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126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 3-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时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1)必要性: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目的: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具体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

2、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有人认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所以我们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提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我们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但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依法治国。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2)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3、。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2)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

4、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2)要求: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2)要求: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

5、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有人认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守法和司法平等。对此,你怎么看?提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和适用法律,它是指守法平等和司法平等,不包括立法平等,因为法律具有阶级性,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关键能力议题导学议题一: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

6、调法治。要完善法治建设规划,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和服务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2018年工作总结报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2019年工作要点2019年中央党内法规制定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国务院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关于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海南法治建设、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草案)等文件稿。(1)为什么要推进依法治国工作?(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提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7、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依法治国的具体内容。(科学精神)提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

8、法治国家。2.任务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改进和加强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区分不同行为主体在依法治国中的职责和作用(1)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2)科学立法的主体主要是设区市以上人民代表大会。(3)严格执法的主体主要是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是行政机关。(4)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依法审判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法院。(5)守法的主体指的是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个人等。党的十九大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以此来加强党对法

9、治建设的统一领导。这是对未来全面依法治国最大的组织保障。十九大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加上十八大以来对一系列党内重要法规诸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的制定完善,使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制度层面得以进一步落实。下列法治体系中与上述材料对应正确的是()法律法规体系党内法规体系法治保障体系法制监督体系A.B.C.D.【解析】选B。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是全面依法治国最大的组织保障,这体现的是法治保障体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的制定完善,体现的是党内法规体系。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合。混淆

10、党内法规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误选。材料表述的是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的完善,并非国家法律体系。党内法规只对党的成员或组织具有规范、调整作用与产生约束力,具有适用的限定性;而国家法律是对所有的社会成员、组织或机关具有规范、调整作用与产生约束力,国家法律的适用具有普遍性。党内法规的规范力与约束力要严于国家法律。 议题二:如何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我国立法法总则规定,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

11、立法活动。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1.立法法相关规定贯彻了什么原则?(科学精神)提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2.贯彻上述原则有何积极意义?(政治认同)提示:有利于保证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2)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

12、领导,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可靠的政治保证。(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法律手段实现和保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2.坚持依法治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1)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将事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尽可能纳入法律调整范围,转化为能够充分反映民意并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法律规则,让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人民作为衡量法治建设水平和能力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把法律监督工作真正置于人民群众监督评判之下。(2)法治建设要依靠人民。要创新公众参与立法的方式,深入

13、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3)法治建设要造福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4)法治建设要保护人民。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让公平正义之光普照每一个人。3.坚持依法治国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时政术语】以德治国,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14、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天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落实中央和市委相关指示精神,回应广大市民和人大代表呼吁,制定了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条例起草过程中,有50余万人通过信函或网络发表意见,提供了有价值建议260余条。上述材料表明()立法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大代表行使了提案权和决定权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

15、最高立法机关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A.B.C.D.【解析】选B。天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落实中央和市委相关指示精神制定条例,体现了其立法工作坚持了党的领导,条例起草过程中有50余万人通过各种途径提供有价值建议260余条,体现了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正确;人大代表有提案权,但决定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错误。混淆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误选。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性质认识错误,误选。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我国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人大代表的权利包括: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人大

16、的职权包括: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核心素养情境探究依法治“疫”2020年2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全国人民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过程中,法治已然成为抗“疫”关键词:将新冠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多部门联合制定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法治让疫情防控“有章可循”。中央及各地不断出台相关规定、决定,围绕疫情防控矛盾焦点不断完善制度设计,为各部门积极依法履职提供依据

17、,力避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维护全国抗疫大局;党员干部依法严格遵守各项疫情防控规定,与涉及疫情防控的违法违规行为作坚决斗争,带动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学法、懂法、守法,同心携手织就了依法治“疫”的严密防护网。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疫”。(政治认同)提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疫”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完善疫情防控法律法规和制度,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依据;严格执法,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动人民群众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有利于人民群众自觉规范行为,落实防控

18、政策措施,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有人认为,依法治国,坚持从实际出发即可。你是如何认识的?(科学精神)提示:我国坚持依法治国,要立足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依法治国,还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学生,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学法、用法,请列举几种方式和途径。(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提示:研究感兴趣的或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

19、,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一方面,感悟法律条款的规定是如何体现全面依法治国原则的;另一方面,坚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信念,在生活中善于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感悟法治让生活更美好。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教材二次开发第一个“探究与分享”变式)由“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制”与“法治”一字之差,说明我国()A.法治建设已由立法为主进入立法与执法并重阶段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果丰硕C.已完全做到了有法必依和违法必究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相当完备【解析】选A。本题考查我国的法治建设。“法制”与“法治”一字之差,说明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由立法为主进

20、入立法与执法并重的阶段,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D观点太绝对。【补偿训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逍遥法外”,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搞特权;任何人违反法律,都必须依法予以追究,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说明,全面依法治国要()A.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D.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解析】选B。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逍遥法外”,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搞特权,这强调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德治,C排除。D强调“落实到日常生活

21、中”,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年均解决1 000万人以上的新增就业,实现9年义务教育全覆盖,初步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民医保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愿望正在成为现实。这表明()我国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获得感日益增强 我国公民平等享有权利的物质保障更加有力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主体更加广泛 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A.B. C.D.【解析】选A。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愿望正在成为现实,说明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更加切实的保障,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获得感日益增强,但我

22、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主体没有扩大,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也没有扩大,错误,符合题意。3.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形成何种法治模式,是中国法治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从中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走出一条适应自己发展需要、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法治才能强起来。以下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意识要求的是()A.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B.国家通过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C.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D.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解析】选B。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

23、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B属于经济建设方面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没有直接关系,符合题意要求。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有了更多的新需求,因此,必须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说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A.B. C.D.【解析】选B。材料体现的是人民当家作主是社

24、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入选,不符合题意。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新时期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解析】本题要求回答新时期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回答时可以从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两手抓以及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的角度分析。答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新时期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对道德建设具有促进作用;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对法治文化具有支撑作用。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