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432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单项选择题按照对应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在答题纸上作答。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保护文化遗产与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然而,如何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必须引起重视。 对于文化遗产的价值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因为,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态度是建立在对其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基础上的,而这种认识和判断又与其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

2、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分不开。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明显。在中国,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也在高速推进。我们遇到了其他国家或许是上百年间才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我们在看到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也看到了当今社会弥漫着的浮躁和过于功利之风。对于价值高低的判断,很多人使用了评价商品的方式来进行,比如价格、人气的高低。所以,我们才看到有人要把文化遗产产业化、把孔子产业化等种种新奇的提法。然而,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对文化遗产价值进行判断,显然是错误的,甚至是可怕的。 文化遗产不仅记录着我们的过去,而且存在于今天人的生活中,它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有益

3、的参考。文化遗产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应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不同时代的印痕。所以,保护文化遗产应该更重视遗产与人之间的血脉关系,关注他们之间的真实状态。文化遗产不仅要注重对其整体环境和原有历史风貌的保护,更要注意保护贯穿于其中的历史文脉和珍贵的人文元素。这种价值的重要性怎能仅用商业价值来衡量?这或许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 合理把握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保护还是利用,都要有一个合适的度。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往往容易走极端,考虑眼前多,对于长远想得少。今天,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用了极端的方式,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其自身的讨论范围。实际上,发展经济

4、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逾越。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会发生变化。如果对于文化遗产仅是教条、机械地进行保护,并且希望其只处于某个历史时期的断面,与其相关的一切都一成不变,那么这种保护是不现实的。因为它忽视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忽略了社会是发展的这样一个事实,特别是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人的现状与需求。这样保护往往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也对经济的发展不利。 文化遗产是要被利用的,也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是不是能够将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要商品化,都要产业化,都要能够产生出经济价值,这是需要商榷的。这些年,由于某些文化遗产的特质,像丽江、周庄、少林寺等文化遗产给

5、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也给许多人带来了一个对文化遗产的误区,似乎文化遗产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益或者说是体现它的最大价值。文化遗产虽然可能会带来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文化遗产本身并不是产业,也并非商品。类似“将世界遗产产业化”的提法是绝对错误的! 产业化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利益和效益的最大化。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会使开发者只注重遗产之中的经济价值,对于文化遗产背后的那些产生不了商业价值的文化价值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开发过后的文化遗产形式与内涵分离,使文化遗产中蕴藏诸如信仰、风俗、艺术等文化内涵最终弱化乃至消失。 所以,无论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还是在文化遗产的利用上,都不

6、要走极端化。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要保证传承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尽量少受人为的干扰。 (节选自光明日报)1. 关于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关系的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对于文化遗产仅是教条、机械地进行保护,希望其不会变化,这样保护往往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也对经济的发展不利。B. 文化遗产要商品化、产业化,才能产生经济价值,但是文化遗产本身并不是产业,也并不是商品。C. 文化遗产是要被利用的,也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如丽江、周庄、少林寺等文化遗产就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D. 正确认知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用价格和人气等评价商品的方式来判断文化遗产的价

7、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2.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取了极端的方式。B. 文化遗产关系到人的生活,它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不同时代的印痕,代表着先进的民族文化。C. 对文化遗产要保护其整体环境、历史风貌、历史文脉和人文元素等,用商业价值来衡量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D. 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会导致开发过后的文化遗产形式与内涵不能统一,使文化遗产中蕴藏的一些文化内涵最终弱化或消失。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重视文化

8、遗产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是发展的事实以及现实生活中人的现状与需求等因素,保护文化遗产的愿望就能够实现。B. 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明显,关于如何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C. 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判断,进而决定着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态度。D.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要保证传承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之处于自然状态,避免人为的因素掺杂其中。【答案】1. B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

9、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B项,“文化遗产要商品化、产业化,才能产生经济价值”错误,原文说的是“是不是能够将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要商品化,都要产业化,都要能够产生出经济价值,这是需要商榷的”,由此可见,并非所有文化遗产都要商品化产业化才能产生经济价值。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

10、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取了极端的方式”错误,“因此”强加因果,文章第四段只是说“今天,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用了极端的方式,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其自身的讨论范围。实际上,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B项,“代表着先进的民族文化”无中生有,原文无“代表着先进的民族文化”之意;C项,“对文化遗产要保护其整体环境、历史

11、风貌、历史文脉和人文元素等,用商业价值来衡量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错误,选项或然变已然,原文第3段最后一句“这或许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中有“或许”一词。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A项,“就能”的说法绝对化;B 项,“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错误,这一说法在文中没有根据;D项,“避免人为的因素掺杂其中”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尽量少受人为的干扰”,应为“尽量少受”。故选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12、.树木瑞士赫尔曼黑塞树木对我来说,一直是言辞最恳切感人的传教士。当它们结成部落和家庭,形成森林和树丛而生活时,我尊敬它们。当它们只身独立时,我更尊敬它们。它们好似孤独者,它们不像由于某种弱点而遁世的隐士,而像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们,如贝多芬和尼采。世界在它们的树梢上喧嚣,它们的根扎在无垠的大地之中,以它们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它们自己的、寓于它们之中的法则,充实它们自己的形象,并表现自己。再没有比一棵美的、粗大的树更神圣、更堪称楷模的了。当一棵树被锯倒并把它的赤裸裸的致死的伤口暴露在阳光下时,你就可以在它的墓碑上、在它的树桩的浅色圆截面上读到它的完整历史。在年轮和各种畸形的枝

13、干上,忠实地记录了所有的争斗,所有的苦痛,所有的疾病,所有的幸福与繁荣;记录了瘦削的年头,茂盛的岁月,经受过的打击,被挺过去的风暴。每个农家少年都知道,最坚硬、最贵重的木材年轮最密。在高山上,在不断遭遇险情的条件下,会生长出最坚不可摧、最粗壮有力、最堪称措模的树干。树木是圣物。谁能同它们交谈,谁能倾听它们的语言,谁就能获悉真理。它们不宣讲学说,它们不注意细枝末节,只宣讲生命的原始法则。一棵树说:在我身上隐藏一个核心,一个火花,一个念头,我是来自永恒生命的生命。永恒的母亲只生我一次,这是一次性的尝试,我的形态和我的肌肤上的脉络是一次性的,我的树梢上叶子的最微小的动静,我的树干上最微小的疤痕,都是

14、一次性的。我的职责是,赋予永恒以显著的一次性的形态,并从这形态中显示永恒。一棵树说:我的力量是信任。我对我的父亲们一无所知,我对每年从我身上产生的成千上万的孩子们也一无所知。我一生除了为这传种的秘密以外,再无别的操心事。我相信上帝在我心中。我相信我的使命是神圣的。由于这种信任我活着。当我们不幸的时候,不能再好生忍受这种生活的时候,一棵树会对我们说:平静!平静!瞧着我!生活不容易,生活也不可怕。你害怕,因为你走的路引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但是,每一步,每一日,都引你重新向母亲走去。家乡不是在这里或那里,家乡在你心中,或者说,无处是家乡。当我倾听树木在晚风中沙沙作响的时候,对流浪的眷念撕着我的心.。

15、你如果静静地、久久地倾听,对流浪的眷念也会显示出它的核心和含意,它不是从表面上看去那样,是一种要逃离痛苦的愿望。它是对家乡的思念,对母亲、对新的生活的思念。它领你回家。每条道路都是回家的路,每一步都是诞生,每一步都是死亡,每一座坟墓都是母亲。当我们对自己具有这种孩子的想法感到恐惧时,晚间的树就这样沙沙作响。树木有长久的想法,呼吸深长的、宁静的想法,正如它们有着比我们更长的生命。只要我们不去听它们的说话,它们就比我们更有智慧。但是,如果我们一旦学会倾听树木讲话,那么,恰恰是我们的想法的短促、敏捷和孩子似的匆忙,赢得了无可比拟的欢欣。谁学会了倾听树木讲话,谁就不再想成为一棵树。除了他自身以外,他别

16、无所求。他自身就是家乡,就是幸福。【注】赫尔曼黑塞(18771962):瑞士作家。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位终生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代表作有流浪小说荒原狼等。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 第段中“家乡不是在这里或那里,家乡在你心中,或者说,无处是家乡”这句话的含意是:家乡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空间存在,而是一种归宿、一种意识,它在自己的心里。B. 第段中写到一棵树被锯倒时,在年轮和枝干上忠实地记录了这棵树与别的树之间的争斗以及这棵树所有的苦痛、疾病、幸福与繁荣。C. 第段中“因为你走的路引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但是,每一步,每一日,都引你重新向母亲走去”

17、这句话的意思是:流浪使你在空间上离开了现实中的母亲和家乡,但又在精神上引导你走向自己的人生归宿。D. 第段中“核心和含意”指的是“对家乡的思念,对母亲、对新的生活的思念”。E. 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用倾听树木讲话的形式,揭示深刻的社会人生的道理。5. 第段末作者说树木“只宣讲生命的原始法则”,那么,树木宣讲了哪些法则?6. 树木的形象在文中有哪些作用?【答案】4. BE 5. 在一次性的生命中延续永恒;生命的力量来自于对自己神圣使命的信任;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因为归宿就在你的心中;对流浪的眷恋是对家乡、母亲和新的生活的思念。 6. 是文章内容的线索;借树木抒怀,揭示主旨,树木是作者人生感悟

18、的承载者,作者利用树木的种种自然属性揭示深刻的社会人生道理;作者笔下的树木形象静默、深沉,便于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象征、联想的方式,把文章写得深刻而又富有文采。【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立足考查“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第段中写到一棵树被锯倒时,在年轮和枝干上忠实地记录了”错误,“枝干”错误,第一

19、段说的是“在年轮和各种畸形的枝干上,忠实地记录了”,选项忽略了“各种畸形”这一限制词,扩大了范围;“树与别的树之间的争斗”错误,不是树与树之间的争斗,而是树与苦难岁月的争斗;E项,“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错误,这不是寓言,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所谓“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故选BE。【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第段末作者说树木只宣讲生命的原始法则,那么,树木宣讲了哪些法则”,然后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理解引文的意思,在引文的上下语境中筛选信息,并进行概括。从文中来看,答题的区域应在下文,如第三

20、段说“永恒的母亲只生我一次,这是一次性的尝试我的职责是,赋予永恒以显著的一次性的形态,并从这形态中显示永恒”,由此可以概括出第一点;如第四段说“我的力量是信任我相信我的使命是神圣的。由于这种信任我活着”,由此概括出第二点;如第五段“一棵树会对我们说:平静!平静!家乡不是在这里或那里,家乡在你心中,或者说,无处是家乡”,由此概括出第三点;如第六段“对流浪的眷念也会显示出它的核心和含意,它是对家乡的思念,对母亲、对新的生活的思念”,由此概括出第四点。【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树木的形象在文中有哪些作

21、用”,然后分析树木的形象,再分析这一形象与文章结构、主旨以及读者之间的关联。从文中来看,作者笔下的树木是静默而深沉的,“是言辞最恳切感人的传教士”“它们好似孤独者”“而像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们”“以它们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作者在塑造树木这一形象时赋予它们以人的特点,让文章富有文采,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结构上来看,文章的标题是“树木”,行文中从树木的形象到树木宣讲的生命的法则,处处围绕“树木”展开,这说明“树木”是本文的线索,串起全文;从主旨的角度来看,作者在倾听树木的宣讲中感悟人生,借助树木的自然属性来解释社会的道理。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2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文欢张大千与齐白石并有“南张北齐”的美誉,被徐悲鸿称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大千”二字是他19岁时在上海郊外的松汀县里的禅定寺出家时所起的法号。至于他为什么会出家,这里又得引出他的一个爱情故事来。张大千有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表姐,叫谢舜华。她比大千大三个月。童年时两人常常结伴玩耍、同进同出。两个年轻人都深爱上了对方。双方的父母也一起替他们定下了这门亲事,只待大千从日本留学回来便给他们成婚。谁知等张大千从日本回来,竟猛遭迎头痛击谢舜华因思念过度,正值花样年华却凋零去世了。这一感情上的打击对年轻的、刚刚初恋的张大千来说,简直是致命和毁灭性的

23、。突然他萌生一个念头:只有出家不再和别的女人有情缘才能对得起表姐的一腔痴情。于是他便真的去出家了,禅定寺的住持逸琳法师为其取“大千”二字为法名。从此便再没用过原来的名字“张正权”,并常以“大千居士”自诩。三个月后,他对人生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就主动回家了。佛学对他的洗礼最主要的是使他对生活和艺术有了一种超然的达观态度,这种达观使他在尘俗世界中爱美食、爱热闹、爱朋友、爱赚钱、爱花钱、爱名声等。这种看似极端矛盾的既能入世又能出世的思想在他身上竟能如此的对立而统一,不得不说都是赖于宗教对他的影响。张大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全能画家,更是一位精通鉴定、善于模仿的造假高手。如今,在国内和海外不少文物收藏机

24、构中,都收藏有张大千模仿徐渭、石涛、八大、石溪等历代名家的假画。有的已被鉴定确认是张大千所为,有的至今还未被认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次,美国某著名美术博物馆开了一次规模不小的中国画家石涛作品特别展,并邀请了世界上许多资深的学者、专家,当然,其中也邀请了大千先生。大千先生到展厅匆匆地转了一圈便出来了,随即对秘书莞尔一笑,说:“这些画中有1/3是我早年的仿作,嘿嘿”其实张大千最初的仿画目的很简单: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二是因当时没有名气,所以有些名画家没看重他,为了赌气才格外张扬,多少有些少年狡狯的游戏心理。1949年,画家张大千羁留海外,为世人诟病,其实他自有一番隐衷。据大千先生自己所述

25、移居海外的理由:“远去异国,一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应酬烦嚣,能于寂寞之乡,经营深思,多作几幅可以传世的画;再者,我可以将中国画介绍到西方,中国画的深奥,西方人极不易了解,而近年来偶有中国画的展览,多嫌肤浅,并不能给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震惊西方人的观感,另外,中国的历史名迹、书画墨宝,近几十年来流传海外者甚多,我若能因便访求,虽不一定能合浦珠还,至少我也可以看看,以收观摩之效。”由是,决定举家远迁南美。张大千居阿根廷期间,他的太太曾正蓉与儿子张心智,按照他离开时的嘱咐,把放在家中未带走的、当年临摹的125件敦煌壁画全部交给四川博物馆保存,完成了他的心愿。张大千的足迹遍及欧、美、日本及东南亚

26、各国,着实地宣扬了中国文化。而他那挽袖挥毫、落笔抚须的神态,确也堪称一位表里相符的中国“文化大使”。张大千自巴西移居美国后,虽频频去台湾、香港,以此稍解故园之思,但他仍向友人坦言:“在国外我并不快乐,就像大海里浮动的木块,不知此身系于何处!”1982年初,一位美籍人士从长江三峡入川访问后,到台北来拜访张大千,并赠送了一份他渴望的珍贵礼物一包“故乡成都平原的泥土”。手捧泥土,他热泪纷纷下,把泥土供奉在先人灵位前。1983年4月2日,张大千的人生之旅终结,享年84岁。为了纪念这位终生致力于中国绘画艺术研究、发掘、整理的一代艺术伟人,张大千的家乡人民建造了张大千纪念馆和张大千石雕坐像,并将此辟为爱国

27、主义教育基地。在张大千逝世的地方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也建有张大千先生纪念馆。在海峡两岸都建有纪念馆的艺术家,张大千是唯一的一位。(选自三峡文学,有删改)7.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张大千通过对历代名家之作的模仿,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技艺和名气,由此可知模仿他人是出人头地的必经之路。B. 张大千是一个重情之人,所以才会因感情而出家,因见到故乡泥土而流泪,羁留海外不快乐,不知此身系于何处。C. 作者主要通过记述张大千的言行,表现这位艺术家的生活、情怀,同时,引人了别人对张大千的评价来丰富文章内容。D. 海峡两岸都建馆纪念张大千,可见两岸人民对张大千绘画成就的髙度认

28、同,也反映出两岸人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E. 本文客观地记录了张大千其人其事,没有刻意美化,从多方面叙述了他的爱好与做法,这反映出作者的求真态度。8. 张大千对祖国的热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9. 张大千假造历代名家画作的做法至少可以从“艺术”和“道德”两个角度来评价,对这种现象,你持何种态度?请结合原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答案】7. BE 8. 深爱祖国文化,终生致力于绘画艺术的研究、发掘、整理,并取得非凡成就;深爱故国,即使旅居海外也时刻牵挂于怀;致力于宣扬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远播海外。 9. 观点一:假造历代名家画作有利于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只有艺术修养达到相当境界,才能令仿作

29、以假乱真,这本身就是对艺术的传承;仿作的出现,令鉴赏者必须具有辨别的慧眼,客观上提升了鉴定人的艺术修养; 仿作的出现可以进一步提升原作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对艺术传承有益。观点二:假造历代名家画作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假造名画会混淆欣赏者对原作者艺术水准的认知,属不负责任的做法;假造名画使得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秩序陷入混乱,是对受众的不负责;仿作者假造名画的动机本来就是提升自己的名气或谋取利益,没有道德可言。【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然后浏览选

30、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A项,“张大千通过对历代名家之作的模仿,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技艺和名气,由此可知模仿他人是出人头地的必经之路”错误,张大千的事例属于个例,仅通过张大千个人事例就得出“模仿之路”较为武断,另外要出人头地必须经过模仿的说法也不正确;C项,“同时,引入了别人对张大千的评价来丰富文章内容”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并没有引述别人对张大千的评价来丰富文章内容;D项,“海峡两岸都建馆纪念张大千,可见两岸人民对张大千绘画成就的髙度认同”错误,建馆纪念张大千并不只是两岸人民高度认同他的绘画成就,认同的还有张大千终生致力于中国绘画艺术研究、发掘、整理等内容,选项所述正确

31、但不全面。故选BE。【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传主形象,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张大千对祖国的热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然后到文中圈出能体现张大千热爱祖国的内容,再分别进行概括。如第四段张大千移居海外的理由“我可以将中国画介绍到西方,中国画的深奥,西方人极不易了解,而近年来偶有中国画的展览,多嫌肤浅,并不能给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震惊西方人的观感,另外,中国的历史名迹、书画墨宝,近几十年来流传海外者甚多,我若能因便访求,虽不一定能合浦珠还,至少我也可以看看,以收观摩之效”;如第五段他在国外所做的事情,“张大千的足迹遍及欧、美、日

32、本及东南亚各国,着实地宣扬了中国文化”;如第六段,“终生致力于中国绘画艺术研究、发掘、整理的一代艺术伟人”,这些都是张大千热爱祖国的表现,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张大千假造历代名家画作的做法至少可以从艺术和道德两个角度来评价,对这种现象,你持何种态度?请结合原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然后明确自己的观点,即认可“假造历代名家画作”,或不认可,接着就要评价这种做法的利弊。从题干来看,所谓“艺术”,是指仿造历代名家画作对艺术的传承发展有利,文章第三段就对张大千仿造民家画作做了说

33、明“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二是因当时没有名气,所以有些名画家没看重他,为了赌气才格外张扬,多少有些少年狡狯的游戏心理”,而且张大千的仿作也得到了认可,如“美国某著名美术博物馆开了一次规模不小的中国画家石涛作品特别展”上就有不少张大千的仿作,这说明仿造名画不但能提高技艺,还能够传承艺术,因为只有艺术修养达到相当境界,才能令仿作以假乱真,这本身就是对艺术的传承,而且仿作的出现可以提升鉴定人的艺术修养,且仿作的出现可以进一步提升原作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对艺术传承有益。所谓“道德”是针对仿造名画会带来的后果而言的,考生可以从仿造名画对原作者、对市场的影响,以及仿造名画的动机等方面分析。【点睛】解答实

34、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

35、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初来,上书曰:“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赉,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朔文辞不逊,高

36、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久之,朔给驺侏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侏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侏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

37、“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著布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时有幸倡郭舍人,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臣愿令朔复射。”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惟;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宫人簪玳瑁,设戏

38、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作徘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愿陛下留意察之。”朔虽谈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自公卿在位,朔皆敖弄,无所为屈。(选自汉书东方朔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B. 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C. 上以若

39、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D. 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是卫尉的下属机构。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也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B. 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行礼时,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C. 射覆,是古代雅士日常生活中的一

40、种玩乐方式。“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覆者用瓯、盂、盒子等器覆盖某一物件,射者通过占筮等途径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D. 易,相传为老子所著,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发展进行预测,而易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方朔大胆自荐。他认为自己才貌俱佳,且勇敢、敏捷、廉洁、守信义,足以成为天子的大臣。武帝读了他的自荐,很赞赏他。B. 东方朔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在不得宠幸之时,他故意吓唬几个宫中管理马圈的侏儒,得以接近武帝并获得亲近和赏识,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C. 东方朔聪明

41、过人,精通占卜之术。武帝曾让人射覆,东方朔多次准确猜出所覆之物,武帝赐帛嘉奖。受武帝宠幸的倡优郭舍人挑战,但他终究无法难住东方朔。D. 东方朔善于劝谏。他以孝文皇帝生活俭朴、崇尚高尚的道德和仁义为例,劝武帝舍弃奢侈,以此教化百姓,就能建立与尧舜盛世相媲美的功业。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2)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如果我的话可以被采用,希望您改变对待我的礼节;如果我的话不能被采用,请让我回家,不要让我只是白吃长安的米。(2)皇上这样奢侈无度,

42、却偏偏想让百姓不奢侈,不放弃农业,这是难以做到的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时,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成分,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本题中,“上”指“皇上”,“以”意思是“认为”,“若曹”指侏儒们,如果从“若曹”后断开,句意不完整,这就排除A项;从句式的角度来看,“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句式结构相同,这就排除B、D两项。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核

43、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易,相传为老子所著”错误。易相传为周文王所著,如报任安书中有“文王拘而演周易”。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在

44、不得宠幸之时,他故意吓唬几个宫中管理马圈的侏儒,得以接近武帝并获得亲近和赏识,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错误,时间表述有误,文中的表述是“上尝使诸数家射覆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选项中“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应是在“射覆”事件之后。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可用”是被动句,可以被采用;“幸”,希望;“异”,改变;“罢”,让回家,使动用法;“令”,让;“

45、但”只是。(2)中,“淫侈”,奢侈无度;“淫侈如此”状语后置句,应为“如此淫侈”;“而”,转折连词,却;“使”,让;“独”,偏偏;“失农”,放弃农业;“事之难者也”,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应为“难之事”。【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

46、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汉武帝即位不久,征召天下推举方正、贤良、文学等有才能的人士。东方朔刚到长安,就上书说:“我一共习诵了四十四万字。还经常使用子路的言论。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睛像挂起来的珍珠(那样明亮),牙齿像编起来的贝壳(那样整齐洁白),勇敢像孟赉,敏捷如庆忌,廉洁似鲍叔,守信如尾生。像这样的人,可以做天子的大臣了。我冒死拜两拜向皇上禀告。”东方朔上书的文辞不谦逊,赞美抬高自己,汉武帝却认为他

47、奇伟,命令他在公车署待诏,但俸禄微薄,没有被省问接见。过了很久,(有一次)东方朔哄骗宫中管理马圈的侏儒,说:“皇上认为您们这些人对期延没有用,耕田力作当然赶不上别人,居于民众之上做官不能治理民事,从军杀敌不能胜任作战之事,对国家没有益处,仅是耗费衣食,现在皇上想杀光你们。”侏儒们很是害怕,哭哭啼啼。于是东方朔教唆他们说:“皇上就要从这里经过,你们要叩头请罪。”过了一会儿,听说皇上路过,侏儒们都跪在地上,一边哭一边磕头。皇上间:“你们为什么这样?”侏儒们回答说:“东方朔说皇上要把我们全杀死。”皇上知道东方朔诡计多端,召见并责问他:“你为什么要恐吓那些侏儒?”(东方朔)回答说:“我活也要说,死也要

48、说。侏儒身长只有三尺多,俸禄是一袋粮食,二百四十钱。我身高九尺多,却也只拿到一袋粮食的俸禄,二百四十钱。侏儒饱得要死,我饿得要死。如果我的话可以被采用,希望您改变对待我的礼节;如果我的话不能被采用,请让我回家,不要让我只是白吃长安的米。”皇上听后大笑,就让他待诏金马门,他渐渐得到皇上的亲近。皇上曾经让一些擅长占筮的人射覆,把壁虎扣在盆子下面,让他们猜是什么,都没有猜中。东方朔自荐说:“我曾学易,请允许我猜猜是什么。”于是他用著草分组摆成卦局,回答说:“这不是壁虎就是蜥蜴。”皇上说:“猜得对。”赏赐他十匹帛。又让他猜别的东西,接连都能猜中,每次都赏赐他帛。当时宫中有个受宠幸的倡优郭舍人,他说:“

49、东方朔太狂妄,不过是侥幸猜中罢了,并不是实在的方术。我希望让他再猜。”郭舍人问的谜语,东方朔应声就答,变化奇巧锋芒毕出,没有能难住他的谜题,在场的人都很惊讶。皇上因此任命东方朔为常侍郎,于是他受到亲近和宠幸。当时天下崇尚奢华,争相从事工商业,百姓多离开农田。皇上悠闲地问东方朔:“我想教化百姓,有什么办法吗?”东方朔回答说:“我愿意就近说说孝文皇帝时的事,这是当今在世老人都知道的事情。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他身着黑粗布衣服,脚穿生皮做的鞋,用不加装饰的韦皮剑鞘挂佩剑,铺着莞蒲编的草席,兵器像木制的那样没有利刃,棉衣以乱絮制成而不加纹饰,收集装奏章的青布袋做成宫殿帷幕;文帝以道德高尚为美,以仁

50、义为准绳。于是天下人都仰望他的风范,形成淳厚的风俗,明显地教化了民众。现在陛下嫌长安城地方小,在城外筑起建章宫,左有凤阙观,右有神明台,号称千门万户;宫中土木用锦绣装饰,宫人头上簪着玳瑁,设置杂耍车,倡导驰逐游猎之乐,追求装饰的文采华丽,聚集奇珍异物,乐人演戏,郑女起舞。皇上这样奢侈无度,却偏偏想让百姓不奢侈,不放弃农业,这是难以做到的事。陛下果真采用我东方朔的建议,撤去这些华丽的帷帐,在四通八达的大街上烧掉,放弃饲养良马表示不再骑用,那样,就只有尧舜盛世才能与陛下的功业相媲美了。希望陛下能用心考虑上述之事。”东方朔虽然诙谐调笑,但常常察言观色,适时地直言进谏,皇上经常采纳他的意见。从公卿到在

51、位的群臣,东方朔都轻视嘲弄,没有什么人是他肯屈从的。三、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吴中书事杨乘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香径自生兰叶小,响廊深映月华空。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注】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B. 颔联“

52、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C. 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D. 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准与归”的意思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E. 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15.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CD 15. (1)愁: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对国运渐衰、世事难测的感叹。(2)表现:对比。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

53、托了诗人的悲伤之情。运用典故。通过范蠡帮助勾践灭吴,最终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羡慕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只得借酒消愁的悲伤。【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中.C项中“想象”错,许久无人路过的香幽小径,落叶层层,新叶尚小,破败的长廊只有空空的回声和清冷的明月;D项中“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错,在政事上不得志,也有对朝廷政治统治不思进取的不满,寻不到志同道合的人。【1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

54、全诗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关键词“哪些愁、如何表现”。 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作答。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

55、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

56、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四、默写题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同时也表达出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 。(2)韩愈在师说中写了世人在对待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的不同态度:对其子“_,”对自身“_。”(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_

57、,_”两句也表达出了大致相同的意思。(4)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多处出现“月”的意象,其中“_”一句,以萧瑟秋景烘托与友人的离情别绪;“_”一句,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了音乐的感人魅力。(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的句子是:“_,_,_?”(6)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答案】 (1). 人生如梦 (2). 一尊还酹江月 (3). 择师而教之 (4). 则耻师焉 (5). 吾所以为此者 (6).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 别时茫茫江浸月 (8). 唯见江心秋月白 (9). 休说鲈鱼堪脍 (10). 尽西风 (

58、11). 季鹰归未 (12). 君子生非异也 (13). 善假于物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尊、酹、择、耻、浸、唯、鲈、生、脍。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表答1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的一项是( )A. 盗跖(tu) 提防(d) 忖度(cn) 刬的(chn)B. 缜密(zhn) 伺候(c) 谛听(d) 恓惶(q)C. 祗候(d) 楔子(q) 孱弱(

59、cn) 盘缠(chn)D. 枭下(xio) 戕害(qing) 蟊贼(mo) 山鹬(y)【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的一项”,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A项,“盗跖”的“跖”应读zh,“忖度”的“忖”读cn,意思是“推测,揣测”;B项,“缜密”的“缜”读zhn,周密细致,“谛听”的“谛”读d;C项,“祗候”“祗”应读zh,“楔子”的“楔”读xi,“孱弱”的“孱”应读chn;D项,没有错别字。故选C。18.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戏剧语言是表达戏剧冲突的重要手段

60、。戏剧语言指的就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和舞台说明,其中人物语言即通常所说的“台词”。B. 杂剧和传奇的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即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C. 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其中,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其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D. 曹禺,我国著名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其戏剧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其主要作品有李尔王 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D项“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法国

61、杰出的戏剧家”错,莎士比亚是英国人。19.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文章。才女文章收录了10位作家61篇文章。主要选择的是能够体现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同样都是携款外逃,有人花钱买岛,有人却落拓不羁。今年4月,中央纪委网站登载了外逃腐败分子忏悔录,以作警示。理想中是“铿锵玫瑰”,现实里是无人关心的“野草花”,女子三大球缺关注,收入与男子判若云泥。这已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流金铄石,热浪滚滚。避暑纳凉只能待在空调间吗?显然不是,在南京,想要纳凉,还有一个较

62、好的选择,那就是防空洞。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以其独特的城市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为世人展现出了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锦心绣口”,形容才思非凡,词藻华丽,此处形容文章,正确;“判若云泥”,高低差别好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的距离那样远,句中形容与男子收入差距之大,正确;“流金铄石”,能使金石熔化,比喻天气极热,使用正确;“金瓯无缺”比喻国土完整。句中说的是

63、“欧洲一体化”,对象不当,且此处误把该成语理解成没有缺点,望文生义;“落拓不羁” 形容行为放浪,不受拘束,性情豪放,行为散漫。相对于前面的“花钱买岛”可知,后面应是说生活贫困潦倒,不合语境,此处应为“穷困潦倒”;“卓尔不群”该成语用于人的才华卓越,句中说的是“上海”,属于误用对象。故选D。【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

64、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20.某中学文学社社刊名为“泮湖”,为了向刚刚走进高中校门的新生宣传该文学刊物并鼓励新生踊跃投稿,需要拟写一些宣传标语,请你分别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各拟写一条运用比喻:_运用拟人:_运用借代:_【答案】 (1). 在文学的海洋里,愿你掬起一朵浪花,投向我们美丽的泮湖。或:在文学的海洋恣意遨游,在美丽的泮湖展现风采。 (2). 以笔为

65、弦,以墨为韵,泮湖每一页都演奏动人的心曲。或:让泮湖与您牵手,相伴走进文学殿堂。 (3). 饱蘸泮湖之水,写下青春墨痕。 或:五彩的扉页缤纷了你我的生活,泮湖下一页的留白为你守候。(“墨痕”“扉页”借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某中学文学社社刊名为泮湖,为了向刚刚走进高中校门的新生宣传该文学刊物并鼓励新生踊跃投稿,需要拟写一些宣传标语,请你分别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各拟写一条”,然后要明确宣传标语的拟写要求,最后结合本题的具体要求进行拟写。宣传标语的要求如下:紧扣主题,语言简洁,具有感召

66、力,具有文采。从题干可以得出,这则宣传标语的目的是“宣传该文学刊物并鼓励新生踊跃投稿”,那么考生应结合刊物的名称泮湖来展现刊物的特点,同时表达希望新生积极投稿之意;确定了主题之后,接着就要分析题干在语言修辞方面的要求,如“比喻、拟人、借代”,考生可以把文学比作海洋,可以把新生的作品比作海洋中的浪花;可以把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泮湖以人的特点;可以用与刊物相关的扉页来代指刊物,用与作品相关的墨痕来代指新生的作品。六、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寄语青年学子:“心系人民、胸怀世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大道至简,实干

67、为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些讲话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中学生群体中引发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文字给你怎样的启发和触动,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要求: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心系祖国,不负韶华十七八岁正是风华正茂少年时,正是书生意气志比鲲鹏之际,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界,作为千禧一代的我们,要心系祖国和人民,用充满活力的思维,铿锵有力的

68、步伐,脚踏实地为个人及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心系人民,胸怀世界”。习主席此话,犹如一声惊雷,振聋发聩,犹如一座灯塔,为我们指明方向,为我们分辨是非提供金科玉律。纷纷扰扰的社会舆论中,“精致利己主义”华美的面纱迷惑了少年们的双眼,“享乐主义”的声音如海妖的歌声魅惑了处于征途的勇士,“历史虚无主义”曾令我们对过去不朽的光辉产生质疑,心中迷惘,停滞不前。习主席此言拨云见日,我们应将心系人民作为准则,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西南联大莘莘学子与教授们是我们的典范,雨声扰课,他们静坐听雨,空袭轰炸,他们在防空洞中孜孜不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有一日能与以己之学,报效祖国。反观那些仅顾个人私利的“巨

69、婴”们心中不知是否心中一丝愧疚。两弹元勋们远洋留学,放弃外国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不就是习主席此话最好例证吗?单有鸿鹄之志,口喊家国情怀是不够的,“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需要我们辅之以行,珍惜韶华,正所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仅靠夙兴夜叹不能封狼居胥,只是朝思暮想不能王师北定。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我们要脚踏实地,在个人的无私奉献中,平凡小事的尽职尽责中方能将星星之火,汇聚成民族复兴的曙光。耶鲁毕业大学生秦玥飞回乡当村官,服务基层老百姓,鲁迅以笔为利剑挑破旧社会的黑暗,针砭时弊唤醒已沉睡太久的国人,这些都是实干却迸发巨大的力量。空谈之声即使在热血澎湃,也敌不过在荒漠风沙揉入皱纹的西北塞林坝的护林者

70、手上的厚茧,奋斗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们布满血丝的双眼中透出来对报效祖国的赤诚。青春正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人生最美岁月,我们要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有人仅流于对物质的追究,有些人却如天山雪莲,傲雪寒梅。北大女学生宋玺参与亚丁湾护航,正直人生芳华之时却在红墙琉璃瓦中选择“择一事,终一生”让中华文脉得以流传的修护者。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们,我们应不负韶华,让青春的心跳与祖国同频共振,成为新中国的脊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任务十分明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文字给你怎样的启发和触动,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同时要“以其中的两三句为

71、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审题】首先,要理解各句的含意与主题指向。“心系人民、胸怀世界”:希望青年学子志向远大,胸怀家国人民,还有有高远的眼光和视野,格局要大,胸怀要广,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思考问题;“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与“蜻蜓点水”一词互为反义。希望青年人工作扎实,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能留下自己业绩;“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劲摇桨的人才能在竞渡中跑在前面,告诫人们要发奋努力、敢于拼搏。要敢于竞争,敢于争先,做时代的弄潮儿;“大道至简,实干

72、为要”:事无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不能三心二意,左顾右盼找捷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前者体现的是一种宽广大度的高尚情怀和精神境界,后者体现的是舍我其谁的责任与担当;“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急国家所急,扎根基层,坚守边远穷困地区,甘于吃苦,坚韧不拔;“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勇于创新,永不自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世界上不存在完不成的事,只要我们肯付诸于行动,坚持不懈,不惧阻力,敢闯敢拼,这是奋斗者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改革进取的志向。其次,筛选整合,选取自己熟悉又有话可说的两三句确定立意。最后,写作时要有完成任务的意识,只分析

73、一句话或超过三句,或把习近平讲话当作论据,缺乏必要阐释分析,都不算合题。还要注意“给青年人的寄语”,要着眼于青年人的成长、发展。所选的两三句之间要注意过渡与衔接,不要生硬。论述时要具体分析,切忌空谈。参考立意:结合可以谈对自己人生规划、目标实现的影响,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人民、家国的发展兴衰融合在一起,立志报国,心系人民;如结合可以谈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勇于奉献,敢于坚守;如结合可以谈自己对家国社会的看法,比如勇于创新,做时代的先行者,比如踏实拼搏等;如结合还可以联系现实,虽然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家面临各种困难与问题,但只要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拼敢闯,做好自己

74、,自然能渡过难关。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亮丽的标题心系祖国,不负韶华,最常见好用的拟题技巧是巧用四字短语成对偶或对仗结构。其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指出新时代的青年要心系祖国和人民,用充满活力的思维,铿锵有力的步伐,脚踏实地为个人及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正文主体部分围绕所选用的三句话“心系人民,胸怀世界”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展开论述。结尾收束全篇,照应开头。素材:1.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习近平2.广大青年要同人民一起奋斗,同人民一起前进,同人民一起梦想,用一生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习近平3.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

75、,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习近平4.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习近平5.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习近平6.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7.希望你和所有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习近平8.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

76、、志存高远。习近平9.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习近平10.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鲁迅)11.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12.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习近平)在新时代,做新青年身处伟大的新时代,如何顺势而为,做一名有理想、有作为的新青年呢?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青年学子的寄语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心系人民、胸怀世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予我们的第一条寄语,这句话告诉我们新青年应有广阔的视野和崇高的理想。何为“广阔的视野”?在逆全球化的的今天,我国仍倡导的全球治理新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体现了这一点。新青年在国家发展的过

77、程中不应狭隘地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而应站高一点、看远一点,将自身乃至中国置于世界之中,努力让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更积极的作用。那何为“崇高的理想”呢?马克思曾说:“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工作,那他的价值将是有限的”,毛主席也曾评价白求恩为“对人民有益的人”。由此不难看出,做一名有崇高理想的新青年,要求我们在为人民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看当下,名校学生志愿支边团结民族,浙大女博士投身军旅保卫国家,耶鲁海归秦玥飞扎根乡村全心为民。这些人无不是有着崇高理想的新青年,他们在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中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创造了宝贵的价值。“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予我们的第二条寄语,这

78、句话告诉我们新青年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早在几千年前,老子就说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凡是大事小事,到要从小处做起。在国家力倡“工匠精神”的今天,不少年轻人投身到基层一线,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这些人的行动,诠释了“行胜于言”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不过,当今社会上有一股浮躁的风气蔓延,不少年轻人希望当网红、明星,梦想着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这些人不懂得“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这个道理。反观当下,无论是华人巨富李嘉诚、电商传奇马云,还是戛纳影后巩俐、金马影帝梁朝伟,他们的成功无不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成果。李嘉诚从推销员白手起家,马云在最艰难的时候满北京找投资,巩俐将生命投入了演艺,

79、梁朝伟除了好的作品从不打扰观众。他们的成功,绝不是幻想和空谈能够实现的。在他们成功的背后,是他人看不到的艰辛努力和自己内心的踏实自得。凡此种种,无不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是成事之道。新时代,我们会拥有新的机遇,也会面临新的挑战。俗话说得好:出海趁涨潮。在新时代,我们要把握机遇,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青年。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牢记总书记的教诲,永远记得“幸福是奋斗出来”,努力为祖国建设做出更好的、更大的贡献。心系人民,脚踏实地正值高三,前方有漫漫求索路,脚下有正炫正绽的青春,在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青年?我认为我们需要心系人民,脚踏实地。人们说:“心中没有信仰,前行

80、便没有方向。”对于心中的信仰,习.近.平在一次讲话中将其诠释为“心系人民,胸怀世界”的情怀。一方面 ,心系人民要求我们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以国为先,心怀苍生。可放眼当今,社会上物质生活的骄纵使越来越多青少年沦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巨婴”;政场上不在少数的“老虎”“苍蝇”不为人民而只为人民币服务,自私地占有社会财富,这些人极度以自我为中心,是趴在社会身上的蚕食者。幸而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海侨归乡,华人回国,投身祖国科技建设;学成归来的学子愿意放弃功名,潜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或科研、或教书,他们正是凭着一腔为国为民的情怀,隔着大洋,将一身抱负洒尽。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显著的当代,更需青年人立足“

81、胸怀世界”全局观,向更高处发展。当年马云创办阿里巴巴,主动与美国公司合作,将电商投向国际市场,其成就印证了全球格局下产业的发展规律。近期中美贸易战缓解的趋势,不也正是全球化视角的推动吗?和则贵,争则分,新时代青年需有心系人民的理想,报效祖国,同时不忘胸怀世界的抱负,以人文关怀展现国人的魄力与魅力。除了深藏于心的情怀,还需有脚踏实地的努力。习.近.平曾说:“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没有实践的支撑,情怀只是空想。这句话与老子的“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代受快节奏生活的影响,网红之风盛行,一些青年人不愿勤恳读书工作,只图寻一些快捷之道一登至顶;亦有些人口头功夫要紧,却只是些无所作为的键盘

82、侠。他们看似威风,实则是实干者的拦路人,是虚浮之风的助推者。社会需要的是辛勤的耕耘人,像黄大年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实验,底层文化工作者对文物的保养,和大国工匠的潜心雕刻。社会需要一种沉着、一种安静,在万人低头苦干的沉寂里漾一份成就大业的执着,酿一份即将惊艳世人的华丽。新时代的船帆已经扬起,我们青年是掌舵的接班者,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唯内不忘人民,情系世界,外化为脚踏实地的努力,方不至于沉沦,方可有所作为。【点睛】多则名言选择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每一则,而且要找到关联,综合立意。这就增加了审读量,也赋予了考生选择权,要求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理论上说,选择两则或三则,会出现若干组合;即使选择相同

83、的两三则,也因理解的主观差异,形成多样化立意,这就给考生提供了选择和创造的思维空间,大大降低了作文的雷同性。在所有材料作文中,相对于新闻事实、寓言故事、漫画来说,名言名句的难度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它言简意赅,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另一方面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缺少具体的指向性。这就需要考生认真理解其内涵并联系生活明确其外延。当然,高考题中出现的名言名句,其哲理还是相对好理解,以便学生有话可说。这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大致分为这样几步:一、逐一解读名言的内涵外延。所谓内涵,是名言本身所说的意思,所包含的哲理。解读是为作文立意做准备,因此不能停留于内涵的准确把握,还要初步联系社会生活,即弄清名言适应的对象或范围,为后期的立意和选择打下基础。二、寻找名言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解读,不同名言之间最容易关系的句子可以先进行“组合”。理论上说,任何两两组合都是可以的,只要能找到其关联。多数考生可能以相关、相似或相反的两句来构思立意。如果以某两句为主,把相关的第三句加进去,立意的高度会更与众不同。三、综合两三句提出中心论点。仅仅将有关的两三句找出来,找到其关联的点,还不能“立意”。要综合其内涵与外延,针对个人或社会,提出一个基本的看法,即站在这几个名人的肩膀上去审视人生或社会。从逻辑上,两三则名言之间有“主次共建、相辅相成、正反对照、互为补充、条件因果、相互转化”等重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