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A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 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 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 儿童患佝偻病 C 细胞代谢紊乱 D 成年人患肌无力病3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4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 喝牛奶,进入胃中 B 精子进入
2、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 口服抗菌药物 D 肌肉注射青霉素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 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 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 D 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6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 组织细胞 B 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 各级动脉和静脉 D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7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血浆、组织液、淋巴 D 内环境8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 淋巴血
3、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 D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 B C D 10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 CO2、血红蛋白、H+、尿素 B 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 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 Ca2+、载体、氨基酸11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 大于7.357.45 B 远小于7.357.45 C 维持在7.357.45 D 稳定在3412在下列物
4、质中,不是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血红蛋白 B 葡萄糖 C 二氧化碳和氧 D 氨基酸13调节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不包括() A 神经系统 B 内分泌系统 C 运动系统 D 免疫系统14红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A 血浆、体液和体液 B 血液、体液和淋巴 C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 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15某人因患流感而出现持续高热,在一昼夜中持续维持在39.5,则该病人在一昼夜中产热总量与散热总量之间的关系是() A 基本相等 B 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D 不确定16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
5、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 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 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 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 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17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血糖含量过高 淋巴循环受阻 A B C D 18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A 树突和轴突 B 细胞体和轴突 C 细胞体和突起 D 细胞质和细胞膜19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 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 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
6、后膜产生兴奋20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A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C 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D 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21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感受器神经中枢 效应器 A B C D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C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 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4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 刺激强度的大小
7、B 感受器的兴奋性 C 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 效应器的兴奋性25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调节速度快 调节速度慢 作用的范围广泛 作用的部位准确 作用的时间短 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 B C D 26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 B C D 27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 突触
8、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28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 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 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 D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29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0在一个简单的反射弧中,只有传入神经元(A)和传出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A A的树突B的轴突 B B的轴突A的轴突 C B
9、的轴突A的树突 D A的轴突B的树突31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内 B 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 C 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D 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32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A 轴突树突细胞体 B 轴突细胞体树突 C 细胞体树突轴突 D 树突细胞体轴突33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 A 大脑皮层的V区 B 大脑皮层的S区 C 大脑皮层的H区 D 大脑皮层的W区34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
10、,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A 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B 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C 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D 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的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B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 D 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36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重
11、吸收水能力增强 D 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减弱37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38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 体温调节 B 水平衡的调节 C 内分泌的调节 D 血液pH值的调节39某人成年后,身材仍不足1米,而且智力低下,很可能是幼年时期体内缺少哪一种物质所致() A 胰岛素 B 甲状腺激素 C 生长激素 D 性激素4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密不可分 B 神经
12、调节主导激素调节 C 激素调节能反作用于神经调节 D 激素调节不受神经调节的控制41寒冷作用于机体时,与体温调节无关的激素是() A 促甲状腺激素 B 肾上腺素 C 胰岛素 D 甲状腺激素42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 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C 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 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43如图表示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与乙结构分别
13、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 a物质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 D 甲状腺激素含量能对甲结构进行反馈调节44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用HLA表示 B 常用AIDS表示 C 主要侵犯人体T细胞 D 先使体液免疫功能严重缺损,继而影响细胞免疫45有一种疾病称为“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致使神经冲动传递低下,肌无力,其发病机理与哪种病最相似() A 过敏反应 B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C 系统性红斑狼疮 D 感染引起的关节炎46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
14、主要是淋巴细胞 B 淋巴B细胞和淋巴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C 淋巴B细胞和淋巴T细胞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 D 具有免疫效应的是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47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A 多糖 B 球蛋白 C 核苷酸 D 胆固醇48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B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 C 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 D 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49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B 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 C 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
15、抗原 D 记忆T细胞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50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记忆细胞 浆细胞 效应T细胞 A B C D 51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为细胞免疫 B 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 C 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 通过过程产生的“某物质”是淋巴因子52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这一现象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尖端 生长素能由顶端运输到下
16、部 A B C D 53如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其主要原因是() A 芽能发育成枝条 B 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D 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54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的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A 当生长素浓度为109mol/L时,抑制根的生长 B 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mol/L C 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 D 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08mol/L55如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
17、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56下列有关顶端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除去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 B 顶端优势现象表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 在林业生产中常需要保持顶端优势 D 切除顶芽,切口处涂以高浓度生长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57切开凸凹不平,发育不均匀的西瓜,发现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这种现象可解释为() A 种子的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 B 无种子的子房绝对无法发育成果实 C 光照不均匀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 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58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
18、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A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 B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C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 D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59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A 喷洒N肥 B 提高CO2浓度 C 喷洒P肥 D 喷洒生长素类似物60要得到番茄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花的雌蕊柱头上,处理花的时期和条件是() A 花蕾期,不去雄蕊 B 花蕾期,去掉雄蕊 C 开花
19、后,不去雄蕊 D 开花后,去掉雄蕊二、非选择题:61如图表示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回答:(1)内环境与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2)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过程进入内环境,表示的过程是(3)过程表示作用(4)D表示62(12分)(2014银川校级一模)根据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TRH是,B是(2)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这种调节属于调节(4)若人体
20、血液中的血糖降低,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此外,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间的关系是(5)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63(14分)(2015春聊城校级月考)如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中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1)图中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2)A、B的名称分别是、(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过程发挥免疫作用(4)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过程发挥免疫作用(5)属于二次免疫反应
21、的过程是,其特点是64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对燕麦胚芽鞘如图处理:放在暗盒里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箔遮住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切去胚芽鞘尖端切去胚芽鞘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暗盒里切去胚芽鞘尖端,放在暗盒里备注:都用单侧光照射(1)有单侧光照射时,仍直立生长的有(2)弯向光源生长的有(3)不生长、不弯曲的有(4)如把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它的生长情况是2014-2015学年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每小
22、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A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 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 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考点: 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据此答题解答: 解:A、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属于内环境稳态,但不是其生理意义,A错误;B、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稳态,但不是其生理意义,B错误;C、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属于内环境稳态,但不是其生理意义,C错误;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D
23、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能正确区分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及其生理意义,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 儿童患佝偻病 C 细胞代谢紊乱 D 成年人患肌无力病考点: 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 本题是稳态的生理意义和稳态失调造成的影响,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细胞代谢活动的紊乱解答: 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也可能出现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但是不一定,A错误;
24、B、儿童患佝偻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但稳态遭到破坏遭到破坏不一定就是缺钙,B错误;C、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C正确;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的血钙过高引起的,但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就是血钙过高,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稳态的生理意义,解题时要准确理解稳态的含义是包含内环境的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可以 是其中的任何一项或几项,A、B、D只是稳态遭到破坏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3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
25、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解答: 解:人体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故选:B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再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4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 喝牛奶,进入胃中 B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 口服抗菌药物 D 肌肉注射青霉素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本题是对内环境组成的考查,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的物质都是能进入内环境的物质解答: 解:A、牛
26、奶经食道进入胃中,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A错误;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B错误;C、口服抗菌药物进入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肌肉注射青霉素,是把青霉素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可以看作进入内环境,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物质是否进入内环境的判断,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 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 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 D 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考点: 内环境的理
27、化特性 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 解:A、稳态调节不一定都有反射弧的参与,如血液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H2CO3/NaHCO3,A错误;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稳定、动态平衡,而不是固定不变的,B正确;C、稳态调节不一定都有内分泌腺参与,如免疫调节,C错误;D、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也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脊髓和下丘脑,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
28、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6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 组织细胞 B 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 各级动脉和静脉 D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解答: 解:水泡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组织液可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和血浆双向渗透因此,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组成成分
29、之间的关系,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水泡中液体的成分及其去向,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7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血浆、组织液、淋巴 D 内环境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解答: 解: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8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 D 组织液血浆
30、组织液靶细胞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血浆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血浆,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解答: 解: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和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故选:C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对应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
31、力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 B C D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解答: 解: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正确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外的环境,即细胞外液,错误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正确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意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32、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0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 CO2、血红蛋白、H+、尿素 B 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 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 Ca2+、载体、氨基酸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本题是内环境成分的判断,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解答: 解:A、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呼吸氧化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Na+、O2、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
33、,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因此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载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 是对内环境成分的判断规律: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11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 大于7.357.45 B 远小于7.357.45 C 维持在7.357.45 D 稳定在34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PH以及温度人体的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解答: 解:人剧烈活动后,
34、部分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呼产生乳酸,但因为血液中有缓冲物质,如碳酸氢钠,该物质会和乳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可以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而碳酸可以分解所以经调节后血浆的pH仍然维持在7.357.45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稳态的维持,属于简单题,考生要能够识记并理解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12在下列物质中,不是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血红蛋白 B 葡萄糖 C 二氧化碳和氧 D 氨基酸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35、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和氨基酸或者作为人体细胞生活所需的养料、氧气,或者是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在血浆、组织液等处都可能存在,因此,它们都可以作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的组成,属于细胞内而非细胞外液的成分,因而它就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解答: 解:A、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是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A正确;B、细胞外液中含有葡萄糖,故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B错误;C、细胞外液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故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C错误;D、细胞外液中含有氨基酸,故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区分哪些物质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是解
36、答本题的关键13调节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不包括() A 神经系统 B 内分泌系统 C 运动系统 D 免疫系统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 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答: 解: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所以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参与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稳态调节机制,考查考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14红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A 血浆、体液和体液 B 血液、体液和淋巴 C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 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人体的内环
37、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据此答题解答: 解:(1)红细胞属于血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血浆;(2)肌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3)淋巴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淋巴故选:C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不同内环境中生活的细胞的种类,再准确判断题中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5某人因患流感而出现持续高热,在一昼夜中持续维持在39.5,则该病人在一昼夜中产热总量与散热总量之间的关系是() A 基本
38、相等 B 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D 不确定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解答: 解:A、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则体温一直维持在39.5,A正确;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则体温上升,不能一直维持在39.5,B错误;C、产热小于散热,则体温下降,不能一直维持在39.5,C错误;D、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体温才能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机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持续升高,产热少于散
39、热则体温持续降低16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 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 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 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 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考点: 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 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 解:A、通过汗液和尿排泄代
40、谢废物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B、血液中的CO2增加,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排出CO2,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C正确;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是在消化道中的大肠内形成的,由于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因此不属于内环境,所以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与内环境稳态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与内环境稳态是否有直接关系17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血浆中蛋白
41、质含量过少 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血糖含量过高 淋巴循环受阻 A B C D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
42、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解答: 解: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正确;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这会使血浆中水分增多,组织液中水分减少,错误;血糖含量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这会使血浆中水分增多,组织液中水分减少,错误;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蛋白增多,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水肿,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是渗透压,能对合理解释各种现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18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43、() A 树突和轴突 B 细胞体和轴突 C 细胞体和突起 D 细胞质和细胞膜考点: 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神经调节的结构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解答: 解: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元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是对识记层次的考查,属于基础题19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 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 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
44、信号”的转变 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解答: 解: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这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A正确;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电位(内负外正),而不是零电位,B错误;C、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45、C错误;D、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类型,所以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重点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和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20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A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C 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D 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水平衡调节的方式:解答: 解:A、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
46、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A错误;B、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减少尿量,降低渗透压,B正确;C、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C错误;D、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了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并加以识记,难度不大考生要注意识记并区分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但是由垂体后叶释放;识记渗透压感受器存在于下丘脑21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感受器神经中枢 效应器 A B C D 考点: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人体
47、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解答: 解: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感受器正常,传入神经也正常,受伤部位是腰椎部,下肢没有受伤,说明效应器正常,但由于不能运动,所以可能是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受伤所以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C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
48、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 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考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
49、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解答: 解: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A正确;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B正确;C、学习和记忆都要将刺激传递,因而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D、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24决定反射时间长
50、短的主要因素是() A 刺激强度的大小 B 感受器的兴奋性 C 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 效应器的兴奋性考点: 反射的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突触在传递兴奋的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需要的时间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时间长,所以突触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解答: 解: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突触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信息在神经元间和神经纤维上传递速度不同25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调节速度快 调节速度慢 作用的范围广泛 作用的部位准确 作用的时间短 作用的时间比
51、较长 A B C D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2)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3)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 作用时间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解答: 解: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速度快,正确;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速度快,不是调节速度慢,不正确;通过分
52、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比较局限,不是范围广泛,不正确;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的部位准确,正确;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短,正确;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短,不是作用的时间比较长,不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很基础,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26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 B C D 考点: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
53、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解答: 解:正常安静状态下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当给以一定刺激产生兴奋后,由外正内负电位变成外负内正,所以正确,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7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54、: 本题是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兴奋,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炮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后,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使突触后膜恢复静息状态,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该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持续兴奋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对突触前膜不起作用,不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A错误;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
55、,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正确;C、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与突触前膜神经元持续性抑制没有关系,C错误;D、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不是使神经元持抑制的递质,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方向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机理,不同神经递质的作用不同,分析题干信息明确该神经递质的作用和该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的作用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兴奋在突触间传递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8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56、A 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 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 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 D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膜外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2、突触有两种类型,即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解答: 解:A、膜内电流由
57、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A错误;B、膜外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错误;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C正确;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要求考生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识记突触的类型,明确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29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
58、: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本题突破口是在图中辨别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并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解答: 解: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点变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内是由刺激点向两边流动,在细胞外却流向刺激点,即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C项符合题意点评: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30在一个简单的反射弧中,只有传入神经元(A)和传出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A A的树突B的轴突 B B的轴突A的轴突
59、C B的轴突A的树突 D A的轴突B的树突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简单反射弧只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构成,只有一个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方向是轴突树突或胞体解答: 解:在简单反射弧中,感觉神经元A就是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B就是传出神经元,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突触,兴奋只能由传入神经元的轴突传向传出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1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内 B 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
60、信号 C 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D 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考点: 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1、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2、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导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解答: 解: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A错误;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61、或抑制,B正确;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C错误;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单向的,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突触之间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32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A 轴突树突细胞体 B 轴突细胞体树突 C 细胞体树突轴突 D 树突细胞体轴突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突触的类型有两种,分别是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解答: 解:A、兴奋可以由前一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神经元的树突,再由树突传导至该神经元的细胞体,A
62、正确;B、兴奋可以由前一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再由细胞体传导至该神经元的树突,B正确;C、兴奋可以由前一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树突,但不能传递到下一神经元的轴突,C错误;D、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可以从树突传导至细胞体再传导至轴突,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类型及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33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 A 大脑皮层的V区 B 大脑皮层的S区 C 大脑皮层的H区 D 大脑皮层的W区考点: 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 大脑皮层各区受损后引起的症状如下:
63、W区:不会书写但可以听懂别人的谈话,看懂文字,自己也会讲话;S区:不能讲话,但能发出声音;V区:不能认识词义,但是看得到;H区: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能听到别人的发音,就是不懂其含义解答: 解: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说明其运动性语言中枢受到损伤,即大脑皮层的S区受到损伤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各语言中枢的功能及受损时的症状34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64、) A 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B 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C 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D 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解答: 解:根据题意分析可
65、知:神经元接受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动作电位,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当电信号传导到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使突触小体中位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导致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突触后膜兴奋,使化学信号又转变为电信号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的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B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 D
66、 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考点: 反射的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3、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指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即与高级神经中枢脑有关,也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有关解答: 解:A、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A正确;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
67、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B正确;C、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在突触处传递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正确;D、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由脊髓等低级中枢完成,受高级中枢调控,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反射的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6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 D 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减弱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68、血糖调节 分析: 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解答: 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错误;B、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C、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C正确;D、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
69、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的水平衡调节,意在考查学生了解抗利尿激素的功能,理解水平衡调节的过程37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此题考查人体内水平衡调节的知识题干中给予的症状,是糖尿症状,由于原尿中葡萄糖的浓度比正常人高,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回血液的水比正常人少,排出的尿液量就会比正常人多解答: 解:原尿中葡萄糖浓度增高,浓度差减小,被肾小管
70、重吸收的水分减少,尿量增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激素释放进入血液被运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虽然他们与各处的组织、细胞有广泛接触,但有此激素只作用于某些器官、组织和细胞,这称为激素作用的特异性被激素选择作用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分别称为靶器官、靶组织和靶细胞激素与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经过细胞内复杂的反应,从而激发出一定的生理效应38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 体温调节 B 水平衡的调节 C 内分泌的调节 D 血液pH值的调节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 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感
71、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解答: 解: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错误;B、水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B错误;C、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C错误;D、血液PH调节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下丘脑无关,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以及下丘脑功能,关键是识记和理解下丘脑功能的四个方面内容,掌握稳态中酸碱度的
72、调节机制39某人成年后,身材仍不足1米,而且智力低下,很可能是幼年时期体内缺少哪一种物质所致() A 胰岛素 B 甲状腺激素 C 生长激素 D 性激素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身材仍不足1米,而且智力低下”属于呆小症,由于缺乏甲状腺激素解答: 解:A、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降低,A错误;B、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
73、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则缺乏甲状腺激素引起呆小症,B正确;C、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尤其是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但智力不低,C错误;D、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4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密不可分 B 神经调节主导激素调节 C 激素调节能反作用于神经调节 D 激素调节不受神经调节的控制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二者的关系:(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
74、受中枢神经的调节,此种状况下,体液调节可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缺少甲状腺激素则患呆小症解答: 解:A、人体的很多生命活动往往同时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影响,二者密不可分,A正确;B、不少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如下丘脑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正确;C、激素也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C正确,D、激素调节受神经调节的调控,很多激素调节的过程相当于神经调节的一部分,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41寒
75、冷作用于机体时,与体温调节无关的激素是() A 促甲状腺激素 B 肾上腺素 C 胰岛素 D 甲状腺激素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1、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散热;(3)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2、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解答: 解:A、寒冷环境中,垂体分
76、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A正确;B、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B正确;C、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参与血糖调节,但与体温调节无关,C错误;D、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这两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激素及激素的生理作用,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42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定的电流刺
77、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 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C 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 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考点: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刺激a点,神经冲动传至甲、乙电表两电极均存在时间差,所以甲、乙两电表均会发生两次偏转;图中共有三个轴突,无其他突触;在b处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且此兴奋可传至a、b、c、d、e、f中每一处,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刺激e处,因为突触的单向传递特点,a、b处无电位变化,但d处有电位变化解答:
78、解:A、在a点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会引发局部电流,使乙电流表左接触点先变为外负内正,电流表偏转;当局部电流流过后,左接触点恢复外正内负,右接触点变为外负内正,电流表再次偏转,共偏转两次甲电流表基本同理,共偏转两次,A错误;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共有三个完整突触,d所在的神经元向右侧的突触没有突触后膜,B错误;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使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可以引发甲所在的突触释放递质,引起f所在神经元兴奋,则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C正确;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会测到电位变化,因为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能单向传导,能从轴突传递到下一神经元的树突膜;但不能从树
79、突传递到轴突,所以只有a、b点不会测到电位变化,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系统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知识的要点的理解,识图能力,理解、应用的能力43如图表示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 a物质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 D 甲状腺激素含量能对甲结构进行反馈调节考点: 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
80、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据图分析:X为下丘脑,Y为垂体,Z为甲状腺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解答: 解:A、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因此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为甲状腺,A正确;B、据分析可知a物质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正确;C、据图可知乙的活动不仅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同时还受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C错误;D、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
81、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44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用HLA表示 B 常用AIDS表示 C 主要侵犯人体T细胞 D 先使体液免疫功能严重缺损,继而影响细胞免疫考点: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分析: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引起艾滋病的病毒,简称HIV,能引起人体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 解:A、HLA表示人类白细胞抗原,与器官移植有关,A错误;B、AIDS是艾滋病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
82、毒用HIV表示,B错误;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宿主细胞主要是T细胞,导致T细胞数量减少,使得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免疫功能缺失,C正确;D、由于HIV病毒主要侵犯人体T细胞,使细胞免疫全部丧失,继而影响体液免疫,使体液免疫大部分丧失,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似相近知识区分与理解运用能力,考查学生能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45有一种疾病称为“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致使神经冲动传递低下,肌无力,其发病机理与哪种病最相似() A 过敏反应 B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C 系统性红斑狼疮 D 感染引起的关节炎
83、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重症肌无力”是因为乙酰胆碱受体被当做抗原而受到攻击,影响人体兴奋的传递,是对人体自身组织细胞的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解答: 解:A、过敏反应是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A错误;B、艾滋病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致病机理是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属于免疫缺陷病,B错误;C、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即将自身结构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C正确;D、感染引起的关节炎不属于免疫系统的疾病,D
84、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46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B 淋巴B细胞和淋巴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C 淋巴B细胞和淋巴T细胞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 D 具有免疫效应的是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解答: 解:A、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A正确;B、淋巴B细胞和淋巴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B正确;C、淋巴B细胞
85、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淋巴T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的,C错误;D、具有免疫效应的是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7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A 多糖 B 球蛋白 C 核苷酸 D 胆固醇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分析: 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据此
86、答题解答: 解: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合成与分泌的,是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故选:B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尤其是抗体,明确抗体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48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B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 C 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 D 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解答: 解:A、抗体是
87、由浆细胞分泌的,A错误;B、有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B正确;C、抗体只能和特定的抗原结合,结合后形成的叫做抗原抗体复合物,会被吞噬细胞吞掉,所以不能说抗体直接消灭病菌,C错误;D、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浆细胞,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9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B 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 C 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D 记忆T细胞再次接受同一抗原
88、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解答: 解: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A正确;B、效应T细胞只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并不能消灭抗原,B错误;C、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C正确;D、记忆
89、T细胞再次接受同一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考生能够熟练掌握细胞免疫的过程;明确效应T只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并不能消灭抗原50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记忆细胞 浆细胞 效应T细胞 A B C D 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特异性免疫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唯一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核效应T细胞都具有特异
90、性识别功能解答: 解:吞噬细胞具有识别功能,但是其识别功能不具有特异性,错误;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正确;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正确;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正确;浆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不具有识别功能,错误;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不同免疫细胞的作用及作用特点,对于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综合理解和归纳是本题考查的重点51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为细胞免疫 B 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 C 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 通过过程产生的“某物质”是淋巴因子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
91、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其中表示吞噬细胞,表示T细胞,表示B细胞,表示浆细胞,表示记忆细胞,某物质为抗体,其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解答: 解:A、过程、为体液免疫,A错误;B、由于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92、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使得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B正确;C、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错误;D、通过过程产生的“物质”是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结合人体体液免疫流程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代表的细胞或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2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这一现象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植物生长
93、具有向光性;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尖端 生长素能由顶端运输到下部 A B C D 考点: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 植物的向光生长主要受生长素调控;生长素是尖端产生的,可以向下运输;植物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位置;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的,哪侧长得快,则向对侧弯曲解答: 解: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胚芽鞘能生长,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正确;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因而不能说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错误;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因而不能说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错误;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用单侧光照射
94、,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说明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尖端,正确;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能促进基部生长,说明生长素能由顶端运输到下部,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3如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其主要原因是() A 芽能发育成枝条 B 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D 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分析题图:A组插条带有芽,一段时间后,插条生根;B组插条没有芽,一段时间后,插条没有生根A、B两组的区别是有无芽
95、,说明芽对生根有促进作用,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插条生根解答: 解:A、图中插条生根与否的原因不是芽能发育成枝条,A错误;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是插条生根的原因,B错误;C、带有芽的插条生根是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C正确;D、A、B两组的插条等高,不能体现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功能,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通过实验考查生长素的作用,要求学生能分析题图,推断出两组差异的形成原因在于芽,结合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及生长素的作用,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查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4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的浓度根据实验结果
96、,可以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A 当生长素浓度为109mol/L时,抑制根的生长 B 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mol/L C 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 D 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08mol/L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分析图解:图中看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生长素的浓度等有关,并且根对生长素的浓度最敏感解答: 解:A、图中可以看出,当生长素浓度为109 molL1时,对根的生长起促进作用,A错误;B、生长素浓度大于106 molL
97、1时抑制芽生长,生长素浓度小于106 molL1时促进芽生长,B正确;C、图中根、芽、茎的三条曲线均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C错误;D、根对生长素特别敏感,由于重力原因,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于向地侧,背地侧生长较快,背地侧生长素浓度应低于108molL1,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08mol/L,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以坐标图为载体,考查生长素的作用的两重性,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考生在分析曲线时,明确生长素对根、芽、茎均具有两重性;并且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之前表示促进作用,交点之后表示抑制
98、55如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考点: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分析: 据图分析,受单侧光影响,使胚芽鞘尖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增高,因此a、b、c、d中a的生长素浓度最高,所以甲向右弯曲程度最大解答: 解:由步骤一中a、b不旋转,则在单侧光的照射下b的生长素运输到a侧,a侧浓度高于b侧,c、d所在琼脂块虽受到单侧光照射,但是旋转使其受到均匀的光照,c和d的生长素含量一样,则在a、b、c、d四个琼脂块中,ac=db;步骤二中放a的甲弯曲最大故选:A点评: 考查生长素的功能与特性,意在考查学
99、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56下列有关顶端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除去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 B 顶端优势现象表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 在林业生产中常需要保持顶端优势 D 切除顶芽,切口处涂以高浓度生长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 解:A、除去顶芽后顶端优势解除,可促进侧芽生长,A正确;B、顶端优势现象表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正确;C、在林业生产中需要促进主干的生长,常需要保持顶端优势,
100、C正确;D、切除顶芽,切口处涂以高浓度生长素,仍保持顶端优势,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7切开凸凹不平,发育不均匀的西瓜,发现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这种现象可解释为() A 种子的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 B 无种子的子房绝对无法发育成果实 C 光照不均匀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 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
101、实,防止果实、叶片脱落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 解:A、果实的发育需要种子提供生长素,A错误;B、无种子的子房,可以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从而发育成无子果实,B错误;C、光照不均匀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主要发生在茎部,不发生在果实中,C错误;D、由于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所以发育不均匀的西瓜中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8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
102、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A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 B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C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 D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生长素的两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即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B,选择c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103、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该现象说明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解答: 解:据题中信息可知,对2,4D敏感的应是双子叶植物杂草,即图中的A,而图中的B是单子叶植物除草剂最适浓度应为c点,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而抑制双子叶植物杂草,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故选:D点评: 本题设计较为巧妙,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生长素的应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知识必须扎实;解题的关键是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选用抑制双子叶植物生长,且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作为除草剂59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
104、的补救方法是() A 喷洒N肥 B 提高CO2浓度 C 喷洒P肥 D 喷洒生长素类似物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茄果类蔬菜要保证产量靠的是果实的产量,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生长素是在传粉受精后、种子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解答: 解: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果实的发育是在传粉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的过程中,合成了大量的生长素,这些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果实的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只能是喷洒生长素似物,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而喷洒N肥、P肥不能使子房发育成果实,提高CO2浓度,可增强光合作用,但与果实的生长发育无关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
10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这一问题的关键60要得到番茄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花的雌蕊柱头上,处理花的时期和条件是() A 花蕾期,不去雄蕊 B 花蕾期,去掉雄蕊 C 开花后,不去雄蕊 D 开花后,去掉雄蕊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解答: 解:由于发育的种子能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因此,要得到番茄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花的雌蕊柱头上,并应在
106、花蕾期,去掉雄蕊,以防止自花传粉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非选择题:61如图表示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回答:(1)内环境与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细胞(2)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过程进入内环境,表示的过程是消化吸收(3)过程表示重吸收作用(4)D表示皮肤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A是肺,B是小肠,C是肾脏,D是皮
107、肤;过程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解答: 解:(1)内环境与肺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细胞(2)B为小肠,表示食物经过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过程(3)C为肾脏,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D表示代谢废物经过皮肤排出体外故答案为:(1)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细胞(2)消化吸收 (3)重吸收(4)皮肤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综合理解是解题的关键62(12分)(2014银川校级一模)根据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TRH是促甲状
108、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肾上腺素(2)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上升,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减少,这种调节属于反馈调节(4)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降低,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此外,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高血糖素间的关系是协同作用(5)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
109、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据图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B)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解答: 解:(1)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另一方面,下丘脑还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甲状腺和肾上腺,分别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发挥协同作用促进代谢(2)寒冷环境中,为了维持体温,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上升,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
110、解,从而增加产热量(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通过反馈调节,使TRH和TSH的分泌量将减少 (5)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该过程既有神经的参与也有激素的参与,因此其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故答案为:(l)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肾上腺素(2)上升 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3)减少 反馈(4)肾上腺素 协同作用(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点评: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63(14分)(2015春聊城校级月考)如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中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11、(1)图中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2)A、B的名称分别是效应T细胞、抗体(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过程发挥免疫作用(4)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过程发挥免疫作用(5)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其特点是反应快而强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据图分析:表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表示T细胞增殖分化,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表示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表示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A表示效应T细胞,B表示抗体解答: 解:(1)吞噬细胞直接杀灭抗原是第二道防线,即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由T细胞和B细胞参与的免
112、疫是特异性免疫,故是(2)能和靶细胞作用的A是效应T细胞,浆细胞产生的B是抗体(3)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主要是通过二次免疫过程发挥免疫作用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引起体液免疫,为图中的过程发挥作用的(4)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后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发挥作用的(5)二次免疫主要是记忆细胞参与的免疫,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特点是反应快而强,因为在短时间能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或浆细胞故答案为:(1)(2)效应T细胞 抗体 (3)(4)(5)反应快而强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体液免疫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体液免疫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64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对燕麦胚芽鞘如图处理:
113、放在暗盒里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箔遮住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切去胚芽鞘尖端切去胚芽鞘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暗盒里切去胚芽鞘尖端,放在暗盒里备注:都用单侧光照射(1)有单侧光照射时,仍直立生长的有(2)弯向光源生长的有(3)不生长、不弯曲的有(4)如把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它的生长情况是直立向上生长考点: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分析: 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根据题意和
114、图示分析可知:锡铂能遮住光,云母片能阻碍生长素的运输,琼脂片不阻碍生长素的运输由于放在暗盒里,没有光照,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铂遮住,而尖端部位是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所以在单侧光照射下能弯向光源生长;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阻碍了生长素的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不能生长;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而琼脂片不阻碍生长素的运输,所以在单侧光照射下能弯向光源生长;切去胚芽鞘的尖端,不能合成生长素,所以燕麦胚芽鞘不能生长;切去胚芽鞘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琼脂小块中的生长素能扩散到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但由于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切
115、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并置于在暗盒里,琼脂小块中的生长素能扩散到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切去胚芽鞘尖端,放在暗盒里,由于不能合成生长素,所以燕麦胚芽鞘不能生长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 解:(1)根据题图分析:有单侧光照射时仍能直立生长的有,因为它们的生长素分布是均匀的(2)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以弯向光源生长的有(3)的伸长区都没有生长素,所以不生长、不弯曲的有(4)如把放在匀速转盘的中心,给予右侧光照,则胚芽鞘的尖端能均匀受光,因而它的生长情况是直立生长故答案为:(1)(2)(3)(4)直立向上生长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运输与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