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判断正误,认识荒漠化的含义和类型。(1)荒漠化的本质是指土地退化现象。()(2)荒漠化都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3)荒漠化的发生与气候的异常变化无关。()(4)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都是荒漠化的表现。()2读我国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单位:mm)及区域差异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高大地形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气候干旱,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2)完成关联图,认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3)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西
2、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人为原因:(4)归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原则与防治措施。防治原则防治措施(二)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植被覆盖率低;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2)加剧沟壑发育,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5)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等。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3、治理(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4)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新视野拓展聚焦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摘自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1)土地退化是该带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自然原因:地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对降水变率极为敏感,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2)北方农牧交错地
4、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构筑防护体系在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自然恢复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退化草场,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
5、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核心点(一)荒漠化的防治在“地理实践”中探起2017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塞罕坝林场(下图)建设者们的事迹感人至深,经过几代治沙人的努力,50多年来他们在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到解放初期,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原因,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问题探析1你认为塞罕坝由天然名苑退化成荒漠沙地的可能原因有哪些?提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捕猎、不合理的砍伐、森林火灾等。250
6、多年前,塞罕坝没有人工林,只在阴坡上长着些不成片的白杨、云杉和山杨,阳坡和平坦地上几乎一片荒凉。请解释其中的原因。提示:该区域由于降水少,水分条件较差。阴坡蒸发量小,土壤湿度较好,可以满足树木生长的需求;而阳坡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差,因此植被少。在“综合思维”中学起荒漠化成因与防治的分析思路1抓气候特征,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2抓人类活动,分析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人类的生产活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方式不合理,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具体如下表所示: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林地、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干旱、半
7、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3.循因探寻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措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
8、增长在“解决问题”中用起典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阐述图示区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2)说明荒漠化对图示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影响。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范。(3)列举当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析题第(1)题,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为当地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增加,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第(2)题,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结冰期和汛期等。荒漠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影响。荒漠化导致区域降水减少,河流流量减小,径流量季节波动加大,水位变化大。荒漠化导致
9、地表疏松物质增多,河流的含沙量增大。第(3)题,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是恢复地表植被,因此应退耕还林还草,合理配置农、林、牧用地,同时应控制人口规模,减小生态环境的压力。答案(1)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增加,农业生产规模扩大,超过了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2)含沙量增加;径流量减小,季节波动加大;水位变化大。(3)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合理配置农、林、牧用地;控制人口规模,减小生态环境的压力。据诗经记载,3 000年前库布齐草原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后来,该草原逐渐变成中国第七大沙漠(位置见下图)。在库布齐沙漠治理过程中,人们利用供水管道对沙生植物进行适当浇灌,大部分树苗的根系都可
10、以达到地下水位,形成自然生长的丛林。经过几代治沙人的努力,该沙漠近三分之一的面积得到治理,且逐渐形成沙漠旅游、食品、光伏等多领域的产业链,成为世界沙漠治理的典范。据此完成13题。1库布齐草原逐渐变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较为干旱B过度开垦和放牧C风力作用较强 D过度商业性伐木2库布齐沙漠能够得到有效治理的有利条件是()A降水增多 B地下水位高C沙漠面积小 D劳动力充足3库布齐沙漠的有效治理有利于()A减少北京沙尘暴的发生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C扩大当地农业生产规模 D减弱城市热岛效应解析:1.B2.B3.A第1题,现代沙漠的形成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干旱、风力作用较强是沙漠形成的
11、基础自然条件,A、C错;该地在农牧业分界线附近,过度开垦和放牧导致植被破坏,最终使得库布齐草原逐渐变成沙漠,B对;结合材料可知,该地曾为草原,不会出现过度商业性伐木,D错。故选B。第2题,该地降水变化不大,A错。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地靠近黄河,地下水充足;材料信息显示该地“大部分树苗的根系都可以达到地下水位,形成自然生长的丛林”,说明地下水位较高,B对。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面积并不小;只靠大量劳动力的投入,不能治理沙漠,C、D错。故选B。第3题,读图可知,库布齐沙漠距离北京较近,且处于北京冬季风的上风向,因此库布齐沙漠的有效治理有利于减少北京沙尘暴的发生。库布齐沙漠的有效治理对当地能源
12、消费结构、农业生产规模影响不大;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为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增加及绿地减少等,造成城市“高温化”,沙漠植被覆盖率提高,不会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故选A。(2021淄博检测)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45题。4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降水较少A BC D5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 B种草C栽灌木 D自然演化解析:4.B5.D第4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
13、乌素沙漠的南缘”,可知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故选B。第5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故选D。核心点(二)水土流失在“地理实践”中探起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水蚀荒漠化的强烈发展使这些地区残存的表土早就被暴雨冲刷殆尽,地面母岩裸露,寸草不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片红色丘陵。它跟石漠化有相似之处。
14、问题探析1相同单位面积水土流失的危害,南方山区丘陵的危害要大于黄土高原。请分析原因。提示:南方山区丘陵水土流失导致石质裸露,地表土壤恢复困难;南方地区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高,损失大;南方经济发达,同样的水土流失损失要大于黄土高原。2你认为应如何治理南方山区丘陵水土流失问题?提示: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采取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加强对冲沟的治理;开发小水电、太阳灶,营造速生林、薪炭林等,有计划地解决当地农民的生活用能问题。在“综合思维”中学起(一)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1抓自然因素,分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
15、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抓关键因素,分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关键因素,应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1)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3)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二)水土流失的危害分
16、析耕地质量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河流泥沙河流径流泥沙含量剧增、河湖淤积,加剧洪涝威胁自然灾害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三)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分析1不同地段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沟谷集中区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住,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恶化生物措施不适宜耕种的土地主要是采取种树种草、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农业技术措施耕作区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2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在“解决问题”中用起典例(2020山东等级考)阅读图文资料,
17、完成下列要求。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 356 km2(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
18、严重淤堵。(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析题第(1)题,由材料可知,河流两侧有沙丘,冬春季节风力较大,沙源丰富。夏
19、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第(2)题,主要从径流来源和特点角度分析。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补给强度大,径流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第(3)题,黄土丘陵沟壑区应主要从加强沟道坝系建设、蓄水拦沙等角度采取措施。风沙区可以设置草方格沙障、引洪入沙等措施。冲积平原区需要疏浚河道、引洪淤地等。答案(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
20、2)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3)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任选一区作答即可)黄土高原上的塬、坡、沟众多,水土流失严重。当地人根据不同地貌特点,采用“保塬、护坡、固沟”等办法,取得了治理与发展并重的良好效果。读图完成12题。1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密切相关的是()A地处季风与
21、非季风、水田与旱地的过渡地带B夏季冷锋形成的暴雨多C高原形成时即沟壑纵横D黄土土质直立性强2“保塬、护坡、固沟”措施正确的是()A在塬面上恢复自然植被B在坡面上全部植树种草C加固河沟堤坝防治洪水D在塬面和缓坡上适当开垦耕地解析:1.B2.D第1题,黄土高原大部分处于季风区内,夏季多暴雨,其形成多与冷锋有关;高原上的沟壑纵横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黄土土质疏松,地表缺乏保护是水土流失的原因。第2题,在坡面上应适当植树种草;加固河沟堤坝主要目的是保持水土;在塬面和缓坡上可以适当开垦耕地。(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辽宁卷)黄土地貌以黄土沟间地貌塬、墚、峁最具代表性,其中塬面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
22、。下图为大塬到残塬的演化(甲丁)模式图。据此完成34题。3推测塬面上聚落分布历经的演化过程是()逐渐分散内部聚集均匀分布零散分布A BC D4遏制塬面持续萎缩最有效的措施是()A沟头加固防护 B沟道径流调控C塬面水沙集蓄 D塬面植被恢复解析:3.B4.A第3题,由材料知,“塬面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甲丁的演化过程中,塬面的面积逐渐减小,所以塬面上聚落的分布也是逐渐分散。甲:塬面面积大而完整,所以聚落分布比较均匀;乙:塬面面积减小,周围受到流水侵蚀,因此边缘的聚落开始向中间集聚;丙:塬面破碎,聚落开始由集中走向分散;丁:塬面完全破碎,只有少部分塬面有聚落分布。所以塬面聚落演变的过程是:均匀分布内部集聚逐渐分散零散分布。故选B。第4题,塬面持续萎缩主要是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溯源侵蚀活跃,沟岸扩张。所以,要遏制塬面持续萎缩最有效的措施是:保土蓄水,防止沟岸的继续扩张,加固沟头,保住塬面,A选项正确;塬面萎缩主要是由于沟岸的扩张,沟道的溯源侵蚀,而塬面水沙集蓄和塬面植被恢复,仅仅保护塬面是不够的,仍然会使塬面萎缩。排除C、D选项。沟道径流调控,沟岸仍然会扩张,保塬作用不大,仍然会侵蚀塬面,排除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