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突破训练一、选择题(2015浙江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八)中国唐代高僧玄奘于627年8月(唐贞观元年)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5万余里,到达天竺国北部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受学,后来又游学天竺各地。645年2月(唐贞观十九年正月)回到长安。据此并结合玄奘西天取经路线图,回答12题。1玄奘法师从长安出发向西途中依次见到的植被为()A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沙漠B黄土温带草原温带沙漠C温带沙漠温带草原温带森林D黄土温带沙漠温带草原2当玄奘法师回到长安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河流处于枯水期,水位较低B河流上游周围地区积雪较厚C河流处于丰水期,水位较高D河流处于封冻期,水位较低解析:第1题,根据路线图可以看出
2、,玄奘法师从长安出发向西途中依次经过的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因此植被为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沙漠。黄土不属于植被。第2题,河流分别为恒河、印度河、塔里木河、黄河。玄奘法师于2月回到长安,此时恒河(主要流经热带季风气候区)处于枯水期,水位较低;印度河上游为喜马拉雅山区,此时有较厚的积雪;塔里木河是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内流河,冬季会断流;此时,黄河处于冬半年,有封冻期,水位较低。答案:1.A2.C(2015浙江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一)读欧洲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回答34题。3影响三地植被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 B地形C海陆分布 D洋流4薰衣草喜温暖气候、喜光,6月花期时要有充
3、足的阳光,耐旱怕涝。甲、乙、丙三地适合种植薰衣草的地点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三地都可以解析:第3题,三地植被类型从南到北的变化,体现了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的更替,所要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薰衣草在花期需要充足的阳光,甲地和丙地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光照不足,不适合种植薰衣草,乙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光照充足,有利于薰衣草生长。答案:3.A4.B(2015南昌调研)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对应的水热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5自然带荒漠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能出现在()A亚洲 B欧洲C非洲 D南极洲6造成地表植被按的顺序发生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4、A纬度位置差异 B海陆位置差异C海拔差异 D坡向差异7撒哈拉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太阳辐射、下垫面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C洋流性质、地势起伏D地表径流、土壤性质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自然带荒漠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由水分条件的差异导致的。南极大陆终年被冰川覆盖,大陆上各地水分条件差别不大,不会出现此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第6题,由图可知,自然带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导致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差异。第7题,撒哈拉沙漠位于副热带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形成热带荒漠景观;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由于深居内陆,
5、远离海洋,水汽较少,故形成温带荒漠景观。答案:5.D6.A7.B(2015浙江月考)深秋,金黄色的银杏树叶装扮着衢州大地。因为叶绿素是一种很容易受到温度改变而分解的物质,而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则较稳定。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褪去,叶黄素、胡萝卜素则留下来呈现黄色,据此回答89题。8衢州城区银杏树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这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为()A纬度地带地域分异规律B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C干湿度地带地域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9下列四幅图为银杏全部变色日期等候线图,等候线是指同一日子有同一物候(如桃花始开、燕子归来等等)的地点连成的一条线。图示地区银杏全部变色日期等候线分布
6、正确的是()解析:第8题,衢州城区银杏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属于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第9题,广西位于高原和丘陵地区,地势较高,因此银杏全部变色日期早于同纬度的其他省区,故B正确。答案:8.B9.B(2015成都二诊)日照百分率是实际日照时间与可能日照时间的百分比。下表为亚欧大陆38N52N之间四地日照百分率(不考虑地形因素)的季节变化。据表回答1011题。月份地点123456789101112%162227383831293128231915%807274706866565870728082%726868636461424662666566%384255606568
7、77836963534110图中四地的地带性植被是()A地为温带草原B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地为温带荒漠D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11导致地7月日照百分率全年最小的原因是()A受东南季风控制降水多B受中纬度西风控制降水多C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解析:从题干可知四地位于38N52N的亚欧大陆,日照百分率(不考虑地形因素)只受天气或气候影响,阴雨天气多时,日照百分率低,晴天多时日照百分率高,由此可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为地中海气候,故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日照百分率全年最小。答案:10.D11.A二、综合题12阅读图
8、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解析:首先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区为河北北部及其附近地区。(1)从图中看出,M地位于河流
9、下游,河流沉积作用明显,沉积物提供了沙源。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河流水量不稳定,枯水季节沉积物露出水面变成干燥的沙源。(2)该地区冬季盛行偏北风,H县城附近位于河谷交汇地区,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故冬春季节风力强劲。(3)选择一种观点,关键是论据能够支持自己的观点。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
10、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选其中一种观点,并提供论据即可)13下图示意三座山地气候垂直带谱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对比规弄山南坡和大瑶山南坡山地气候垂直带谱,可得出什么规律?(2)从热量条件上解释大明山东坡与西坡垂
11、直气候带谱的分布有哪些差异?(3)总结三座山地植被类型分布的相似之处。解析:第(1)题,通过图示注记可知两山纬度位置相似,大瑶山距离海洋更近;通过图示山地气候垂直带谱,可得同一类带谱宽度和海拔差异。第(2)题,结合大明山图示气候垂直带谱和位置分布,调用季风气候知识分析气候垂直带谱分布差异。第(3)题,从图示气候类型注记和分布位置,可推知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和垂直变化特点。答案:(1)在相似纬度上,从沿海向内陆,山地气候垂直带谱中同类气候类型的海拔分布高度下限逐渐升高,垂直带谱宽度也略有增加。(2)大明山位于东部季风区,主要盛行东南季风,因此东坡为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同等热量(温度)带分布迎风坡海拔低、背风坡海拔高,因此促使同种自然带海拔东坡较低,西坡较高。(3)以常绿阔叶林为主;随海拔升高,植被种类和密度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