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3 第一单元检测11下面是一幅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的精彩图片。下列表述中属于“巨碗”上的人物的思想精华的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有教无类A B C D2.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B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D荀子“人之性恶”的儒家思想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
2、人退而为隐士”。这一思想应为()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4.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最准确的理解是()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6.“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C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
3、相处 D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8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9.论语载:“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成书于战国末期的管子中写道:“天子出令
4、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 A宗族伦理观念B“天人感应”学说 C君主专制理论 D“大一统”思想10.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 ( )A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B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C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D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
5、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1) 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4分)(2) 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4分)(3)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3、解析:古代百家思想中主张避世成为隐士思想的是道家思想,故选B。A项是主张积极进世的;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D项是主张变法革新。答案:B4、解析:在董仲舒看
6、来,人之本性存有“善”的潜“质”,但未有“善”的体现,要使人之善的本性表现出来,就必须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来教化他们,这是“天意”。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民性本善,君权神授。故选A项。答案:A5、解析:“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思想将儒家与法家的观点相融合,故B项正确。答案:B6、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墨家的主张:主张兼爱,故D项正确;A是儒家主张;B是法家主张;C是儒家主张,都与题意不符。答案:D7、解析:“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说明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而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一统、专制的体现,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7、,所以选D项。答案:D8、解析:孟子的话强调维护统治秩序。“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授予的,这实际上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9、解析材料“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大致意思是:世道清明,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天子,强调大一统的重要性;材料“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强调的是制度上的大一统,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B项是西汉董仲舒提出,故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10、解析春秋末年孔子就提出了“仁”与“礼”的思想,但当时并没有推
8、动国家统一,故A项错误;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儒家思想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B项错误;秦朝时的治国思想为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西汉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儒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2)作者:董仲舒。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 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