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136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10页,包含选择题、主观题。选择题涂卡。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学号、姓名、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案卷的规定位置,把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请在答题卡上按照顺序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请注意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破损。一、基础知识运用(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各题。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 找到“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_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

3、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空中楼阁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脍炙人口B. 海市蜃楼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脍炙人口C. 海市蜃楼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喜闻乐见D. 空中楼阁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喜闻乐见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B. 人们

4、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C. 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认知。D. 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B. 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C. 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的山水布景、社会模式、人生哲学,在后人心中深深地植根。D. 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

5、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答案】1. B 2. D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空中楼阁: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按图索骥:指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大刀阔斧: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

6、赞;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本题可先根据最后一空的前后内容“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_的桃花源记”,此处指桃花源记收人称赞合适,选“脍炙人口”,排除CD。再根据第三空前后文“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地搞改革”,强调“他”办事果断而有魄力的,所以选“大刀阔斧”合适。故选B。【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画线句主客颠倒,主语应是“不同的桃花源”,客体应是“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A、

7、B两项主客体颠倒,C项第二个“不同的”语序不当。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本题根据前后文,与前文“政治家”“游记作家”“哲学家”对应应选“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排除A、C两项;“从来没有”应修饰“诗人”,不是否定“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排除B项。故选D。【点睛】语境补写答题技巧: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

8、,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儒家哲学中,“中”的最基本含义是“标准”、“限度”的意思。由于“中庸”强调坚持某个标准和限度,因而在社会激剧变动时期就有可能

9、成为维护某种旧事物,调和矛盾,反对变革的观点和方法,这是“中庸”思想局限性的一面。但是,“中庸”思想中也包含着任何事物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向其对立面转化的思想。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这句话,最具体地体现了“中庸之道”。仅就强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点来说,其目的确实是要调和“文”与“质”。但是,这种调和并不是对矛盾的简单地否定或抹杀,而是在意识到对立面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的前提下,在实践行为中保持矛盾的某种平衡,从而取得最好实践效果的办法。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出和坚持把握一定的“标准”或“限度”即用中或用和,作为实践行为的准则

10、,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客观需要。但“用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相反,他们是把坚持一定的原则作为贯彻“和”的前提。不讲原则的为和而和是不可行的,不用礼的原则加以节制的和也是不可行的。为此,儒家严格区分“和”与“同”这两个概念。“和”是指不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之间的互相补充与配合,而“同”则是指相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的彼此附和与合流。不同性质事物的相互配合,就能产生新的事物,而相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则不可能生出新事物。所以,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其次,“和”或“中”也包含有不要陷于某一偏面,而应兼备两面或多面的意思。三国时的刘劭以“兼德”来解释“中庸”。他说:“兼德而

11、至,谓之中庸。”(人物志九征)他认为,仁、礼、信、义、智五种品德,是各有所偏的,只有兼备此五德的人,才是最完美的,而“中庸”就是指的能兼备五德的品德。同时,他还认为,“中庸”之德有防止人在行为方面的过分拘谨或放肆,以及指明人的短处而弥补其不足等重要的作用。“用中”或“用和”是反对无原则的为中而中与为和而和的,但是如果对坚持“用中”和“用和”的原则作僵死的理解,而不懂得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变通,那么其结果同样是陷于为中而中与为和而和的偏面。“用中”不仅需要有坚持原则的一面,而且也要有灵活变通的一面。(摘编自楼宇烈用中和时中)4. 下列对文中“中庸”一词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中庸”有维护旧

12、事物反对变革等思想局限性,是因为强调坚持某个原则和限度。B. “中庸”思想中也包含着任何事物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向其对立面转化的思想。C. “中庸”也指兼备仁礼信义智五德,有防止人在行为方面过分拘谨或放肆等作用。D. “中庸”具有辩证观,不仅需要有坚持原则的一面,而且也要有灵活变通的一面。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在论述“中庸”思想时,主要采用了两两对比的方法,如优劣正反全偏等等方面。B. 全文在宏观整体上,从开头到结尾,三个自然段在思路上呈现着逐层深入的结构特点。C. 作者在行文时,论据充分翔实。每提出一个观点后,都要引用儒家的原话并注明出处。D. 在第二自然段

13、,作者用“其次”一词引领下文展开论述,体现了分条陈述行文思路。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儒家为了严格区分“和”与“同”这两个概念,才提出要把坚持一定的原则作为贯彻“和”的前题。B. 在作者看来,如果坚持了一定的原则,并懂得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变通,才可能真正做好“用和”。C. 孔子提倡“和”反对“同”,是因为相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之间可以互相补充配合并产生新事物。D. 三国时的刘劭认为,要做到“兼德”,既需要兼有五种品德,还需要指明人的短处并弥补其不足。【答案】4. A 5. C 6. B【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

14、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中中庸一词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中庸”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A项,“是因为强调坚持某个原则和限度”错误。结合文本内容“由于中庸强调坚持某个标准和限度,因而在社会激剧变动时期就有可能成为维护某种旧事物,调和矛盾,反对变革的观点和方法,这是中庸思想局限性的一面”分析,在表述原因时,指出坚持某个“原则”,是与原文不一致的,原中在此处提出的是“标准”。“标准”与“原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选A。【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

15、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每提出一个观点后,都要引用儒家的原话并注明出处”是错误的。全文在论述时确实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先提出观点再援引论据。但并不是每一处都是这样。全文大约七次提出了观点,引用并注明出处的只有三处。还有四处都是只有观点没有引用的。故选C。【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

16、,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选项因果倒置。结合“但用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相反,他们是把坚持一定的原则作为贯彻和的前提。不讲原则的为和而和是不可行的,不用礼的原则加以节制的和也是不可行的。为此,儒家严格区分和与同这两个概念”分析,原文中把坚持一定的原则作为前题是因,区分“和”与“同”是果。C项,将“和”与“同”具体的内容搞反了。在原文中“和”指不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的补充配合,“同”指相同性质的事物或意见的附和与合流。D项,“既需要兼有五种品德”扩大了内容。结合“他认为,仁、礼、信、义、智五种品德,是各有所偏的以及指明人的短处而弥补其不足等重要的作用”分析,在原文中,刘劭认

17、为“中庸”具有两层意思,一是兼德,二是弥补不足。B项对原文内容用推断的方式做了一定的转化表述,但信息没有改变,仍与原文保持一致。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

18、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三、古诗文阅读(2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

19、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闻。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二年夏,丁外艰去。服阙,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既朝,议战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王

20、唯唯。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王嘉答之。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遂如徐州。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节选自明史史

21、可法传)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B. 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C. 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D. 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仪式或女子1

22、5岁结发加笄时才起的,字和名一般都是有关联的。B. 郎中,文中指官名,始设于战国时期,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C. 服阕是指古代服丧期满后除去丧服,任官者在服丧期满后可以重新出来做官。D. 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日的前一天,而晦指阴历每月初一,表示迎接新月。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可法以身作则,深受士兵拥戴。他为人清廉守信,与部下分担劳苦;带兵作战的时候,没有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B. 史可法才能出众,深受朝廷信任。在危急时刻,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商量,主张拥立福王,后来参与商议战守之事,意见得到朝廷认可。C. 史可

23、法胸怀大义,做事考虑大局。总兵高杰驻扎扬州时,非常桀骛不驯,史可法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接受他的指挥,并率军北伐。D. 史可法忠君爱国,坚守刚烈气节。北都危急时,他誓师北伐;听到北都已被攻破,身披白衣发丧,十分悲痛;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以身殉国。10.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2)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答案】7. C 8. D 9. B 10. (1)军队出行,士兵不吃饱自己不先吃,没有(给将士)发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此(史可法)得到将士的拼死效力。(2)史可法说:“王应该穿上索服在郊

24、外驻扎,派遣军队北征,把必定报仇之意昭示天下。”【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句中“道路”“若”均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BD;“蒿莱满目”“鸡犬无声”结构对称,中间断开,排除A。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

25、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朔”指阴历每月初一,表示迎接新月,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他与风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计议”有误,原文是“风阳总督马士英暗中与阮大铖计议”。故选B。【10题详

26、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行,出行;御,御衣,这里作动词,穿衣;死力,拼死效力。(2)次,驻扎;发,派遣;示,昭示。【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

27、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参考译文:史可法,字宪之,祥

28、符人。祖父史应元乡试中举,授官黄平知州,有仁惠之政。对他的儿子史从质说:“我家一定昌盛。”史从质的妻子尹氏有身孕,梦见文天祥进入他的屋舍,生史可法。(史可法)以孝顺闻名。考中崇祯元年进士,授予西安府推官,逐渐升迁为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郎中。史可法身材短小精悍,脸黑,双目烁烁有光。清廉守信用,与部下同甘共苦。军队出行,将士不吃饱自己不先吃,没有发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此得到将士的拼死作战。崇祯十二年夏天,服父亲之丧离职。守丧期满回朝,起用为户部右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崇祯十七年四月初一,听说贼军进攻京城,史可法誓师救皇上。(军队)渡江抵达浦口,听到北都已被攻破,便身披白衣(丧服)发丧。凤阳总督马士

29、英暗中与阮大铖计议,主张拥立福王。群臣入内朝见,福王羞惭想要躲避。史可法说:“王不要躲避,应该正式接受。”朝拜之后,商议战守之事。史可法说:“王应该穿上素服驻扎郊外,调发军队北征,向天下之人表示一定报仇之意。”福王连声答应。史可法祭告(凤、泗)二陵完毕,上奏疏说:“陛下即位之初,只是拜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之人为之感动。如果亲自拜谒(凤、泗)二陵,亲自见到泗、凤杂草荒凉满目,鸡犬寂然无声,将会更加悲愤。希望能慎终如始。”福王嘉许而回答他。总兵官高杰驻扎扬州,非常桀骛不训。史可法开诚布公,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非常感动(因而)醒悟,承奉指挥。高杰率师北征,到睢州,被许定国所杀。部下士兵非常混乱,

30、屠杀睢州附近二百里,几乎被杀光。变故传来,史可法流泪跺脚叹息说:“中原不能再有作为了。”于是到徐州。不久报告说盱眙已经投降大清,史可法一天一夜跑回扬州。大清军队大规模到来,迫近城下,城于是被攻破。史可法自刎未死,一参将抱史可法出小东门,于是被捕。史可法大叫说:“我是史督师。”于是杀死了他。史可法年龄四十多,没有儿子,其妻想为他置妾。他长声叹息说:“朝廷的事正多,敢考虑儿女之事吗!”史可法死后,过了一年,家人拿着他的衣袍和笏板招魂,埋葬在扬州城郭外的梅花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答张十一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

31、艳艳红。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筼筜(yndng):竹子。踯躅:杜鹃花科。恩波:皇帝的恩泽。斗:通“陡”。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首联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B. 颔联“竞”与“闲”生动传神。“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踯躅花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写出来了。C. 诗中所写之景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静,二是闲。表现了诗人此

32、时悠闲超脱、了无羁绊的状态,以及自由闲适之情。D. “斗觉”二字用得奇崛,诗人并没有直接点出情感,只说霜毛陡加,至于什么变成这样,却不说明。诗意委婉,韵味醇厚。12. 本诗第三联意蕴丰富,请概括分析这两句诗中主要蕴含了哪些感情。【答案】11. C 12. 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解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

33、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此时悠闲超脱、了无羁绊的状态,以及自由闲适之情”错误。静与闲的景象背后其实是诗人的孤独与凄凉。故选C。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

34、行分析。结合注释“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可以看出作者对被贬的哀叹。“未报恩波知死所”,有未报君主的遗憾。“莫令炎瘴送生涯”,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很为深切,在这样的处境中,还想着“未报恩波”,这表现出儒家的“怨而不怒”的精神。四、名句默写(7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用比兴的手法表达女主人公一腔怨愤的两句是“_,_”。(2)李白蜀道难中,用“_”一句,写蜀道高险,让人听而变色;又用“_”一句,写蜀道高险,让人望而兴叹。(3)苏轼

35、在赤壁赋中先以 “_”来慨叹人生的短暂,接着又以“_”对奔流不息的长江表达了羡慕之情。(4)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以失败告终。【答案】 (1). 淇则有岸 (2). 隰则有泮 (3). 使人听此凋朱颜 (4). 侧身西望长咨嗟 (5). 哀吾生之须臾 (6). 羡长江之无穷 (7). 封狼居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

36、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注意“淇”“隰”“泮”“咨嗟”“须臾”“胥”等字词的书写。【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人生树下王开岭“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

37、,见之必肃立,心生敬意。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华秋实,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瞰儿孙绕膝。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大片树荫。这是祖辈赠与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幼时,父亲带我回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住鹊窝,下落石几。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钩

38、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这样的树,犹若亲属。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了,因为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民谣中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

39、魂幡。它比屋高,比人久。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乡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游同里古镇,听到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字闺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环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没有了庭院,没有了户外,没有了供树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这个时代,可稳定传续的东

40、西越来越少,“不动产”越来越少,“祖宗”的符号和痕迹越来越少。“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光秃秃曝于烈日下。我们的家什、器皿、陈设,包括果蔬稻粟,几乎无一源于自产和自制。我们的双手不再沾染泥土,我们不再是播种者,不再是采摘者,我们最大的身份是购买者,是终端消费者,我们彻底“脱农”了。不仅如此,我们解除了与草木共栖的古老契约,我们告别了在家门口折朵撷果的劳作和浪漫,我们放弃了对一棵树一株花的亲近与认领,我们失去了对四季和年轮的辨识大自然里,不再有我们的一方蒲团、一幅凉席、一具竹榻。树,在马路上流浪。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掠过它们,透过玻璃扫视它们。它们身上,没有我们的指纹和体温,没有儿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

41、影。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选自古典之殇,有删节)1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以诗经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这句话开篇,既指出桑树、梓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点明种树的价值,也照应了文题,引出下文对树与故乡、树与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叙写。B. “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表达的并非是作者对香樟树的喜爱,而是对女儿美好人生的祝福与期盼。C. 第段画线语句叠音词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儿对香樟树的微妙情感,表现了女儿甜蜜而矛盾的心情。D. 文章虽然把人生与树犹若亲属的种种亲昵叙写得丰满、细腻,其用意还是在

42、于表达“我们成了路人”的悲哀。15. 围绕“这样的树,犹若亲属”一句,作者写了哪些具体事件?请简要概括。16. 文章结尾说“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请探究“我们成了路人”所蕴含的情感。【答案】14. B 15. 故乡的枣树见证家族的繁衍生息树是饥荒年代人们果腹的食材树是人们离家或返乡时的精神寄托。香樟树是江南女儿生命成长的终身陪伴。 16. 没有了树,犹如我们失去了亲属,表达了作者的伤痛之情;没有了树,致使我们与故乡越来越疏远,表达了作者的哀伤与无奈之情;没有了树,致使我们解除了与自然共栖的契约,表达了作者的忧伤之情;没有了树,致使传统文化逐渐衰落,表达了作者的忧思之情。【

43、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结构,BD项考核内容,C项考核手法,其中B项,“并非是作者对香樟树的喜爱”错误,这里既有对香樟树的喜爱,也有对女儿美好人生的祝福与期盼。故选B。【15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的文章的情节的题目,要求回答围绕“这样的树,犹若亲属”一句,作者写了哪些具体事件,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

44、它;返乡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概括答题要点。点睛:此题考核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重点考核情节概括,情节概括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原因,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以及表达方式变换的句子。【1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句子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句不离段的原则,同时注意语句的位置和句中的重点词语,出题注意根据句子中的“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的原因和前面的语句“我们解除了与草木共栖的古老契约,我们告别了在家门口折朵撷果的劳作和浪漫,我们放弃了对一棵树一株花的亲近与认领,我们失

45、去了对四季和年轮的辨识大自然里,不再有我们的一方蒲团、一幅凉席、一具竹榻”“没有我们的指纹和体温,没有儿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影。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概括没有了树,致使我们与故乡越来越疏远、解除了与自然共栖的契约、传统文化逐渐衰落等伤感之情。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18国际货币论坛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8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以下主要障碍:一是全球货币政策酝酿变局,金融市场波动性与溢出效应上升;二是人民币金融产品不够丰富,市场体系有待健全;三是合规审查背景下人民币跨境流动通畅度有待提高;四是CIPS业务不及预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展望2018年,

46、报告指出, 尽管贸易摩擦升温,外联储继续加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加速,货币政策灵活有效,减税降费、放管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平稳,金融风险有效缓解,资本项目及金融市场加速开放。这为人民币国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德国、法国以及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国际化投下信任票。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中国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A股纳入MSCI、CIPS 二期正式运行,这些积极迹象的不断出现,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回归2.0快车道。(捕编自人民网2018年7月15日人民币国际化正

47、回归2.0快车道)材料二:近日,建设银行正式对外发布“一带一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2018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报告显示,2017 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人民币作为新兴国际货币的地位逐步稳定,境内外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扩大人民币使用、深化人民币交易能力的兴趣继续提高: 2018年人民币参与度预计将进一步提高,63%的境内企业、4716 的境外企业和57%的金融机构计划增加人民币跨境结算活动,40%的境外企业和54%的金融机构计划增加人民币存款。报告指出,在离岸市场上,建设银行积极推进人民币产品创新,不断提高在主要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做市报价能力,人民币综合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17年末,建设银行

48、英国、瑞士、智利人民币清算行运营稳定,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其中英国人民币清算行清算量累计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亚洲以外规模最大的人民币清算。展望未来,建设银行将继续积极把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新趋势和新机遇,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稳健发展。(摘编自2018年5月28日金融时报)材料三: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有新的思路。短期应该以稳定汇率为主。“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持续贬值,引起大量资本外流,这延缓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此,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应暂缓推进。同时,中行要加强短期热钱的进出管制,防止短时间内国际投机資本的大进

49、大出引起境内居民恐慌性挤兑外币,给人民币汇率下跌造成更大的压力。中期需有序推进金融改革。目前世界上主要国际货币均是开放资本兑换项目与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具备这两个条件。中国在经济形势逐步企稳后,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具体路径应该是:先推进汇率完全浮动,后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长期要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决定一国货币国际地位的根本在于该国经济、金融的硬实力。因此,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稳步发展,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深度调整期,在这个阶段,国内各项经济、金融改革必须以合理的经济增长为核心,遵循一定的次序,不可为了推进

50、人民币国际化而急功近利。(摘编自2018年7月31日新一代经济学人)1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建设银行发布的报告指出,2017年人民币在离岸市场上综合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建行将要加强创新,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稳健发展。B. 根据2018国际货币论坛发布的报告可知,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客观上存在一些障碍, 展望未来不难感知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令人担忧。C. 由于“811汇改”后人民币持续贬值、大量资本外流,人民市国际化进程延缓,因此我国当务之急是采取相应措施来稳定人民币汇率。D. 人民币国际化中期目标是有序推进金融改革,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可先推进汇率浮

51、动后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虽然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因为举措得当,2018年我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B. 德、法与越来越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信任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 价原油期货交易等迹象的出现,标志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回归2.0快车道。C. 建设银行英国、瑞士、智利人民币清算行运营稳定,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说明在离岸市场上,建行人民币综合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D. 人民币国际化的近期追求是深入夯实经济基础,因为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硬实力,决定人民币国际地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与基础。19. 关于

52、人民币国际化,2018 年国际货币论坛与中国建设银行的报告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7. B 18. D 19. 第一问:国际论坛侧重介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障碍与积极迹象;中国建行侧重介绍建设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推动作用。第二问:国际论坛的报告动机是客观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建设银行的报告旨在表达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立场。【解析】【17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

53、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B项,“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令人担忧”分析错误,据材料一第二段信息可知,人民币国际化前景令人乐观。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近期追求是深入夯实经济基础”分析错误,据材料三第三段“长期要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可知,“近期”偷换概念。故选D。【19题详解】本题

54、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第一问:结合“2018国际货币论坛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8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以下主要障碍:一是全球货币政策酝酿变局,金融市场波动性与溢出效应上升:二是人民币金融产品不够丰富,市场体系有待健全;三是合规审查背景下人民币跨境流动通畅度有待提高:四是CIPS业务不及预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可知,国际论坛侧重介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障碍与积极迹象;结合“2017年63%的境内企业、4716的境外企业和57%的金融机构计划增加人民币跨境结算活动,40%的境外企业和54

55、%的金融机构计划增加人民币存款”可知,中国建行侧重介绍建设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推动作用。第二问:分析不同的原因,可以结合国际论坛的开放性是与国际挂钩,建设银行则是从国内人民币的国际化的角度分析,立场不同,据此分析即可。【点睛】归纳文本要点:在归纳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含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六、作文(7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草丛中寻找道路,在黑暗中寻找黎明,在寂寞中寻找爱与慰藉,在彷徨中寻找一双温暖的

56、手和一颗真诚的心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寻找的过程。请以“寻找”为话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答案】 找快乐的心有人说,快乐就像一阵清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人说,快乐摸不着边际;也有人说,快乐无时无刻都在你的身边。我想,那些不快乐的人,其实他并不是不快乐,而是他还不清楚快乐为何物?怎样才算是快乐?有一颗寻找快乐的心,你便是快乐的。不因花儿谢了而感到悲伤,因为它的叶还绿着,快乐便还存在;不因泪水流过而感到悲伤,因为我们还有机会再次绽放微笑,快乐便还存在。生活赋予每个人的都是公平的,有失望便就有希望,有悲伤便就有快乐。有的人一遭遇烦心事,便垂头丧气,深感快乐弃

57、他而去,其实不然,快乐并未离弃他,而是他自己弃快乐而去;有的人处处树敌,与人作对,他的快乐也正被他一点一滴的丢弃;有的人则隐藏自己,少言寡语,而他的快乐也就如同隐藏起来,与他捉迷藏。生活中没有什么可烦恼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天不会塌,地也不会陷,放开自己的心胸,真诚待人,与人为友。学会烦恼与人分担,那你的烦恼便少一点;学会快乐与人分享,则你的快乐就如同小树苗越长越大,终有一日会成为参天大树。不要总怀疑老天爷对你不公;不要总怀疑父母对你的爱不完全;不要总怀疑朋友与你的友谊不真诚;不要总怀疑自己差人一等。该快乐时就快乐。没有人强迫你悲伤,没有人引导你走向失败,最终的主导者只是自己。怀有一颗健康向上

58、的心,就是快乐;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沮丧,就是快乐;乐观、自信便是快乐;父母对你的唠叨、关爱便是快乐;同学、朋友对你的真诚便是快乐;攻克一道难题有便是快乐。甚至于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也可以是快乐高中作文:寻找快乐的心高中作文:寻找快乐的心。快乐是由一点一滴汇聚的,正如一个偌大的果园,它是由一颗一颗的果子汇聚的。快乐是幸福的代言人。不要特意停下脚步等待快乐;不要特意转身寻找快乐。因为快乐它就在不远处,不论你走多远,走的路多崎岖,它都对你不离不弃。不经意的抬头你便发现快乐正在前方向你招手;不经意的举手投足之间你便发现快乐正向你微笑,它与你一路同行。有一颗寻找快乐的心,你便无时无刻都是快乐的。

59、让我们执快乐之手,与快乐偕老。【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话题作文,话题从材料中来。“寻找”,意思是去找某样东西或是什么事情。“寻找”什么?可以“寻找”一件毫无感情寄托的物品,可以“寻找”一般的人,这些是低层次意义上的“寻找”,它注重的是“寻找”的结果;可以寻找友情、亲情、真理、奥秘这些是“寻找”高层次的东西,更注重的是“寻找”的过程。对于那些具有美感和哲理的东西,我们也许能够找到,也许一时还找不到,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寻找”的本身就带着思考,体现着人生的境界,这才是最有味道、最有价值的“寻找”。再来看材料,“在草丛中寻找道路,在黑暗中寻找黎明,在寂寞中寻找爱与慰藉,在彷徨中寻找一双温暖的手和一颗真诚的心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寻找的过程”,材料更注重的是更高层次的“寻找”,注重的是“寻找”的过程。“草丛”“黑暗”“寂寞”“彷徨”可以是人生的低谷,可以是追求上的失败,可以是思想上的迷惘,而“道路”“黎明”“爱与慰藉”“温暖的首和真诚的心”是寻找的对象,可以是前进的方向,可以是指引自己走出低谷的风向标,可以是给自己帮助的双手话题作文在选材和文体上给了考生很大的自由,但立意的时候要紧紧围绕话题,不能抛开话题另起炉灶。参考如下:寻觅净土寻觅知音寻梦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