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至高无上的皇权秦的统一皇帝制度的确立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郡县两级制历史概念:郡县制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秦的疆域巩固统一的措施历史概念:中央集权制度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史论
2、结合、论从史出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三、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2、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古风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郦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3、。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2、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提问:这两篇文学作品隐含的最主要历史信息有哪些?答:秦王嬴政统一六国。【设计意图:利用文学作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过渡:两部文学作品都反映了秦统一六国的史实,那么统一之后该采取什么制度来治理国家呢?这就是本科所要学习的中央集权制度,先来了解一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大背景。 【讲授新课】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诸侯争霸(1)概况: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卧薪
4、尝胆: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最终灭了吴国)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诸侯纷纷改称“王”(由公、侯、伯、子、男改为王,如赵武灵王、齐威王、秦庄襄王等);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进行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或变法(魏国李悝、楚国吴起),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2、秦朝统一(1)统一的过程: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3、秦朝统一的条件
5、(1)统一的必然性: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同一奠定了物质条件(战国以来封建经济的飞跃发展,以及由于交通发达和物资交流,使各地区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因而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这一时期货币、度量衡不一,以及关卡林立、以邻为壑的政治上的分裂割据状态已严重地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统一又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秦统一是通过长期战争实现的,在战争中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由于长期战祸,使人民饱受战争的苦难,人民要求统一。);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春秋初期诸侯国有一百四十多个,战国后期只剩下7个大的诸侯国);各民族的初步融合(秦向
6、西方和西南方发展,形成了诸夏和西戎、羌、西南夷的各族融合中心;燕赵向北方发展,形成了诸夏与匈奴、东胡、林胡、楼烦等的融合中心;楚向东南、西南发展,形成了诸夏和百越、西南夷的融合中心)。(2)秦朝统一的可能性: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秦通过商鞅变法,在各方面发展很快,具备了实现统一的条件。政治上,秦实行“法治”比较彻底,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秦居关中又据四川“天府之国”,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战,兴修水利,拥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军事上,秦奖励军功,军队勇敢善战,加之又居险要,大有摧枯拉朽之势。外交政策上,秦灵活地运用远交近攻、合纵连横的政策,有效地摧毁了东方六国的统治);秦王嬴政的雄
7、才大略(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选贤任能、历兵秣马、富国强兵、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韩非子法家思想的影响(参见必修)过渡: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那么如何来治理这个刚建立起来的统一国家呢?秦始皇有自己的一套方案。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称号的由来阅读材料: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8、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提问:阅读材料,并结合第九夜的历史从横,想想皇帝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吗?答: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2、皇帝制度的特征(1)皇帝独尊:“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天子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 ”,印为“玺”。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结合【历史纵横】)(2)皇权至上: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
9、依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如阳陵虎符(秦朝阳陵铜虎符中分为二,左右半符各有错金篆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12字。右半留存在朝廷,左半发给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调动军队时,须由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用虎符调兵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3)皇位世袭: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3、中央官制(1)设置及职能: “三公”: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后世习称“三公”,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有左、右二丞相。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御史大夫乃丞相的副手,地位相当于
10、副丞相,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此职,故推断是秦始皇自掌军权。 “九卿”:指奉常 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等。这里的“九”并非确数,言其“多”也。“九卿”是指“三公”以下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官职。如掌管刑狱、司法的廷尉,掌管钱谷的治粟内史等。(2)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官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11、。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宗正(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秦朝唯有赵高曾任郎中令)、将作少府(掌治宫室)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3)评价(作用):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然而,对于军政大事的决议,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沿革:最早在春秋时期设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秦统一中国后全面推行。(回到【前言】,秦始
12、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2、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大一统局面。(结合“秦朝疆域图”)3、内容郡县两级地方官僚机构的建立(1)郡长官郡守:郡,为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全国划36郡。郡级行政机关由郡守主持全郡政务,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另设郡尉,负责军务,直接领兵;郡监(也称“监御史”),监察郡之行政,并有牵制郡守的作用。(2)县长官县长或县令:郡下辖若干县。县级行政机构由县令(不满万户之县长官称县长)主持政务,县尉负责军事和治安,县丞负责司法。郡县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免。(3)乡里基层机构:县以下是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详见课本第11页历史纵横栏中的材料。
13、乡的长官有三老、有秩、啬夫、游缴;里的长官称里正。秦时,户籍的保存与管理、赋税徭役的征调以及地方军队的基本编制都是以县为单位的。县级机构是秦朝实行统治最重要的一级机构。秦以后,郡制没有保留到封建社会后期,但县制却长期实行。秦朝县制机构管理的模式,对历代封建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比较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但两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其二,分
14、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其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至此,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包括三个要素: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积极对秦朝: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2、消极:皇帝依
15、靠其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形成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如秦王朝在农民起义打击下, 二世而亡,成为一个短命王朝。六、巩固统一的措施参见教材P10“历史纵横”,指导学生阅读后再归纳制定细密、严酷的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肉刑,有斩足、宫、劓、黥等肢体刑);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秦统一以后,保留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加以修缮和连接,建成一条西起陇西郡临洮,东至辽东郡的长城,长五千多公里。);开灵渠加强联系,维护安定统治(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它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成为联络中原与岭南地区的水路通道,是保证秦始皇统一岭南的一项战略工程);修建驰道、直道,统一车轨有助于统一国家概念的加强(规定车轮的间距为6尺。便利交通往来,促进了当时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政令的通达,军队的调遣,以维护国家的统一);统一文字促进各地文化交流(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严禁私学,加强思想控制);统一货币(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