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时综合练 第十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149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时综合练 第十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时综合练 第十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时综合练 第十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时综合练 第十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时综合练 第十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6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时综合练 第十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2015济南三校联考)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壤中的小动物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物种数目呈正相关C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群落演替受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解析: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A错误;群落中物种数目越多,物种丰富度越大,B正确;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正确;群落演替受群落内部因素、外界因素的影响,D正确。答案:A2(2015成都七中阶段检测)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2、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一个种群,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不属于群落的结构;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其食性、栖息场所有关;淡水鱼的分层与其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湿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A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森林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草原同样也有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属于

3、寄生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水平方向上种群常呈镶嵌分布解析: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C错误。答案:C4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解析:采集小动物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性;灯罩的功能是聚光;金属筛网可阻止泥土滑落,但小动物可向下移动,便于收集;广口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便于保存小动物。答案:D5在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的取代顺序是可以预测的,如弃耕地上可预测的演

4、替顺序为: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早期演替树木晚期演替树木顶极群落。这可以利用“资源比假说”来解释:该假说认为物种优势是由光和营养物质这两种资源的相对利用的有效性决定的。如图显示了一块弃耕地上物种从A到E的取代顺序,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演替期间,营养物质的有效性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而增加,光的水平因遮阴而减弱B最先进入的物种多为一年生杂草,它们对土壤营养物质的要求低,但对光有较高需求C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且耐阴的能力也较强D顶极演替后若发生火灾,可预测其后的次生演替时间和过程与初生演替完全相同解析:由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在演替过程中,可获得的营养物质在增加,而可

5、获得的光在减少,A正确。由演替过程可知,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又由可获得的光在减少可推测后来替代物种耐阴的能力也较强,C正确。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的根本区别在于演替起点不同,因此演替的过程、速率不同,D错误。答案:D6(2015张掖模拟)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解析:乙的物种丰富度从0开始,故乙是初生演替,而甲是次生演替。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甲、乙可演替为森林。 甲中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答案:C7(2015南京模

6、拟)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注:第1层为距地表05 cm;第2层为距地表510 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

7、取样法,A错误。从表中数据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B正确。人类活动导致农用地的表层土壤中动物个体数较人工广场绿地和某植物园少,C错误。从表中数据无法判断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趋势,D错误。答案:B8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演替至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可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初生演替C草本阶段多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解析:B项属于次生演替;C项昆虫进入,生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复杂,调节能力增强;D项群落演替受外部

8、环境的影响。答案:A9(2015合肥四校联考)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论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时各类生物出现的顺序是苔藓地衣草本植物灌木乔木B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 C次生演替的初始环境中一定生长着树木等D次生演替可形成森林,初生演替不能形成森林解析:初生演替过程中各类生物出现的顺序是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次生演替的初始环境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能否演替到森林,取决于环境条件。答案:B10(2015云南昆明滇池中学期中)如图表示云杉林被采伐开垦为农田,以及农

9、田退耕后的演替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B图中的演替类型既有初生演替又有次生演替C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强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解析:农田演替为云杉林属于次生演替,随着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减弱。答案:A11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

10、,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的分层主要取决于植物的分层,与动物的食性和栖息环境有关;在农业生产上要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属于植物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但合理密植反映的是同一种群内植物的种群密度,不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所以C错误。答案:C12某弃耕农田中植物种类在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解析

11、: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延长,植物的种类数逐渐增加,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灌木和高大的乔木出现,二者的种类数逐渐增多,说明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了;该表反映了该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答案:B二、非选择题13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部分相关量统计,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群落演替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层数2345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光能漏射率(%)62.244.73.31.1生产者总初级生产量(thm2a1)17.4355.50116.61150.81净初级生产量(thm2a1)

12、1.5014.5223.8826.00总生产量/总呼吸量1.091.351.261.21注:叶面积指数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面积。(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从数据上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_。(2)统计数据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叶面积指数_,截获光能的百分率_,总初级生产量增多,这可能与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_增多有关。(3)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指全部生产者(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而净初级生产量指全部生产者固定并贮存的能量,统计数据表明在由针叶林到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总生产量/总呼吸量有下降趋势,试解释可能的原因:_。解析:(1)题表

13、中数据表明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由灌草丛开始的,因此属于次生演替;在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垂直结构表现出层数增多,群落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2)生态系统的截光率1漏射率,因此,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截获光能的百分率增大。(3)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方面是因为植物可利用的光能有限,限制了光合作用总生产量的增加,另一方面是随着生物数量的增加,生态系统呼吸作用(特别是动物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总量增加,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总生产量/总呼吸量下降。答案:(1)次生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2)增大增大层数(3)随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多,全部生物的总呼吸量

14、不断增加,而绿色植物可利用的光能有限,限制了光合作用总生产量的增加14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渡为灌木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_。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研究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_。(2)对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分析下表可知:群落类型树种数量平均胸径(cm)平均高(m):撂荒7年的次生林228.76.3:撂荒25年的次生林8110.48.4:撂荒50年的次生林9611.89.2: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12813.710

15、.5_;_。(3)在调查面积能代表森林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的前提下,科研人员采用_法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在取样的过程中要注意_。同时发现植物间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解析: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渡为灌木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群落的演替,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的镶嵌分布。第(2)小题关键是要理解表格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量逐渐增多,林木不断生长。物种数量在前50年内增长速度快,在50150年内增长速度慢。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样方法,在取样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随机取样。植物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会

16、发生竞争。答案:(1)群落的演替物种丰富度群落的水平结构(2)随着次生演替的进行,次生林的恢复是向着物种数量的增加、林木的不断生长的方向进行的在次生演替的前50年内,群落内树种种类增长比较快,而50150年之间次生林群落植物增长的速度放缓(3)样方随机取样争夺资源和空间15(2015北京西城模拟)某湖泊的水域主要分为河蟹网围养殖区及航道区,养殖的河蟹主要以沉水植物为食。研究人员对养殖区及航道区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注:“”代表生物个体数量的相对值,“”越多,生物个体数量越多,空白则代表此区域没有该生物存在。(1)调查湖泊中植物种类和数量时,在每个采样点

17、要做到_,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调查结果体现了该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_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_等环境资源。(2)航道区植物的优势种是_。除植物本身的生活习性外,造成航道区与养殖区优势种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养殖河蟹的饲料及河蟹的排泄物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但这并没有引起此湖泊中藻类暴发,原因是水生植物能_,使水质净化。(3)在夏季,航道区的苦草迅速繁殖达到最大量时可占湖泊中总生物量的60%以上,它所制造的有机物可用于_、_、_等方面。除人为捕捞外,此湖泊大型肉食性鱼类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是_,高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少。解析:(1)样方法取样时,要注意随机取样。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植物提高阳光等资源的利用率。(2)河蟹的排泄物不会造成水体污染,原因是湖泊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包括沉降,微生物分解,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利用等。(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含的能量越少。答案:(1)随机取样(多次取样)垂直光能(2)苦草河蟹的取食吸收和利用水中N、P等无机盐(3)细胞呼吸消耗被初级消费者取食被分解者利用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