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一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二月考历史学科试卷一、选择题1.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材料中的“政治革命”主要是指A. 废除债奴制B. 实行财产等级制C. 设立五百人会议D. 按地域选举将军【答案】B【解析】据材料“梭伦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将公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废除债奴制,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五百人会议的措施,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按地域选举将军的措施,故D项错误。故选B。2. 在克利斯提尼组织的酒神颂歌比赛中,参赛者均是从新的部落
2、中选拔出来的公民代表,由10个新组建的部落各出1个男童或男子组队,每支歌队有50人,组成5支男子歌队和5支男童歌队进行比赛。克利斯提尼这一做法A. 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B. 打破了血缘部落之间的分歧C. 增强了雅典城邦的凝聚力D. 旨在丰富雅典城邦精神生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克利斯提尼举行的酒神颂歌比赛中,参赛者均是从新部落选拔出来的公民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利斯提尼改革打破原有血缘部落,实行地域选区,新代表所代表的显然是新的地域部落,这有利于打破血缘部落下的贵族政治,增强雅典新部
3、落的团结,从而增强雅典城邦的凝聚力,故选C项;材料与雅典公民演说技能无关,故排除A项;B项表述绝对,排除B项;酒神颂歌比赛确实有利于丰富雅典城邦的精神生活,但这不是克利斯提尼这一做法的主旨,故排除D项。3. 公元前5世纪,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雅典民主的表现,包括A. 自由民皆可以参加公民大会B. 五百人议事会可行使司法审判权C. 城邦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D. 国家公职人员均由抽签选举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体现的是主权在民和轮番而治的特征,主要表现
4、为城邦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C符合题意;自由民的范围比公民范围大,A排除;陪审法庭行使司法审判权,B排除;伯里克利改革改革时期,除十将军外,其余官职是通过抽签选举产生,D排除。故选C,4. 公元前3世纪,罗马外事大法官在审理跨国民事和商事案件时,会综合所涉各国与案件有关的实体法,根据法的精神而不是法的条文,运用“衡平”(消除差别之意)手法做出裁决。外事大法官的裁决A. 推动了万民法的产生B. 终止了公民法的行使C. 平息了跨国民事纠纷D. 平衡了各民族的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外事大法官的裁决不是根据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根据各国实体法与法的精神灵活审判,这种一案一例的做法推动了万民法的产
5、生,A项正确;公民法在公元前3世纪依然产生着重要作用,B项错误;C项“平息了”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5. 史载,罗马中央政府“除元老院外,它的行政官员仍不过由总共40人左右的执政官、大法官、财务官和营造官组成”,罗马行省的官吏则更少。而中国“西汉末年官吏总数有12万余人”。材料可以佐证古代罗马A. 善于利用经济手段改善人民生活B. 行省是实行法治的有力保障C. 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管理D. 国家行政管理存在严重弊端【答案】C【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古代罗马官员善于利用经济手段改善人民生活的情况,故可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实行法治的有
6、力保障应是罗马帝国强大的实力和完善的法律制度,而不是行省,故可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有着完善的法律体制,为罗马帝国的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减少了政府的行政官员,故此题应选C;材料讲到的罗马的官员数量少,这并不能说明“国家行政管理存在严重弊端”,故排除D。6. 彼特拉克等人强调“人性”,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而到了15世纪,布鲁尼等人则将强调关注社会政治事务,主张在佛罗伦萨实行共和政制。这一变化反映出A. 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B. 人文主义精神内涵有所扩充C. 政治斗争成为文艺复兴核心D. 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15世纪”“彼特拉克”“布鲁尼”等信
7、息可知,他们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材料反映了早期人文主义者彼得拉克等的重点在思想领域,而15世纪的人文主义者布鲁尼等则将目光放到了政治层面,这种转变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内涵有所扩充,B项正确;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侧重于思想文化领域,排除C项;D项说的是启蒙运动时期,排除。7. 英国在宗教改革中改用英语为正式语言,代替教会历来使用的拉丁文,1611年出版了钦定版英语圣经,在教会内使用。荷兰于1637年规定用荷兰语的“国定版”圣经,在荷兰共和国内推进语言标准化以及荷兰语的普遍应用。英、荷两国的做法A. 促进了新教观念的传播B. 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发展C. 增强了居
8、民的宗教意识D. 瓦解了天主教会的势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用英语为正式语言,代替教会历来使用的拉丁文”、“用荷兰语的“国定版”圣经,在荷兰共和国内推进语言标准化以及荷兰语的普遍应用”等信息可以看出,英荷等国通过民族语言来解读圣经,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新教观念,排除A;材料不是要增强宗教意识,排除C;D项不是主旨,排除。8.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A.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B. 消
9、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 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答案】C【解析】据材料“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启蒙运动主张权力制衡,以权力来制约权力,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消灭私有制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的主张,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学生据此可以联系启蒙运动关于权力制衡的思想主张,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
10、出正确答案。9. 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了论法的精神。在书中,他把一个运转良好的君主政体与“宇宙系统”作了比较:在宇宙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吸引力”,它能够“吸引”所有物体趋向“中心”。这说明A. 科学进步往往先于思想革命B. 科学进步往往是思想革命的结果C. 人文主义导致科学革命发生D. 科学进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答案】D【解析】孟德斯鸠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运用经典力学的理论论证自己思想的科学性,说明科学进步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而启蒙思想本质上是人文精神的发展,故D项正确;A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二者谁先谁后的问题;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科技的进步对思想进步的影响。10. 卢梭说:“行政权
11、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一主张A. 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基础B. 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C. 反映了议行合一原则D. 易于导致“多数人的暴政”【答案】A【解析】“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说明是人民主权思想,A正确;B项只符合社会契约论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C项与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1. 1718世纪,西方出现很多汉语借词,对以下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汉语借词涵义创造者chinoiserie中国风格法国
12、人sharawaggi中国的“造园艺术”英国外交官nankeen中国出口的土布.“南京布”欧洲商人kaolin产于景德镇的制瓷原料高岭土法国传教士A. 西方语言文字以中国的汉文为基础B. 当时政府重视对外宣传中国的文化C. 中西文化的交流呈现单向度的特点D. 中国文化和产品对欧洲具有吸引力【答案】D【解析】【详解】据表格1718世纪,西方的艺术、外交、商业、宗教等领域人士向汉语借词丰富他们的用语描述中国文化和产品,反映出当时中国文化和产品对欧洲具有吸引力,D正确;材料“汉语借词”说明西方语言不是以汉文为基础,排除A项;材料的创造者都是外国人不是中国政府,排除B项;材料“西方英语出现很多汉语借词
13、”恰好说明中国产品中西的结合,排除C项。12. 美国建国之初,汉密尔顿提出建立“国家银行计划”,杰弗逊强烈反对,提出宪法的基础在于,“所有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留给各州行使,或保留给人民行使之(第12条修正案)。”由此可见,杰弗逊旨在A. 扩大各州政府权力B. 维护现有邦联制度C. 限制中央政府权力D. 扩大国会政治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有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留给各州行使,或保留给人民行使之”可以看出,其强调各州要保留相当一部份的权力,以限制中央政府的权力过大,故C项正确;各州保留一定的权力,但并不是要扩大州的权力,排除A;其维护的是联邦制,排
14、除B;材料没有体现国会,排除D。13. 大多数的美国开国精英不相信具体的“人民”具备自己统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约翰亚当斯认为:“民众的忌妒的呼声、猜忌、疑心、自负、傲慢、骄横、野心和某个地位优越者的暴躁”,一旦被用来对付某个人,其结果必然是,“一群不受节制的乌合之众的愤怒和狂暴,通过擅长蛊惑的专制者的暗中挑唆,就会爆发为各式各样的攻击、毁谤和怒火,往往以谋杀和屠戮而告终”,其程度之可怕,在专制主义的历史上都是难有其匹的。为此美国实行了A. 议会制共和制B. 三权分立C. 精英政治D. 邦联制总统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关键信息“民众的忌妒的呼声、猜忌、疑心、自负、傲慢、骄横、野心和某
15、个地位优越者的暴躁”, “一群不受节制的乌合之众的愤怒和狂暴,通过擅长蛊惑的专制者的暗中挑唆,就会爆发为各式各样的攻击、毁谤和怒火,往往以谋杀和屠戮而告终”,说明美国的开国精英不认同古希腊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政治,认为会造成多数人的暴政,更会被人利用,因此主张精英政治。A不对,美国建国后建立的是总统制共和制;B虽然符合史实,但与题意不符;D不对,美国建国初实行邦联制,但是很快发现邦联制的弊端,实行联邦制,因此选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4. 共产党宣言写道:“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
16、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这一论述意在说明A. 阶级斗争促进社会变革B. 暴力斗争是革命的唯一途径C. 科学社会主义由此诞生D. 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函需改善【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等信息,可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促进社会变革,故选A项;“唯一途径”的说法在材料中未体现,且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而非这一论述,故排除C;材料并没有涉及“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故排除D项。15.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提出“社会公仆”的原则,这就改变了“官贵民贱”的世俗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官民之间的关
17、系,端正了国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和思想。由此可知,巴黎公社所确立的“社会公仆”原则A. 建立在打碎旧有国家机器基础上B. 发展了若干资产阶级民主原则C. 有助于工农联盟革命策略的实施D. 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巴黎公社在打碎原有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基础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摧毁了这些实行压迫的物质力量,让社会获得解放和发展。可见只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新型政权,才能确保公社“社会公仆原则的确立和实施,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继承和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的信息,排除B;巴黎公社没有践行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排除C;巴黎公社很快就失败了,没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
18、主政治排除D。16. 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各地霍乱多发,人们意识到城市水质关乎居民的生死。18461865年间-共有51个市政府新建或购买了供水公司,取代了原有的私人水公司;在1866年到1895年,又有176个城市提供市营自来水。这表明英国A. 工业革命推动民众消费观念更新B.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受到严重挑战C. 公共事件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D. 观念更新助推生产与资本的集中【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当时由于水质问题引发霍乱,政府开办市营自来水公司以解決问题,反映出面临公共事件危机,政府承担起部分公共服务职能,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消费问题,民众消费观念更新也就无从谈起
19、,排除A项;19世纪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风靡全欧洲,B项内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垄断无关,排除D项。故选C。17. 马关条约签订后,为了在3年内向日本交出2亿两赔款和3千万两赎辽费,清政府分3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贷款3亿两白银。清政府这一举动A. 导致人民负担日益加重B.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 直接导致小农经济瓦解D. 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清政府的高息贷款最终都要由人民承担,所以清政府的这一举动将会导致人民负担日益沉重,故选A;清政府的贷款行为并不是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排除B;中国的小农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瓦解,排除C;清
20、政府贷款的举动并不是导致“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的原因,排除D。故选A。18.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A. 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B. 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 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D. 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9世纪”、“英国”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该加拿大游客认为英国工业产生的烟雾是舒服的,“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表明她对工业革命的
21、赞赏和肯定,反映了她对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D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她对英国环境污染态度,排除A;依据材料不能得出该游客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该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依据材料可知该游客羡慕英国的环境,认为家乡的环境“单调”,并未对本国空气感到自豪,排除C。19. 图示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美国的曲线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1870年是个重要的判断点,1870年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美国工业产量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因此是,故
22、选A.;是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前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是荷兰,17世纪时期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是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较弱。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0.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叙述道:“1861年以后,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家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说明材料观点的史实是A. 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B. 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C. 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D. 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所述内容为近代中国政府
23、层面“国家”意识的转变,向外国派遣外交使团,是政府层面国家意识实践的产物,故能说明材料观点,故D项正确。改夷务为“洋务”侧重体现了清政府在中国与外国关系的认识上发生了转变,故A项错误;翻译万国公法侧重体现了少数思想家“国家”观念的改变,而非政府层面普遍的转变,故B项错误;撤销对越南、朝鲜藩属制度更多的是源于国力不足及列强的扩展,而非出于国家意识,故C项错误。21. 广东人谢公惠在其辛亥杂忆录中不无感慨地说,士子们的演讲和文章例有“驱逐鞑虏”之类的词句,成了那个时候的“八股文章”。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术20世纪初A. 民主共和制取代了封建帝制B. 帝国主义势力已深入内地C. 国人对清廷统治有理性认
24、识D. 反满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答案】D【解析】从“驱逐鞑虏”之类的词句,成了那个时候的“八股文章”,可以看出当时的革命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B选项错误,材料中的“鞑虏”指的是满洲政权;C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的内涵。点睛:本题涉及到对“鞑虏”的认识,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已经明确指出,“鞑虏”一词指的是满洲政权,而不是指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明确这一点才不会误选B选项,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点。22. 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而到了1862年
25、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A. 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B. 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无本质的区别C. 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D. “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答案】C【解析】【详解】太平天国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无法担负起建设新国家的重任,
26、是因为太平天国本身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发展停滞,也没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产生,也就不可能有新的社会力量的出现,答案为C。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A错误。BD不符合根本原因的说法,排除。二、非选择题23. 生产与消费决定着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年份人口数(万人)耕地数(万顷)耕地负荷数(人/顷)米价(千文/石)1661323.358.75.50.9631685332.472.75.30.5391724533.680.06.70.57517531651.483.119.91.01217843283.289
27、.836.61.41218204799.295.050.52.432(据清代两湖农业地理)(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代两湖地区物价的变动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动的原因。材料二 19世纪80、90年代,工人们能够消费得起食物和除住房以外的东西了。工人们的预算中现在包括了更多的衣服开销,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数量都下降了50%。但工人阶级的规模并没有因此而扩大。随着白领雇员人数的逐渐增加,产业工人的人数逐渐下降了。同时,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上升使他们能够以中产阶级的模式进行消费了,由此进入了一些观察家所
28、称的“消费社会”。20世纪20年代,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这种方式在50年代广为流行,使得工人们有能力像中产阶级一样购买电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录音机和汽车等。(据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2)依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兴起“消费社会”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消费社会”的影响。材料三 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看,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过去,我们很不重视建筑业,只把它看成消费领域的问题,建设起来的住宅当然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这种生产资料的部门,也是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部门。要改变一个观念,就是认为建筑业是赔钱的。应该看到建筑业是可以赚钱的,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
29、,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所以,在长期的规划中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的地位。建筑业发展起来就可以解决大量的人口问题,就可以多盖房子,更好的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关于建筑业的观点并分析原因和影响。【答案】(1)趋势:16611724年呈下降趋势。原因:耕地面积逐渐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大;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推广种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趋势:17241820年呈上升趋势。原因:人口快速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缩小;商品经济发展,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多;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2)表现:经济发展,城
30、市人口大量增加;人们消费观转向休闲消费、提前消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人们实际消费水平提高;商业支付形式的更新,分期付款成为重要支付形式。影响:休闲消费、提前消费等,提高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推动了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转,保证了高就业率及社会稳定;但福利制度和“提前消费”,也给资本主义国际和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经济风险。(3)观点:邓小平认为建筑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要重视建筑业发展;建筑业可以解决生产与消费问题。原因: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借鉴西方经济发展道路,经济思想逐渐成熟;完善中国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影响:推动中国建筑业兴起、发展,活跃了社会经济;解决了
31、人们就业问题和满足了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同时,有利于增加国家财税收入。【解析】【详解】(1)趋势:从材料米价的变化可以看出清代两湖地区物价的变动趋势:16611724年物价下降,17241820年物价上涨;原因:16611724年物价下降的原因可以从统计图中耕地负荷数变小、新航路的开辟后外来物种的引进和白银大量流入考虑,17241820年物价上涨的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从人口的增加和耕地负荷数变大可以看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缩小,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物价的上涨,18世纪末19世纪初鸦片大量走私,白银外流导致物价上涨。(2)表现:根据材料“工人们的预算中现在包括了更多的衣
32、服开销,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说明人们的消费观转向休闲消费;根据材料“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可知,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根据材料“工人们有能力像中产阶级一样购买电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录音机和汽车等”可知,人们消费水平提高;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可知,商业支付形式的更新,分期付款成为重要支付形式。影响: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归纳,积极方面可以考虑“消费社会”对经济(包括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生产和就业)、政治的影响,消极方面需要考虑超前消费、分期付款带来的经济危机的风险。(3)观点:“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
33、、“是这种生产资料的部门,也是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部门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可知,邓小平认为建筑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要重视建筑业发展;建筑业可以解决生产与消费问题。原因:可以结合1980年前后的历史知识回答,包括文革结束人们需要满足居住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完善中国经济结构的需要,还可以结合材料三“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看,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得出经济建设对西方的借鉴等等。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重视建筑业,推动了建筑业的兴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筑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就业和居住的需求、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这一观点的
34、认识,反映了领导人敢于创新社会发展理念,紧跟时代潮流,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5世纪起)基督教的牧师们更是禁绝了洗浴,达1000年之久,因为他们使人们相信,蔑视人体本身是敬神的行为 如果说贞节高于婚姻,那么轻视肉身就高于自我整洁。摘自美理查德扎克斯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材料二 在十四世纪中期,欧洲受到一场具毁灭性影响的瘟疫侵袭断送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总计约2500万人!欧洲丈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薄伽丘在13481353年写成的十日谈就是瘟疫题材的巨著。摘编自死神之舞: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材料三 在当时土流价值观念即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影响下,贫穷被看作
35、是个人的事,失业人口甚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这时的工人在雇主的眼睛里就只是工具了 工人阶级在体制外的长期抗争而同时期法国爆发的一次又一次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也给英国统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贫民窟卫生条件恶劣,成为流行疾病的渊薮一旦疾病形成,就不只是穷人的专利,所有的人都会感染,穷人死亡,富人照样死亡。摘自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材料四 (英国)1855年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有效地解决了英国的污水排放问题,并且净化了泰晤士河的河水。在立法方面最为系统和重要的法律是1S75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强调要使本国所有城镇都过上文明的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供水、排水、街道房屋管理、
36、垃圾清理、食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殡葬、污染行业的管理公共卫生法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体系。摘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1)据材料一、二、三,概括5世纪到19世纪前期欧洲的卫生状况。(2)据材料四,指出英国1875年公共卫生法的特点。 (3)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促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卫生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4)上述材料反映519世纪的欧洲出现厂哪些主要社会思潮?任选其中两种思潮,据材料说明它们与欧洲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答案】(1)个人卫生长期受到教会压制;14世纪黑死病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工业革命时期贫民窟卫生条件恶劣,疫病流行。 (2)内容系
37、统全面;目标明确;世界领先。(3)工业发展需要健康劳动力;工人运动、法国革命的推动;对疫病传播的恐惧;卫生观念的改进;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国家立法,加强规范。(4)社会思潮:禁欲主义(基督教神学);人文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关系:禁欲主义导致卫生状况恶劣;瘟疫流行打破人们对神学迷信,促成人文主义思潮兴起;自由主义使资本家唯利是图,政府不加干预,卫生状况恶化;社会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促使政府改善卫生状况。【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材料一可知早在5世纪时因受基督教的影响蔑视人体轻视肉身而禁绝洗浴,说明个人卫生极差,分析材料二可知在十四世纪中期因为卫生问题引发了瘟疫,分析材料三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38、由于当时的思想的影响工人只是被当成劳动的工具,贫民窟卫生条件恶劣,疫病流行,严重威胁人的生命。(2)从材料中“强调要使本国所有城镇都过上文明的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供水、排水、街道房屋管理、垃圾清理、食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殡葬、污染行业的管理”可得知1875年公共卫生法内容齐全丰富详细,目标明确;从“公共卫生法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卫生体系”可得知此卫生法是世界最早的。(3)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十四世纪以后文艺复兴等运动的兴起发展,反对禁欲主义,企图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健康强壮的劳动力成为一种保证,同时工人不断运动要求改善处
39、境和受到法国革命的影响,卫生观念的进步,社会各层人都惧怕瘟疫的发生及传播,国家重视加强规范等因素。(4)从上述的材料及题干的要求我们可知519世纪的欧洲出现过禁欲主义(基督教神学);人文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潮;它们的关系如:禁欲主义导致卫生状况恶劣,瘟疫流行打破人们对神学的迷信,促成人文主义思潮兴起;自由主义使资本家唯利是图,政府不加干预,卫生状况恶化;社会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促使政府改善卫生状况。(任选两个来阐述)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人类文明的引擎工业革命的影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法国大革命;解放人类的阳光大
40、道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三大工人运动25. 中西思想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和交融,是我国思想发展史上一道绕不开的风景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年是利玛窦辞世整整400周年。由中意两国合作推出的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展于2010年3月3-20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进行。 此次展览展示了文艺复兴运动和第一次科学革命为西方世界带来了勃勃生机。利玛窦的到来给中国带来当时欧洲先进的科学及艺术成果,让明朝士人看到了精密器械与写实油画。他巧妙借助儒家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的融合,他用中文写作的第一部著作交友论收入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大师爱拉斯谟等人论友谊的格言上百则。他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充满着全
41、新概念的西方世界。有人这样评价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诸种学艺,和中国四书五经等古典学问于一身的巨人。”中国经济网材料二 这是利玛窦指导一位中国画师利用西方油画手法创作的自画像。材料三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酥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郑明谦:儒学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请回答:(1)利玛窦从哪些方面向中国展示了“一个充满着全新概念的西方世界”? 他又是怎样“巧借”儒家文
42、化“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的融合”的?(2)假若你是当时的一个进步的思想家,你和利玛窦进行了一次关于“先进思想”的谈话,你认为你们会谈的共同主题会是什么?会谈后请你总结一下中西方出现“进步思想”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在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欧洲启蒙思想形成,为什么欧洲的先进思想在明清时期没有“生根结果”,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4)综上分析你能得到什么认识?【答案】(1)科技、思想、文学艺术。自己身着儒冠儒服;用中文写书介绍西方文化。(3分)(2)追求个性发展或人文主义。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旧思想的压制。(4分)(3)欧洲: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
43、;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前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的阻碍;传统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6分)(4)思想文化意识必须与政治经济状况相适应;思想文化都有一个相互借鉴完善的过程;和平方式更有利于思想文化的融合。(2分)【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利玛窦的到来给中国带来当时欧洲先进的科学及艺术成果,让明朝士人看到了精密器械与写实油画。他用中文写作的第一部著作交友论收入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大师爱拉斯谟等人论友谊的格言上百则。”可知利玛窦从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展示西方世界。根据利玛窦画像和“他用中文写作的第一部著作交友论收入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大师爱拉斯谟等人论友谊的格言上百则”可知利玛窦自己身着儒冠儒服和用中文写书介绍西方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2)结合明清时期思想解放和利玛窦来华的背景是,这个时代的共同要求就是个性解放。这时期思想主张的变化需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分析即可。(3)中欧两个地区思想发展产生不同原因需要从两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考虑。(4)根据利玛窦和中国的思想发展的启示需要从意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文化融合的方式等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