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知识梳理一、城市区位分析1.城市(1)含义: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2)特点:与农村相比,城市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3)类型:从城市职能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全国性中心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边境口岸城市等。2.区位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3.城市区位自然地理区位: 影响因素有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经济地理区位:影响因素有铁路、公路、港口、城
2、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影响因素有历史继承性、国家政策、外交等。4.城市的空间布局的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聚居部位形成较大的城市。(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两条河流交汇处,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较大的城市。(3)在交通枢纽处,如两条或多条铁路交会处、铁路干线与公路干线交会处、两条或多条公路干线交会处也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5.城市区位选择(1)地质条件:充分考虑地基承受能力,避开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2)河流沿岸:码头建在河流的凹岸处
3、,因为这里水深,泥沙淤积少,但要注意河流对河岸的侵蚀。(3)定性条件:平原最有利,丘陵困难多,山区需要大量投资和工程措施。(4)环境条件:风向:居民区布置在工业区的上风向;水源:居民区布置在城区河流的上游。(5)城市周围:应有良好的植被、大面积的水面,利于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景观和大气质量。二、城市土地利用1.含义城市土地利用是指在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资料,根据其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加以改造、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城市土地利用可反映出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和城市功能的地域差异。2.类型及特征表2-1利用类型分布特点基本特征商业用地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占地面积小,呈
4、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居住用地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职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工业用地市区外缘、干线两侧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政用地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交通便利,点状分布便于与周围的地区联系,交通条件好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1)主要功能区:就城市功能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2)影响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
5、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3)中心商务区:又称中心商业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著名的中心商务区有美国的纽约曼哈顿区、日本东京新宿区和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等。CBD具有以下特征: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密集;内部分区明显。2.城市空间结构(1)西方城市结构学说表22学说提出人相同点不同点同心圆学说美国伯吉斯城市中心均为中心商务区;高、中、低级住宅区出现分化且背向发展各功能区呈同心圆状分布,自城市中心向外缘扩展,形成五个同心圆圈层扇形学说美国霍伊特各功能区沿着交通线呈放射
6、状或楔状向外发展多核心学说美国哈里斯、乌尔曼城市围绕不同核心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2)中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划:集中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城市用地和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城市结构布局:以宫殿为中心确定中轴线,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城市用地布局: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和整齐的道路系统。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布局,强调依山就水,自由布置。四、中心地理论1.中心地理论的产生1933年德国的科学家克里斯泰勒率先提出的,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该理论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2.基本概念(1)中心地:向周
7、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具有多种服务职能,但主要的是提供货物和服务的职能。中心地有级别之分,较高级别的中心地辐射影响较低级别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的划分是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范围。(2)服务范围: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3)门槛: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3.中心地理论中城镇的等级、数量、服务范围、功能、彼此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城市的等级越高,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功能越多,距离越远。知识导学城市是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区位是指城市所占据的空间,它包括城市的位置和城市的分布。城市区位与自然环境和社
8、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河流等,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气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城市大都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度的地方。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尤其是气候条件优越的沿海地区。平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分布在平原上。结合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分布图,理解城市与地形之间的密切关系。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以及政治和文化历史等。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因而组成要素众多。城市空间结构是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
9、置及其组合状况。城市空间结构也称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土地相对有限,各地块的交通通达程度和地价等各不相同,在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空间上的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从而形成功能区。在学习的过程中,可将文字内容转化为表格的形式,运用比较归纳法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形成不同的城市地域空间结构模式。它们主要是根据西方国家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概括出来的,与我国的实际存在差别。对这三种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可利用列表对比的方法,比较三者之间的异同点。中心地按照其提供的货物(或服务)的等级排列成有顺序的等级系统。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被高一
10、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又被更高一级的服务范围所包括,而相同级别的中心地和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各级中心地最终会形成一个具有等级关系的空间结构体系。疑难突破1.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剖析: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以及政治、文化历史等。(1)交通与城市区位:世界上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一般都分布在重要的交通线上。沿海、沿江、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沿线,往往是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带。(2)政治与城市区位: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许多城市都是一个地区的政治中心。古希腊的雅典、古罗马的罗马城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当今世界许
11、多国家的首都也是本国的第一大城市,如英国的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日本的东京等等。(3)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军事、宗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在历史上起了很大作用,但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4)科技与旅游:在现代,科技与旅游成为新兴的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例如因科技兴起的科学城筑波、因旅游而兴起的旅游城等。2.经济因素是如何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剖析:经济因素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形成、发展、变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等区位条件的不同,造成土地价格或地租水平的差异;另一方面,城市的商业、工业、住宅等各种功能活动本身特点的差异,造成它们对城市用地竞争能力的
12、不同,推动了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发展。(1)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度。地理位置的影响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凸凹,造成这种地租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交通。如图2-1所示:图2-1交通通达程度对地租的影响表2-3区位交通通达度地租功能区市中心最高最贵商业中心用地城市环线与公路干线交会处较高较贵外围商业用地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较低较低住宅用地城市边缘低低工业用地(2)各项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各项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如图22所示:图2-2图中的A区为城市的中心,商业支付的地租最高;B区靠近市中心,对商业的吸引下降,但是住宅选择这个区位,既有利于职工上下班,又方便购物;C区远离市中心,由于这里不是最佳区位,所以工业成为该区的土地利用形式。综合以上付租能力和地租这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等值线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的道路交会之处形成了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了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形成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