方程式

42、:_。(2)过程的目的是除铁。有如下两种方法:.氨水法:将滤液1先稀释,再加适量10%的氨水,过滤。.焙烧法:将滤液1浓缩得到的固体于290焙烧,冷却,取焙烧物.。已知:焙烧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FeCl3+3O2=2Fe2O3+3Cl2,MnCl2和PbCl2不发生变化。氨水法除铁时,溶液pH应控制在_之间。补全中的操作:_。两种方法比较,氨水法除铁的缺点是_。(3)过程的目的是除铅。加入的试剂是_。(4)过程所得固体中的x的测定如下:取m1g样品,置于氮气氛围中加热至失去全部结晶水时,质量变为m2g。则x=_。【答案】 (1). MnO2+4H+2ClMn2+Cl2+2H2O (2). 滴加

43、KSCN溶液,变红 (3). MnO2+4H+2Fe2+=Mn2+2Fe3+2H2O或MnOOH+3H+Fe2+=Mn2+Fe3+2H2O (4). 3.25.5 (5). 加水溶解,快速过滤,再加盐酸酸化至pH小于5.5 (6). 引入杂质NH4+ (7). 锰 (8). 【解析】【分析】含锰废料(MnO2、MnOOH、MnO及少量Fe、Pb等)与浓盐酸反应,过滤滤液1中含有的阳离子为Mn2、Fe3、Pb2和H,过程II除去铁离子,过程III用锰除去铅离子。【详解】(1)MnO2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

44、H+2ClMn2+Cl2+2H2O 。亚铁离子与铁氰化钾溶液生成蓝色沉淀,铁离子使KSCN溶液显红色,检验滤液1中只含Fe3不含Fe2的操作和现象是:取少量滤液1于试管中,滴入铁氰化钾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另取少量滤液1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变红,故答案为:取少量滤液1于试管中,滴入铁氰化钾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另取少量滤液1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变红;Fe3+由Fe2+转化而成,由a、b两个方程式得:可能由氯气、氧气氧化,也可能由二氧化锰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Fe2=Mn2+2Fe3+2H2O,故答案为:MnO2+4H+2Fe2=Mn2+2Fe3+2H2O;

45、(2)调节pH除去铁离子,pH大于3.2时,铁离子沉淀完全,铅离子、锰离子不能沉淀,小于5.5时锰离子不易氧化,故pH应小于5.5,故答案为:3.25.5;补全中的操作:加水溶解,快速过滤,再加盐酸酸化至pH小于5.5 ,故答案为:加水溶解,快速过滤,再加盐酸酸化至pH小于5.5 。两种方法比较,氨水法除铁的缺点是:氨水法除铁的过程中,会引入杂质NH4,故答案为:引入杂质NH4;(3)过程的目的是除铅。用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加入锰,将铅离子置换与溶液分离,自身生成锰离子,不引入杂质,故答案为:Mn;(4)过程所得固体中的x的测定如下:取m1g样品,置于氮气氛围中加热至失去全部结晶水时,质量

46、变为m2g。m1gMnCl2xH2O置于氮气氛围中加热至失去全部结晶水时,生成MnCl2质量为m2g,则n(MnCl2)=,结晶水的质量为(m1-m2)g,n(H2O)=,则1:x=n(MnCl2):n(H2O),解得:x=,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方案设计,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涉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组成的计算等知识,解题关键:注意把握实验的流程、相关物质的性质以及题目信息。19. 实验小组探究KI与Cu(NO3)2的反应,进行实验一:实验一注:本实验忽略Cu2+在此条件下的水解。(1)取棕黄色清液,加入少量_溶液(试剂a),清液变为_色,说明生成了I2。(

47、2)探究生成I2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向2mL1molL-1KI溶液中加入1mL_溶液(硝酸酸化,pH=1.5),再加入少量试剂a,观察到与(1)相同的现象。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实验一中生成I2的原因是酸性条件下,氧化了I。乙同学认为仅由甲的实验还不能得出相应结论。他的理由是该实验没有排除_氧化I的可能性。若要确证实验一中是氧化了I,应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行检验_的实验。(3)探究棕黑色沉淀的组成。查阅资料得知:CuI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于是对棕黑色沉淀的组成提出两种假设:aCuI吸附I2b_吸附I2。为证明上述假设是否成立,取棕黑色沉淀进行实验二:实验二已知:CuI难溶于CCl4;I2

48、=2I(无色);Cu+S2O32-=(无色)。由实验二得出结论:棕黑色沉淀是CuI吸附I2形成的。现象iii为_。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产生现象ii的原因:_。【答案】 (1). 淀粉 (2). 蓝 (3). 2molL1NaNO3(或KNO3) (4). 溶液中的Cu2+,空气中的O2 (5). NO3-的还原产物(NO、NO2等) (6). Cu (7). 棕黑色固体颜色变浅,溶液变为紫红色 (8). CuI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uI(s)Cu+(aq)+I-(aq),加入足量Na2S2O3溶液后,S2O32-与Cu+反应生成Cu(S2O3)23-使c(Cu+)减小,平衡右移从而使白

49、色沉淀溶解【解析】【分析】实验一:KI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铜溶液反应得到棕黑色浊液,静置得到棕黑色沉淀和棕黄色溶液,(1)取棕黄色清液,加入少量淀粉。遇到碘单质变蓝色;(2)探究硝酸根离子酸性溶液中的强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可以取用硝酸根离子浓度相同的硝酸钠验证;溶液中溶解的O2,铜离子也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若要确证实验一中是NO3氧化了I,需要验证硝酸根离子被还原生成的产物,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的存在;(3)结合假设a,铜离子化合价降低为+1价,也可能降为0价;I2易溶于有机溶剂,CuI不溶于CCl4;CuI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uI(s)Cu+(aq)+I-

50、(aq),加入足量Na2S2O3溶液后,S2O32-与Cu+反应生成Cu(S2O3)23-使c(Cu+)减小。【详解】(1)KI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铜溶液反应得到棕黑色浊液,静置得到棕黑色沉淀和棕黄色溶液,取棕黄色清液,加入少量淀粉溶液(试剂a),清液变为蓝色,证明生成了碘单质,故答案为:淀粉; 蓝;(2)上述实验中铜离子有可能氧化碘离子,因此需要排除铜离子的干扰,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向2mL1molL1KI 溶液中加入1mL2 molL1 NaNO3(或KNO3),溶液( 硝酸酸化,pH=1.5 ),再加入少量试剂a,观察到与(1)相同的现象。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实验一中生成I2 的原因

51、是酸性条件下,NO3 氧化了I,故答案为:2 molL1 NaNO3(或KNO3);乙同学认为仅由甲的实验还不能得出相应结论。他的理由是该实验没有排除溶液中的Cu2,溶液中溶解的O2氧化I的可能性,故答案为:溶液中的Cu2,空气中的O2;若要确证实验一中是NO3氧化了I,应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行检验NO3的还原产物(NO、NO2等)的实验,故答案为:NO3的还原产物(NO、NO2等);(3)结合假设a,铜离子化合价降低为+1价,也可能降为0价,因此假设b是Cu吸附I2,故答案为:Cu; I2易溶于有机溶剂,CuI不溶于CCl4,因此实验iii的现象是棕黑色固体颜色变浅,四氯化碳溶液变化为紫红色,

52、故答案为:棕黑色固体颜色变浅,溶液变为紫红色;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产生现象ii的原因:CuI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uI(s)Cu+(aq)+I-(aq),加入足量Na2S2O3溶液后,S2O32-与Cu+反应生成Cu(S2O3)23-使c(Cu+)减小,平衡右移从而使白色沉淀溶解;故答案为:CuI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uI(s)Cu+(aq)+I-(aq),加入足量Na2S2O3溶液后,S2O32-与Cu+反应生成Cu(S2O3)23-使c(Cu+)减小,平衡右移从而使白色沉淀溶解。【点睛】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物质性质和反应现象判断,主要是题干信息的理解和应用,掌握提出假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题关键,难点(2)若要确证实验一中是NO3氧化了I,应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行检验NO3的还原产物(NO、NO2等)的实验。- 2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