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6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考基落实自学导引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受热环节 太阳辐射穿过_反射、吸收、散射到达地表 反射、吸收大气。大气层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栏目导引 考基
2、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代号 名称 起作用的大气成分 特点 _作用 云层和较大尘埃 无选择性 _作用 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 部分选择性 _作用 臭氧、水汽和_ 选择性 反射散射吸收CO2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_ 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即大气主要是吸收A_而增温。地面地面辐射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保温原理:大气辐
3、射大部分以B_的形式把热量返还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_”。4意义:_白天气温,_夜间温度,缩小气温日较差。大气逆辐射温室效应降低提高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巧学妙记大气受热过程中的实例表现反射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散射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吸收臭氧层因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升温;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大气逆辐射有云的夜晚比晴天温暖。记住并理解了这些典型例子后就可以迁移应用。例如晚秋或寒冬
4、,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人造烟幕防御霜冻(加强大气逆辐射),教室无直射太阳光线但明亮(散射)。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二、大气运动 1热力环流(1)受热较多的地点是_,受热较少的地点是_。(2)近地面高压区是_,低压区是_。高空中高压区是_,低压区是_ AD、ED、EABC、F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即促使大气由_流向_的力。该力_于等压线,并由_
5、指向低压。(2)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高气压区低气压区垂直高压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类型 受力 风向 图示(北半球)高空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_力 与等压线_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_力、_力 与等压线之间形成一_ 地转偏向平行地转偏向摩擦夹角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巧学妙记三种力的不同特点(1)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2)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6、在风速相同的情况下其随纬度降低而减小。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近地面最显著,高度愈高,作用愈弱,高空忽略不计。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上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可归纳如下表:保温过程 具体过
7、程 热量来源 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保温过程 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 大地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方法突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简化认识“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栏目导引 考
8、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保温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1)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原理:塑料薄膜、玻璃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功能,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散失,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2)秋冬季节,北方农田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
9、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针对训练1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材料1: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材料2:见下表。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0、概念与特征 形成条件 辐射雾 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 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有充足的凝结核 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概念与特征 形成条件 平流雾 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暖湿空气的湿度大;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m/s);大气稳定 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
11、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雾。(2)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雾。(3)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解析:(1)从表格“概念与特征”一栏可以得出结论,辐射雾“出现在冬半年”,平流雾“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2)根据两种雾的概念可以得出结论。(3)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黑夜或早晨多形成逆温,地面温度低,水汽遇冷后凝结成雾,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
12、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显然属于辐射雾。把重庆所在的区域特征与表格中的“形成条件”结合起来,进行恰当的描述即可。答案:(1)辐射(2)辐射 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辐射雾。形成原因:位于我国的湿润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
13、和能量交换考点2 大气运动1热力环流(1)形成过程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具体如下图所示: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等压面上的形态变化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图示等压面的变化可知: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等压面上凸为高压区,下凹为低压区.高压区、低压区是指同一高度上,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14、运动和能量交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3)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山谷风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白天,山坡上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到了夜晚,山坡上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风从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入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逆温层的存在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如在这些地区布局有废气、粉尘排放的工业,常造成大气污染事
15、件。海陆风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海陆风是由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而产生的。白天陆暖而海凉,气压配置为海高陆低,下层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则恰好相反,即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而形成“陆风”。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城市风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
16、直接加热了城市大气,使得城市比郊区热,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于是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这个小型的热力环流,就称为城市风。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风的形成过程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但当大气按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开始做水平运动之后,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当上述两种力
17、达到平衡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实际上,近地面大气还受到摩擦力影响,最终使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具体关系可表示为: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方法突破热力环流原理的实践应用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热力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二要正确理解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的关系,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三要注意我们常说的高压、低压一般是指同一水平
18、面上气压的高低差异。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针对训练2(2012江苏盐城模拟)图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2)题。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 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百帕)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有
19、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气压低于地B地气压高于地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低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更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Dd为上升气流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解析:第(1)题,甲乙两地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差,甲地气压差大,乙地气压差小,受热力环流的影响而形成,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相反,那么只有甲地近地面是高压,高
20、空是低压,乙地近地面是低压,高空是高压。第(2)题,受热力环流而形成的气压变化,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乙地近地面气压低,是由于受热空气上升而形成,而甲地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a和c的风向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发生变化,南北半球没有确定,因此a、c两地的风向既可能左偏也可能右偏。答案:(1)B(2)D 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考向剖析以考视点 等温线的判读及应用(2010高考全国卷)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
21、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洞悉高考热点例1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睛)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 B12C16D18(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
22、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D9日18时左右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思路点拨】第(1)题,由图中等温线的分布来看,在该时段内,最低气温出现在9日6点左右、市中心北部约6千米附近,最低温度57;最高气温出现在9日15点左右、市中心附近,温度最高2123。由此可推算出最大温差取值范围。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
23、交换第(2)题,由图可知,在监测时段内被监测区域气温最高值晴天高于阴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所以从正午到午夜气温整体先升高后降低;等温线的疏密反映了气温的变化幅度,由图可知,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剧烈;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3)题,解决该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两个重要信息,一是下午时间;二是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因热岛效应最强时市中心与郊区的温差应最大,也就是在某个时间段市中心和郊区等温线弯曲度最大的地方。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
24、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标准答案】(1)C(2)B(3)B【失分溯源】该题考查了等温线的判读及应用、城市热岛效应等内容,考查学生调动知识与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失分之处在于等温线阅读能力不够,找不出图中最高和最低气温中心值。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另一方面,从横坐标图中不同时间段不会分析等温线变化特征及等温线疏密含义。【得分技巧】等温线图的判读(1)判断气温差异: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25、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判断地势高低和地形:位于同一纬度的两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表示气温高;地势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表明气温低,地势高。等温线向高温凸出的方向为山脉的走向。在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图中,若线内气温数值低于圆周,表明地形为山地;反之为盆地。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从南向北递减,表明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因为世界上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4)判断海陆分布和季节:如果知道季节,可以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海陆分布。反过来,如果知道
26、海陆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分布状况就可以判断季节,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为当地的夏季,反之为冬季。(5)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海水等温线的凸出方向表示洋流的流向。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表示暖流,反之表示寒流。有时候如果条件比较充分,还可以判断出具体的洋流名称。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等压线和风(2011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1)(2)题。探究读图技能
27、例2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此时,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2)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A1月B2月C7月D8月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信息提取】通过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可提取以下信息:(1)由经纬网形状可判断为极地俯视图.(2)由等压线可判断海洋上受低气压控制。(3)
28、由晨昏线可判断70N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读图技能】根据经纬线形状判断,上图是极地俯视图,且极地地区为海洋,所以推断此图中心为北极点。(1)首先,在北极俯视图上,绕极点逆时针方向是自西向东,指向极点的方向为北方,远离极点的方向为南方。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地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致自西向东(图中自右向左),在北半球右偏,风向为西北风。(2)图中北半球海洋上主要是受低气压控制,说明此时为冬季,且北纬70及其以北为极夜。自冬至(12月22日前后)到春分(3月21日前后),栏目导引 考基落实自学导引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题演练课时达标考向剖析以考视点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极夜范围从6634N收缩到90N,说明极夜范围每月移动纬度8左右,此时北纬70及其以北为极夜,应该为1月。【标准答案】(1)C(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